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上疆村民
|类型:都市·校园
|更新时间:2019-10-06 01:29
|本章字节:11578字
7“元龙”二句:陈登字元龙。《三国志·陈登传》引《先贤行状》:“登忠亮高爽,有大略。少有扶世济民之志。博览载籍,雅有文艺,旧典文章,莫不贯综。”又,“(许)汜白:‘陈元龙湖海之士,豪气不除。……昔遭乱,过下邳,见元龙。元龙无客主之意,久不相与语,自上大床卧,使客卧下床。’(刘)备曰:‘君有国士之名。今天下大乱,帝王失所,望君忧国忘家,有救世之意;而君求田问舍,言无可采。是元龙所讳也,何缘当与君语?如小人(刘备自称),欲卧百尺楼上,卧君于地,何但上下床之间耶?’”
8冰壶凉簟:喝冷水,睡凉席,指闲居自适的生活。
9“又卸”二句:是说在斜阳里系缆沙岸。缆,系船的绳子。
【简说】
这首登览词,即景抒情,赋中有比,象中含兴,描绘一幅寂寥迷茫的图画,传达出词人郁闷的情怀。词中高瞻阔步,俯仰古今,透过个人的政治境遇来表现对景物的特殊感受,情与象会,深沉感人。
上片写登楼所见,以及由此触发起来的想象。登上双溪楼,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中原失地上空飘卷的浮云。爱国激情所致,随即生出“安得倚天剑,跨海斩长鲸”的突发奇想。他念念不忘国事,幻想入水中去取出神剑来扫荡金人,可是他又顾虑到水上“风雷”、水底“鱼龙”的层层干扰。这所谓风雷、鱼龙,显然是指南宋朝廷里反对抗金的主和派。下片借景抒情,写的是壮志难酬、抑郁苍凉的心境:一方面发出“千古兴亡,百年悲笑”的感慨,流露自己对国家前途的无限关心;另一方面也产生了“元龙老矣,不妨高卧”的隐退思想。
这首词联系着历史传说写山川景物,联系着当时的政治风云写自然风光,把自己的政治情思寓于摇曳闪烁的形象与意象之中,用的是象征性的手法。辛弃疾的登览词,多写得豪放壮阔,这一首却写得沉郁顿挫,寄慨遥深。
满江红
倦客新丰,貂裘敝,征尘满目1。弹短铗、青蛇三尺,浩歌谁续2?不念英雄江左老,用之可以尊中国3。叹诗书万卷致君人,翻沉陆4。休感慨,浇醽碌5。人易老,欢难足6。有玉人怜我,为簪黄菊7。且置请缨封万户,竟须卖剑酬黄犊8。甚当年寂寞贾长沙,伤时哭9。
【注释】
1倦客新丰:《新唐书·马周传》:马周未得意时,“舍新丰逆旅,主人不顾。”新丰,在今陕西临潼县东。貂裘,“苏秦始将连横说秦王……黑貂之裘敝,黄金百斤尽”。
2“弹短铗”二句说:我像冯谖一样,弹着短铗,放声高歌,又有谁来与我唱和呢?短铗,指剑。战国齐人冯谖为孟尝君的食客,因不受重视,弹铗而歌,表示不满。青蛇三尺,指三尺长而有光泽的宝剑。
3“不念”二句说:朝廷不顾爱国志士在江南白白老去,若是重用他们,定会使中国强盛起来。江左,指江南。尊中国,提高中国的威望。
4“叹诗书”二句:可叹满腹诗书,能辅佐君王的人,反而被埋没了。致君人,辅佐君王。翻,反而。沉陆,陆沉,无水而沉,比喻隐居或人才被埋没。
5浇酾醁:以美酒浇愁。
6“人易老”二句:人是多么容易老哇,何日才能欢庆收复中原?看来难以实现。
7“有玉人”二句:只有美人同情我,把菊花插在我的发上。玉人,美人。簪,插。
