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京宦生涯(4)

作者:曾国藩

|

类型:都市·校园

|

更新时间:2019-10-06 13:05

|

本章字节:12768字

六弟抱怨自己的命运不好,我也认为是这样。但是一个小的考试失利就发牢骚,我心里认为他志向太小,心中所忧所思不大。君子立志,要有济物安民的器量,要内修有圣人的德行,在外建功立业,这样才不辜负父母生育自己,不愧为自立于天地间的大丈夫。因此他每天所忧虑的,是自己的德行赶不上舜帝和周公。忧虑自己道德修养没有进步,忧虑自己的学问没有长进。所以他会为愚昧无知的人顽固不化而忧虑,为蛮夷扰乱华夏而担忧,为小人当道有才德的人进退无路而担忧,为黎民百姓得不到自己的恩惠而忧虑。悲天命而悯人穷,这才是君子应当忧虑的。至于自己一个人的得失顺逆,一家人的温饱,世俗人所讲的荣辱得失、贵贱赞毁,君子无暇忧虑这些。六弟只不过是一场小考没有及格,就抱怨自己命运不好,我真的要说你心胸太狭小了。


一个人不读书便算了,既然自称为读书人,就一定要按照《大学》的要求去做。《大学》的精髓有三点:明德、新民、止至善,这都是我们分内应当做的事情。假如读书不能联系自身,说这三点与我们毫不相干,那我们读书有什么用?就算是自己真能写文章做诗,自认为自己学识渊博、儒雅风流,也只能算是个认字的放猪之徒而已。怎能称其为明事理的有用人才。朝廷之所以开科取士,就是要求读书人能够替圣贤立言,能够明白圣贤的道理,并以圣贤为榜样去为人做事。这样的人做了官就能够统领民众作为表率。假如自己将明德新民看成是与己无关的事,就是能够写文章作诗,对修身养性治理百姓一无所知,朝廷用这些人当官和用放猪之徒做官有什么区别呢?


既然自认为是读书人,那么《大学》的要求,都是自己应当切身关注的。《大学》里要求我们必修的科目共有八个方面,但我认为,真正能取得功效的地方,唯有两条:第一是叫格物,第二条是诚意。格物,理清事情的原理;诚意,身体力行的去践行。物是什么?物就是事物的本末。身体、心灵、意念、知识、家庭、国家、天下,这些都是物,天地万物皆是物。日常用的做的也都是物。格是什么?就是指接触事物,弄清他们的原理。如侍奉父母,定期探亲,是物。研究为何要侍奉双亲就是格物。追随兄长是物,研究为要追随兄长是格物。我的心是物。但研究自己的心理状态,深入地考察,就是格物了。我们的身体,是物。研究如何敬惜身体的道理,广泛研究立齐坐尸以敬身的道理,就是格物。每天看的书,全是物。切己体察,穷究其理,就是格物,这就是致知的事。所谓的诚意,就是知道了的东西就努力去做,诚实不欺。知道一句,就去做一句,这才是身体力行的做法。格物和诚意齐头并进,就可以达到上学下达的境界了。


我的朋友吴竹如格物上的功夫较深,每件事物都要弄清楚其中的道理。倭艮峰先生诚意功夫很严,每天都坚持写日记。每日的一念之差、一事之失、一言一行,都记载下来,并且都是用正楷书写的。三个月就合订为一本,从乙未年起,到今天已经装订了三十本。他对自己要求非常严格,虽然偶尔也有些杂念,但会立即纠正并记载下来。所以他读的书,句句都是切合自身的良药,现在我把艮峰先生日记抄了三页寄给你们看看。


我从十月初一日起,也学着艮峰的样子,将每天的一个个念头、每件小事都记载下来,以提醒自己改过自新,也全部用正楷书写。冯树堂和我同日开始写日记。树堂非常虚心,爱护我如同兄长,敬重我如同老师,将来一定有所成就。我做事历来缺乏恒心,从写日记开始,可以保证一生有恒心了。有了明师益友的帮助,我只有进步没有后退。本来我想抄几页我的日记给你们看看,只是因为今天镜海先生要来,把我的本子带了去,所以就来不及抄了。十一月再寄家信时,一定抄几页给你们看。


