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享受孤独

作者:穷富弹指间

|

类型:都市·校园

|

更新时间:2019-10-06 17:10

|

本章字节:8896字

上班的第一天,我就见识了孙老板的手段。他培训出的家电销售员无论男女,个个都具备酒店迎宾的潜质,在王老板的摊位前干脆排成了一列,顾客想要从这堵人墙中穿过,那还真得具备一定的勇气和耐性。对此王老板早就习以为常,而我则像个受气的小媳妇,待在角落处憋屈地暗发牢骚。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一次我算真正地领悟了这句话的含义。


偶尔也会有些漏网之鱼,例如专门冲着cl电视机和裕兴电脑vcd而来的顾客,还有孙老板家没能拿下的闲散顾客或是购买意向较弱的顾客。对于这些人,我每每都如获珍宝,甭管是真买的顾客还是瞧热闹的闲人,我照样都介绍得细致入微。汪精卫曾有一句名言,宁可错杀三千,也不放过一个,这句话在我身上可谓是得到了完美的诠释。我不介意浪费口水,只怕没有施展的机会,这就是我当时最为真实的写照。


在与王老板约定的7天内,我陆陆续续地卖出了一些家电产品,我的态度以及销售的能力得到了王老板的认可,于是他给我开出了500元的月工资。对此我很欣慰,也很开心,尽管每月只多赚200元,但是这个意义却不是用金钱所能衡量的,这意味着我在前行的道路上迈出了一大步。犹记得那一天,下班后我美美地去吃了顿烧烤,这是父亲住院以后我第一次在饭馆消费,吃了很多肉串,喝了两瓶啤酒,之后吐得天旋地转、一塌糊涂。如果说这近半年家中的变故把我压到了极点,那么那一天的醉酒就是我的爆发,我用这样的方式来祭奠自己的蜕变,痛并快乐着。


后期我才得知,当时的王老板对我的表现极为满意,我即便要求600元的月工资,他也会点头同意。因为他之前的效益一直不是很好,摊位几天不开胡(闭门,没做成生意)是常有的事,所以他的摊位总是留不住家电营业员,没有人愿意在这样的环境下长期工作,因为没有客源就意味着没有销售,没有销售就意味着没有业绩,没有业绩就不可能加薪。如果说家电销售行业是一个朝阳产业,那么王老板当时的摊位就是那阳光照射不到的黑暗角落。


最开始与王老板接触,我发觉他的眼睛里总有一些空洞和深邃,后来我才明白,原来这就是孤单。在如此一个被隔离的环境中经商,独处的快感便是它的给予。对于这一点,我深有体会,因为大部分的时间我都是与寂寞为伍,没有人说话,没有人聊天,只有零散的顾客偶尔满足一下我倾诉的欲望。我在闲暇时也曾主动与其他的家电销售员攀谈过,但无一例外都以失望而告终。在他们的脸上,我看到了相同的同情和无奈,于是我释怀了,这就是孙老板的手段,他不但要彻底孤立王老板的生意,就连我这个小小的雇员也不放过。


在这期间,经营高档音响的刘老板倒是和我相交甚密,在这个小商场里他有着跟我同样尴尬的身份,我们都是被孤立者,所以一个孤独的人是很容易跟另一个孤立的人成为朋友的。刘老板年长我十岁,原本是哈尔滨爱浪音响公司的业务员。那年月,一套高档音响的利润足有上万元,看准了这个商机的刘老板果断地辞了职,并来到了我所居住的城市开辟市场。只可惜,小城市的消费水平很有限,高端音响的发烧友也不多,以致刘老板进退两难,勉强维持这半死不活的生意。


王老板的事业心很强,但行动力却很弱,说到底,就是那种想赚大钱却又不能吃苦的人。守着这个死不死、活不活的家电摊位,既撑不着,也饿不死,可就是这样,他也在摊位处待不住。开始的一段日子里,他还整天陪我一起打理摊位的生意。当然,那时候也是对我不信任,不得已而勉强陪之。过了没多久,他的原形就现了出来,整日把我一人扔在摊位处打理生意,也不管我是否需要帮助。


