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林嘉文
|类型:生活·百科
|更新时间:2019-10-06 16:20
|本章字节:8120字
张释之作为黄老刑名学的践行者,在文帝朝是广受追捧的,在民间也备受推崇。因为他执法的性质不是为了维护集权和特权,而是用一种责任心来维护社会的公正和百姓的合法权益。他执法严明,维护法律的公正,不按照统治者的意愿对百姓随意施加过度的刑罚,这其实就是黄老刑名学在现实中成功运用的典范。
关于文帝朝践行黄老刑名学,其实还有一件事,这件事与刘恒的舅舅薄昭有关。
文帝前元十年的冬天,身为车骑将军、轵侯的薄昭杀死了刘恒派来的使者。刘恒依法治国,重视刑名,自然不能不惩治薄昭。但人家好歹是他舅舅,一股脑地派人拉到西市把薄昭脖子一抹似乎不太合适。
刘恒很绝,最终居然派人到薄昭府上给薄昭举办了一个小型酒会,等薄昭喝得醉醺醺的时候再让人劝他自杀。刘恒的想法很好,想让薄昭痛快、体面地死去,但问题是这一切都必须建立在薄昭愿意死的基础上,人家大活人好好的,当然不愿意自杀。
刘恒一看此计不成,便又生出一计,让人穿着丧服跑到薄昭家大哭大闹,就好像薄昭已经死了,这伙人来吊孝一样。薄昭一看小外甥是铁了心要杀自己,这都派吊孝的人来催命了,自知大势已去,便不再多言,自杀而死。
刘恒的做法,体现了他执法的公正。黄老刑名学强调了公正和为民,不偏袒贵族,这两点在处理薄昭一事上都有体现。
然而,如果单单看张释之执法和薄昭之死两件事,常人都会对黄老之术有好感的,特别是黄老刑名学。但事实上,黄老之术对西汉初年的政局还有负面的影响,也就是在宗教迷信方面,说起这些事,就不得不提及鲁人公孙臣和赵人新垣平。
新垣平妄称鬼神
黄老之术中除了有用来维护社会公正的黄老刑名学,还有黄老宗教。宗教往往代表神权,这恰好是专制帝王们特别看重的。以鲁人公孙臣、赵人新垣平为代表的术士们信奉黄老宗教,正是抓住了刘恒渴望通过神权的认可来巩固统治的心理,为自己在政治和物质上赢得利益。
文帝前元十四年,鲁地的知名阴阳五行学家公孙臣上书刘恒,提出要“改正朔,易服色,色尚黄”,这三件事情原本是贾谊操心的,现在方士们也搅和进来了。
公孙臣对刘恒讲,过去秦朝按照五行学说当属水德,汉朝从秦朝那里承继了天命,土克水,所以汉朝应该是土德,土德应验的标志是有黄龙出现。公孙臣认为,汉朝应该实行新的历法,崇尚土德所对应的黄色,而非秦朝的黑色或刘邦崇尚的红色,这一点贾谊以前也提过。
“改正朔,易服色”,这在专制王朝看来是意义重大的事情,标志着新王朝、新天命的开始。刘恒也老早就在着手安排这件事,他让精通乐律和历法的丞相张苍主管律令的修订,然而张苍却以前年黄河决堤为由,称汉朝依旧是水德。所以张苍提出,汉朝应仍以每年十月作为岁首,颜色崇尚外黑内赤,与水德相照应。
清人吴见思注解这一段说:“五德之运,公孙臣以秦为正,故土;张苍以秦为闰,故水。”张苍与公孙臣之所以会出现分歧,是因为张苍不愿意承认秦朝是一个正统王朝,他在变相否认秦朝的天命。张苍认为汉朝是承继周朝的天命,周朝为火德,则汉应该为水德。
但是刘恒会不会接受张苍的说法呢?
当然不会。
原因在于汉朝实行的是帝制,帝制是秦朝发明的,所以汉朝人只能承认他们是从秦朝那里夺得天命的,跟周朝没什么关系。
然而辩论嘛,唯有赢家才能够留下来。公孙臣并没能在刘恒面前成功反驳张苍的说辞,只得灰溜溜地被赶跑,但公孙臣并没有认输,他要去制造证据,证明张苍说法的错误。
公孙臣身为术士,作为江湖骗子的一员,造假这门手艺自然是十分精熟。于是在文帝十五年,坊间就开始流传成纪县(今甘肃秦安西北)莫名其妙地出现了黄龙,这当然是公孙臣造的假,但刘恒却信以为真,将公孙臣拜为博士,让他主持历法的修改,以及官方礼服颜色的选择。
公孙臣打着黄老宗教的旗号,成功通过造假上位,一朝富贵在手。
当年四月,刘恒在夏日里到雍州的五畤进行郊祀,以此来报答上天,感谢神灵给出黄龙降世的祥瑞,并让老百姓在当年丰收。然而刘恒在服饰颜色上却没有变化,依旧穿着红色的衣服,由此看来,公孙臣很不敬业,光顾着享乐了,也没装模作样地给刘恒提出一些改变服色的建议。
文帝十六年(公元前164年),另一件可笑的事情发生了。
赵地方士新垣平因为擅长通过望气来观测吉凶而受到刘恒的召见,他对刘恒说:“长安的东北方向有五彩神气,那神奇的形状和天子的冠冕十分相似。臣听说东北方是神灵居住的地方,西方则是神灵死后的葬身之所。现在东北方向有五彩云,这分明是祥瑞,应当建立祠庙来祭祀神灵。”
刘恒信以为真,在渭河北面修建了五帝庙,以此来祭祀黄老学说崇尚的五帝。
