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林嘉文
|类型:生活·百科
|更新时间:2019-10-06 16:20
|本章字节:9508字
陆贾是汉初著名的思想家,他曾经写过一本“执政辅导书”给刘邦看,居然把平素不爱看书的刘邦吸引住了。刘邦对陆贾的每一篇文章都表示称赞,大臣们也一致叫好。这本书最终被命名为《新语》,至于内容,这本书开启了政府不干涉理论的思想启蒙,提倡与民休息,但本质上还是为了帮助统治者御下。陆贾不排斥“有为而治”,其书所宣讲的都是以德服人,反对严刑峻法:“贵仁义,贱刑威,述《诗》《春秋》《论语》。绍孟、荀而开贾、董,卓然儒者之言。”(严可均《新语叙》)为后世贾谊、董仲舒等人的思想提供了借鉴。
陆贾选择先去找陈平做工作。俩人一见面,陆贾先是十分露骨地吹捧了陈平一番,同时指出了乱世之时,像周勃这样有兵有权的人,其作用不可小觑,最后劝陈平去结交周勃。陈平听后恍然大悟,以祝寿的名义给了周勃五百金,周勃大喜,觉得陈平这小子和他作对这么多年,终于算是服软了,于是也以厚礼回报。
陈平为了报答陆贾对自己的指点,送给了他五百万钱、奴婢百人、车马五十乘,陆贾高高兴兴地走了。从此,陈平、周勃二人就成天黏在一起商量反动事宜,吕后不可能不知道这俩人的小动作,但她对此并未有所作为。
女人就是女人,特别是年迈的女人,她们总是容易被人贴上“慈祥”的标签。吕后已经渐渐心软,她还寄希望于自己曾经的威望可以震慑住群臣,刘家和吕家的联姻能够避免日后发生冲突惨剧。
公元前184年,吕后囚杀了少帝刘恭,拥立了刘恭的弟弟,更为柔弱的衡山王刘弘为少帝。这是吕后的最后一搏,她还是想为自己人再做一点事情,但是她的脑子已经不好使了,这种极端的做法无异于饮鸩止渴。吕家和刘家以及功臣集团的仇恨已经不共戴天。
吕后从此更加猖狂地把持朝政,扶植自家的亲戚,陈平和周勃看在眼里,虽然没吱声,但心里已经开始有所盘算了。
四年后,也就是公元前181年,在这一年的三月,吕后在外出祭祀的途中被一条黑色的大狗袭击了右腋,随后染疾。阎爱民、马孟龙两位先生曾撰文《吕后“病犬祸而崩”新说》,文中认为,弄不好吕后是得了狂犬病。总之,这位女强人在这一年农历的七月三十日病死于未央宫,那个属于她的风云时代结束了,“后刘邦时代”也该收尾了,拉上幕帘的必然是功臣集团的大臣们。
此刻,远在中都的代王刘恒还不知道,自己即将被卷入一场权力的争夺战。
吕后生前唯一担心的,就是自己死后对朝廷大臣的威慑力消失,吕家那些窝囊无能的后生晚辈们无力将吕家的利益维护下去。尽管明知草包是扶不上墙的,吕后还是尽全力赌了一把——让赵王吕禄、梁王吕产分别掌管北军和南军,并让吕产担任相国,让审食其做了太傅。
可惜吕家人,特别是吕产、吕禄这几个吕后的侄辈,压根没有什么政治头脑和政治野心,然而迫于形势,他们还是打算对周勃、陈平等人下黑手。可惜政变的风声被吕禄的女儿,也就是朱虚侯刘章的妻子泄露了。
大约吕禄的女儿是吕家少有的美女,毕竟此前吕家曾有两位女性分别嫁给了赵幽王刘友和赵共王赵恢,却都没能笼络住自己的夫君,此二王后来都被吕后杀死。只有吕禄的女儿笼络住一个朱虚侯刘章,可就是因为二人太甜蜜了,吕禄的女儿居然胳膊往外拐,让刘章将政变的消息汇报给了齐王刘襄。刘襄立刻发兵西进,并用计杀掉了阻碍他们起事的国相召平,还囚禁了刘邦的远房兄弟琅琊王刘泽。
吕产听说齐国领兵来犯,就派颍阴侯灌婴领兵御敌,可吕产忘了灌婴也是功臣宿将,是周勃的好哥们儿,哪里有替吕产办事的理?所以灌婴带兵走到荥阳,就死活不肯再向东挪一步了。
尽管局势没有进一步朝不利于功臣集团的方向发展,但毕竟诸吕的威胁没有解除,更要紧的是吕家人手中握有南北军的军权。就在此时,曲阳侯郦商出手了。
