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帝王末路——历代君主死亡事件(3)

作者:水中鱼

|

类型:都市·校园

|

更新时间:2019-10-06 13:03

|

本章字节:10806字

以种种推测不难看出,赵光义是先弑其兄,再假传圣旨,接着即位改元,后来又害死其弟其侄,以保其皇权永固。在《宋史·太宗本纪》里这样写道:“若夫太祖之崩不逾年而改元,涪陵县公之贬死,武功王之自杀,宋后之不成丧,则后世不能无议焉。”在这部赞美赵光义为“贤君”的官修正史中,也不难看出赵光义“杀兄篡位”的事实。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死亡之谜


成吉思汗原名铁木真,出生于蒙古部乞颜孛儿只斤氏的一个贵族家庭。经过多年征战,统一了漠北草原各部。1206年,他建立大蒙古国,尊号“成吉思汗”,蒙语意为“像大海一样伟大的领袖”。如今,西方很多崇拜者称其为“全人类的帝王”。


1226年,成吉思汗亲自率十万大军进攻西夏。1227年正月,蒙古军队包围了西夏都城中兴府。同年六月,成吉思汗到六盘山去避暑。西夏首都中兴府发生了强烈地震,房屋倒塌,瘟疫流行,粮食也没有了,西夏国不得不向成吉思汗投降。然而就在西夏投降后,成吉思汗猝死在六盘山。对于成吉思汗的死因,历来说法很多,主要有四个版本。


一是“坠马说”。蒙古人撰编的《元朝秘史》卷十四记载:“成吉思既住过冬,欲征唐兀。从新整点军马,至狗儿年秋,去征唐兀,以夫人也遂从行。冬间,于阿儿不合地面围猎,成吉思骑一匹红沙马,为野马所惊,成吉思坠马跌伤,就于搠斡儿合惕地面下营。次日,也遂夫人对大王并众官人说:‘皇帝今夜好生发热,您可商量’。”


“唐兀”,是当年蒙古人对西夏人的叫法;“狗儿年”,是宋理宗宝庆二年(1226年)。这里交代一个史实,成吉思汗于1226年秋天,带着夫人也遂去征讨西夏国。冬季时,在一个叫阿儿不合的地方打猎。不想他的骑的一匹红沙马,却让一匹野马惊了,导致没有防备的成吉思汗坠落马下受伤,当夜就发起了高烧。1227七月“不豫”,病根即在此。为什么一次坠马伤重成这样?据说是流血太多。


当时,也遂请随从的将领商议这事怎么办,有人建议反正西夏城池都在,一时半会也逃走不了,干脆回去养伤,等好了再来攻打。成吉思汗一生要强,心想如果这样回去会让西夏人笑话。也该他魂断西夏,成吉思汗派人去西夏国探听情况时,正好西夏一叫阿沙敢不的大臣讥笑,有本事你就来过招。成吉思汗听说后,表示宁死不退兵,遂挺进贺兰山,将阿沙敢不灭了。但此后,成吉思汗的伤病一直未好,反而加重,到1227年农历七月十二(公历8月25号)病死了,时虚岁67。如果当时成吉思汗回去了,这病根子或许就不会落下了。


二是“雷击说”。这种说法比较离奇。出使蒙古的罗马教廷使节约翰·普兰诺·加宾尼在其文章中透露,成吉思汗是可能是被雷电击中身亡。约翰·普兰诺·加宾尼当时到达蒙古国时,发现夏天的雷电伤人事故频发,“在那里却有凶猛的雷击和闪电,致使很多人死亡”。因为这原因,蒙古人很怕雷电。南宋彭达雅所著《黑鞑事略》记载:“鞑人每闻雷霆,必掩耳屈身至地,若躲避状。”约翰·普兰诺·加宾尼为葡萄牙人,出使中国的确实时间是公元1245~1247年,由教皇诺森四世派遣而来,回去后向教皇提交了题为“被我们称为鞑靼的蒙古人的历史”的出使报告。约翰·普兰诺·加宾尼来时距成吉思汗死亡只有18年,比马可·波罗早30年,其记叙并非空穴来风。