我的好友中,如倭艮峰为人冷静威严,令人肃然起敬。吴竹如、窦兰泉自我要求尽善尽美,一言一事力求做到最好。吴子序、邵蕙西擅长经学,深思明辨。何子贞喜欢谈书法,他的精妙看法与我不谋而合,我尤其喜欢听他谈诗。子贞很喜欢我的诗,所以我从十月以来,已作了十八首,现抄两页寄回给你们看看。冯树堂、陈岱云志向远大,紧迫感很强,对己要求很严格,也是我的好朋友。至于镜海先生,虽然我没有拿着礼物去请求授业,而心里早已师从他了。


我每次与诸位弟弟写信,总是在不觉当中就说多了,想必你们已经有点厌烦不想看。不过,你们如有长信给我,我会十分乐意看的,如获珍宝,人真是各有各的性格啊!


我从十月初一日起开始写日记,念念不忘想改过自新。想起以前与小珊有点嫌隙,实在是一时的冲动,不近人情,本来我想马上去登门谢罪。恰好初九日小珊来拜寿,当天晚上我到小珊家谈了很久。十三日与岱云一起,请小珊吃饭,从此欢笑如初,冰释前嫌。金竺虔报满之后任知县,现在就住在小珊家里,他喉痛了一个多月,现在已经康复了。李碧峰还在汤家。易莲舫要出门读书,现在很用功,也以倭艮峰为榜样。同乡李石梧已经升任陕西巡抚。两大将军都已经被锁拿进京治罪,准备判斩监候。与英国的战事,现在已经议和。花费白银两千一百万两,又在我国各处要了五个通商码头,现在英国已经全部撤军。两江总督牛鉴,也被押解到刑部治罪。


近来的事情就是这个样子,容我以后再写。兄国藩手书


道光廿二年十月廿六日(1842年11月28日)


【精华点评】


在这封家书里,曾国藩好兄长的形象跃然于纸上。他为九弟的旅程而操心。为四弟的学业而担忧。为六弟解开心中的烦恼,并耐心地讲了励志求学的道理。劝说兄弟们发愤图强。不讲时间不讲环境,只问自己内心求学志向是否坚定,并提出作为读书明理的君子应立下济世安民的志向,牢记圣贤的教诲,学一点就实践一点,知行合一。曾国藩从此年起专心致力程朱之学,每日必做日课:早起、主敬、静坐、读书不二、读史、谨言、养气、保身,日知所亡,月无忘所能,作字、夜不出门。拜访良师益友,互相砥砺,共同进步,并向兄弟们讲述了心得体会,很有启发意义。


【经典格言】


君子之立志也,有民胞物与之量,有内圣外王之业,而后不忝于父母之所生,不愧为天地之完人。故其为忧也,以不如舜、不如周公为忧也,以德不修学、不讲为忧也。所谓悲天命而悯人穷,此君子之所忧也。若夫一身之屈伸,一家之饥饱,世俗之荣辱得失、贵贱毁誉,君子固不暇忧及此也。


要做到有志、有识、有恒


(1843年1月20日与诸弟书)


【家书】


诸位贤弟足下:


十一月十七寄第三号信,想已收到。父亲到县纳漕,诸弟何不寄一信,交县城转寄省城也?以后凡遇有便,即须寄信,切要切要。


九弟到家,遍走各亲戚家,必各有一番景况,何不详以告我?


四妹小产,以后生育颇难,然此事最大,断不可以人力勉强,劝渠家只须听其自然,不可过于矜持。又闻四妹起最晏1,往往其姑2反服侍他;此反常之事,最足折福,天下未有不孝之妇而可得好处者,诸弟必须时劝导之,晓之以大义。


诸弟在家读书,不审每日如何用功?余自十月初一日立志自新以来,虽懒惰如故,而每日楷书写日记,每日读史十页,每日记“茶余偶谈”一则,此三事未尝一日间断。十月廿一日立誓永戒吃水烟,洎3今已两月不吃烟,已习惯成自然矣。予自立课程甚多,惟记“茶余偶谈”、读史十页、写日记楷本此三事者,誓终身不间断也。诸弟每人自立课程,必须有日日不断之功,虽行船走路,俱须带在身边。予除此三事外,他课程不必能有成,而此三事者,将终身行之。


