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迷乱(2)(2)

作者:少鸿

|

类型:都市·校园

|

更新时间:2019-10-06 02:41

|

本章字节:7764字

就在这时,楼下客厅里传来后藤的叫唤:“隆子!”两人如同被一颗钉子钉住了,顿时停止了动作。世界一片死寂,万物似乎不再存在。他们也全身僵硬,动弹不得了。冲动的红晕从隆子脸上悄然消褪,她慢慢地松开他,系好腰带,用变调的声音应道:“我来了!”低头下楼去了。他瘫痪了一般,在楼梯上不知坐了多久,才收拾起散落的书,回到自己的卧室里。


他以身体不舒服为由,拒绝了下楼吃饭。他躲在卧室里,咕嘟咕嘟地喝水,哼哧哼哧地啃饼干,聊以充饥。他像一头困兽,在屋里走来走去,脑子里许多不明的念头在打架。天色开始暗下来时,他听到了隆子上楼的脚步,接着听到了她携拉门的声音。但是她推不开那扇门,门被他用挂钩钩住了。他想用那挂钩管住自己。隆子在外门轻声说:“达夫,你把门打开呵,我要见你……”


他走到门边,聆听着门外她的气息,咬咬嘴唇,毅然说:“隆子,我们不能再单独相处了。”


“我知道。”隆子声音低得像蚊子叫。


他说:“我也不能再在你家住下去了……”


“没别的办法吗?”隆子问。


他鼻子发酸,瓮声道:“只怕是没有。”


隆子沉默了好久,才勉强说:“好吧,你……多保重!”


他心中一阵刺疼,不由眼睛一眯,眼前的世界就一片模糊不清了。幸亏他的听觉为他勾勒出了隆子哀怨的姿态。她在流泪,她在揩眼睛,她用小手捂住了疼痛的胸口……然后,她强忍着心中的酸楚,低头下楼去了。


直到门外确实没有隆子的声音和气息了,他才回到桌前。他发了好一阵呆,待情绪有所平缓,铺开纸,提笔蘸墨,稍作思忖,便笔走龙蛇,一首题为《别隆儿》的绝句一气呵成。


犹有三分癖未忘,


二分轻薄一分狂。


只愁难解名花怨替写新诗到海棠。


或许,这首诗就是他这一段无果之恋的终点吧?他心里掠过一阵钝疼。他让诗笺平铺在桌上,拿搪瓷缸压住一角,然后手忙脚乱地收拾行李。


他提着皮箱,蹑手蹑脚地走下楼梯时,紧张地四下张望。还好,没有碰到后藤,也没有看到隆子。他走过客厅,走过小院,他的箱子碰得院落里种的花草摇晃不已。


原以为可以不告而别的,但是在院门外,他差点与后藤撞个满怀。


后藤惊讶不已:“你还是要走?”


他一脸尴尬,语无伦次:“是的,是的是的,感谢你和隆子对我的照顾,可是我必须要换个地方了,我要毕业了,然后又要回国参加文官考试,总之我得走了。我的那些书先放在这,会有人来拿的……请代我向隆子告别,对不起了!”


后藤怔怔瞪着他,他匆忙地鞠了一躬,转身逃也似的离去。


1919年深秋,已经从名古屋第八高等学校毕业的郁达夫来到北京,与阔别五年的大哥大嫂重逢了。住在巡捕厅胡同二十号的大哥腾出西厢房给他住,要他抓紧时间温习考试科目,争取一举考上高等文官。


这日吃完晚饭,大哥郁曼陀问他考试有没有把握,他想想说:“留洋五年,读书上千,国学西学,不敢说融会贯通,却也是强闻博记,应该没问题吧?”


大嫂陈碧岑插嘴说:“哎,这几天胡庭府上人来人往,据说大多是考生来送礼,打通关节的呢!”


郁达夫便问:“胡庭是何许人?”


大哥介绍说,是这次考试的主考兼主录,权力大得很呐。


大嫂对大哥说:“三弟参加考试的事,是不是该和他通个气,打个招呼?”


大哥摇头:“不用,都去打招呼、通关节,那还要考什么试?三弟要有真才实学,就能考上,如果考得不好,即便录取了,对国家、对自已都无益处。”


郁达夫点头道:“大哥说得对。那些有心走歪门的人,即使录用了,也不会全心全意为国家做事的。”


大嫂却忧虑地说:“你们呀,两个书呆子!我的意思,并不是要去烧香进供,只是要合适的场合打个招呼,一来表示对他的尊重,二来在三弟考得不错的情况下,请他留心一下,关照关照。你想想,你和他相识,你胞弟又要由他来考试录用,别人请客送礼,而你却一声不吭,他会怎么想?”


大哥拍打一下衣袖说:“怎么想,是他的事;怎么做,是我们的事。你说的那些,我们岂能不懂?可是,欲为清白人,不做污浊事。该呆的时候,还是呆一点的好!”