三是“中毒说”。这种说法来源于《马可·波罗游记》。马可·波罗是13世纪时意大利的商人,于1275年到达中国。其时正是元世祖忽必烈当政时间,他与元朝有过17年的交往。其在游记中记叙了成吉思汗的死因:在进攻西夏时围攻太津(吉州,古要塞)时,膝部不幸中了西夏兵士射来的毒箭。结果可想而知,毒箭攻心,伤势益重,一病不起。但民间另有传说,成吉思汗是“中毒”而死,但却不是中了西夏兵士的毒箭,而是让被俘虏的西夏王妃古尔伯勒津郭斡哈屯下了毒,当时这位西夏王妃是乘陪寝之机行事的。


四是“被刺说”。这种说法与上面说的被俘西夏王妃古尔伯勒津郭斡哈屯有关,是下毒说法的另一种版本。在蒙古民间传,成吉思汗的军队进攻西夏的过程中,兵士俘虏到了很漂亮的西夏王妃古尔伯勒津郭斡哈屯,进献给成吉思汗。就在陪寝首夜,这位西夏王妃刺伤了放松警惕的成吉思汗,然后投河自尽,成吉思汗也因伤重不治而亡。被刺一说,源于成书于清朝康熙元年(1662年)的《蒙古源流》。此书很珍贵,100年后,即1766年,蒙古喀尔喀部亲王成衮扎布作为礼物,将此书手抄本进献乾隆皇帝。乾隆令人将其译为满、汉两种文本,并题书名《饮定蒙古源流》,收入《四库全书》。然而目前,史学界和考古界对于成吉思汗的死因,大多倾向于《元朝秘史》上的记载。


明仁宗朱高炽无疾骤崩之谜


洪熙元年(1425年)五月,明仁宗朱高炽暴卒,享年48岁。葬于献陵。从登基到去世,朱高炽在位时间不足十个月。去世前三天,他还在日理万机地处理朝政,而从身体不适到“崩于钦安殿”,前后仅两天时间,故明人黄景防称他“实无疾骤崩”。


壮年天子,登基未足一年,“无疾骤崩”,其中必有缘由。但《明仁宗实录》《明史·仁宗纪》等,都只字不提其死因。究竟朱高炽因何暴卒已成历史之谜,多年来人们对此有两种不同的看法:


一种观点认为,朱高炽死于嗜欲过度。朱高炽之贪欲好色人所共知,大臣李时勉在他即位不久就曾上一奏疏,其中有劝他谨嗜欲之语。他览奏后,怒不可遏,当即令武士对李时勉动刑,李时勉险些丧命。直至垂危之际,他仍难忘此恨,说“时勉廷辱我”。由此可见,朱高炽确实纵欲无度,李时勉奏疏触及其痛处,否则不会如此耿耿于怀。继他即位的宣宗朱瞻基,曾御审李时勉:“尔小臣敢触先帝!疏何语,趣言之。”李时勉叩首答曰:“臣言谅阁中不宜近妃嫔,皇太子不宜远左右。”朱瞻基叹息,称李时勉“忠”,复其官职。可见,朱瞻基对仁宗嗜欲之事也一清二楚。朱高炽因纵欲过度而得不治之症,在明人陆武《病逸漫记》中有记述:“仁宗皇帝驾崩甚速,疑为雷震,又疑宫人欲毒张后,误中上。予尝遇雷太监,质之,云皆不然,盖阴症也。”“阴症”之说出自朱高炽时一太监之口,应当有一定可信度。限于当时的医疗水平,治疗此等“阴症”恐无特效良药,这使一些奸佞之徒有机可乘。对此,《明史·罗汝敬传》中曾有记载:“……先皇帝(仁宗)嗣统未及期月……献金石之方以致疾也。”由此看来,导致他死亡的直接原因,可能是服用治“阴症”的金石之方而中毒不治。