8“且置”二句:且把请缨杀敌,立功封侯的事业放置一边,现在只好卖掉宝剑,换头小牛,从事耕田。请缨,《汉书·终军传》说:终军请皇帝给他一条长缨(长带)去把南越王捆绑来。后来就把要求参军称作请缨。万户,即万户侯。竟须,竟然要。卖剑酬黄犊,《汉书·龚遂传》:“劝民务农桑,民有持刀剑者,使卖剑买牛,卖刀买犊。”酬黄犊,买黄牛的偿值。
9“甚当年”二句说:正像当年不得志的贾谊一样,为时局而伤心痛哭。贾长沙,西汉著名政治家贾谊,曾做长沙王的太傅,后人称他为贾长沙。他看到当时匈奴不断侵扰,朝政混乱,上书说:我认为当前形势,值得痛哭的事有一件,值得流涕的事有两件,值得深深叹息的事有六件。
【简说】
辛弃疾生活的时代,是英雄伤时痛哭的时代。南归后被冷落的遭际,则使辛弃疾比别人更为深刻地感受着时代的痛苦,于是,长歌当哭,深沉的痛苦化入悲壮的旋律。这首《满江红》就是“借思古之幽弦,奏伤时之悲歌”的名作。此词,当为辛弃疾三十五岁依叶衡时所作。
上片开头连用三个典故,推出三个悲壮的历史人物,而又都是词人的自我写照。继而感慨议论,一气贯下,达到了“仰天长啸、壮怀激烈”的艺术效果。下片转入旷达、解脱,使全词既慷慨淋漓,又富于摇曳曲折之美。数句都作旷达语,似乎盖世英雄辛弃疾,真要纵恣酒色,浪迹江湖了。然而,“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浇愁愁更愁”诗人伤时哀世的痛苦更难以消弥。结句承上而问,则是以反问的形式透露了,诗人内心无法摆脱的痛苦,揭示了词人欲作旷达却慷慨悲歌,欲作解脱却不能忘怀的心境。
粉蝶儿
和赵晋臣赋落花昨日春如十三女儿学绣,一枝枝不教花瘦。甚无情便下得雨僝风僽2,向园林铺作地衣红绉3。而今春似轻薄荡子难久。记前时送春归后,把春波都酿作一江醇酎4。约清愁,杨柳岸边相候。
【注释】
1赵晋臣:作者的朋友。赵宋宗室,寓居江西铅山。
2僝、僽:折磨的意思。
3“向园林”句:园林中落花满地,有如红色起绉的地毯。
4醇酎:浓酒。
【简说】
辛弃疾这首咏春(赋落花)词,不仅“绝不作妮子态”,而且别致、新巧、活脱生动,与那些伤春悲愁的诗迥然不同,完全是一副崭新的风貌,正如刘克庄在《辛稼轩集序》中所说:“其秾纤绵密者,亦不在小晏(几道),秦郎(秦观)之下。”
上片写昨日春景,着一“如”字,形象地展现了春光明媚、繁花似锦的景象。词人笔下的醉人春光,犹如天真伶俐的少女初学绣花,那一枝枝的鲜花,都绣得硕大丰盈,姹紫嫣红。以少女绣花比喻春光之美,不仅十分贴切,而且形象更为鲜明生动,充满着春的活力。“甚无情”以下四句,词人笔锋陡转,出现了狂风暴雨对繁艳的春花的无情摧残。通过“花径里,一番风雨,一番狼籍”的景物转换,揭示出词人内心的怨恨情绪,而把惜花惜春的心意抒发得婉转缠绵,深切感人。下片写今日春去难留的秋绪。过片着一“似”字,把落红春归比作毫无情意的轻薄荡子。这与开头用少女绣花来赞美春光,形成了鲜明的反向对照。“记前时”以下,写去年送春归时的奇妙联想。如果把一江春水都酿成醇和的美酒,就可以在杨柳袅娜的岸边,等候着“清愁”,把酒共留春光。末二句寓情于景,在深沉中荡漾着激情,凝重中蕴含着灵秀。最早用江水来喻愁的有李煜“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是以春水滔滔奔流,喻愁思的无限。辛弃疾则反其意,说消愁浓酒多如春水,只要谁有“清愁”,总是可以消得了的。对连大诗人杜甫也认为“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的落花,辛弃疾不仅不哀不伤,而且写得疏朗、别致,富有情韵,和那些伤春之作实不可同日而语。
