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徐萌
|类型:都市·校园
|更新时间:2019-10-06 02:43
|本章字节:8396字
我与本书的作者徐萌是中央电视台的同仁,电视剧《医者仁心》创作拍摄的时候,我任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的副主任,这部戏播出时,我刚被聘为央视电视剧频道的总监,《医者仁心》作为优秀剧目,参评第28届“飞天奖”时,我又忝列评委。所以当这部剧的剧本改编成出版时,我更愿意为这本书及其作者说上几句助威的话。
在微博爆炸、信息繁杂、印刷出版业无奈困惑的今天,一个出版社看中一个剧目的文本,与作者合作把它打造成一部可以的,这不仅仅是一个市场操作的智慧,更是一种对文化、文学、文字的自觉,能选择《医者仁心》这部作为重庆出版社的一部重点图书来出版,是很值得电视人向出版人致敬的。当然,这也就说明了无论是作为电视剧还是的《医者仁心》,它的主题、它的精神内涵、它的每一个人的命运、性格、经历、语言、思想、情感都是很值得我们现代人,把它作为生活中的一面镜子来关照。
在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工作时,我和徐萌有过一次意义非凡的合作就是长篇电视剧《震撼世界的七日》。2008年“5·12”大地震后不到一周的时间里,中国电视剧界的同仁们,觉得有必要用纪实剧的手法展示和再现全国军民同心协力、共担国难的情怀与精神。陈宝国、刘佳、蒋雯丽、陈建斌、孙俪、范伟及香港演员罗嘉良等40多位优秀演员以及主创人员,都是不领一分报酬地参加了这部戏的创作,我作为这个剧的总导演,徐萌作为这部剧的总编剧,更是义不容辞地“同赴国难”。
那是一次极其特殊的电视剧的创作,所有的自然人文景观都是在四川的地震现场,每一集戏的剧本都是在头一天晚上由编剧整理后电子版传到现场,两周的时间一部14集的电视剧,由四个摄制组共同完成,震后一个月的时间在央视播出。它表达了中国电视剧人对国家、对民族的一种尊重和致敬,也是对中国电视剧60年历史的一次特殊的检阅。由于这次特殊的合作,徐萌给我的印象是热诚与执着。随后,随着电视剧制作中心的转企改制,她又担任了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有限责任公司的策划部主任,她在竞聘会上的演说,更是给大家留下了良好的印象,我用四个字概括“活跃新锐”。
在我从事电视艺术的生涯中,无论是做导演、监制、策划或出品人,我父母应该说是对我关注度最大的“粉丝”。但唯独在中央电视台频道制改革之后,我负责电视剧频道,他们对我的工作并没有更多的“聚焦”在电视剧的收视习惯上,他们始终锁定综合频道而让我感到“欣慰”的是,《医者仁心》在第八频道播出不久,我母亲两次打电话向我索要《医者仁心》的光盘。母亲今年84岁,十几岁上的护士学校,离休时的职务是哈尔滨市中医院的院长,说《医者仁心》这部电视剧好的信息,都是她几十年一同做医务工作的老同志从外地打来电话称赞。还有他们中有很多是儿女继承上一代的职业,继续医生这个职业,几代人一块看这个戏,精神上都认同。这个信息让我非常振奋,因为不是母亲关心了我工作所负责的业务,而是一部反映当代医患现实的电视剧,做到了“老少咸宜、南北通吃”。
在这个戏的播出过程中,除了普通的观众之外,我的许多医务界的好朋友都纷纷用电话或短信的形式赞许这部电视剧,我的战友周建远是空军总医院干部病房的政治协理员,他前后向我索要了几十套该剧的光盘,分发给不同的科室要求各个支部认真组织收看,并畅谈感受,他认为这部戏直接说明了医患关系的重要所在……同仁医院院长韩德民、协和医院的沈铿、肿瘤医院的医生贺杰、宣武医院的支修益、煤炭总医院的医生屈正、
空军总医院院长王建昌、北京大学医学院副院长柯杨等名家名医,都纷纷地代表自己和周围的同事表达了对这部戏的关注,全国人大副委员长韩启德先生通过人民医院院长王杉电话向作者转达了对这部剧的肯定。在卫生部联合中央台举办的该剧的座谈会上,卫生部部长陈竺用很长的时间畅谈他的感想,他对剧中武明训、钟立行、江一丹、严如意等艺术形象的高度评价,让在座的人感觉到他是在谈他的部下、同事和正在改革的大潮中起着领军作用的一所医院。可见一部好的电视剧在观众中的影响也能做到“直指人心”的效应,可惜,这样的电视剧如今是太少太少了。
《医者仁心》在央视播出的时候,正是八频道改革之后收视亟待升攀的时候,对于这样一部严肃内容、悲情色彩、现实主题的作品,我们所有的人对它的收视率确实是有些担心的,在一个“泛娱乐”化的时代,在一个医患关系如此紧张的现实中,它的收视效果会是什么样的呢?应该说真是出人意外的令人欣慰,《医者仁心》当时播出的收视率,竟高踞当年(2010年)的前三名,它的社会影响又是当时的最好,台内台外、业内业外如此地肯定,这也应该算是近年来中国的现实题材电视剧中罕见的“飘红”。
