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李清照(二十首)(2)

作者:上疆村民

|

类型:都市·校园

|

更新时间:2019-10-06 01:29

|

本章字节:9506字

这一首是清照南渡初年的作品。客里逢秋,她借景抒怀,表达思乡之苦。开篇“寒日萧萧上琐窗”秋天清晨惨淡的日光射入室内,色调一片凄清。“寒日”拟人化,正如唐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李白《菩萨蛮》:“暝色入高楼”,移情于景,景语即是情语。“梧桐应恨夜来霜”设想窗外的梧桐为一夜秋霜所侵,应有凋零之恨吧!窗内人与窗外梧桐此时有切肤同感。“秋色老梧桐”(李白诗句),“梧桐应恨夜来霜”,正是清照写照,她同样有经霜之恨、凋零之悲。情景交融,比兴并立。接下一联更是作者经心炼就的:“酒阑更喜团茶苦,梦断偏宜瑞脑香。”女词人以“酒阑”“梦断”含蓄地指示思乡的主题。她另词有句:“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菩萨蛮》),“酒醒熏破春睡,梦断不成归。”都为之思乡。因此,这一联所谓“更喜”苦茶,“偏宜”熏香也者,不过是聊寻慰藉罢了。两句跌宕生姿,蕴藉有致,在词中第一次体现作者的豁达心胸,洒脱情性。下片秋尽、日长,又一次以情移景,与上片首二句呼应。秋尽,为什么偏日长呢?这是词人的主观错觉;看似无理,实则有情,思乡之人怎不有度日如年之感呢?清照提出王粲登楼情远的故事,但她并非用典,她的思归比王粲的当年思归有深浅之别。她的思乡是和伤时联在一起的。故乡沦于敌手,恢复无日,有家难归,所以悲痛难解。不料词尾忽然宕开,推出新意:“不如随分樽前醉,莫负东篱菊蕊黄。”看是超脱,淡漠,实是悲深思苦,这是词中第二次体现作者的豁达与洒脱了。这首词与《蝶恋花》(永夜恹恹欢意少)表达的感情相近,大概可以代表清照在南渡之初,明诚尚在时的心意,她的洒落,达观,屡在词***现,无怪清沈曾植这样赞美她:“易安倜傥有丈夫气,乃闺阁中苏辛,非秦柳也。”


菩萨蛮


风柔日薄春犹早1,夹衫乍著心情好。睡起觉微寒,梅花鬓上残。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沉水卧时烧2,香消酒未消。


【注释】


1日薄:形容日气温煦。


2沉水:一种香木所制的香,又名沉香。


【简说】


清照恪守词“别是一家”说,使词和诗分工,以柔婉为主要风格,以含蓄为基本笔法。靠景物,形象传情,以家常言语生致。这首词写得蕴藉要眇,表现了词体与词人的当行本色。开篇两句女词人故作轻淡和平之语。接着,随词调的换韵,转出两句绝妙好词:“睡起觉微寒,梅花鬓上残”。这是以深美的词境,藉闺中人的情态,写心境的微妙感受。“微寒”者,以身上的微冷感觉喻心头的浸渐凄清;梅“残”者,以头上的花朵凋残比自家的飘零憔悴,词境清丽悱恻,平淡入妙,使飞卿、延巳之制有所逊色。


过片忽来重笔,直语揭示内心的奥秘。先做反问:“故乡何处是”,一汇愤激之情。虽然回答得干脆。但和破国亡家联在一起的乡关之思,不是杯酒可以消解的。结末奇俊曲折,再抒此意,先宕开说烧香,再来住说残酒,香尽也罢,酒残也罢,都无法消除沉重的乡关之思,亡国之恨。建炎元年九月,北宋抗金名臣赵鼎有《满江红》词,内容也是乡思,也是“欲待忘忧除是酒,奈酒行有尽愁无极。”清照可能在建康听到爱国士大夫传诵这首词,因此将同样的词意写在这首《菩萨蛮》里。前人况周颐曾有评论,认为赵句直露,李句蕴藉,要知道清照若在词中表达思想,往往从远处说,使其意回环不已;从浅处说,使其意深沉不尽。像这一首以轻灵秀逸之笔,写思苦悲深之情,颇得婉约词的真味。


怨王孙


湖上风来波浩渺1,秋已暮、红稀香少。水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尽、无穷好。莲子已成荷叶老,清露洗、花汀草2。眠沙鸥鹭不回头,似也恨、人归早。