近人夏敬观评此词说:“连续诵之,如笛声宛转,乃不得以他文词绳之,勉强断句。此自是好词,虽去别调不远,却仍是秾丽一派也。”此论极中肯綮。在辛弃疾描写春光的众多词章中,这首确是别具一格。全篇抒写惋惜春光流逝的情思,一气贯注,寓意深沉。词的比喻形象贴切,风格绮丽婉约。
菩萨蛮
金陵赏心亭为叶丞相赋青山欲共高人语,联翩万马来无数2。烟雨却低回,望来终不来3。人言头上发,总向愁中白。拍手笑沙鸥,一身都是愁4。
【注释】
1金陵赏心亭:在建康(今南京)城西下水门城上。建于北宋,为当时游览胜地。叶丞相:即叶衡,当时他在建康任江东安抚使,不久升右丞相枢密使。
2“青山”二句:远处的青山好像要与高人谈心,它们又像万匹战马不断奔驰而来。寓有作者向往重过跃马杀敌的战斗生活的情思。高人,有高尚品格的人。联翩,接连不断。
3“烟雨”二句:山被烟雨所遮隔,若隐若现,似万马在迷茫的烟雨中徘徊,人们急切盼望它来,但终于没有来。低回,徘徊。
4“人言”四句说:人们都说多愁能使人头发变白,那么沙鸥应该一身都是愁了?看它冲破烟雨而展翅飞翔,可见并没有被忧愁所压倒。沙鸥,白色的水鸟。
【简说】
这首词作于宋孝宗淳熙元年(1174),这时辛弃疾被叶衡推荐为江东安抚司参议官,到南宋已十二年。
词的上片写景。开头连用两个生动比喻,对青山作了生动的描绘。“青山欲共高人语,联翩万马来无数。”前一句用拟人手法,写青山和人一样,也景仰高人,想同高人促膝谈心,对面谈政,这样描写,不仅反映了青山的高贵品格,而且含蓄地倾诉了自己的理想与愿望;后一句用拟物手法,写连绵不断的青山联翩而来的万马,不仅赋予青山以人的灵性,描绘出它的奔驰态势,也表达了作者对跃马扬鞭以杀敌报国的渴望。但青山在烟雨中时隐时现,低回徘徊。人们盼望它,可它始终没有来,这反映了作者由于报国壮志难酬而产生的苦闷情绪。词的下片抒情。作者继续驰骋想象的翅膀,以沙鸥作比,抒写自己的卓见:“人言头上发,总向愁中白。拍手笑沙鸥,一身都是愁。”在古典诗词中,人们常常把头发变白同愁紧密联系在一起,白居易说“我为愁多白发垂”,苏轼也说“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言”两句概括了白、苏的诗意,作者的目的则是要用以反衬自己想法的正确,说明愁不会把人压倒。妙在不直说,而是即景生情,借沙鸥而反诘,从而证明发白同愁无关。这两句词虽然是从白居易《白鹭诗》“何故水边双白鹭,无愁头上也垂丝”脱化而来,但白诗语调舒缓平直,而辛词则高亢激越。这样描写,不仅表现了作者乐观向上的精神,而且形象具体,用意含蓄,令人味之不尽。
汉宫春
会稽秋风亭观雨
亭上秋风,记去年嫋嫋2,曾到吾庐3。山河举目虽异,风景非殊4。功成者去,觉团扇便与人疏5。吹不断,斜阳依旧,茫茫禹迹都无6!千古茂陵词在,甚风流章句,解拟相如7。只今木落江冷,眇眇愁余8。故人书报:莫因循,忘却莼鲈9。谁念我、新凉灯火,一编太史公书10。
【注释】
1这首词主要是怀古,词题宜作《会稽秋风亭怀古》。作者同一段时间写的另一首《汉宫春》,题作《会稽蓬莱阁怀古》,但其中怀古的内容不多,倒是有其旨近于观雨的“看乱云急雨,倒立江湖”的句子。看来很可能是两首词的题目发生了舛互。秋风亭,辛弃疾起知绍兴后所建。