五帝庙是一座庙宇,同一个屋子里有五间神殿,五帝各占一间,神殿的颜色和该帝的名号一样,祭品和礼仪也完全模仿在“雍五畤”祭祀时的安排。
除此以外,按照王莽在西汉平帝元始五年(公元5年)的奏章,渭阳五帝庙中还祭祀太一,这就是典型的黄老道家的神灵了。
关于新垣平的来历,王葆玹先生分析,由于稷下学派中研习过黄老之术的慎到,以及《史记·乐毅列传》所载的信奉黄老的乐瑕公、乐臣公都是赵国人,而乐臣公是给曹参传授黄老之术的盖公的老师,所以战国末期赵国的黄老学派应当十分活跃。因而王先生认为,新垣平是战国末期赵国黄老学派的后继者。
然而不论出身如何,此人最终不过是一个江湖骗子。尽管这种人总是能够把握住帝王的心态而行骗成功,但往往其人都没有好结局,新垣平也不例外,日后下场也很凄惨。
文帝十六年的四月,刘恒亲往渭阳五帝庙祭拜五帝,点燃远处的烽火,火势连绵好像连到天际。此外,刘恒还封新垣平为上大夫,官位次于列卿,并命令博士和儒生从“六经”中挑选语句拼成一篇《王制》,据说分为《本制》《兵制》《服制》三部分,与《礼记》中的《王制》不同。
刘恒有一次出游路过长门亭,在路边模模糊糊看见了五个身影,刘恒诧异地以为是五帝显灵,当然,这大约又是新垣平搞的鬼。总之,刘恒后来就在他们所站之处的正北方向修建了五帝坛,用五头牲畜来祭祀五帝。
刘恒这么做原因有三。
首先,刘恒是真心相信黄老之术的。至于其中的宗教迷信色彩我们就不要苛求了。
其次,刘恒信鬼神是在给自己找安慰,这几乎是专制帝王的通病,即使是唐太宗那样的人也没能超脱这一点。正所谓“高处不胜寒”,处于权力顶峰的人极其容易产生孤苦感和负罪感。
再次,刘恒借此来巩固统治,将迷信的思想灌输到百姓脑海中,使他们相信神灵,最终相信他刘恒的统治,同时也为自己的帝位和汉朝的国运端正名分。
文帝十六年(公元前162年)的九月,新垣平让人拿着一只玉杯来到未央宫门前,声称要献给皇帝。新垣平自然没在宫门那儿,而在刘恒身旁,他告诉刘恒宫门外有宝玉之气。刘恒跑去一看,果然遇见有人来送玉杯,上面刻着“人主延寿”四个字。之后新垣平又告诉皇帝,他观察天象后发现太阳一会儿将回到正南,果然也应验了。
这种记载当然不值得人们相信,但也反映出了一点,刘恒此时对黄老宗教的迷信已经达到了一种痴迷的程度,新垣平说什么他都信。好在新垣平只是贪图钱财,如果有政治野心的话,那恐怕朝政就要被小人操控了。
刘恒因为这些异象而决定将他统治的第十七个年头,也就是次年,改为后元元年,同时又借机允许天下百姓聚众饮酒三日,让天下百姓都为改元而庆祝。
新垣平大约后来是走火入魔、鬼迷心窍了,不知道脑子出了什么问题,有一天对刘恒讲:“周朝的宝鼎当年落入泗水中,现在黄河决堤,河水漫延到泗水河道。我看到汾阴(今山西万荣县西南)一带有宝气,想来是这宝鼎将要出世了吧。尽管征兆已经显现,可如果我们不去祈祷,它还是不会现世的。”
一般而言,听到新垣平的这种说法,大家都会认为这肯定又是新垣平设计好了,指不定是从哪里弄了一个宝鼎搁茅厕里涮了两下,晒干做旧埋到汾阴当地的。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刘恒听罢,赶忙按照新垣平的嘱咐去做,然而大约这次新垣平没和他请的“托儿”谈好价钱,或者是那位“托儿”出了意外,还有可能是新垣平骗人骗多了自己走火入魔,真以为自己有了异能……总之,刘恒的使者在汾阴蹲点蹲了半个月,那宝鼎一直都没能现世,使者整天在汾阴城南的祠庙中祈祷,可就是什么都没看到。
等到文帝后元元年(公元前163年)的十月,也就是新垣平找人演双簧献上玉杯后的一个月,有人告发新垣平做假。专制帝王是最受不了被人欺骗的,特别是刘恒先前还无比信任新垣平。得知真相后,刘恒犹如五雷轰顶,愤怒的他当即下令审讯新垣平,执法官们把鞭子往新垣平身上一打,这细皮嫩肉的术士就从头到尾全招了。刘恒大怒,杀了新垣平的三族。
按说高后三年“夷三族”的法令就被废除了,刘恒本人也倡导要废除苛法,但大约那时刘恒气上心头,觉得不杀不足以平愤,且新垣平早已被大臣们所厌恶,所以也没有臣子出来求情,刘恒最终还是用残酷的肉刑收拾了新垣平一家。
经历了新垣平一案后,刘恒大受打击,从此再也不关心鬼神、祭祀的事情了,也不再像过去那样在黄老宗教事务上亲力亲为,而是安排给主管祭祀的大臣,叮嘱他们按时祭祀,然后就再无下文。
刘恒固然不是昏君,但他在新垣平一事上确实是显得太过愚蠢,被一个术士骗得团团转。或许刘恒信奉黄老之术从根子上就只是迷信而已,而不是为了治国安邦。黄老之术客观上推动着文景年间社会的发展,但无法否认的是,黄老宗教也给汉初政局带来了一定的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