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惰性永远都是最致命的“杀手”

作者:穷富弹指间

|

类型:都市·校园

|

更新时间:2019-10-06 17:11

|

本章字节:9150字

住户小区永远都是海报渗透的第一站。在那个年代,很多小区都没有“物业”这一说,基本上都是居委会在承管小区的大小事宜。那个年代的小区根本就不用偷偷摸摸地进去,即便大摇大摆地出入也无人问询,更无须像现在贴小广告的四处防范,只需大大方方地将海报贴在小区每栋楼的单元门上即可,甚至都不用担心海报会被人撕掉,因为居委会的大爷大妈才懒得管这种闲事呢。


我所在的城市小区数量足有数百个,分别遍布在城市的各个角落。一般人面对这种情况,往往都会挑选些有代表性的去粘贴海报,可是我偏不,非要一心贴满所有小区的单元门。我觉得每个小区内都会有我的潜在顾客,所以这份坚持和辛苦是很有必要的。有时候,营销就是搂草打兔子,只能大面积撒网,因为谁也不敢确定兔子究竟会从哪个角落钻出来。


穿着军大衣,蹬着山地车,背着旅行包,这就是我去各个小区贴海报时的造型。每天天还不亮,我就上路了,好在这个城市并不大,大部分的道路我都很熟悉,再加上脑子里记下的小区位置分配图,我倒很少走冤枉路。美中不足的是当时下了场雪,道路极为湿滑,不管我多小心,还是摔了好几次。


我只用三天时间就跑遍了全市的小区,其中的辛苦无须多说,我自然累得浑身脱节。可即便这样,我也没有歇一天,因为接下来我还有很多块“硬骨头”要啃,这只不过是走完了万里长征的第一步。很多时候我都会如此鼓励自己,生怕自己停下前行的脚步,很多双勤奋的双腿就是由于一时的耽搁而滋生了惰性。对于一个创业中的人而言,惰就意味着堕,它就像一个可怕的杀手,总是悄悄地隐藏在半路上,伺机袭击那些不够专注的人,创业者一旦被它缠身,也就失去了创业者所该具备的精气神儿。


海报渗透的第二站是人口流动密集的公共区域,例如银行、邮局,以及移动、联通、电信等通信部门,这里每天往来人数非常多。但是这种地方附近往往多是公职部门,想要在人家眼皮子底下贴广告,那简直比登天还难,我自问没有这个本事,但是我的朋友以及朋友的亲人中却有很多在银行和邮局里供职。对于他们而言,这就不是件大事了,所以我很快就做出了一个决定,凡能将海报贴在银行和邮局门口或是大堂的人,我一概奖励500元。俗话说,重金之下必有勇夫,不到半个月的时间,我的海报已经粘贴到了城市中近50%的银行和邮局中。


那年月,充缴语费是一件很烦琐的事情,既没有现在网络缴款这般快捷,也不像现在随处都售充值卡这般方便,若想办理通信业务,只能去各自的营业厅里排队。我记得那时候我所在的城市只有三家营业厅,即移动、联通和电信,这三个冤家彼此竞争极为激烈,都想尽一切办法来扩展自己的用户,这就给了我一个钻缝子的机会,于是我想到了资源互换。与三家营业厅相比,家电商场的客流量只多不少,所以我就将海报做成了人物模板的形式,然后中间配有诸如此类的两句话,第一句是“爱浪电器友情提示:中国移动的信号就是强”,第二句则是“中国移动友情提示:购买爱浪电器,免费赠送生猛海鲜”。如此一来,两家的广告诉求同时得到了满足。


我拿着准备好的人物模板海报走访了三家通信营业厅,其中有两家通信营业厅都对这种资源互换的模式表示出了极大的兴趣,并且很快签约成功,只有一家通信营业厅觉得这种方式没有太大的效果,从而婉言拒绝了我的合作请求。对此我并不气馁,很快就利用人脉资源与这家营业厅的负责人攀上了交情,几顿宴请加礼送之后,他的通信营业厅自然向我的人物模板海报敞开了大门。直至今日,我还记得当年我的家电摊位处摆着三个***不类的人物模板海报的情景,由于海报上的广告语比较相近,使得过往的人群不禁有些费解,到底哪一家的信号才是真的好?