2嫋嫋:形容微风吹拂的样子。
3吾庐:指作者闲居时的住所。
4“山河”二句:《世说新语·言语》:“过江诸人,每至美日,辄相邀新亭,藉卉饮宴。周侯中坐而叹曰:‘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皆相视流泪。”辛弃疾引“新亭对泣”的故典,借思念瓢泉来抒发他怀念北方故土和渴望祖国统一的心愿。
5“成功”二句说:夏天过去,用不着扇子了,人们和它的关系就疏远了。“成功者去”,典出《战国策·秦策》:“蔡泽谓应侯曰:‘四时之亭,成功者去(每个季节完成它的使命就自动退去)。’”“团扇便与人疏”,取意于班倢伃《怨歌行》:“新裂齐纨素,皎洁如霜雪。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常恐秋节至,凉风夺炎热。弃捐箧笥中,思情中道绝”。这里作者是借时序的代谢和妇女的被弃表达自己对前程的忧虑。
6禹迹:本谓大禹治洪水足迹所至之地。此处当是代指南宋沦陷的疆域。
7“千古”三句说:千古流传的汉武帝的《秋风辞》,词句多么优美,颇似司马相如的作品。茂陵,汉武帝刘彻的陵墓,这里代指刘彻。刘彻不仅有雄才大略,而且善于发现和重用人才。司马相如因写了《子虚赋》而被汉武帝召见。
8“只今”二句说:秋风吹来,与当年汉武帝写《秋风辞》的时节一样,但像汉武帝那样有作为的人物,已不复存在,也就无人赏识当今的司马相如了,使我十分愁苦。木落,即叶落。眇眇:远视的样子。余,我。
9“故人”三句说:老朋友来信说,要我不要因留恋官场而忘记了家乡的美味。书报,来信说。因循,守着旧习惯。莼鲈:莼菜羹和鲈鱼脍。
10“谁念我”二句说:有谁知道我在秋夜灯火下还在读着《史记》呢!这表明作者晚年仍是壮心不已。一编,一部。太史公书,即司马迁所著的《史记》。
【简说】
这首词作于嘉泰三年(1203)中节之前,时作者在绍兴做官。辛弃疾对自己的被起用,既抱有“叶公岂是真好龙”的疑问,又希望趁此一展身手。这首词中的豪壮和悲凉交织的情调,当是作者这种矛盾心理的反映。
上片写看到秋风嫋嫋,不禁想起自己的家乡和北方的故土。作者用“山河举目无异,风景非殊”来表达对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强烈愿望;又用“茫茫禹迹都无”,来感叹南宋朝廷长期苟且偏安所造成的严重恶果。“功成者去,觉团扇便与人疏”中的两个典故,深沉有力的抨击了南宋朝廷和投降派,表达了自己对祖国前程的忧虑。
下片据题立意写怀古的内容。所怀念的人物首先是汉武帝和司马相如。司马相如“作赋甚弘丽温雅”。汉武帝则不仅有雄才大略,还善于发现人才和重用人才。作者抚今思昔,为当今没有汉武帝这样雄才大略的人物而愁苦。友人劝他弃官归家,他深知“江南久无豪气”,批判了这种消极隐退的思想,自己仍壮心不已,秋夜挑灯耽读《史记》,从古代英雄人物身上汲取力量,增长豪气。
此词艺术手法上的主要特征是大量用典。主旨在怀古,所选用的典故,其匠意近于史,意蕴深厚,兴致繁富,读后,恰如聆听一首交织着庄重、沉思、忧愤、悲壮等各种情绪的多乐章交响曲。煞拍余音袅袅,具有很强的内蕴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