前立志作《曾氏家训》一部,曾与九弟详细道及。后因采择经史,若非经史烂熟胸中,则割裂零碎,毫无线索。至于采择诸子各家之言,尤为浩繁,虽抄数百卷,犹不能尽收。然后知古人作《大学衍义》、《衍义补》诸书,乃胸中自有条例,自有议论,而随便引书以证明之,非翻书而遍抄之也。然后知著书之难,故暂且不作《曾氏家训》。若将来胸中道理愈多,议论愈贯串,仍当为之。


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诸弟此时惟有识不可以骤几4,至于有志、有恒,则诸弟勉之而已。


予身体甚弱,不能苦思,苦思则头晕,不耐久坐,久坐则倦乏,时时属望,惟诸弟而已。


明年正月,恭逢祖父大人七十大寿,京城以进十为正庆。予本拟在戏园设寿筵,窦兰泉及艮峰先生劝止之,故不复张筵。盖京城张筵唱戏,名曰庆寿,实则打把戏。兰泉之劝止,正以此故。现作寿屏两架,一架淳化笺四大幅,系何子贞撰文并书,字有茶碗口大。一架冷金笺八小幅,系吴子序撰文,予自书。淳化笺系内府用纸,纸厚如钱,光彩耀目,寻常琉璃厂无有也。昨日偶有之,因买四张。子贞字甚古雅,惜太大,万不能寄回。奈何奈何!


侄儿甲三体日胖而颇蠢,夜间小解知自报,不至于湿床褥。女儿体好,最易扶携,全不劳大人费心力。


今年冬间,贺耦庚先生寄三十金,李双圃先生寄二十金,其余尚有小进项。汤海秋又自言借百金与我用,计还清兰溪、寄云外,尚可宽裕过年。统计今年除借会馆房钱外,仅借百五十金,岱云则略多些。岱云言在京已该账九百余金,家中亦有此数,将来正不易还。寒士出身,不知何日是了也!我在京该账尚不过四百金,然苟不得差,则日见日紧矣。书不能尽言,惟诸弟鉴察。


兄国藩手草


道光廿二年十二月二十日


附课程表


一、主敬整齐严肃,无时不俱。无事时心在腔子里,应事时专一不杂。


二、静坐每日不拘何时,静坐一会,体验静极生阳来复之仁心,正位凝命,如鼎之镇5。


三、早起黎明即起,醒后勿沾恋。


四、读书不二一书未点完,断不看他书。东翻西阅,都是徇外6为人。


五、读史廿三史每日读十页,虽有事,不间断。


六、写日记须端楷,凡日间过恶:身过、心过、口过,皆记出,终身不间断。


七、日知其所亡7每日记“茶余偶谈”一则,分德行门、学问门、经济门、艺术门。


八、月无忘所能每月作诗文数首,以验积理之多寡,养气之盛否。


九、谨言刻刻留心。


十、养气无不可对人言之事,气藏丹田。


十一、保身谨遵大人手谕:节欲,节劳,节饮食。


十二、作字早饭后作字,凡笔墨应酬,当作自己功课。


十三、夜不出门旷功疲神,切戒切戒。


【注释】


1晏:迟,晚。


2姑:此处指婆母。


3洎:到、至。


4骤几:突然接近。


5如鼎之镇:此句意为宁心静气,内心踏实安稳,如鼎镇住一般。


6徇外:顺从于身外的客观环境。


7亡:无。


【译文】


诸位贤弟足下:


十一月十七日我寄出了第三封家信,想必已经收到了吧。父亲到县里去交粮,弟弟们为什么不写一封信,请父亲转寄到省城呢?以后凡是方便的时候,就要寄信,千万记住。


九弟到家,遍走各亲戚家,一定有一番盛况,为何不详细告诉我?


