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曾国藩
|类型:都市·校园
|更新时间:2019-10-07 23:27
|本章字节:12318字
余精力日衰,总难多见人客。算命者常言十一月交癸运,即不吉利。余亦不愿久居此官,不欲再接家眷东来。夫人率儿妇辈在家,须事事立个一定章程。居官不过偶然之事,居家乃是长久之计。能从勤俭耕读上做出好规模,虽一旦罢官,尚不失为兴旺气象。若贪图衙门之热闹,不立家乡之基业,则罢官之后,便觉气象萧索。凡有盛必有衰,不可不预为之计。望夫人教训儿孙妇女,常常作家中无官之想,时时有谦恭省俭之意,则福泽悠久,余心大慰矣。
余身体安好如常,惟眼蒙日甚,说话多则舌头蹇涩1。左牙疼甚而不甚动摇,不至遽脱,堪以告慰。顺问近好。
同治六年五月初五日
【注释】
1蹇(jiǎn)涩:言语艰涩不顺。
【译文】
欧阳夫人左右:
自从我回到金陵以后,诸事顺心。只是天气干旱,虽然四月廿四日、五月初三两次下雨,可稻田插秧还是很困难,我非常忧虑。科一(曾纪鸿)出天花,病情非常危险,幸亏祖宗神灵保佑,现在已经全好了,长成一副结实的样子。等到十五日满两个月后,就把他送回家去。算来六月中旬就可以到达湖南了。如果体质日益强壮,七月中旬可以到省城参加乡试。
我精力日益衰退,接见客人多了就疲倦。算命先生说我十一月交癸运,就是不吉利。我也不想长久地当这个官,也不想把全家都接到金陵来。夫人带着儿子、儿媳住在家里,必须每件事都立个规矩。做官不过是一时的事,住在家里才是长久的事,能在勤俭耕田、勤奋读书上开创一个好局面,即使哪天罢了官,还是一番兴旺的景象。如果贪图衙门里的热闹,不立下家乡的基业,那么罢官之后就会觉得气象萧条了。凡有盛必有衰,不可不预先做个打算。希望夫人教育儿孙妇女,常常有着家里没人做官的想法,时刻有谦让、恭敬、节省的念头,那么就会给后代带来永久的幸福,那样我心里就很高兴了。
我身体还像往常一样安好。只是眼睛迷蒙得更加严重,说话一多就觉舌头干涩,左边牙很疼,不过还好不是太活动,不会马上掉下来,还算给我一点安慰。顺问近好。
同治六年五月初五日(1866年6月17日)
【精华点评】
在数千年的中国封建社会,“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一直成为绝大多数官僚士大夫的人生奋斗目标;而“齐家”之所以摆在第二位,足以说明其重要性所在。因为,从政做官,家中自然不能事事亲为,这就需要一位“贤内助”来帮忙了。欧阳夫人是曾国藩老师欧阳凝祉的女儿,她不仅是曾国藩治家理论的实践者,还在生活实践中对曾国藩的治家理论加以完善阐发。秉持曾国藩一贯“居官不过是偶然之事,居家才是长久之计”的思想,欧阳夫人不仅坚持勤劳兴家,而且将节俭持家落到实处。本来,曾家的经济状况因曾国藩“发迹”有了进一步好转,但欧阳夫人一直把“节俭”二字看得非常重要,目的就是为了在培养儿女们自食其力的同时做到克勤节俭的齐家精神。在黄金堂主持家政期间,因曾国藩率湘军转战各地“以廉率属,以俭治家,誓不以军中一钱寄家用”,欧阳夫人在家中的经济状况显得特别紧张,但她把家人生活安排得井井有条,从未向曾国藩索要过正常生活开支以外的银两。可以说曾国藩独特的家教理论和方法的产生、形成及其留下的深远影响,与这位大家闺秀是分不开的。
【经典格言】
居官不过偶然之事,居家乃是长久之计。能从勤俭耕读上做出好规模,虽一旦罢官,尚不失为兴旺气象。若贪图衙门之热闹,不立家乡之基业,则罢官之后,便觉气象萧索。凡有盛必有衰,不可不预为之计。
教两子著文之法
(1866年7月27日与儿子曾纪泽、曾纪鸿书)
【家书】
字谕纪泽、纪鸿儿:
六月初六日接纪泽五月十七、廿六两禀,具悉一切。沅叔足疼痊愈,深可喜慰。惟外毒遽瘳,不知不生内疾否?