另一种观点认为,朱高炽是被其长子朱瞻基,即继他之后登位的宣宗害死的。朱高炽生性温厚懦弱,嗜欲享乐,朱棣生前对他大为不满,只因礼教和祖训的关系,才立朱高炽为太子,但朱棣一直有废朱高炽储位之心。


朱高炽长子朱瞻基与其父相反:善骑射,谙武事,热衷权力,工于计谋。朱棣在世时,朱瞻基深得祖父赏识。朱棣死后,朱高炽即位,虽立朱瞻基为太子,但已察觉他非安分之辈,故屡有劝诫之语。可是,朱瞻基迫不及待地为自己早日登位筹谋,为此不顾亲情。洪熙元年(1425年)三月,朱高炽命朱瞻基南行祭陵(凤阳的皇陵与南京的孝陵)。朱瞻基于四月十四日离京,随侍朱高炽的宦官海涛,是朱瞻基亲信,他按预先密谋,五月十三日加害朱高炽。朱瞻基离京后,却没有按既定日程行进,而是直奔南京。但在离开南京前,南京城中就有传言“仁宗上宾”。要知道,当时北京还未发丧,亦无如今现代化的传播工具,可见朱高炽“上宾”是在一些人预料之中的。当时,朱瞻基还说:“……予始至遽还,非众所测。”显示他有人们难以想象的重大安排。他匆匆北返,在途中等待赍诏而来的海涛,于六月三日抵北京。一到北京就有大臣劝诫:人心汹汹,不可掉以轻心。朱瞻基答曰:“天下神器非智力所能得,况祖宗有成命,孰敢萌邪心!”显示一切都在自己的掌握之中,流露出对弑父谋位活动的自信和自得。


当然,两种看法孰是孰非,谁也没有确凿的证据。今后,随着人们掌握的史料不断增多,相信最终会给出一个满意的解释。


短命天子明光宗朱常洛暴亡之谜


明光宗朱常洛,年号泰昌,明代第14位皇帝,在仅仅位1个月。朱常洛是明代传奇色彩最浓的一位皇帝,明宫三大疑案都与他有关。万历皇帝并不喜爱这位太子,他的位子曾一度岌岌可危。苦熬了39年之后,他终于得到了梦寐以求的皇帝宝座,但是就在他即位的第30天清晨,这位刚要展翅高飞的皇帝就莫名其妙地走了。


朱常洛的身世和他父亲万历皇帝差不多,也是父皇偶然临幸宫女而生。不过虽然都是临幸,明穆宗朱载垕要比万历皇帝朱翊钧负责任。朱翊钧是打心眼里不喜欢这位皇子,认为这个皇子的出生是他的一件丑事。这一观念持续了39年,直到万历皇帝去世。皇长子朱常洛出生后的日子就可想而知了。


万历皇帝宠爱郑贵妃,更是将郑贵妃的儿子福王朱常洵视若掌上明珠,加上郑贵妃整天在万历皇帝枕边吹风,万历皇帝早就有废长立幼的想法。万历先是封了郑氏为贵妃,而长子的母亲却还是妃子,这是不合古制的;其次是在朱常洛长大后迟迟不让他上学,然后又想出了三王并封的主意,将众皇子都封为王以降低长子的地位,好在这些伎俩被大臣们识破,总算没有得逞。之后爆发国本之争,众大臣用生命和鲜血为皇长子朱常洛争来了这个太子之位。


当上太子之后的朱常洛并没有就此安定下来,宫内、宫外的斗争始终都在威胁着他的地位,甚至生命。好在朱常洛在残酷的斗争中已经渐渐成熟,各方面表现中规中矩,让万历皇帝也无话可说。就在太子之位渐渐稳定下来之时,最着急的要算郑贵妃了,为了让她的儿子能够坐上皇帝的宝座,她不惜孤注一掷。


“梃击案”就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发生了。一天中午,一个壮汉手持枣木棍闯入太子宫,准备行刺,好在被值班太监当场抓住,朱常洛才算躲过一劫。一个农民如何能闯进戒备森严的皇宫,又如何能轻易找到太子居住的宫殿,看来此中必有内情。


