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大礼仪(1)

作者:阿喜

|

类型:都市·校园

|

更新时间:2019-10-06 02:31

|

本章字节:12646字

其实在整个嘉靖大倭乱这场动荡的岁月中,主角至始至终只有一个,就是嘉靖。


没有他的禁海政策和宠信奸佞,整个倭乱根本闹不起来,这就专制社会的特点,一言足以兴邦,一念也足以丧国。


而人的行为又是直接受其性格影响的,所以有必要来探究一下这个传奇皇帝的性格养成史。


北京城从外城朝里走,有三座大门,中间的是正阳门、左边的是宣武门、右边的是崇文门。进正阳门直往里走,就是皇城的正门——天安门。由天安门再直往里走,就是午门,午门是一座成三边包抄形状的大建筑,正面是一座大楼,两边是四座角楼。它的前面,空间很大,可容纳两万人。明朝清朝的国家大典、常在这块地方举行。当然这块地也别有他用。例如清朝的“申饬”,皇帝发威,叫宦官做代表把大臣臭骂,便在午门。明朝的“廷杖”,皇帝发威,当场打大臣屁股,就在午门。


但万事都有例外,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廷杖事件却不是发生在午门,而是发生在嘉靖年间的左顺门。


这起廷杖事件的起因还得从正德皇帝明武宗朱厚照的逝世说起。


正德皇帝朱厚照父亲孝宗皇帝朱佑樘一生俭朴,更为传奇的是,他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奉行一夫一妻制的皇帝,除了张皇后,孝宗皇帝的后宫再无其她女子。孝宗和张皇后是患难之交,一对恩爱夫妻。两人每天必定是同起同卧,读诗作画,听琴观舞,谈古论今,照夕与共。孝宗皇帝与张氏只有一独子,便是后来的正德皇帝武宗朱厚照。


孝宗时期对一系列的政治制度进行了改革,清除积弊,罢免和惩处了贪脏枉法、妄幸无耻之徒;任用贤能,亲近贤臣,远离小人,广开言路;注意民生,减免灾区赋税征收,促进生产,提高了生产力;加强边关建设,巩固边备等。所有这些明智之策,使当时的社会矛盾得到一定的缓和,使社会出现了一个相对安定的时期,使濒于枯竭的经济又有了中兴,故旧史学家把他统治的时期,称为“弘治中兴”。


应该说朱厚照老爹留给他的班底还是不错的,但物极必反,自己的父母是道德的楷模、礼学的典范,但物极必反,谦谦君子居然生了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大玩家。


朱厚照既不爱江山,也不爱权利,就是爱玩,玩的别出新意,玩的空前绝后,玩的朝野震惊,玩的尽人皆知,最后居然把自己也玩死了——泛舟湖上,学渔家,撒网,捕鱼,落水,生病,西去!但是这老兄一辈子净为了玩,虽说建立过豹房(里面有从各地搜罗的很多美女),有过大概七位后妃(有名号的女人),但是可能是玩的过火了,居然在女人堆里没有生出孩子,不得不让人对其心理和生理方面产生怀疑(这里还有一个花边——就是这位大爷居然喜欢已婚妇女,据说还弄进宫里一个孕妇,把当朝的杨廷和阁老差点儿吓死!这要是生出来,这小子一高兴,收为养子,他又没儿子,那朱明江山真的要改姓了!


历史上的吕不韦就是这样把自己的儿子扶上秦王宝座的,好在历史没有重演,在正德十六年(1521)三月的一那个深夜,嬉戏玩闹中朱厚照驾鹤西去,谥号:承天达道英肃睿哲昭德显功弘文思孝毅皇帝,葬康陵。


朱厚照同志的一生是玩闹的一生,是荒唐的一生,是自由的一生,是畅快的一生,当然这都只是针对他个人而言。


但对整个国家来说,无疑是悲剧的,更为悲剧的是,他驾鹤西去,却没有给这个帝国留下一男半丁,连一个接班人也没曾准备,祖宗打下的大好江山,竟然无子嗣继承大统。


于是紧急的接班会议召开,会议不开完,不拿出个结果来,里面的就别想出去,外面的也休想进来。


当众人都在仓皇失措之时,内阁大学士首辅杨廷和却泰然处之,他老成持重,立刻想到了立新君这一既棘手又是当务之急的事情。他找出那册《皇明祖训》的簿子,翻来覆去,度德量才,认真地揣摩起来。武宗朱厚照无子嗣,他上推孝宗皇帝朱佑樘,但孝宗二子早死。再上推至宪宗皇帝朱见深,宪宗长、次子早死,三子是孝宗,四子兴王爷朱佑杬已死,但朱佑杬有二子,长子已死、次子为朱厚熜。一想到这位朱厚熜,杨首辅来了精神。别看这朱厚熜只有14岁,虽年少,但早就听闻是个不可多得的神童。于是和群臣议定,拥立朱厚熜为新皇。


