作者:雅瑟
|类型:都市·校园
|更新时间:2019-10-06 11:14
|本章字节:11584字
外祖父由于贫穷变得更加冷酷和吝啬,他不给外祖母一分钱。早熟的高尔基觉得自己应当给外祖母多少有点帮助。于是,每天上学前,他便跑到各处去拾破布、废纸、碎铁、骨头等,卖出的钱都交给外祖母。他常常看到可怜的外祖母用手抚弄着他挣来的铜板暗自垂泪。尽管拾破烂遭到学校一些师生的冷嘲热讽,但是小高尔基发愤读书,学习成绩优异,受到了学校的奖励。但最后终因贫困而辍学了。
此时,继父因赌钱、酗酒欠债累累而逃跑,高尔基将病危的母亲接到外祖父家。到了秋天,母亲便去世了。
在高尔基不幸的童年生活中,也有幸得到了良好的智力开发和艺术熏陶。慈祥、幽默、智慧的外祖母的爱,犹如黑暗中一颗灿烂的星体,辉映着高尔基的童年。她常常绘声绘色地给求知欲极强的小外孙讲述有趣的民间故事,高尔基总是听得入迷。这使他和民间创作那美妙的诗意和深刻的思想结下了不解之缘,并极大地丰富了他的精神世界。正像高尔基后来回忆时所说:“为迎接以后艰难困苦的生活积蓄了坚定的力量。”
母亲死后,外祖父把高尔基送进一家鞋店当“学徒”。这个不足10岁的孩子,实际上成了老板家的奴仆。熬过了一个冬天,慈祥的外祖母又把他接了回去。整个夏天,他常常陪外祖母去山林里采集草药和蘑菇。他在大自然的怀抱里,感到无比自由和欢乐。
秋天来临了,外祖父又把高尔基送到外祖母外甥绘图师家当学徒。他又变成了这家远亲的奴隶。小高尔基忍受不了那些繁重的劳役,他逃跑了。从此,这个11岁的孤儿就走进了社会,开始了他独立谋生的苦难生活。年幼的高尔基在俄国这个黑暗的社会里,受尽了贫困与***。
想一想:一个文豪的童年没有阳光没有温暖。小朋友,不知道你听完这个满是严酷的故事你有什么想法呢?
在沙坑里作画的少年
毕加索,著名绘画大师,1881年生,西班牙人。他一生留下的油画1800幅,版画3万件,素描7000幅,被称为“美术界的爱因斯坦”。
毕加索的父亲是一位画家,但绘画收入微薄,他还得去一家工艺学校任职,以养活家。他曾担任地方美术馆的馆长。
毕加索的母亲,娇小美丽,聪明过人。
后人研究毕加索的父系祖先,发现他们都具有热爱艺术、笃信宗教、意志坚定、百折不挠等性格特点。这些可贵的美德和优点,无一不通过遗传基因传递给了毕加索。
父亲虽然在绘画创作上缺乏建树,但他教育儿子学画,却是绝对的成功。他想出各种方法,巧妙地制作了众多的形象模型,以引起儿子学画的兴趣。父亲还把小毕加索领到户外,让他在广场上专供儿童游戏的沙坑里作画,这样,毕加索从小就把绘画当成一种好玩的游戏,从来未曾厌倦过。
在小毕加索曾经作画的梅尔赛广场,有着无数温顺美丽的鸽子,这种可爱的小动物,深深刻印在毕加索少年时期的记忆中,成为他日后创作的素材与灵感的源泉之一。
父亲对毕加索进行了严格的基本功训练,其中包括素描、肖像画等,因此毕加索自幼形成了很强的临摹能力,为他日后成为一代绘画大师,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毕加索早年练习的画作,有些至今仍然保存完好。其中有一幅题为《赤脚姑娘》的油画,作于1895年,笔法流畅,色彩对比强烈,人物形象丰满真切,散发着浓郁的生活气息,令人过目难忘。这幅画毕加索本人也非常喜欢并看重,一生都保留在身边。
小毕加索也有令人头疼的方面——他从来都不喜欢上学,各门基础学科,比如算术和写作,都使他大伤脑筋。他对其他功课毫无兴趣,唯一喜爱的就是绘画,他甚至一向记不清西班牙语的字母顺序。
1895年10月,毕加索一家北上来到了著名城市巴塞罗那,父亲在一所美术学校任职。那一年,毕加索还不到14岁,但由于他的绘画水平已达到相当的高度,父亲决定,让他跳级参加“古代美术、实物写生和绘描”的插班考试,以尽早开始专业化的学习与训练。这种考试原本限期一个月时间,以便学生能充裕地完成参试作品,但毕加索仅仅用了一天时间便交了卷,而且他的成绩是优秀。
毕加索这些盖有校印的考试素描,至今仍完好无缺地保存着,从中我们可以看到这个天才少年无可否认的技能与水准。判卷的老师们,顿感平生第一次遇到了一位绘画神童,立即毫不犹豫地录取了他。
想一想:听完这个故事,小朋友你想到了什么呢?如果你喜欢做的事情,你可不能轻易地就放弃了啊!