经过反复审理,案情牵涉到了郑贵妃,但没有进一步追查,两个太监做了替死鬼,此案草草结束。不过究竟此案是否为郑贵妃指使,没有定论。此案成为了明宫三大案之一。不管如何,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朱常洛历尽千辛总算登上了皇位,成了君临天下的帝王。在他即位的前十几天,朱常洛进行了一系列革除弊政的改革。他发内帑犒劳边关将士,虽则杯水车薪,也是万历朝很难见到的。他罢了万历朝的矿税,这种税收曾一度使民不聊生,叛乱叠起。他拨乱反正,将由于进谏而得罪皇帝的言官都放了出来,恢复了官职。面对万历中后期官员严重不足的情况,他重振纲纪,提拔了一批新的官吏,补足了缺额,使国家机器能够正常运转。


正当百姓望治之时,皇帝却突然病倒了。什么原因呢?


明光宗朱常洛即位后,郑贵妃担心他会因前嫌报复自己,就向他进献美女,以取悦于他。对于郑贵妃送来的美女,明光宗朱常洛照单全收。根据《明史》的说法,郑贵妃送来的美女数目是8名,《明史纪事本末》说是4名。朱常洛的身体本来就不好,年龄又不饶人(40岁左右),即位之初处理政务非常繁忙,加上回到后宫的纵欲,他终于倒下了。


本来不是什么大病,吃几副补药,静心调养一段时间应该可以复原,但是掌管御药房的太监崔文升向皇帝进了一济泻药。明光宗当天晚上腹泻三四十次,身体一下就垮了下来,再也起不了床了,而且病情日趋恶化。


就在这时,鸿胪寺丞李可灼说有仙丹要呈献给皇上。太监们不敢做主,将事情禀告内阁大臣方从哲。方从哲说:“彼称仙丹,便不敢信。”接着,内阁大臣们进乾清宫探视明光宗朱常洛。明光宗朱常洛此时已着意安排后事,将皇长子交由阁臣小心辅佐,又问起自己的陵墓的营建事宜。在安排好一切之后,明光宗朱常洛问:“有鸿胪寺官进药,何在?”方从哲说:“鸿胪寺丞李可灼自云仙丹,臣等未敢轻信。”明光宗朱常洛自知命在旦夕,遂抱着试一试的想法,命李可灼入宫献药。到中午时分,李可灼调制好一颗红色药丸,让皇帝服用。明光宗朱常洛服完红丸后,感觉还好,让内侍传话说:“圣体用药后,暖润舒畅,思进饮膳。”傍晚,朱常洛命李可灼再进一粒红丸。尽管御医们都表示反对,但是朱常洛坚持要再服一颗。于是,李可灼再让皇帝服用了一颗红丸。服后,明光宗朱常洛感觉安适如前,没有什么不良反应,遂昏昏睡去。然而,次日(九月初一)五更,明光宗朱常洛便死去了。


由于皇帝服用红丸毙命,红丸到底是什么药,是否有毒,崔文升为什么要向皇帝进泻药,这些都已无法弄清,这件事史称“红丸案”,此案最后不了了之,成为又一个历史之谜。


明光宗朱常洛就这样不明不白的走了,没当皇帝之时处处小心,当了皇帝没几天又抱憾而终;生前命运坎坷,死后陵寝也是采用当年景泰帝的废陵,命运对帝王竟也如此捉弄。


明思宗崇祯:国破家亡,饮恨煤山


崇祯皇帝朱由检是明朝的最后一位皇帝,大明江山断送在他的手上。然而清朝编纂的《明史》依旧承认他兢兢业业,勤勉勤俭。崇祯的一生可以说充满了悲剧色彩,他拥有极强的政治手腕,心思缜密,果断干练,并且精力充沛,几乎拥有历史上所有明君的特征。崇祯的是非功过充满争议,是中国历史上最具悲剧色彩的皇帝之一,“无力回天”这四个字,可以概括崇祯的一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