可以说,与这三家通信营业厅进行资源互换合作,使我获得了极大的成功,这不仅仅是一种单一的广告效应,而是将这三家通信巨头与我的电器品牌牢牢地捆绑在了一起,从而最大限度地带动了家电产品的销售。例如,爱浪电器是与三家通信巨头齐名的电器品牌;爱浪电器是中国通信巨头唯一联合推荐的电器品牌;爱浪电器是中国通信用户唯一指定的电器品牌。


这种营销手段属于偷换概念的一种,因为对于名声并不大的爱浪电器而言,很多人都没有什么印象,但绝对没有人不知道移动、联通、电信这三家通信企业,将这四个品牌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就会让人在不经意间产生一种错觉,从而判断这四个品牌应该属于同一个高度。未曾听闻过爱浪电器,一定是自己孤陋寡闻,而并非爱浪电器的实力规模不够。如此一来,顾客就会习惯性地给予爱浪电器信任,为我接下来的营销打下了结实牢固的根基。


海报渗透的第三站是城市中毫不起眼的食杂店。在当时,超市还未盛行,只有几家大型商场中开设了超市,而小区、街道依旧是食杂店的天下。这些小店大多销售一些日常用品,由于地理位置极具优势,几乎垄断了消费日用品的半壁江山,无论是固定的小区主顾,还是街道的流动人口,都常常光顾这种小店。可以说,那个年代的生活里,食杂店是每个人都无法脱节的一环。


对于食杂店,我采取的方法很简单,事实证明,越简单的方法往往越有效。据我所知,开设食杂店的多是下岗人群和退休人群,每天的几十元盈利便是他们的开销来源,可以说,他们的盈利很固定,仅仅够维持温饱。考虑到这些因素,我便与每家食杂店都达成了一个协议,按照规定,他们每家都要在店内最为醒目的地方粘贴我的海报,时间为三个月,而我则需要一次性支付每家食杂店10元钱的酬劳。这笔钱虽然不多,但对于下岗人群和退休人群而言,也是一笔额外的创收,况且只是粘贴一张海报而已,他们实际上并没有付出任何成本,所以他们也很乐意与我合作。


海报渗透的第四站是城市中的大小型饭店。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饭店便是生活中的一个主流场所,小到面馆,大到酒店,永远都不缺乏食客的光顾,这里每天人头攒动,属于广告投放的绝佳场所。一般人可能觉得饭店与电器扯不上什么关系,最多也就适合一些酒水类的广告。但在我看来,每个人都是家用电器的潜在消费者,我需要他们随时随地地听闻我的家电摊位,并了解我的营销活动,如果其中藏有受众人群,那就极有可能转化为我的顾客。


我所在的城市虽然不大,但是大小类别的饭店也足有数千家,若是采取与食杂店一样的合作方式,基本没戏,因为开饭店的人大小也都是个老板,压根就瞧不上这10元钱。为了投其所好促成合作,我一连走访了很多家饭店进行调研。在走访中我逐渐意识到,每家饭店提供给客人的餐巾纸都是袋装的,既不美观,也不方便,而且极易造成浪费。我连忙找加工厂设计了一大批木制的抽纸餐盒。这种抽纸餐盒的单个成本是一元钱左右,上面都印有爱浪电器促销酬宾的活动,只要顾客在用餐期间使用了抽纸餐盒,就一定能够注意到我的宣传广告。


为了能够使这批印有广告宣传的抽纸餐盒在短时间内占领大小饭店的餐桌,我只能采取赠送的方式,在赠送中以饭店的餐桌数为主,确保每个餐桌的客人都在广告宣传的范围内。对于这种合作模式,80%以上的饭店老板都欣然接受,毕竟都是免费的,不拿白不拿,而且也确实能够解决一些存在的问题。


