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水中鱼
|类型:都市·校园
|更新时间:2019-10-06 13:03
|本章字节:7974字
肮脏的刺杀:荷兰国父威廉·奥伦治的悲歌
1568年的捣毁圣像运动,揭开了荷兰反抗西班牙统治、争取独立的序幕。在这场运动中,荷兰当时最大的贵族——威廉·奥伦治(奥伦治亲王)的向背举足轻重,就阶级情感来说,他受过西班牙前国王卡洛斯的厚恩;就民族情感来说,身边荷兰人民的呐喊和鲜血又使他寝食难安。一度摇摆不定的他,最后终于同荷兰人民站到了一起,走上了反抗当时最强大的帝国——西班牙帝国的不归路。
从此,他成为西班牙国王菲利普二世的眼中钉、肉中刺,成为全国头号通缉犯。菲利普二世悬赏巨额赏金要他的人头。
经过多年的浴血奋战,奥伦治亲王领导下的荷兰独立力量在尼德兰北方站稳了脚跟。荷兰各省准备在1584年7月12日拥戴德高望重的他为国王。但在大喜日子到来的前两天,悲剧发生了。
7月10日,奥伦治亲王与雷瓦登市长共进午餐后,正在闲谈中,侍卫上来报告说:“巴尔塔萨已经办好了护照等一切手续,特来领取几封亲王写给法国公使的信件。”
巴尔塔萨是个法国人,职务是为亲王往法国传递信息的驿使,刚刚到亲王身边做事不久。
当奥伦治亲王走下楼梯时,已经隐藏在楼梯口旁一个圆柱后面的巴尔塔萨,突然向亲王猛扑过去,举起手枪开了三枪,枪枪打在亲王的要害处,一代伟人就此倒下,永远没再起来。
刺客赶忙逃跑,但在门口滑倒在地,被当场活捉。他供出自己是菲利普二世派来的奸细,刺杀亲王的目的仅仅是为了赢得菲利普二世的巨额赏金和爵位。最终,他在受到烙铁、刀刮等酷刑之后被斩首。
奥伦治亲王的子孙继承了他荷兰执政的位置,最终赢得了荷兰独立,并成为荷兰世代相袭的王室。
意外的刺杀:整个法兰西在哭泣
16世纪是法国在向一个成熟的近代民族国家转型过程中的艰难时期。刚刚完成了国家的统一和中央集权,又陷入了天主教和新教的剪不断、理还乱的复杂纷争之中。在当时整个欧洲的宗教冲突之中,形势最复杂的是法国,因为天主教和新教力量势均力敌。自1572年“恐怖的圣巴托罗谬之夜”以来,法国陷入了长期的内战和骚乱之中,在此后连续有两个国王遇刺身亡,其中亨利三世是因为背叛了自己的天主教阵营,转而同情甚至帮助新教而被一个天主教狂热分子刺杀,而亨利四世(1589~1610年在位)的遇刺身亡,则更为出人意料。
法国国王亨利四世在将要出征的时候被刺身亡,凶手是为了阻止一场一触即发的战争吗?显然其中有更深的政治目的。
亨利四世是法国波旁王朝第一位国王,也是一个很有作为的君主。他原为法国南部又小又穷的纳瓦拉王国国王,是法国瓦卢瓦王室的远亲。在1562年由顽固天主教分子挑起的胡格诺宗教战争中以新教领袖的身份参战,凭借出色的军事才能和善于利用敌方矛盾成为这场内战中笑到最后的人,在1589年加冕为法国国王,开始了波旁王朝。
亨利四世结束了困扰法国多年的宗教战争。由于首领亨利公爵死去,长期在法国政坛占主导地位的吉斯家族再也不能成为和平的阻碍。法国的经济在他统治时代发展起来。亨利四世执政后励精图治,他加强了国王的专制权力,镇压反叛,大力发展经济。在他统治期间,法国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明显提高,亨利四世也因此成为一个深受人民爱戴的君主。但是,亨利四世始终有一块心病,那就是没有改变哈布斯堡王朝在西班牙、奥地利和佛兰德尔对法国形成的三面包围之势。
1610年的一天,亨利四世去探望大臣苏利途中经过一条狭隘的街道,前面两辆车相撞堵塞了交通,国王的车右轮又陷在沟里。这时,国王的车正好停在一个店铺门前,而店铺的招牌上画着一支箭射穿一颗戴着王冠者的心。尾随在后面的一个叫拉韦拉克的疯子,或许从中受到某种启示,脚踏车轮猛然向国王刺去,国王大声呼喊:“我被刺啦!”拉瓦莱克又刺了第二刀,随后当场被捉,他也没想逃跑。
据说拉瓦莱克是个疯子,有一种强烈的欲望时刻在困扰着他,那就是行刺国王,人们还给这种病起了名字叫“弑君病”。
亨利四世传奇的一生是同数不清的阴谋交织在一起的,人家暗算他,他也算计别人。与他打过交道的一大批法国显要如科利尼海军上将、吉斯公爵兄弟、亨利三世都先后成了各种阴谋的牺牲品,亨利四世最后也没能逃脱厄运。
由于亨利四世是哈布斯堡王朝不共戴天的仇敌,又是在他出征前夕遇刺身亡的,所以人们纷纷议论亨利四世是所谓“西班牙阴谋”的牺牲品。但是从审问刺客的结果来看,刺杀之事似乎与哈布斯堡王朝并无关系。刺客名叫弗朗索瓦·拉瓦莱克,原是来自安古列姆城的一个狂热的天主教徒。他自称对亨利四世姑息胡格诺教派极为恼怒,多次求见国王面陈利害均遭拒绝,于是刺杀了亨利四世。后来尽管对凶手进行了多次刑讯,他仍一口咬定没有任何同谋。
不过凶手的话毕竟不可完全相信,亨利四世遇刺的案件中有不少可疑的现象。当亨利四世的轿式马车驶过狭窄的巴黎街道时,前面突然出现几辆四轮马车堵住去路,身材高大的拉瓦莱克就是这时窜出来并顺利得手的,看来有人配合。
如果说拉瓦莱克有同谋,那么同谋又是谁呢?这其中哈布斯堡王朝的嫌疑无疑最大。人们发现,1610年4月底到6月初期间的西班牙国家档案中的一些重要档案“失窃”了,这些文件无疑同西班牙的劲敌亨利四世之死有关。
鉴于亨利四世是哈布斯堡王室的头号仇敌,因此他死于“西班牙阴谋”是完全合乎逻辑的。据亨利四世宠爱的德·维尔涅伊侯爵夫人的仆人查克林·台斯科曼透漏,侯爵夫人与觊觎王位的台彼尔农公爵是这次阴谋的组织者,这伙阴谋分子一直跟马德里宫廷保持着密切联系。另外,一个叫拉德尔加大尉的人也说是西班牙王室策划了刺杀亨利四世的阴谋,他曾把危险告诉了亨利四世,但是亨利四世并没有在意。不过也有人认为台斯科曼的证词不可信,后来她也以伪证罪被判了终身监禁,至于那位拉德尔加大尉写的回忆录更是有许多信口雌黄的东西。
更令人觉得奇怪的是,对于皇帝遇刺事件,当时的法国司法机关竟没有查个水落石出,这是为什么呢?
