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基
|类型:都市·校园
|更新时间:2019-10-06 11:32
|本章字节:8976字
【提示】
本篇以《守战》为题,旨在阐述采用防御方式作战所应掌握的原则。它认为,防御作战
是以“知己”为前提条件的。就是说,当在知道自己力量尚未达到足以马上战胜敌人的时
候,要取防御作战方式以消耗和疲惫敌人,待敌出现有被我打败的条件时,再转入进攻,便
没有不胜利的。联系前篇《攻战》所阐述的观点,不难看出,从敌我双方力量对比的实际出
发,能攻则攻,不能攻则守,此种依据不同态势采取不同作战方式,以及根据事态的发展变
化而适时转换攻守作战方式的思想,这正是《百战奇略》作战谋略的鲜明特点之一。毫无疑
义,这是完全符合战争实际和作战需要的正确指导。更难能可贵的是,本篇《守战》所论内
容,已经明显包含有先守后攻、攻守结合的积极防御的重要思想。
西汉景帝前元三年(公元前154年),大将周亚夫平定吴、楚七国叛乱的战争,便是
运用先守后攻、攻守结合的积极防御战略的成功战例。当时,吴、楚联军是七诸侯王所属部
队中力量最为强大的军队。因此,战胜吴、楚联军,是平定七国叛军的关键。大将周亚夫受
命后,他基于对楚军剽轻、吴军精锐的实际情况的正确分析,采取了“以梁委之”、坚守昌
邑不战,伺敌疲弊而后击的先守后攻的作战指导方针。梁国地处吴、楚联军西进而夺取关中
的必经之路,亚夫以梁为饵,实施坚守,这既可以吸引、迟滞和消耗吴、楚联军,又为汉军
主力据守昌邑要地、进行决战的充分准备,提供了可靠保障。故周亚夫率军进据昌邑以后,
不为吴、楚军的多次挑战所动,他一方面凭据深沟高垒,坚壁不出,以保存决战的足够兵
力,一方面及时派兵截断了吴、楚军的运粮道路,从而使敌人立即陷入粮绝力疲的困境,最
后不得不引兵后撤。在此决战时机已经完全成熟的情况下,周亚夫不失时机地率军猛烈追
击,终于大败吴、楚联军,取得了平定七国叛乱战争的决定性胜利。
【译文】
大凡战争中所说的防守,是指在了解了己方情况后所采取的作战行动。就是说,当了解
到自己没有立即战胜敌人的条件时,我就坚守不与敌人交战,等到敌人出现可以被我战胜的
条件时,就不失时机地出兵进攻它,这样作战就没有不胜利的。诚如兵法所说:“了解到自
己不能立即战胜敌人时,就要采取防守作战。”
西汉景帝时期,吴、楚等七诸侯国发动武装叛乱,景帝命以周亚夫为太尉,率军东向进
击吴、楚等七国叛军。周亚夫因此而亲自请示景帝说:“楚国等军队凶悍轻捷,一时难以与
它正面交锋。我打算暂时把梁国舍弃给他们,但要派兵断绝他们的运粮道路,这样才可以制
服它。”景帝同意了这个意见。周亚夫受任后调集部队至荥阳时,吴国军队正在进攻梁国,
梁国危急乃向周亚夫请求援救。周亚夫却率军进至东北方向的昌邑,高筑壁垒而坚守不出
战。梁王派遣使者前往请求亚夫出援,亚夫以采取坚守不出的战略为有利,而不肯前往救援
梁国。梁王无奈,又上书于景帝,景帝诏令周亚夫救援梁国,亚夫拒不奉命,仍然坚守壁垒
而不出兵救梁,同时却派遣弓高侯韩颓当等人率领轻骑切断了吴、楚军后方的运粮道路。
吴、楚军由于缺粮饥饿,想要退兵,并多次向亚夫部队挑战,但亚夫始终坚守壁垒而不出兵
应战。一天夜里,亚夫军营突然惊乱,互相攻扰,竟至闹到亚夫帐前,但他却不动声色地静