【注释】


1浩渺:广远貌,弥漫无际的样子。


2蘋花:生浅水中,茎软、顶生小叶四片,色青,陆游诗:“清露花坼”。汀草:水边小草,杜甫《渡江》:“汀草乱青袍”。


【简说】


这是作者未婚前秋天游湖所制小词。早年她颇有豪情逸兴,尤其喜欢出游泛舟。南渡前曾有《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词,表现尽兴泛舟。挥洒淋漓之至。南渡后有《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词,也曾起过“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的念头,哀婉不忍卒读。这一首以浅畅语言,发新颖词意,表达了游赏秋湖的喜悦心情,清新健康情趣盎然,在《漱玉词》中,极是难能可贵的。


首二句写晚秋湖上的背景,西风波起,荷花残败,与南唐李璟词句:“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浣溪沙》)的内容相同,然而绝无衰飒萧瑟之象,因为这两句是作为反衬的,下面入题:“水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尽,无穷好”。原来女词人注视着潋滟的湖、黛青的山色已经陶然欲醉了。诗人爱这秋山秋水,偏要这秋山秋水爱的是她,以前李太白这样说:“相看两不厌,惟有敬亭山”。后来辛稼轩也这样说:“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情与貌,略相似”。(《贺新郎》),词人不说人亲山水,却说山水亲人,山水被赋以灵性和生命,拥抱着诗人,荡涤着诗人的灵魂,给诗人以说不尽的温馨与慰藉。下片,清照在山色水光之外,还要列举一些可亲可爱的晚秋景物,不谈荷花,单说那充实饱满的蓬房和被秋露浸洗的蘋草。它们的挺立的莲蓬光鲜的小花、欲滴的青翠不给荡漾的秋水添上清趣和诗情吗?口语宛然,令人信服这秋光真的是胜似春光,清幽隽永。结尾更有趣,“眠沙鸥鹭不回头,似也恨,人归早”。水光山色是“与人亲”的;为什么鸥鹭却把头扭在一边不理人呢,原来它们比山水更有灵性,有风格,它们怪游人沦俗,为什么不在此清幽之地多作留连,偏要忙忙地回到那纷纷扰扰的世间去呢。请看词中的自然,景物,鸥鹭和人,不仅融为一体,论及心灵上的真善美,恐怕人还比其它稍有逊色吧。女诗人这样写是反映她对游湖的兴致,和对秋景的留恋;深一层看,她对大自然及蘋草、鸥鹭的亲近正暗示她在现实生活中追求幽静与知音不得的感喟。


清照的同乡,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很欣赏她的这类词,他有一首《丑奴儿近》,标题是“博山道中效李易安体”。什么是李易安体呢?第一,运用寻常语,口语;像本诗的“说不尽,无穷好”之类像是随手拈来度入言律。第二,运用白描的手法,以生动的形象、情节、思想动人,不靠修饰用典暗喻或比兴。第三,多写心理状态。妙在不仅写自己的,还写景物的。本诗就有许多很新颖的设想,辛弃疾罢官之后很学此种。


蝶恋花


泪湿罗衣脂粉满,四叠阳关1,唱到千千遍。人道山长山又断,潇潇微雨闻孤馆2。惜别伤离方寸乱3,忘了临行,酒盏深和浅。好把音书凭过雁,东莱不似蓬莱远4。


【注释】


1四叠阳关:王维绝句被谱入乐府。因末句是“西出阳关无故人”,故名《阳关曲》。《诗人玉屑》说送别时,把最后一句反复唱三次,叫《阳关三叠》。苏轼《论三叠歌法》“旧传阳关三叠,然今世歌者,每句再叠而已。普通首言之,则是四叠……”可见宋代唱《阳关曲》,每句皆叠,故为四叠。


2潇潇:细雨声。


3方寸:心。


4东莱:指莱州,今山东掖县。蓬莱:亦名蓬壶,神话传说渤海三山之一,见《史记·封禅书》。


【简说】


这首《蝶恋花》被曾慥《抖乐府雅词》收为清照词。曾慥与清照同时自然比较可信。词的内容是送别,但另本有题:“晚上昌乐馆寄姊妹”,于是有人认为晚上昌乐馆的该是清照自己;伤别的对象该是众姊妹。但细读词句,不难看出分明是夫妻伤离的口气。不仅在本词内不见手足之情的暗示,其他资料或词篇也从来不见清照有情笃如此的姊妹。还是依照本词的具体表现把它当作夫妻伤离的词比较妥当。