五岁救场的表演家
卓别林,著名艺术家,1889年生,英国人,后到美国从事电影活动。他在影片中创造的小人物形象,充满对下层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无情讽刺,曾获奥斯卡荣誉奖。
卓别林出生一年后,父母就离婚了,他跟着母亲过日子。母亲每次演出都把儿子带在身边。
卓别林的母亲也是一位喜剧演员,美丽而勤劳能干,靠在杂剧团做演员,养活卓别林及其哥哥。
卓别林幼年时,家境还算宽裕。母亲善于调剂生活,营造快乐的家庭氛围,使卓别林总能享受到温馨的家庭欢乐。
母亲还常常领卓别林去剧场看演出,那轻松诙谐的喜剧表演,给卓别林的童年生活,留下难忘的印象,而观看演出的同时,他也时常模仿台上的演唱,居然像模像样。
卓别林5岁那年,母亲在舞台上演唱到一半时,嗓子突然失声,发不出任何声音。台下观众嘘声一片,母亲极为尴尬,难过地走下舞台。舞台监督这时想起平日爱唱爱跳的卓别林,便拉他上台救场。卓别林平生首次登台,面对台下黑压压的观众,他毫不怯场,模仿着母亲的表演,又唱又跳,轻松自如。观众对小卓别林的即兴演出大为赞赏,钱币像雨点般抛到台上。
这是卓别林表演生涯的开始,他从此对舞台抱有深深的眷恋。
母亲却因经常失声,终于告别了舞台,终止了演艺生涯。母子三人生活无着,贫困交加。但是,即使是在最困难的时候,母亲也从未忽略对孩子的教育与培养。她用她深深的母爱,哺育、感召着卓别林。
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卓别林由衷地感激母亲这博大深沉的爱,他也由此领悟到:爱、怜悯与人性的主题,才是一切艺术所应具有的最伟大、最永恒的主题。
不幸接踵而至,卓别林的母亲患了精神病,被送进疯人院。根据法院的判决,卓别林由他父亲抚养。幸好他母亲不久病愈,卓别林重新回到了她的身边。母亲含辛茹苦地积下一些钱,把卓别林送进了学校。但是不到两年,母亲无法继续负担他的学习费用,只得辍学。靠他父亲的推荐,不满10岁的卓别林入一个儿童舞蹈班,靠演出赚些钱贴补家用。此后一年间,卓别林先后当过杂货店的跑腿、诊所里的佣人、书店的伙计、印刷厂的徒工,还在家里制造玩具等。1901年底,卓别林被一个戏班子的老板看中,让他跟着戏班子到外地巡回演出。
想一想:小朋友,你看过卓别林大师的表演的片子吗?如果没有,快去搜集一下,你会对他了解更多的。
高跷上练功的艺术大师
梅兰芳,著名艺术大师,1894年生,江苏泰州人,曾任中国京剧院院长,中国戏曲研究院院长等职。
梅兰芳4岁时父亲就去世了,后来母亲也离他而去,童年时代的生活是清苦而贫寒的,他几乎成了无人管教的野孩子。
梅兰芳出生于京剧世家,耳濡目染,对京剧这门艺术也很喜欢。但他的资质却不太好,相貌平平,小圆脸,眼神还有些木讷和呆板,见了人之后嘴也不乖巧,甚至还有几分笨拙。为了使京剧世家的香火延续下去,不至于在他的手里给断送掉,在他8岁那年,家里还是请来了一位很有名的朱素云做他的启蒙老师,给他“说戏”。第一出开蒙戏为《二进宫》,其中有四句老腔,朱先生反复教他,还是不能上口。朱先生见他如此笨拙,认为他不是学戏的料,便拂袖而去,不再教他了。临走时,朱先生冷冷地对小梅兰芳说道:
