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范成大(四首)

作者:上疆村民

|

类型:都市·校园

|

更新时间:2019-10-06 01:29

|

本章字节:4998字

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吴郡(今江苏苏州市)人。孝宗时出使金国,交涉收复河南“陵寝”以及更改南宋皇帝向金使跪拜受书之礼,表现出不畏强暴的凛然气节。后官至参知政事。诗与陆游、杨万里、尤袤齐名。有《石湖集》。


秦楼月


楼阴缺。栏干影卧东厢月1。东厢月。一天2风露,杏花如雪。隔烟催漏金虯咽3。罗帏暗淡灯花结4。灯花结。片时春梦,江南天阔。


【注释】


1楼阴缺:高楼被树荫遮蔽,只露出未被遮住的一角。栏干影卧:由于高楼东厢未被树荫所蔽,因此当月照东厢时,栏干的影子就被投到地上。


2一天:满天。


3金虯(qiu求):“虯”是“虬”的异体字,金虯即铜龙,指计时的漏器上所装的铜制龙头(水从龙口中流出)。李商隐《深宫》诗:“金殿销香闭绮笼,玉壶传点咽铜龙。”这句是说隔着迷濛的雾气,听着铜龙滴水时幽咽的声音。


4罗帏:罗帐,这里借指闺房。灯花结:旧俗认为灯结花,表示将有喜信,而房中则因结花时灯光聚敛而显得昏暗。


【简说】


郑文焯指出:“范石湖《忆秦娥》‘片时春梦,江南天阔,’乃用岑嘉州‘枕上片时春梦中,行尽江南数千里’诗意。”(《绝妙好词校录》)作者用岑诗句意却又别具风味。“片时春梦”,是说梦中相会,好景苦短。“江南路遥”则指故乡路远,离愁偏多。


浣溪沙江村所见


十里西畴1熟稻香。槿花篱落竹丝长。垂垂山果挂青黄。浓雾知秋晨气润,薄云遮日午阴凉。不须飞盖护戎装2。


【注释】


1畴(chou愁):田亩。


2飞盖:飞驰的车子。戎装:军装。这里指穿军装者(即作者)。


【简说】


题目是“江村所见”,也即旅途观感。上片是丰收的秋野,稻子熟、槿花开、山果黄。下片写秋晨雾浓,午云遮日。最后方始点出作者戎装上道,舍车骑马,秋色满眼,观赏不尽。


忆秦娥


楼阴缺1,栏干影卧东厢月2。东厢月,一天风露3,杏花如雪。隔烟催漏金虬咽4,罗帏暗淡灯花结5。灯花结,片时春梦,江南天阔。


【注释】


1楼阴缺:楼房在树阴里露出一面。阴,指树木成阴。缺,指房子没有被树木遮住的一面。


2厢:厢房。


3一天:满天。


4金虬:即铜龙。古代用漏壶计时,置铜龙于漏壶下端,水自龙口缓慢流出,观看壶内水面刻度即知时间。


5罗帏:用轻软的纱罗做的帐子。此指闺房。灯花结:灯烛结花,房间里显得更昏暗。旧俗相传,结灯花表示有好消息。


【简说】


这首词是写女子怀念远方情人的。上片写景,主要是写户外的静景,只有“风”是动的,但在杏花、明月、楼荫、斜影的衬托下,寓动于静,给人以至静之感。虽从字面上看写的全是周围的环境,全是景物,并没有人,没有情思,但“此中人”的情绪还是可以揣测到的。下片写人,主要是写户内少妇的愁思。她独居闺中,因心怀远人而久久不能入睡。此时因灯蕊结花而室内光线愈加暗淡,室外则夜雾迷茫,一片沉寂,只有那计时漏壶发出的滴滴答答的水声透过烟雾而随风飘来,更觉声声哽咽。这里并不直接写人的神态,但却把人心的愁苦表现得十分真切。


春闺怀远是词的传统题材,前人写作极多,但往往过于浓华而缺少新意。此词却“纯任自然,不假锤炼”(《蕙风词话》),显得淡朴清雅,毫无陈腐的富贵气和脂粉气。写环境不事镂金锗采的雕绘,只把花月楼台的淡景勾勒出来;写人物不事愁红惨绿的夸饰,只把长夜难眠的凄苦心境真实地写出来,一切都那么自然,从而创造出一种本色天然的美。因此,范成大的这首小词在这类作品中是别具一格,有较高艺术价值的。


鹧鸪天


休舞银貂小契丹1,满堂宾客尽关山2。从今袅袅盈盈处3,谁复端端正正看4!模泪易5,写愁难。潇湘江上竹枝斑6。碧云日暮无书寄,寥落烟中一雁寒。7


【注释】


1银貂:白色的貂裘,当为异族装束。小契丹:番乐,是契丹族的一种舞蹈。契丹,古代北方的一个少数民族,居住在西辽河上游(今内蒙巴林右旗)一带,曾建立契丹国,后改国号“辽”,系北宋主要敌国之一。2尽关山:言尽是从边防前线而来。3袅袅盈盈:形容摇曳轻柔的舞姿。4端端正正:形容观舞者聚精会神、认真欣赏之情状。5模:即摹写,表现。6神话传说舜南巡死于苍梧之野,他的两个妃子娥皇、女英追至湘江边,泪洒青竹,尽成斑痕。此名即用此意。7寥落:冷清,冷落。


【简说】


这首词可能是作者自桂林去四川,途经潇湘时,或是到了成都以后(1175—1177),观舞有感而作。“小契丹”即是契丹族的一种舞蹈。契丹是我国古代北方的一个少数民族,曾建立契丹国,后改国号为“辽”,是北宋王朝的主要敌国之一。先于北宋二年(1125)为宋金所灭。在亡国的遭遇上,北宋和他有相似之处。这首词就是作者在观看了“小契丹”舞蹈之后,触景生情,抚今追昔,而写下的一首旨在抒发亡国忧愤的优秀词章。


当时的南宋统治集团,对于金兵的入侵,先是一味求和,直至中原沦陷,继而偏安江左,苟且偷生,竟发展到后来对金称侄纳贡,丧权辱国。同时对待朝内的主张抗战的有识之士则不断地予以迫害和打击,使许多爱国人士颠沛流离,展转迁徙,岁月虚度,蹉跎无成。爱国词人范成大就是生活在这样严酷的现实当中。他感到壮志难酬,人情压抑而又无处倾诉,词的末二句便用烟雾迷蒙,斜晖黯淡的景色和有雁无书来反映当时的社会现实和词人痛苦的心境。


本词上片悲壮苍凉,颇有慷慨之气;下片则幽愁暗恨,较为低徊消沉,这些都真实地表现了作者及其他爱国人士的理想和现实之间的矛盾,同时也注入了深沉的忧国之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