四妹小产,以后生育很难,然而这件事最大,决不可以人力去勉强,要劝他家只要听其自然,不可过于固执。又听说四妹起床最迟,往往是她的婆婆服侍她,这是反常的事情,最容易折去福泽。天下没有不孝的妇女可以得好处的。弟弟们要时时劝导她,晓之以大义。


弟弟们在家读书,不知道每天是如何用功的?我自十月初一日立志自新以来,虽懒惰仍如往日,而每天用楷书写日记、读史书十页,在记“茶余偶读”一则,这三件事没有间断过一回。十月廿一日,我发誓永远戒掉吃水烟,至今已经两个月不吃烟,习惯成自然了。我自己设的课程很多,只是记“茶余偶谈”、读史十页、写日记楷本这三件事,发誓终身不断。弟弟们每个人要给自己设立课程,必须天天不间断,就是行船走路也要带在身边。我除这三件事以外,其他课程不一定求其有成,而这三件事将终身受益。


以前我说过立志作《曾氏家训》一部,曾经与九弟详细说到过。后来因为采择经史,如果不是经史烂熟胸中,那么会割裂零碎,毫无线索。至于采择诸子各家的言论,工作尤其浩繁,虽然抄几百卷还是不完全。然后才知道古人作《大学衍义》《衍义补》这些书胸中自有条例、自有议论。而随意引证,不是翻书遍抄,然后才知道著书的难,所以暂时不作《曾氏家训》。如果将来胸中道理多了,议论贯通了,仍旧可以去作。


士人们读书,第一要有志向,第二要有见识,第三要有恒心。有志向就一定不能甘心平平庸庸;有见识就会知道学海无边,不敢有一点成就就满足,像河伯观海、井蛙观天,都是见识短浅之人的做法;有恒心就肯定没有办不成的事。这三者缺一不可。弟弟们现在不能一下子达到有见识的目标,至于有志向、有恒心,则是你们努力的事。


我身体很弱,不能苦想,苦想便头昏;也不能久坐,久坐便倦乏。时刻所盼望的,只有几位弟弟罢了。


明年正月,恭逢祖父大人七十大寿。京城以逢十岁为正式庆典。我本准备在戏园设寿筵,窦兰泉和艮峰先生劝止,所以不准备办。因京城张筵唱戏,名叫庆寿,实际上是打把戏。兰泉之所以劝止,就是这个缘故,现在做了寿屏两架,一架是淳化笺四大幅,是何子贞撰文并书,字有茶碗口大。另一架冷金笺,是吴子写的文章,我抄写的。淳化笺是内府用纸,纸像铜钱那么厚,光彩夺目,在琉璃厂一般是买不到的,昨天偶然碰上,因此买了四张。何子贞的字写得很古雅,可惜太大,没办法寄回去,真是无可奈何!


你们的侄儿甲三,身体胖了,也有点变笨了,不过夜里小便会自己说,也不至于尿床。女儿身体很好,很容易带,全不用大人费心。


今年冬天,贺耦庚先生寄来三十两银子,李双圃先生寄来二十两银子,其余还有些银子进项。汤海秋先生还说可以借一百两银子给我用,算来还清兰溪、寄云的钱以外,还能宽裕地过年。我算了一下,今年除了借会馆的房钱外,仅仅借了一百五十两银子。岱云就借的多一些,岱云说在京城已经欠了九百多两银子的债,家里也欠了这个数,将来真不容易还清。寒士出身,借借还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是个头!我在京城欠债还没有超过四百两银子,不过要是得不到差事,就一天紧过一天。书不尽言,请弟弟们鉴察。


兄国藩手草


道光廿二年十二月二十日(1843年1月20日)


附课程表


一、主敬平时衣着整齐、神情严肃,时怀敬畏之心。没有事情的时候心态平和,应对事物时专一不杂。


二、静坐每天不定时地静坐,体验静极生阳来恢复仁心,君子应当端正态度,凝聚精神完成天赋予的使命,就像鼎一样端正稳重。


三、早起黎明时起床,醒来后不要留恋。


四、读书不二一本书没有读完,一定不要去看其他的书,东翻西阅的人都是做表面功夫。


五、读史每天读十页廿三史,即使有事也不间断。


六、写日记必须用端楷,所有白天犯过的错:身体的、心灵的、语言的过错,都记下来,一辈子都不间断。


七、日知其所亡将每天的“茶余偶谈”,分德行、学问、经济、艺术四大门类记载下来。


八、月无忘所能每日坚持诗歌、散文的写作,来检验心中积累的道理的多少,气盛与否。


九、谨言每时每刻都留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