这次郦商是以被周勃、陈平等人挟持的形象出现的,很明显,这是三个人在演双簧。郦商不是无能之辈,且三个人本来就同属一个利益群体,谈不上挟持不挟持,其实是三个人连起来使坏心眼,想让郦商的儿子郦寄去游说他的朋友吕禄放弃兵权。
吕禄胸无大志,尽管一开始没有答应郦寄,但经不住人家软磨硬泡,最终动了心,以至于吕家的老一辈革命家,也就是樊哙的妻子、吕后的妹妹——吕媭都没能让他清醒。浑浑噩噩的吕禄一直无所作为,白白放弃了打倒功臣集团的绝佳时机。
吕禄无所作为,吕产也好不到哪里去。
在当年的九月十日,吕产和曹窋在一起议事,吕产很蠢,估摸着他可能以为曹窋当年曾帮着汉惠帝批评他父亲曹参的无所作为,还被他老子打了两百板子,那就应当是与功臣集团决裂了,殊不知此人也是功臣集团的铁杆之一,此时已经承继了父亲曹参的爵位,做了平阳侯。
吕、曹二人商量时,恰逢大臣贾寿来找吕产,说灌婴也是功臣集团的人,他在荥阳和刘襄等人勾勾搭搭,威胁诸吕。贾寿建议让吕产赶紧去控制南军,吕产缺心眼,当着曹窋的面就点了头,结果曹窋从吕产家一出来就把事情汇报给了陈平和周勃。陈、周二人一商量,赶紧让未央卫尉将意欲进宫把持南军的吕产堵在宫外,而后周勃急忙又去控制北军。
可惜匆忙赶去的周勃最终还是被阻宫门之外,幸好遇到了掌管兵符印信的襄平侯纪通。此人假传圣旨放了周勃进宫,周勃又派了郦寄再次劝说吕禄放弃兵权。这次吕禄答应了,这家伙蠢,偏偏在这个节骨眼上放手,他要是再多犹豫片刻,或许吕家就不至于输得太惨。不过从中也可以看出,郦寄这次游说算得上是使出浑身解数。
周勃很快控制了北军。
然而南军此时还没着落呢,于是周勃就派朱虚侯刘章带兵去追击吕产,最后在郎中府的茅厕里将吕产杀死。
自此之后,吕家人算是彻底没了反抗功臣集团的能力,吕媭虽然很强势,但手中没权,吕禄已经放弃了兵权,也只能坐以待毙,吕家人沦为了任人宰割的羔羊。
周勃和刘章把吕氏家族的男女统统抓起来,一律杀光。
九月十一日,功臣们又捕杀了吕禄,乱棍打死了吕媭,杀了燕王吕通。
九月十二日,功臣集团恢复了审食其左丞相的官位,此人先前官位被废,此时重新被陈平等人拥立,可见与功臣集团早有深交。
九月十八日,济川王刘太被改封为梁王。先前死在吕后手上的赵幽王刘友也有了补偿,他的儿子刘遂被封为燕王,同时刘章奉命出使齐国,肩负着劝说刘襄罢兵的任务。刘襄一撤军,灌婴也随之撤回了长安。
这便是西汉初年“诸吕之乱”的经过了。我们可以从中看到功臣集团的周勃、陈平等人的强横。尽管从表面上来看,平定诸吕是恢复了刘家江山,但从本质上讲,经过这一场动乱,功臣集团中各色人等的利益被更紧密地捆绑在了一起,他们在朝廷中兴风作浪,对整个中央政府以及新皇帝而言也是威胁。
诸吕之乱,真正乱起来的不是吕家人,而是那些功臣元老。
周勃等人身上还带着当年和刘邦一起打天下时称兄道弟的习气,免不了要居功自傲、蛮横无理。而且这些功臣大多都是利己主义者,绝对不会是刘家的忠臣,只不过他们的利益在刘邦时期和刘家捆绑在一起罢了。然而经过诸吕之乱,刘氏衰微,功臣集团的利益又独立了出来,这对刘家而言就是隐患。
另外审食其的复出也不是什么好事,这说明,原本以审食其为代表的亲吕派最终也和功臣集团搅和在了一起,这不仅壮大了功臣集团的实力,助长了功臣集团的贪欲,而且将原本败坏朝廷的吕氏党羽包庇了下来,这就为日后再次动乱埋下伏笔。
所以平定诸吕对汉帝国而言实质上是一场灾难,同时也为后来的统治者埋了一块巨大的绊脚石。汉帝国和吕氏集团两败俱伤,唯一获得了实力增长的就是功臣集团的周勃、陈平、灌婴、审食其等人,尽管朱虚侯刘章和齐王刘襄也参与了进来,但两人最终并没有获得什么实际利益。
诸吕平定之后,功臣集团不得不面对的便是选择君主的问题。摆在他们面前的选择有三种:第一,继续拥立少帝刘弘;第二,扶植刘弘的兄弟;第三,从刘邦的儿子中再挑选一位。几经挑选,功臣集团最终选择了第三种,这其中的缘由,却与功臣集团的一个利益设想有关。
功臣集团的“小算盘”到底是怎么打的呢?