“祖师爷没给你这碗饭吃,我也没有办法。”
梅兰芳是一个有志气、有毅力的孩子,朱先生的这句话像一根钢针似的刺痛了他,他心里想,别人能学会的东西,我为什么学不会,我又不比别人矮半截。爷爷常说的“事在人为”这句话,这时也在耳边响起。小梅兰芳便暗下决心,一定要好好学戏,让所有的人都要对自己刮目相看。
自此以后,小梅兰芳就像换了个人似的,开始收敛起他的野性,决心用辛勤的汗水浇灌心中的理想之花。
不久,家人又把小梅兰芳送到了“云和堂”学戏,拜吴菱仙老先生为师。
在学堂里学戏是一件苦差事,小梅兰芳每天清晨五点就得起床,先到城墙根空旷的地方练习走台步、跑圆场和吊嗓子。他上午练功,下午学唱腔,晚上念戏本子。吴先生对小梅兰芳要求非常严,有时还采取十分严苛的训练方法,但小梅兰芳总是按老师要求的标准,努力完成练功任务。
小梅兰芳不仅严格按时先生规定的训练时间和要求去做。有时还自己给自己加重砝码,逼迫自己向更高目标迈进。当时练功还有一种方法,就是先生在桌上摆一摞铜钱,规定练功20到30遍,每练一遍就将一枚铜钱放到漆盘里,直到铜钱放完,练功才告结束。有时先生放的铜钱练完了,小梅兰芳就从自己的衣袋里再取出一些铜钱,继续进行练习。每次练功,小梅兰芳都要比别人练的时间长,次数多,直到将先生规定的动作烂熟于心为止。
当时,有一种功法就是踩着高跷站在砖头上,要求站完一炷香的功夫。高跷是用两根半米多长的木棒做成的,与砖头接触的部位仅有铜钱大小,要想在砖头上站稳,全身要有相当好的协调能力,否则就得从板凳上摔下来。起初,小梅兰芳站上去总是东摇西晃,腰肢酸软,两只脚也异常的疼痛,站不久,就从上面摔了下来。摔下来之后,小梅兰芳也顾不得疼痛,再次站了上去。就这样,折腾了几个来回,小梅兰芳又累又痛,而且是汗流满面,衣服都被汗水湿透了。然而,为了练出一身过硬的本领,有时他宁肯将嘴唇咬破,也一声不吭地站到底,直到烧完一炷香为止。
想一想:记住,任何一种技艺的获得,都源于长期艰苦的练习。小朋友,如果你想学好哪一门技艺,可千万不能怕吃苦啊。
用拳头说话的小阿里
阿里,著名拳击运动员,1942年生,美国人。他不仅是叱咤世界的重量级拳王,而且在反对种族歧视,提倡黑人解放,维护世界和平等方面做出了贡献,被称为“世界上最伟大的拳王”。
阿里备受美国黑人和公众崇拜和尊敬的不仅仅是因为他有“世界重量级拳王第一美男子”的相貌和令人赞叹不已的拳技,而且还因为他那不畏强暴的斗争精神。1966年阿里面对美国国内强大的舆论压力,不顾坐牢、罚款、被取消拳王称号和吊销拳赛执照的危险,毅然宣布拒绝服兵役赴越参战,结果被判5年徒刑,并禁止他参赛。在此期间,他到美国各大学和黑人组织发表反对越南战争演说,宣传黑人运动,受到美国各界人士的欢迎。与此同时,他还收到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各界人士的慰问和邀请书,使阿里备受鼓舞。
阿里诞生在美国肯塔基州路易斯维尔黑人区。在这个黑人区里住着一个名叫科基的家伙,仗着自己身高马大,又会一点拳击技巧,经常欺侮他人,大家都骂他是“地头蛇”。
有一回阿里练拳回家走在路上,见科基又在行凶。科基挥拳把一人打倒在地,又朝他吼叫:“起来!起来!”