我不敢说自己当时的这一创举改变了整个城市餐饮业的纸巾传统,但在随后不久,袋装的餐巾纸便逐渐地退出了占据十余年的餐饮市场。实际上,这也是时代进步的一种必然结果。记得前年我有幸回到这个我生活了近20年的城市里,中途曾在一家老字号的馄饨店里就餐,我竟然在不经意间发现了我当年赠送的抽纸餐盒,上面那两行熟悉的广告宣传语依稀可见,让我不禁心潮澎湃,连连感叹十几年的光阴就这般逝去了。


在“贴牌老哥”的产品还未曾下线之时,我已经完成了所有的前期营销,我细致地算了算,所有的营销费用加在一起尚不足6万元。说实话,我很满意这个营销费用所产生的营销效果,以当年的市场价格计算,6万元只能在本地电视台滚动播出一周的字幕,6万元只够缴纳商场半年的广告牌费用,而我却将它遍布于城乡之间的每一个角落。恰恰这尚不足6万元的营销费用,直接替我带来了数以千计的顾客。


无论哪一个行业,在制定营销策略的时候,真正的着力点只有三个方向,即产品、服务以及营销者本身。在当时,我的产品基本属于贴牌翻新的“三无”产品,谈不到什么品牌优势,所以它无法成为我的营销重点;服务永远都是我较为看重的一个层面,可惜当时我的实力和规模远远达不到要求,它只能是我努力的一个方向,并非营销的重点。其实,我的营销重点就是我这个人以及我脑中的思路,我的营销策略源于我对自己的信任。我所需的只是一个将顾客牵引而来的载体,因为我知道我的销售能力足以应付各类顾客,只要他们肯来,我就有把握将绝大多数人口袋里的钞票掏出来。


究竟是围绕着产品做营销,还是围绕着营销者做营销,这需要一个准确的判断和认知。如果产品自身优势明显,那么营销思路自然简单明了,如果营销者思路过强,那么就要突出思维的重要性。不可否认,后者的营销与前者相比会凸显精华,但这往往对营销者的要求极高,如果营销者自身不具备敏锐的头脑、开拓性思路、果断的执行力以及吃苦耐劳的性格,那么这个营销策略本身就是失败的,自然也就不会达到预期的效果了。


当刘老板将电视、vcd的展厅制作完毕后,我再一次昂首挺胸地走进了这个熟悉的家电商场。对于我的到来,所有人都觉得很诧异,没有人会想到我在这么短的时间内竟然与刘老板走到了一起,就连一向对我青睐有加的王老板也连连摇头叹气,似乎在为我的选择而感到惋惜。至于马老板,仍旧是一副不可一世的模样,他甚至都没有理睬我,似乎从来就没有我这个人存在一般。


对于马老板的漠视,我丝毫不介意,因为我知道,在不久的将来我就会用我独特的销售方式让他付出应有的代价。可以说,这个家电商场就如同我孕育出的孩子一般,我是对它倾注心血最多的那个人,我甚至知道它的每一处脆弱的穴位,在这种环境和空间里作战,在这种知己知彼的状态下作战,我将无所畏惧。在我眼里,马老板就是曾经的孙老板,他也不可避免地要经历一个漠视、重视、仇视的痛苦过程,我很确信这一点。


为了避免马老板来找刘老板的麻烦,我和刘老板都统一了口径,将彼此间的合作关系说成了雇用关系。得知这个消息后,家电商场顿时议论纷纷,那些曾经被我一手带出的售货员很快就分成了两派,其中和我相处甚好的一派都觉得我此番选择无疑是在走下坡路,不禁为我的将来担忧。而与我相处一般的一派则有些欢呼鼓舞,他们觉得曾经的领导如今沦落到与他们同等的位置是一件极为开心的事情,甚至有些人大有欢呼雀跃之势。


对于这两派人的议论,我丝毫不理会,因为他们的嘴左右不了我的前程,只有我的双腿才能知道我究竟能够达到何种高度。在他们看来,这是一种事业的堕落,而在我看来,这恰恰是一种高升,毕竟我从曾经的一名雇员升级到此时的老板。可惜的是,这些话我当时只能憋在心里,不能说给任何人听,我的诉求很简单,只希望在这段日子里能够踏踏实实地积累财富,完成原始资本的扩充。除此之外,我不希望招惹任何的嫉妒和排挤以致影响我的进程,究其原因只有三个字:不值得。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