功臣元老们的“小算盘”
刘家的子孙那么多,为什么功臣集团一定要将代王刘恒立为新君,这之中又有多少不为人知的想法和打算呢?代王刘恒接到功臣集团迎请他继位的邀请,去,还是不去,这又需要刘恒选择。刘恒最终选择了西去长安,可其中又有多少他自己的考虑呢?
功臣集团在考虑拥立谁为皇帝时曾有过一番讨论,这件事关系到未来功臣集团的自身利益,必须慎重抉择。然而遗憾的是,这场本来应该十分精彩的讨论在史书中却记载得非常不清晰,只记录了与会者的对话,至于与会者是谁则一个都没有说,实在太过枯燥。为了更生动地记述这件事,现将会议现场依据史书记载稍加演绎如下。
大臣甲:“现在的少帝刘弘以及吕王、淮阳王、常山王其实都不是孝惠帝刘盈的儿子,那都是吕雉这个坏女人抢来的孩子,不是老刘家的血脉。吕后杀了人家母亲,把孩子养在宫中,让孝惠帝认作是自己的儿子。”
众人一片暗笑,这完全是功臣集团为了排斥刘氏宗亲而编造的瞎话,刘弘和刘恭只不过不是刘盈的嫡子罢了。
大臣乙谄媚地附和道:“就是,吕后这个老女人这么做不就是为了培养她吕家的势力吗?等吕家的小子们掌了权,我们肯定会被人家卸胳膊卸腿,统统完蛋。我看咱不如在刘氏诸王里挑一个看着顺眼好控制的,拥立起来当皇帝算了。”
大臣甲:“我看齐王刘襄就不错,他爸是高祖的长子刘肥,他就应该算是长孙啊,这个绝对名正言顺。”
“你有没有搞错,你难道不知道齐王刘襄他舅驷钧是个老流氓吗?你把刘襄弄成皇帝,那驷钧还不得骑到我们头上来啊!到时候他驷家就是吕家第二,你闲得没事引火烧身干吗?”大臣丙愤怒地吼道。
大臣乙:“其实我看淮南王不错啊。”
“得了吧,那个小娃娃根本镇不住人,咱们操控起来也是白搭,况且他母亲那一家子也不是什么省油的灯。”大臣丁一脸不屑。
“我觉得代王刘恒不错,他是高祖活着的儿子中年龄最大的,人又老实仁厚好欺负,他母亲那一家子人又都还不错。拥立年长的皇子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以仁孝入选也不会遭受天下人的质疑,这样再好不过了。”大臣丁说道。
于是众人采纳了大臣丁的方案。
功臣集团选刘恒承袭帝位的过程在史书中基本就是这样。我们从中可以看到,功臣集团在挑选合适的诸侯王时,一共有五点考虑。
第一,他们一定要选择一个刘氏血脉的正统继承人,至少是能够被民间和功臣集团共同认可的刘氏宗亲,而且必须是刘邦的直系后代。
这样做一来将选择范围缩小了,毕竟刘邦的儿子都被吕后收拾得差不多了,孙子辈也没多少;二来,只有刘邦的直系后代才能减小政治风浪,因为这一身份最具震慑力,候选人可以说是理直气壮,这就降低了功臣集团在拥立新皇帝之后的政治风险。
第二,他们一定要选择一个可以被他们利用、控制,至少不会在主观上和他们发生利益冲突的人来继承皇位。
前文讲过,崇尚暴力的功臣集团中多数都是利己主义者,他们所需要的是一个可以保护并扩张自身利益的人物,所以他们拥立的皇帝一定要是容易被控制的,也正因为如此,才衍生出了第三条和第四条考虑。
第三,他们一定要选择一个母族弱势、不跋扈的人。
。x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