有人认为这是王后玛丽·美第奇的主意。原来亨利四世是个十足的好色之徒,王后深恐丈夫同自己离婚而使她失去在宫廷中的地位和影响。因此她已对丈夫不怀好感,甚至可以说盼他早死。亨利四世遇刺后,当台斯科曼声称掌握了阴谋分子的确凿证据而要求王后接见的时候,玛丽·美第奇却避而不见,任凭这件事情不明不白地成为历史。
亨利四世到底是不是“西班牙阴谋”的牺牲品,400多年过去了,至今也没有弄清楚。
浪漫的刺杀:化装舞会上的黑手
当今的瑞典,在外人眼中无异于世外桃源,以高收入、高福利、高文明闻名于世。然而,瑞典历史上也有过贪污成风、秩序混乱的时代。18世纪中叶,瑞典在遭受了北方战争失败的重创之后,贵族乘机夺权,进入了所谓的“自由时代”。
1772年,受制于贵族统治多年的古斯塔夫三世(1771~1792年在位),利用贵族阶级内部的矛盾,以及僧侣、市民、平民三个阶级对贵族的不满发动了一场不流血的政变,解散了国务会议,恢复了专制王权。就这个角度来说,他倒也算是一代雄主。
但他在夺取权力之后,却不但未能解决国内的财政危机,反而冒险挑起与俄国的战争,结果损失惨重,国内大批军官哗变。
他的生活也十分奢华,他迷恋话剧,被后人成为“天才演员”。
这里还要补充说明一下化装舞会。化装舞会是欧洲宫廷中十分流行的一种娱乐,就是在舞会中戴上假面具,把自己化装成神仙、鬼怪等,这样就有利于毫无拘束地投入到舞会中去。
1792年3月16日,古斯塔夫三世准备参加晚上的化装舞会。有人向他告密说,据可靠消息,晚上有人要向他下毒手,古斯塔夫听了哈哈大笑,因为类似的谣言他已听过不下几十次,还不都是空穴来风?当天晚上,当舞会进行到高潮时突然有个人从背后向国王开了一枪。舞会顿时惨叫阵阵,乱成一团,凶手趁乱逃跑,但没跑出多远便被抓获。
凶手是一个叫做安斯特洛姆的御林军队长,而他的后台是当时的大贵族——皮萨林将军。古斯塔夫抑制贵族阶层的政策,导致贵族中有不少人对他切齿痛恨,加上对他的经济政策和外交政策不满,使他周围形成了一个要除去他的集团。
13天后,古斯塔夫医治无效去世,临终前留下两句话:“杀我的是法国的雅各宾派,宽恕杀我的人。”但凶手被镣铐示众之后连获三天的鞭刑,最后被砍头分尸投入海中。
坚定的刺杀:解放农奴打开了潘多拉的盒子
1814年,当亚历山大一世率领大军威风凛凛奔驰在法兰西大地上时,作为打败拿破仑的主力的沙皇俄国,其荣耀也达到了高峰。此后40年中,俄国以“神圣同盟”骨干的身份,扮演“欧洲宪兵”的角色,包括出兵镇压了本来与己无关的匈牙利革命。
但1853~1856年的克里木战争使沙俄从荣耀的顶端跌落到了耻辱的谷底,本来想从多年的手下败将土耳其身上再咬下一块肥肉,没想到遭遇英、法两国的横加干涉,在这场战争中,沙俄的落后和腐败暴露无遗,从枪到船到路都与英法差了一大截。沙皇尼古拉一世在作战连连败北的情况下精神崩溃服毒自杀。重振这个老大帝国的重任落在了他的儿子——亚历山大二世(1855~1881年在位)的身上。
亚历山大二世明白落后的农奴制已经成为俄国进步的瓶颈,这个问题牵涉面是如此之广,以至于历代多少雄主包括彼得一世和叶卡捷琳娜二世都不敢去触动它。但历史已经将责任不可推却地放到了亚历山大二世的面前,迟一天改革,问题就更严重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