对此,我很无奈,不过王老板也有王老板的生活方式,这是当时的我不能去评判和改变的。要说这王老板的小日子倒也过得滋润,每天临近中午才来商场摊位打个转,然后就和朋友出去喝酒,下午喝得醉醺醺的才回来。这时候他只有两件事可以做,要么去商场的后院睡一觉,要么去商场的后院陪商场的老总们打麻将,总之,活得那叫一个潇洒。久而久之,我也习惯了他的模式,每天按时按点上下班,有事就给他打电话,倒也相处得平安无事。


王老板不是一个称职的老板,起码他不是一个勤奋的商人,这是我当时最直观的感受,但我并没有因此而懈怠,反而更加为王老板卖起了力气。如此尽心尽力我只源于两个原因:第一是王老板对我的信任,在我上班不到半个月的时候,他就放心大胆地把仓库的钥匙给了我。虽说他也是为了提货方便,但敢把十几万库存电器的仓库钥匙交给一个不知根底的人,也是一种难得的魄力。就冲着这份魄力和信任,我愿意为王老板去创造更大的价值。第二是王老板平日里跟我从不摆老板架子,对我也极为客气和善,跟他在一起,我甚至没有紧迫感,他或许不是一个优秀的老板,但却能笼络人心。举个最简单的例子,他平时喜欢抽“红塔山”牌香烟,一买就是三五条,随手放在摊位处的角落里,甚至很多次跟我说,烟没了就自己去拿,不用自己买,年轻人还得多存点钱。尽管我从未拿过王老板一盒烟,但我由衷感谢他对我的大气。有时候,我们未必要得到某种东西才会感恩戴德,事实上,我们要的只是一种态度,只要有了这种态度,我们仍然会理解那一份善意。


除此之外,我跟孙老板多少也有些斗气。这家伙打商战玩隔离,倒也无可厚非,但是他授意自家的家电销售员故意疏远我,这种行为就有些为我所不齿了。倘若一个大老板连这点事都要向小雇员“下绊子”,那可真是没品到了极点。既然孙老板如此待我,那我只能用销售业绩来还击了。打小我就有股子犟劲,爱钻牛角尖,属于顺毛驴,如果跟我对着干,那我还真能奉陪到底。


写到这里突然想起年幼时的一件事。有一次,我偷了父母的钱,请了一些平时玩得好的小朋友吃零食,被父母发现后,他们暴跳如雷,痛斥我偷家里钱的行为。在这个过程中,母亲一直厉声询问我为什么要偷钱,我却闭紧了嘴巴,无奈之下母亲打了我,甚至越打越痛,可这样我仍旧不肯妥协,宁愿挨更多的打。其实,我已经认识到了自己的错,但苦于坚持自己倔强的脾气。如果一开始,母亲能够心平气和地和我谈,我一定会说实话,可若是用体罚来逼我,我绝不会低头。或许这是一种叛逆,导致长期形成了一种个性,但是很难去改正,因为这些东西已经深深地烙进了骨子里。


困在这样一个封闭的商场摊位里,我只能享受自己的孤独,如果说落寞是上帝赐给我的礼物,那么我想在那段尴尬的日子里,上帝格外偏宠我,因为他把同一种礼物无数次推给了我。不得不说,那段日子对我的历练很大,它让我学会了如何享受独处,如何平淡看待内心深处的欲望。从某种意义上而言,它惩戒了我的暴躁,同时也挽救了我的贪婪。


俗话说,狭路相逢勇者胜,但单凭一个“勇”字,支持片刻足矣,却不能每次都力挽狂澜。所以智勇双全,“智”字在前,“勇”居其后,这意思就是说光有技能不行,还得充分合理地运用头脑思维。当时我做过与孙老板摊位之间的比较,并且详细地记录、分析各自的优劣之处。从货品上比,孙老板摊位的品牌众多,资源广泛,这一项他完胜于我;从人数上比,孙老板的雇员多达十名,这一项他远超于我;从位置上比,孙老板的摊位已经形成了合围的态势,这一项甚至没有可比性。基于以上这些条件,或许所有人都认为我应该“gameover”了,但是当时的我并没有气馁,因为我发现我还是有竞争优势的,那就是人力资源。