大哥的为人,是郁达夫历来佩服的,同时,他对自己的学识水平也深信不疑。对于这次考试,他是志在必得。饭后,兄弟俩相邀出门,沿着胡同慢慢散步,聊着天。夕阳已沉,胡同里光线暗淡,微凉的晚风不时将他们的衣角高高地扬起。大哥边走边说:“三弟,看来这次你是下了当官从政的决心了。”


郁达夫说:“位卑未敢忘忧国,只要给我这个机会,我想,是该为国家做点事的时候了。”


大哥点头:“嗯,有这个志向很好……不过,我得给你提个醒,对政界的黑暗与腐败,要有足够的认识和心理准备。官场险恶,个人的力量是相当有限的。大哥为官数年,伤痕累累,心力交瘁,深知做一个正直清官之不易,更遑论改变颓政。能够做到独善其身,出污泥而不染,就相当不错了……依我看来,中国要往好的方向发展,必得要改变政体,而改变政体,除了效法西洋,实行真正意义上的民主宪政,别无他途。否则,既使有无数的个人在努力,也于事无补。”


郁达夫便笑了,说大哥似乎比他这个留学生还崇洋媚外啊!大哥说这是他多年考察得出的结论。郁达夫觉得大哥好像比过去消极一些了。大哥直言,也不是消极,只是更清醒一些罢了。郁达夫想想说,清醒一些好,免得盲目乐观,不过,还是要知难而进。


大哥说那是当然,否则人人都踟蹰不前,那这个国家就真的没有希望了。


两人拐过一个弯,胡同敝亮了许多。不知不觉地来到了一个大宅院前。大哥呶呶嘴:“那就是胡府。”


郁达夫往前望去,只见胡府门前站着一个卫兵和两匹马,一个穿黄袍马褂的人正送一个军官出门。兄弟俩不由对视一眼,折身而返,继续沿胡同散步,久久无言。


光线愈来愈暗了,天空中偶尔传来几声鸽哨。朦胧之中,一辆人力车从前面过来,慢慢靠近了他们。人力车擦着郁达夫身子驶过时,他无意中朝车上瞟了一眼,顿时一愣:坐在车上的人似乎是许绍棣!他下意识地高叫一声:“许君!”


人力车停了,一个人跳下车来。果真是许绍棣。郁达夫惊喜不已:“真的是你呀许君!”


“是呵是呵,没想到在这碰上你!”许绍棣抓住他的手直摇。


郁达夫问:“哎,在日本时怎没听说你要回国呵?”


许绍棣说:“我也是临时决定,回国参加文官考试的!我原本没有这打算,可那次到名古屋看你回东京后,家里又是快信又是电报的,催个不停!父命难违,只好回来赶考。”


“那好呀!我们又从同学成了考友了!”


郁达夫将许绍棣向大哥做了介绍。许绍棣忙与郁曼陀握手:“您好,我听达夫说起过您,听说您是一个刚直不阿的法官啊!”


郁曼陀笑道:“过奖,我只是尽职责而已。”


又寒喧了几句,许绍棣说,他要去拜见一位朋友,便匆忙告辞了。郁达夫一点也没有想到,许绍棣要去拜见的人是主考官胡庭。


临考之前,许绍棣来到巡捕胡同看望郁达夫。郁达夫问他复习得怎样了,许绍棣却说复是复习了,不过,能否考取,只怕‘工夫在诗外’呢。


郁达夫问,此话怎讲?许绍棣说他这次一回国,就有许多人向他说官场腐败之风盛行,凡事得孔方兄开路,特别是这次高等文官考试,不打点打点是不行的,都说那个主考官胡庭,是个敛财高手。


郁达夫敏感地:“那天晚上你就是去打点去了?”


许绍棣面露愧色,说:“是的,我是持我老师吴若愚的引见信去见胡庭的。在你大哥面前我都没脸说,只好说是去拜见朋友……而且,那打点的方法都是别人现教的!”


郁达夫笑问:“什么样的方法?让我也见识见识。”


“我都没脸说,饶了我吧,反正是件伤面子的事,你是肯定做不出来的……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国内是这样的风气,只好入乡随俗了。达夫,胡庭似乎对我们回国参考的留学生有成见,大意不得呢。你大哥是大理院推事,你让他替你疏通疏通关系嘛。”


“如果靠疏通关系,这样的考试还有什么意义?”


“达夫的才学我是佩服的,考试肯定没问题,可是现在社会如此,就怕阴沟里翻船呢!”


郁达夫笑笑:“我相信自已的实力,如果输给比我强的人,我会心服口服;但如果社会真变成了一条阴沟,那还有什么好说的呢?我们还是心不旁鹜,做点准备,考出好成绩来吧,让国内的人对我们留学生刮目相看!”


考试是在太和殿进行的。进考场前,郁达夫和许绍棣各自拿着装笔砚的小布袋,和一群考生站在流动的薄雾里。只听得旁边有人议论:“哎,今天来了不少留学生呢!”“留学生还来考?这次应该考取的人,其实大多早由部里指定了,这些不知底细的可怜虫,还在那里梦想做新翰林洋学士呢!”


许绍棣碰碰郁达夫:“达夫,你说他们说的是不是真的?”


郁达夫说:“管它是真是假,我们自已考好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