唐文李、孙二家,系指李翱、孙樵。“八家”始于唐荆川之文编,至茅鹿门而其名大定。至储欣同人而添孙、李二家,御选《唐宋文醇》亦从储而增为十家。以全唐皆尚骈俪之文,故韩、柳、李、孙四人之不骈者为可贵耳。
湘乡修县志,举尔纂修。尔学未成就,文甚迟钝,自不宜承认,然亦不可全辞。一则通县公事,吾家为物望所归,不得不竭力赞助;二则尔惮于作文,正可借此逼出几篇。天下事无所为而成者极少,有所贪有所利而成者居其半,有所激有所逼而成者居其半。
尔篆韵抄毕,宜从古文上用功。余不能文而微有文名,深以为耻;尔文更浅而亦获虚名,尤不可也。或请本县及外县之高手为撰修,而尔为协修。吾友有山阳鲁一同通父,所撰《邳州志》《清河县志》,即为近日志书之最善者。此外再取有名之志为式,议定体例,俟余核过,乃可动手。
纪鸿前文申夫改过,并自作一文三诗,兹寄去。申夫订于八月至鄂教授一月即行回川。渠善于讲说,而讲试帖尤为娓娓可听。鸿儿瑞侄听渠细讲一月,纵八股不进,试帖必有长进。鸿儿文病在太无拄意,以后以看题及想拄意为先务。
余于十五日自济宁起程,顷始行二十余里。身体尚好,但觉疲乏耳。此谕。
涤生手示
同治五年六月十六日
【译文】
字谕纪泽、纪鸿儿:
六月初六收到纪泽五月十七日、廿六日的两封信,一切尽知。沅叔的脚疼病已经痊愈,很是高兴、欣慰。只是外面湿毒迅速痊愈,不知会不会在里面生出疾病来?
唐朝文章的李、孙两家,是指李翱、孙樵。“八家”的说法是从唐荆川的《文编》开始的,到了茅鹿门就大体上确定了。到储欣同人又增添了李、孙两家。御选的《唐宋文醇》也是依照储的说法而增加到十家,因为整个唐朝都崇尚骈俪之文,所以韩、柳、李、孙四人没作骈体文就显得十分可贵。
湘乡修订县志,推荐你来纂修。你学业没有完成,文章又写得很迟钝,自然不该接受,但也不能完全推辞。一来这完全是县里的公事,找到我家是大家所希望的,不能不尽全力帮助;二是你害怕写文章,正好可以借这个机会逼你写出几篇。天下的事情不去做而成功的极少,有贪欲、利益而努力达到成功的占一半,因为激励、逼迫而努力取得成功的占一半。
你抄完了《纂韵》,应该从古文上用功。我不能写文章,却有些名气,为此感到十分耻辱。你的文章更是肤浅也得虚名,更不行。或者请本县以及外县的高手作为撰修,而你作为协修。我朋友山阳鲁一同(通父)所撰写的《邳州志》《清河县志》(下次派专人送回),就是近段时间志书中最好的。此外,再找有名的志书作为样式,定好体例,等到我核定之后,才能开始编写。
纪鸿前次的文章申夫修改过,并自己写了一篇文章三首诗,现在寄去。申夫决定在八月到湖北,教一个月就回四川。他擅长讲解说明,而讲解试帖更是娓娓动听。鸿儿、瑞侄听他仔细讲说一个月,即使八股文没有长进,试帖必然有长进。鸿儿文章的毛病在于没有中心思想,以后应该把审题以及提炼中心思想作为首要任务。
我从十五日从济宁起程,刚开始走二十多里。身体还好,但觉得疲乏。此谕。
涤生手示
同治五年六月十六日(1866年7月27日)
【精华点评】