卧不起。不一会,惊乱自息,部队重新稳定下来。其后,吴军奔袭亚夫军营的东南角,周亚
夫却令部队防备西北角以调动敌人就范。不久,吴军精锐主力果然奔向西北角,但却无法攻
入。吴、楚军实在饥饿难奈,便引兵撤退了。周亚夫乘机出动精锐部队跟踪追击,大破吴
军。吴王刘濞丢弃大部队,只带数千名精壮亲兵逃走,逃往江南的丹徒,企图负隅顽抗。汉
军乘胜追击,全部俘获了刘濞所丢弃的部队,降服了吴国所辖之郡县。周亚夫下悬赏令说:
“有谁能抓获吴王的,重赏千金。”一个多月以后,东越人便斩了吴王首级前来报功请赏。
此役,周亚夫率军同叛军相攻守历时三个月,吴、楚叛乱就被全部平定了。
【原文】
v凡战,所谓守者,知己者也。知己有未可胜之理,则我且固守,待敌有可胜之理,则
出兵以击之,无有不胜。法曰:“知不可胜,则守。”汉景帝时,吴、楚七国反2,以周亚夫3为太尉,东击吴、楚七国。因自请于上曰:
“楚兵剽轻4,难与争锋,愿以梁5委之、绝其食道,乃可制也。”上许之。亚夫率兵既会
兵荥阳6,吴方攻梁,梁急,请救于亚夫。亚夫率兵东北走昌邑7,坚壁而守。梁王使使请
亚夫,亚夫守便宜,不往救。梁上书于景帝,帝诏亚夫救梁。亚夫不奉诏,坚壁不出,而使
弓高侯8等将轻骑绝吴、楚兵后食道。吴、楚兵乏粮,饥,欲退,数挑战,终不出。夜,亚
夫军中惊乱,自相攻击至于帐下。亚夫坚卧不起,顷之,自定。后吴奔壁东南陬9,亚夫使
备西北。已而,吴兵果奔西北,不得入。吴、楚兵饥,乃引兵退。亚夫出精兵追击,大破
之。吴王濞弃其军,与壮士数千人亡走,保于江南丹徒10。汉兵因乘胜追击,尽虏之,降其
郡县。亚夫下令曰:“有得吴王者,赏千金。”月余,越人斩〔吴王〕首以告。凡相攻守三
月11,而吴、楚悉平。12
【注释】
1知不可胜,则守:语出《孙子兵法·形篇》,但与孙子原文略异,原文是:“不可胜
者,守也。”
2吴、楚七国反:西汉初年,高祖刘邦为巩固刘氏家族的最高封建统治地位,大封同姓
子弟为王。受封的诸侯王,在其封国之内,有自行收取租赋、煮盐铸钱的权力,因而逐渐形
成与中央政权相抗衡的独立王国。到文、景二帝时,先后采纳贾谊、晁错建议,实行削弱王
国封地的措施,以加强中央集权。这就激起诸侯王的严重不满。景帝前元三年(公元前15
4年)吴王刘濞联合楚王刘戊、赵王刘遂、胶东王刘雄渠、胶西王刘卯、济南王刘辟光、淄
川王刘贤等,以诛晁错为名,发动大规模武装叛乱。后为中央政府先后平定。
3周亚夫:西汉名将。汉初大将周勃之子,初封条侯,文帝时受命驻军细柳(今陕西咸
阳西南),在防御匈奴贵族进攻的斗争中,军功卓著,治军严整。景帝时因率军平定吴、楚
七国叛乱有功,升任丞相。
4剽轻:谓勇猛轻捷。
5梁:即梁国,西汉初所封诸侯国之一。
6荥阳:地名。位于今河南荥阳东北。
7昌邑:属梁地,位于今山东金乡西北。
8弓高侯:马本及诸本皆脱“弓”,今据史补。弓高侯,即韩王信之子颓当。汉文帝十
四年(公元前166年),颓当自匈奴归汉,被封为弓高侯。弓高,县名,位于今河北阜城
南。
9陬(zou):意同隅,角落。
10丹徒:地名。位于今江苏镇江东南。
11三月:马本及诸本皆误作“七月”,今据史校改。
12本篇史例出自《史记·绛侯周勃世家》,又见于《汉书·周勃传附周亚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