这首词写于宣和二年,明诚起知莱州(今山东益都),将离故居青州(今山东掖县)时。这次言别有特殊背景:当时困难方殷,家难才平。两人在青州偕隐,寄情金石书籍,逃避现实,十分安逸,一旦分离悲伤不能自己,因此词一开篇就写别时泪,唱送别歌,以夸张和白描笔法,毫不掩饰悲痛,但三四句陡然转境,设想明诚旅途艰苦,野宿凄凉,恰如柳永《雨霖铃》,转移“执手相看泪眼”的镜头,忽为对方设想,描绘一幅“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的新境。过片,再续上片首二句,回叙别筵的一个细节:本来夫妻相别,最可珍惜的是临行交杯、叮嘱千万,不料当时心烦意乱,酒未到,心先醉,草草杯盏,什么要紧话也没说,这一细节叙述,把离情表现得既深且苦,淋漓尽致,不想结句又宕出新意:东莱毕竟不是蓬莱还可以书信往来,不至于像“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李商隐《无题》)吧,淡淡的希望,微微的宽解,从热烈激切之辞转入温婉隽永之境,恐怕只有大词人如清照,才有此纵横开合的笔力吧。


蝶恋花


上巳召亲族永夜恹恹欢意少2,空梦长安3,认取长安道。为报今年春色好,花光月影宜相照。随意杯盘虽草草4,酒美梅酸,恰称人怀抱5。醉莫插花花莫笑6,可怜春似人将老。


【注释】


1上巳召亲族:古人有上已修禊的习俗。在阴历三月上旬巳日,(自魏时固定为三月三日)召宴亲友,临水插花,祓除不祥。


2永夜:长夜。恹恹:形容夜的久长,如《毛诗·湛露》:“恹恹夜饮”;李商隐《楚宫词》:“秋河不动夜恹恹”。又作黯淡无光解,如《汉书·李寻传》:“列星皆失色,厌厌如灭”。有时也形容人的精神不振的样子。


3长安:汉唐国都(今西安市),后人多用代指国都。此处指北宋国都汴梁(今河南开封)。


4杯盘草草:酒莱简单,不半盛。


5称:适合,相当。


6插花:欧阳修《洛阳风俗记》:“洛阳之俗,大抵好花,春时城市中无贵贱皆插花,虽负担者亦然。”


【简说】


这首词有题:“上巳召亲族”,当作于建炎三年(1129)三月,建炎元年,赵明诚起知建康(今南京市)。第二年,清照南下赴建康住所。建炎三年夏初,明诚罢官。八月,明诚病逝。夫妻“上巳召亲族”,只可能在这一年的三月。过后清照飘零无依,怎能召饮亲族呢。据张端义《贵耳集》云:“清照南渡以来,常怀京洛旧事”。她还做了一些义愤激发的爱国诗歌,因遭时忌,现只存零星断句。这就无怪乎本词开端就点明这一个非常时期和非常的思想状态。“永夜恹恹”,“空梦长安”,前者象征国家的一蹶不振,黯淡无光的局面,女词人“空”有乡关之思。“空”怀恢复之志。在长夜漫漫乡梦沉沉的情况下,他们夫妻聊作应节之宴。词中的“报”字“宜”字,透露她应时纳俗,强颜欢笑的内心痛苦。正反两层,跌宕昭彰。和《武陵春》、《永遇乐》是相同笔调,极曲折起落之致。


下片描摹此时此境的感受,杯盘草草,以酒浇愁,以梅比酸。洛阳有醉后插花的风俗。主人说:这里是南方了,不插花也罢,免得勾起乡思,杜甫时,有“感时花溅泪”的诗句。清照感时,提出“花莫笑”的无理要求,借以掩饰“人欲泪”的愁恨情绪。“花笑白发人”(武元衡诗),“白发戴花君莫笑”(欧阳修词),词笔一再跌宕,清照从花笑,想到人老,从人老想到春老,逼出精采的结句“可怜春似人将老”。春老喻春意阑珊,象征国事日非。与开端点出“永夜恹恹”相呼应;与作者另首《临江仙》词句“春归秣陵树,人老建康城”一联相契合。明是伤春,实是伤时。“可怜”二字,把春的命运与人的命运绾连在一起。清照此时的亡国哀思,已和北宋人民的思想感情融合为一了。


浣溪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