信中,曾国藩为儿子们一一细讲,从讲解唐朝文章的另两家到湘乡修订县志,再到著文之法,一位父亲的关爱之情溢于言表。曾国藩还告诫儿子们:“天下事无所为而成者极少,有所贪有所利而成者居其半,有所激有所逼而成者居其半。”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没有付出又怎么会有收获呢!有这样一个寓言说:一只百灵鸟,为了不用劳动轻松得到虫子吃,它愿意用羽毛换虫子。结果,当最后一片羽毛也被拔下来换了虫子后,没有羽毛,它连基本的飞翔都办不到了,他既不能再拿羽毛交换到虫子,也不能自己飞着去找食物,等待它的只有死路一条。大多数人都想找到一条快速通往成功的路,但是却不明白做每件事情都必须老老实实地通过努力才能有所成就。要想取得成功,不该要把精力放在侥幸心理上,而是要更多地付出才能取得。也许那目标过于艰巨,不是三两下就能取得的,但是收获可以使人忘却不快的往事,让人对前景充满信心。想想那即将收获的丰硕果实,再艰苦的工作也会变得惬意起来。没有付出,就没有收获,世上收获得最多的人,往往是付出最多的人。著文练字是这样,做人做事也是这个道理,只有付出才会有所得,人生从来没有不劳而获。
【经典格言】
天下事无所为而成者极少,有所贪有所利而成者居其半,有所激有所逼而成者居其半。
尔辈少年不宜妄生意气
(1867年5月2日与大儿子曾纪泽书)
【家书】
字谕纪泽儿:
接尔三月十一日省城发禀,具悉一切。
鸿儿出痘,余两次详信告知家中。此六日尤为平顺,兹抄六日日记寄沅叔转寄湘乡,俾全家放心。
余忧患之余,每闻危险之事,寸心如沸汤烧灼。鸿儿病痊后,又以鄂省贼久据臼口、天门,春霆病势甚重,焦虑之至。
尔信中述左帅密劾次青,又与鸿儿信言闽中谣歌之事,恐均不确。余闻少荃言及闽绅公禀留左帅,幼丹实不与闻。特因官阶最大,列渠首衔。左帅奏请幼丹督办轮船厂务,幼已坚辞,见诸廷寄矣。余于左、沈二公之以怨报德,此中诚不能无芥蒂,然老年笃畏天命,力求克去褊心忮心。尔辈少年,尤不宜妄生意气,于二公但不通闻问而已,此外着不得丝毫意见。切记切记。
尔禀气太清。清则易柔,惟志趣高坚,则可变柔为刚;清则易刻,惟襟怀闲远,则可化刻为厚。余字汝曰劼刚,恐其稍涉柔弱也。教汝读书须具大量,看陆诗以导闲适之抱,恐其稍涉刻薄也。尔天性淡于荣利,再从此二家用功,则终身受用不尽矣。
鸿儿全数复元,端午后当遣之回湘。此信呈澄叔一阅,不另具。
涤生手示
同治六年三月廿八日
【译文】
字谕纪泽儿:
收到你三月十一日从省城寄来的信,全部都了解了。
鸿儿出了天花,我前两封信都详细地告诉家里了。这六天病情更加平稳,现在抄下这六天的日记,寄给你沅叔,让他寄回湘乡老家,让全家人放心。
我忧患之余,每次听到危险的事情,心里都像开水烫一样难受。鸿儿病好了以后,又因为湖北的捻匪长期占据臼口、天门,春霆的病又很重,使我非常焦虑。
你信中说左帅(宗棠)秘密弹劾次青,另外鸿儿来信说到福建流传的歌谣,恐怕都不确切。我听少荃说到福建乡绅联名呈文挽留左帅,而幼丹其实并没有参加进去,只是因为官衔最大才把他写在第一的。左帅奏请朝廷委派幼丹主办管理福州造船厂的事务,幼丹已坚决地推辞了,这件事我已从朝廷寄来的圣旨中看到了。我对左、沈两位以怨报德的行为不能说一点儿不生气,但我年岁老了,更加敬畏天命,极力克制偏心和猜忌心。你们这些晚辈年轻人更不该随便生气,和左、沈两位不通信也就算了,除了这些不要有丝毫意见。千万记住,千万记住。
你的性格、气质太清,清就容易变得软弱,只有志趣坚定远大,才能变软弱为刚强;清则容易变得刻薄,只有胸怀开阔才能从刻薄变得宽厚。我给你起的字是劼刚,就是怕你逐渐变得软弱。教你读书要有大度量,让你读陆游的诗是为了启发培养你的胸怀,怕你逐渐变得刻薄。你的天性是不重荣誉、金钱的,如果再从刚强、宽厚方面下工夫,就终身受益不尽。