而这朱厚熜也确实是诸多皇子中最富传奇色彩的一个。


据说他出生之时,紫色祥云满布,红日高悬,霞光万道,黄河之水因为澄清,而自古有训:黄河清,圣人出。


推背图五四象乾下兑上夬


颂曰


不分牛鼠与牛羊


去毛存鞟尚称强


寰中自有真龙出


九曲黄河水不黄


黄河清,真龙出,似乎一切都预示着这是个与众不同的官二代。


朱厚熜也却属神童,其5岁之时,他爹兴王爷读到王勃的《上百里昌言疏》时,情不自禁慢慢唱道:“明君不能畜无用之臣……”,而朱厚熜立即接上:“慈父不能爱无用之子”。让兴王爷惊诧不已,乐不可支。


朱厚熜最爱读的书是《大学》和《孝经》,尤其是《孝经》中孔子所言。


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人之身体,父母予之,不得毁之,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夫孝,始于事亲,忠于事君,终于立身也。”(人的身体四肢、毛发皮肤,都是父母赋与的,不能予以损毁,这是孝的开始。人在世上遵循仁义道德,有所建树,显扬名声於后世,从而使父母显赫荣耀,这是孝的终极目标。所谓孝,最初是从侍奉父母开始,然后效力於国君,最终建功立业,功成名就。)对他影响极大,当然仅限私义,无关大德。


他更没有想到,因为一个孝字,之后会闹出天大的风波。


而在朱厚熜14岁那年,突然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头发全白,于是四处找人算命,测问吉凶。结果吉凶没问到,便接到圣旨,让他赴京登基,承继大统。


这时手下人才恍然大悟,朱厚熜是王爷,“王”的上面一个“白”字,正是皇帝的皇字,这才是梦的正解,大家都开始做着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美梦。


朱厚熜意识到,从此,他不再是个孩子。他肩上担着整个帝国,他挥手告别了自己的少年时代,并无痛惜,反而雀跃。在他看来,成人的舞台才绚丽,成人的世界才精彩。


但这句话还有下半句:成人的世界更无奈,这无奈的漫漫帝王之路最终将一个知礼守节的神童变成了一个荒淫残暴的昏君。


从朱厚熜踏上进京登基的道路开始,便注定了是一场不会平静的旅程。


首先是进京路线的问题,朱厚熜驻地安陆州(今湖北钟祥)距京城隔山隔水,路途遥远且坎坷,有2000余里,怎么都得在走个把月,再说途径各省、府、州、县,各地诸官见新君进京登基,必然要迎来送往,治宴巴结,哪怕能认新皇帝手下一个太监当干爹、宫女做干妈都好。迎接朱厚熜的谷大用、韦彬等官场老手,自然对这种潜规则清楚明白,要是换做平时,这肯定是个发财揩油的好机会,大家肯定赚个盆满钵满的。


但如此一来肯定得耽搁许多时间。为了不要浪费太多时间,杨首辅连进京的线路都给安排好了。


当然这只是表面原因。


飞机在起飞和降落时最为危险,而政局在权力交接时最为危险。如果新的掌权者根基未稳,则一场权力动荡在所难免。让大家一刻不敢耽误的原因是明武宗驾崩,留下了巨大的权利真空,为了铲除武宗的佞臣江彬,皇太后和杨首辅决定立刻另立新皇,并且要马上登基,以安抚瞬息万变的时局,这才要求朱厚熜要火速进京。


但在进京路线上,双方发生了激烈的争吵。


众臣设计的第一个进京方案是:让新皇帝扮成囚犯,坐囚车,上路快赶,这样不会有人注意,更不会有官员迎接,不会耽误时间。


杨首辅这条决策可谓用心良苦,一是此中安排确实是最快的选择,朝廷大臣押送的必是要犯,谁也不敢耽搁,更为重要的是他杨首辅让皇帝做囚车,皇帝即便登基也威严无存,他杨廷和才是真正的京城一哥,而且朱厚熜少不更事,被群臣连骗带哄,可以乖乖就范。


但杨廷和饱读诗书却忘了一条圣人之言: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不如今!