那人刚爬起来,还没有站稳,他上前又是一拳把他击他。这样反复数次,那人被打得不能动弹,痛苦地呻吟着。科基用脚踩在他背上,恶狠狠地说:
“想跟我较量,没门!”
看见“地头蛇”又在为非作歹,小阿里忍无可忍,冲上前指着科基说:
“你不能这样欺负人!”
“地头蛇”科基根本不把阿里放在眼里,挥了挥拳头说:
“多管闲事,你也想尝尝我拳头的厉害吗?”
科基一边狂叫着一边先出一拳,猛击在阿里脸上,阿里踉跄着后退了几步,鲜血从嘴和鼻子里流了出来。
科基以为阿里软弱可期,又挥去一拳。阿里闪过,还他一个直拳不偏不倚正好击中科基的鼻梁。这一下科基恼怒了,他发疯般的双拳齐发,阿里被打得眼冒金星,跌倒在地。科基狂妄地说:
“看你还小,老子饶了你!”科基一边说,一边挥了挥拳头,扬长而去。
在场的人都向小阿里投去了钦佩的目光,同时又劝他说:
“阿里,你还小,不要去招惹这个恶棍。”
阿里挣扎着站了起来,抹去脸上的血迹,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惩罚这个“地头蛇”,为众人出口气。
从此,无论白天还是晚上,体育馆里总能见到阿里的身影。他常常为了纠正一个动作,会成千次地反复练习。击打沙袋,直拳、勾拳、组合拳,每个项目都练得非常刻苦认真。每天要练到全身骨头散了架似的,才肯罢休。
功夫不负有心人。很快,阿里的拳击水平有了长足的进步。
阿里决定狠煞一下还在耀武扬威的“地头蛇”科基的嚣张气焰,便向他下了“战书”,科基欣然应战。科基认为,这次他仍然可以稳操胜券,这样既可以再教训阿里,又可以显示自己的实力,以继续威慑众人。
拳击开始以后,科基像头野牛似的冲了过来。他使出左右摆拳,想一个回合就击倒阿里。阿里不断灵活地移动步子,左躲右闪,注意与对方保持距离。阿里在快速移动中,突然发力,一个勾拳击中科基的面部,没等他反应过来,又出直拳,直打得对方节节败退,扶着围绳直摇晃。
科基并不甘心,困兽犹斗,他稍微喘了一口气,又猛扑过来,拳头像雨点般落在阿里身上。阿里用手护着头部,进退自如,不急不躁,等待反击时机。眼看科基已精疲力竭,阿里跃前一步,使出一套漂亮的组合拳,打得科基步法大乱,毫无招架之力,像猪一样歪倒在地,直喘粗气。
拳击馆里欢呼声震耳欲聋,伙伴们跑上前去,把阿里高抬起来。科基龟缩在一角,浑身哆嗦着。
想一想:一个不畏强权的孩子,长大后影响和吸引着众多的人,他靠的是他的人格魅力。小朋友,在听完故事之后,你有什么感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