医生这个职业,自古就是一个高尚的职业。从孙思邈“大医精诚”为代表的祖国传统医学思想,到以“希波克拉底誓言”为代表的西方医学道德标准,再到由吴孟超、王忠诚、王振义等一大批当代大医所代表的“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这是中国医学界一脉相承的优良传统、高尚精神。由于机制体制、管理与宣传众多的原因,这种传统正在丢失。中国的医疗卫生事业,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医生面临的困境与压力,医患矛盾的紧张已经达到空前的程度。再往深了说,医患关系,医疗行业面临的困境,实际上是当代中华民族所处的人文生态环境紧张的一个突出表征,是整个社会道德失衡的一个重要表现。我们所处的时代,无疑是一个伟大的时代,改革开放三十年,发展和成就是伟大的,我们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变革是真实的,但是在伟大的同时,我们也在亲身感受着从未感受过的卑劣和肮脏。不讲道德的商业运作、不讲人性的伪科学、不讲奉献的索取,成为伟大与进取的伴生物。面对这样的现实,如何用艺术的作品反映社会的生活?《医者仁心》给出了答案,它的出现同时解决了两个命题,一是如何看待医疗行业?如何看待医生,如何看待我们的时代?怎样面对和解决我们前进中遇到的问题?二是,艺术工作者面对现实,如何用自己的作品说话。
艺术的社会功能之一,就是要直面现实,直面人生,要有勇气揭开现实的面纱,发现真相,揭示真相,让人民警觉、警醒,而我们目前的创作现实却令人失望,正如《人民日报》最近发表的评论员文章中所指出的,“追溯和总结近年来文化发展的脉络,我们不难发现,在当下文艺创作中,存在着十大恶俗现象,它们分别是:回避崇高、情感缺失、以量代质、近亲繁殖、跟风炒作、权力寻租、解构经典、闭门造车、技术崇拜、政绩工程,正是这十大恶俗现象,阻碍着文艺创作的健康发展”。
评论家毛时安先生也指出:“中国的文学艺术,不缺少故事,而是缺乏表达;不缺少能力,而是缺乏责任;不缺少资源,而是缺乏灵性;不缺少资金,而是缺乏生命。”“在相当多的剧作中,我们看不到艺术家的个人冲动,却可以一眼看出遵命之作、受命之作的明显痕迹,看到赚钱捞钱的强烈欲望和非审美的功利欲望冲动”。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某些官员的腐败,某些商人的堕落是可恶的,但如果这个民族的知识分子发不出科学声音,文学艺术家不用自己的作品唤醒国民的警觉,则是可悲的。
多年以来,我们一直呼唤现实主义,究竟什么是现实主义?有人说现实主义要重生,重生之路是一条什么路?有人说不要再搞宏大叙事,不要再搞英雄主义,也不要再写敬业精神。《医者仁心》的出现让我们重新发现与认知了“现实主义”它写了民生,更写了民心,它让人们在残酷的现实面前找到了信仰,仍然看到了崇高,它让医者重回责任,让患者自我反思,让每个人都沉思、自省,让社会看到坚持、希望和操守,感受到人心的力量,这才是现实主义真正的含义。从这点来说,我不得不说,大医精诚,而“大艺”也更需要精诚。
毋庸讳言,在我们文化繁荣的现实面前,我们亟需启动的应该是精品工程的系统化推进,而所有经典作品的成长,首先都要面对的就是在现实社会中汲取最好的营养。徐萌作为一个有成就的编剧,放弃日进斗金的诱惑,把自己清空,穿上白大褂,进出医院手术室,像个医学生一样学习医学知识,掌握医学技能,了解医学真正的情感与心情。她不仅写准了医生,写活了医生,而且把自己作为一个艺术家全部的才华和思考写进了剧本。此后又放下身段去做了制片人,把所思所想所感全部融进拍摄中,从选演员到确定拍摄场景,从剪辑到合成全面把关,把握创作的主脉,把握创作的方向,进一步深化主题,确立风格,把握作品的节奏和气质,最终创造出了这部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小锋霜刃侠女胆,大医精诚仁者心”。她用自己的精诚打动了无数医疗工作者,打动了观众,书写了这个时代先进文化的思想精神。
这部戏从创作到播出,历时整整8年,在中国电视剧的生产高度市场化和利益化的今天,它堪称是一部真正代表人民利益、为人民服务的优秀文艺作品,代表了国家电视台创作的最高水平,它以独特的姿态和视角展示了电视剧应有的艺术品德,关注现实、引导现实、重塑理想、呼唤信仰,是多少年来我们一直呼唤、一直期待的电视剧作品,所以在这个意义上说,这部作品的社会意义与价值怎么评价都不为过。
很多观众和专家都评价说,《医者仁心》的对白很好,既准确生动,又充满了感情。很多医学生、观众把剧中大量的对白摘录下来,作为座右铭,传播率很高。对这点我感受很深。今天的一些电视剧为什么不好看,文学性差是重要的原因。在今天的电视剧创作上,这个剧目的文本语言是有示范作用的。我更认为,强烈的文学色彩,不只是体现在精彩的对白、旁白,还有人物的塑造,主题开掘。可以说,《医者仁心》努力继承了现实主义的优良传统,再加上作者多年深入生活提炼出来的生动的鲜活的典型人物,
深刻的人文素养及深厚的文字功底,使这部作品除了好看,还耐看。
从剧本到,徐萌保持了原作品一如既往的深沉大气,同时对医学的传统的梳理,对人物的心理的刻画,对信仰的忠诚更深刻,更深情。我感谢重庆出版社,也希望有机会能与更多的出版业者合作,把我们央视第八频道平台上推出的优秀电视剧以文字的形式介绍出去,积累经典,启迪民智,弘扬崇高。
2011年7月15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