他的这一提案立即遭到了朱厚熜的强烈反对。我进京是继承皇位,又不是去篡权夺位,做见不得人的事,为何要如此偷偷摸摸?而且这样容易让人怀疑继承皇位的正当和合法性,再说,让新皇帝坐在囚车里,传出去会成为千古笑谈,绝不可行!


司礼监谷大用、韦彬、驸马都督崔元、内阁大学士梁储、定国公徐光祚、礼部尚书毛澄等人一商议,也觉得杨首辅让皇帝扮囚犯这条决策太不靠谱,于是很快便拟出了一个备选方案。


备选方案是经安陆北上,从汉江坐船北上至襄阳,再从襄阳骑马途经河南至河北香河,从香河出发到通州,然后进京入宫。这样既不伤龙体,光明正大,又体面。


这个路线又遭到了朱厚熜的反对,他认为,从汉江乘船是逆流而行,“逆”是反,不正的意思,自己登基名正言顺,此举太不吉利,因此坚决不肯!


这下群臣急了,京城什么情况还不知道,要是耽误了时间被政敌江彬一派另立皇帝就满盘皆输,于是纷纷向小皇帝进谏,希望他能从大局出发,但小皇帝对因为幼年所受教育,对名分看得极重,前两条路线死活不同意。


最后两边折中,采取乘车骑马从安陆出发,经河南省南阳府地界,再经开封府所辖的均州、郑州、卫州新乡县、卫辉府,从广平府磁州出河南,经真定府赵州入河北,经正定府至通州,然后进京。这套方案得到了朱厚璁的认可。方才启程。


这天是四月二十二日,从安陆到北京整整用了30天时间。这才来到皇城根下的正阳门(今称前门)。


据说当年建筑正阳门箭楼时,永乐皇帝前来视察,发现正阳门箭楼的楼顶并未如他所望的那般高大壮观,便龙颜大怒,限令一月内将正阳门箭楼的楼顶改建得高大气派,否则予以治罪。工匠们殚思竭虑却无计可施,惶恐地面等待被治罪。一日,一个衣衫褴褛的老者前来乞求工匠们为他的咸菜加点盐。此后数日,他不断地前来请求工匠们给他的咸菜添“盐”。终于有个工匠受到了启发,添“盐”不就是为楼顶添“檐”的意思吗?按照这个思路,工匠们为正阳门箭楼的楼顶添加了一周飞檐,使得箭楼的楼顶变得高大华贵,并使整个正阳门箭楼的整体规模显得巍峨壮丽。永乐皇帝见之,惊为神来之笔,便“龙颜大悦”。并且传谕后世子孙,但凡登基都要从此门而入,否则其位不正。


朱厚熜正了正衣襟,意气风发地想阔步前行,没想到被当头浇了冷水。


礼部员外郎杨应奎宣旨,不得从此过,请走东安门,到文华殿暂住。


兴致正高的朱厚熜立刻晴转多云。


首先这前来城外迎引自己的仅是五品员外郎,官阶太低,对自己太不尊重!


其次,也是最重要的:走东安门,居文华殿,这不是迎皇太子的规矩吗?武宗皇帝是我哥,不是我老子,立刻拒绝,并且表态,“遗诏是让本王来嗣皇帝之位,做君主的,又不是来给皇帝做儿子的,岂能以此规格来迎接本王?”坚持要走正阳门。


礼部官员无奈,只得回去禀报位居一品的内阁大学士首辅杨廷和。


而此时的杨首辅早就率领文武百官经在东安门外等着呢,一听礼官杨应奎说兴王爷不同意以太子之礼入宫!坚持走正阳门。并且拿出遗诏,坚称自己是按规矩办事。


杨廷和听完立刻哭笑不得,哪有什么遗诏,武宗走的突然根本就没留下任何遗言,都是自己起草的假圣旨,他当然记得很清:


“朕绍承宗丕业,十有七年,深惟有孤先帝付托,惟在继统有人,宗社生民有赖。皇考孝宗敬皇帝亲弟兴献王长子,聪明仁孝,德器夙成,伦序当立,已遵奉祖训兄终弟及之文,告于宗庙,请于慈寿皇太后,与内外文武群臣合谋同词,即日遣官迎取来京,嗣皇帝位。”


自己一时性急,行文不紧,结果这里被小皇帝抓了个空挡。


要是一个月前得杨廷和,也许就此事算数了,但此时和一月前相比,他已如日中天,目空一起。


因为此刻他已铲除了江彬(其实所谓江彬谋反,也并无证据,只是江彬人缘太差,飞扬跋扈,将江彬铲除,杨廷和此举倒是颇得人心官心),又有拥立新皇之功,再加上张太后口谕:一如廷和请,事乃定!(只要是杨廷和说的,就定下来)威望之高亘古绝今,这下当着百官面子被辱立刻下不来台,


虽然“兄终弟及”确属事实,但假若更改了事先定好的仪程,这不说明内阁的政策朝令夕改?自己这个内阁首辅见识浅薄,才庸无能吗?况且自己拥立外藩继位本就是想将小皇帝掌控在掌股之中,于是立刻说道:“今即称其帝,后何以再加其冕?”(现在就自称皇帝,以后怎么加冕)仍要按既定的皇太子礼仪行事,并且强硬地表示,张弓岂有回头箭?


可是朱厚熜却偏偏来了个回头箭。


在看到去而复返的大臣们态度卓绝地让自己先走东安门,行太子之礼。


于是朱厚熜叹了口气。“好吧,我不去正阳门了。”


看来新皇帝准备屈服。群臣个个喜上眉梢,可还没来得及庆祝胜利,就听到了一句震碎门牙的话:


“正阳门不去了,东安门我也不去了,我要回安陆老家。”


皇帝不做可以,太子坚决不做,立刻掉头,要回老家。


这可是史书第一壮阳之举,现代社会为了个事业编制科级干部,多少人会砸锅卖铁乱抛妻弃子乱认爹娘祖宗,而一个十几岁的少年却将天子之位视若无物,你可以说他涉世不深,不知轻重,但却不可否认,这份纯真才是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所匮乏的。


接下来便是集体沉默,看着朱厚熜蔑视的眼神和渐远的身影,大臣们被彻底制服了,旧皇已死,新皇不干,北京城内陷入了空前的恐慌。


请来的皇帝不做了,这可急坏了百官,更惊动了后宫,张太后传来谕旨:天位岂可久虚?嗣君暂居行殿吧,然后让百官劝进。


这等于打了个圆场,在形式上确认朱厚熜为皇帝,然后再按皇帝的仪式让朱厚熜入宫。


有了台阶下,杨首辅自然见好就收,但心中早已盘算好让朱厚熜屈服的招数。


双方第一回合较量到此为止。


正德十六年四月二十二日正午,百官朝服入宫,先在奉天殿外面朝贺,行五拜三稽首之礼。


鸿胪寺官请升殿,少年朱厚熜头戴金冠,身着龙袍,步伐稳健,从中门步入奉天殿,然后缓缓登上了正大光明殿上的皇帝宝座。然后万鞭齐鸣,百官侧门入殿上表,行礼。据史载,此时:“祥云迷凤阁,瑞气罩龙楼。含烟御柳拂旌旗,带露宫花迎剑戟。天香影里,玉簪朱履聚丹墀;仙乐声中,绣袄锦衣扶御驾。珍珠帘卷,黄金殿上现金光;白玉阶前放异彩,隐隐净鞭三声响,层层文武两班齐。”


此时的嘉靖正式登基,他才只有十四岁,正是挥霍青春嬉戏玩闹的年华,却不得不以双肩扛起帝国的重任。更为残酷的是,他上任伊始,就要和几十年宦海沉浮的老江湖们斗智斗勇。虽说,年轻没有失败,可政治不是体育,从不按年龄吨位进行分级比赛,嘉靖不能失败,失败,他就是沉默的羔羊,成功,他就是英武的君王。


真正的较量现在开始。


首先是年号问题,首辅杨廷和和礼部尚书毛澄早就议好了年号,叫:绍治。“绍”为继续、继承之意,也就是要新皇承继先帝之统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