鸿儿身体已经全好了。端午节以后我会送他回湖南老家。这封信你给澄叔看一下,我不另外写信了。
涤生手示
同治六年三月廿八日(1867年5月2日)
【精华点评】
工作***了差错怎么办?这是经常遇到的问题,处理不当,动辄对人际关系带来恶劣影响。曾国藩也以非常慎重的态度去看待这个问题。他还把度量的大小列为区分君子、小人的又一重要标尺。他说:“所谓小人者,识见小耳,度量小耳。‘致使君臣、朋友、父子、兄弟、夫妇之间’,此皆量褊而易以滋疑者也。君子则不然,广其识,则天下之大,弃若敝屐;尧舜之业,视若浮云。宏其度,则行有不得,反求诸己。”他以此作为处理人际关系的重要指导思想。以宽容的态度对待反对自己的人,也是曾氏顾大局、识大体的重要表现。
一个功成名就的人,本就吸引他人的注意。如果不能够持谦虚谨慎的态度,不注意保持良好的宽容,那么自然会招来别人的嫉妒与仇恨。如果人们都不能以宽容的态度对待他人,那么这个世界上人与人之间的矛盾争执将会无休无止。对待他人多些宽容与理解,生活中才会多一些和谐与温暖。
【经典格言】
余于左、沈二公之以怨报德,此中诚不能无芥蒂,然老年笃畏天命,力求克去褊心忮心。尔辈少年,尤不宜妄生意气,于二公但不通闻问而已,此外着不得丝毫意见。
赴天津前安排后事
(1870年7月2日与儿子曾纪泽、曾纪鸿书)
【家书】
字谕纪泽、纪鸿儿:
余即日前赴天津,查办殴毙洋官焚毁教堂一案。外国性情凶悍,津民习气浮嚣,俱难和协。将来构怨兴兵,恐致激成大变。余此行反复筹思,殊无良策。余自咸丰三年募勇以来,即自誓效命疆场,今老年病躯,危难之际,断不肯吝于一死,以自负其初心。恐邂逅及难,而尔等诸事无所禀承,兹略示一二,以备不虞。
余若长逝,灵柩自以由运河搬回江南归湘为便。中间虽有临清至张秋一节须改陆路,较之全行陆路者差易。去年由海船送来之书籍、木器等过于繁重,断不可全行带回,须细心分别去留。可送者分送,可毁者焚毁,其必不可弃者,乃行带归,毋贪琐物而花途费。其在保定自制之木器全行分送。沿途谢绝一切,概不收礼,但水陆略求兵勇护送而已。
余历年奏折,令夏吏择要抄录,今已抄一半多,自须全行择抄。抄毕后存之家中,留于子孙观览,不可发刻送人,以其间可存者绝少也。余所作古文,黎莼斋抄录颇多,顷渠已照抄一分寄余处存稿,(此外黎所未抄之文,寥寥无几,)尤不可发刻送人,不特篇帙太少,且少壮不克努力,志亢而才不足以副之,刻出适以彰其陋耳。如有知旧劝刻余集者,婉言谢之可也。切嘱切嘱。
余生平略涉儒先之书,见圣贤教人修身,千言万语,而要以不忮不求为重。忮者,嫉贤害能,妒功争宠,所谓“怠者不能修,忌者畏人修”之类也。求者,贪利贪名,怀土怀惠,所谓“未得患得,既得患失”之类也。忮不常见,每发露于名业相侔、势位相埒之人;求不常见,每发露于货财相接、仕进相妨之际。将欲造福,先去忮心,所谓人能充无欲害人之心,而仁不可胜用也。将欲立品,先去求心,所谓人能充无穿窬之心,而义不可胜用也。忮不去,满怀皆是荆棘;求不去,满腔日即卑污。余于此二者常加克治,恨尚未能扫除净尽。尔等欲心地干净,宜于此二者痛下工夫,并愿子孙世世戒之。附作《忮求诗》二首录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