往往很多事情的成败,最为关键的因素就是人的作用,这是每一个行业都会面临的难题。在商圈中曾经流传一句寓言:商海博弈,一个文弱的聪明人可以轻松干倒十个冲锋陷阵的孬兵,意思就是人的作用可以大过一切外在的背景条件。当时孙老板摊位的雇员的确人多势众,但以总体而言,用两个字就可以形容,那就是“平”与“庸”,每个人的身上都没有闪光点,更多的是一种应付度日的心理。在孙老板的高压调教下,他们既无奈又麻木,“不求有功但求无过”,这便是他们每日最为真实的工作状态。


必须承认的是,这些雇员都能按照孙老板的指示去工作,但似乎都少了一份进取心。在他们看来,首要的任务是把电器销售给顾客,其次就是把不买账的顾客送走,只要做到了这两点,就满足了孙老板的诉求。但是对于我而言,我第一是为了销售,第二是为了销售,第三仍然是为了销售,从销售的动力和渴望成功这两点上,我完胜了孙老板的雇员,所以当这些雇员拿遥控器给顾客讲解功能的时候,我已经专攻顾客的购买心理和洞悉顾客的购买诉求了。我一直都把眼前来之不易的顾客当成最后一位顾客去看待,就如同打了鸡血一般去认真销售、去努力争取。因为我知道,我的资源少得可怜,所以我必须比常人更加珍惜。


或许有朋友会问我,一个拿死工资的小雇员何苦这般拼命?其实我想说,一个好的雇员就要站在老板的位置上去替他思考问题,如何能够替老板创造出最大的利润,这是每一个雇员都要面对的命题,也是每一个雇员必经的成长之路,只是有些人选择了漠视,而有些人选择了争取。很多时候,我们以雇员的身份去为老板创造价值,并非只是为了升职和加薪,最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能够得到历练,能够使自身变得强大。俗话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同理可言,不想当老板的雇员同样不是好雇员。如果说你当雇员时的努力是在耕耘播种,那么你当老板后就会收获良多,这时候的你可以掌握丰富的经验,还可以驾驭不同的东西,你的根基会很牢固,因为这是用你的辛勤努力和拼搏进取一点一点灌注出来的。


大概用了两个月的时间,我通过自己的能力让孙老板以及他的雇员都对我刮目相看了,就如同万花丛中林立的小草一般,我仍然可以坚挺并活得欣欣向荣。在这段日子里,我在孙老板的嘴边一口一口地分食了蛋糕,甚至有的时候比他还多吃两口。对此,孙老板暴跳如雷,对我也从一开始的轻蔑逐渐变成了嫉恨。不得不说,孙老板不是一个很大气的老板,但他却是一个很严厉的老板,因为我曾经见识过很多次,每每临近下班的时候他都会把所有的雇员围成一个圈来开会,这其中有抱怨、有谩骂、有指责、有商量,而最终的目的就是如何来对付我。


孙老板倒是没有想出什么高招,但却苦了他手下的雇员们。原本我和这些雇员偶尔还能攀谈几句,可自从孙老板开完会,这些人对我无一不是板着冷脸,即便在厕所里碰到也只是无奈地一笑罢了。从某种意义上讲,我把他们送进了一个颇为尴尬的敏感地带,所以我一直都很识相,不会再去主动与之攀谈。对于这种冷淡,其实我也比较理解,毕竟拿人钱就要忠人事,大家都是拿工资过日子的同类人,真的怪不得他们。


如此一来,我在这个商场里就成了无人问津的仙人掌了。但刘老板是个例外,孙老板的那一套孤立政策压根就影响不到他,所以隔三岔五地他就会来找我闲聊。他跟我聊的话题很多,聊生活、聊社会、聊音响、聊情感,但最终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他想让我跳槽,转投他的摊位去销售高档音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