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曾国藩
|类型:人物·传记
|更新时间:2019-10-06 09:35
|本章字节:2570字
七月二十二日,纪泽之子同儿得慢惊风之症
早饭后清理文件。坐见之客二次,立见者一次。阅《通鉴》百四十二卷。纪泽之子同儿病甚,泄泻已二十馀日,是日变慢惊风之症。旋又阅《通鉴》前卷一遍。出门拜客,会者二家,未见者二家。未初归,见客一次,核科房批稿簿。中饭后阅本日文件。李健斋来一谈。屡视同儿之病,阅《钱警石年谱》,将为之作《墓表》。傍夕小睡。夜,欧小岑来久谈,请渠看同儿病,遂留宿也。二更后,江表弟来一谈。旋阅《古文类篡》中传志类。三更睡。
天津教案,撕裂了曾国藩的家庭。在对待这起案子的处理意见了,他和儿子曾纪泽,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冲突。
伴随着家里各种事情不断,曾家的家居环境,明显受到了影响,纪泽的儿子患上了慢惊风,而二儿子曾纪鸿,又染上了肺病。
更糟糕的是,曾国藩开始看二儿子不顺眼了:
十月二十三日,阅纪鸿之文全无文采
早饭后清理文件。见客二次,吴小轩谈甚久。改信稿二件。围棋二局。午刻,见客二次。中饭,因梅小岩送菜,请幕府梅、任、陈等小酌,申初散。见客二次,唐协和坐颇久。阅本日文件。傍夕小睡。夜核批稿簿,写澄、沅两弟信,约六百馀字。近日,接弟信甚密,而余去函稀疏,深为歉然。纪鸿作文一首,送阅,全无精采。拟就国初名家及《墨选观止》中各选文数首授之。因阅《观止》文二十馀篇。三更睡。
纪鸿这个孩子,早在15岁那年就中了秀才,这曾是曾家的一件大事。
但事后曾国藩反思自己的人生成长,他发现,自己在二十岁左右,就最受到别人夸奖瞩目的时代,但实际上他当时的文字并不成熟,更无丝毫思想可言。只不过人们喜欢看到有出息的年轻人,所以对他的称赞就毫无保留。
直到曾国藩二十三、四岁的时候,才慢慢把握了写文章的要领,而他在中进士的二十八岁,真实的水平不过是一般般,并无什么可以炫耀的。
曾国藩认为,他真正实现思想性突破,是在三十一、二岁的时候,这个时候也正是他在翰林院做庶吉士的时候。从那以后,他的思想就基本上定形,从此可以指导他的人生了。
所以曾国藩认为儿子纪鸿,过早的中秀才,未必是件好事。所以他始终关注着二儿子的成长,到了这时候拿过来儿子的文章一看,顿时连连摇头:这也不行啊这个,比我当年的文章差远了。
为什么曾纪鸿的文章,没有什么突破呢?
这是因为过早的智力开发,其实并不利于孩子的成长。一个人的智慧,说到底是与他的社会经验成正比的,在还没有什么人生经验的时候,就事先开发大脑智力,就会让孩子过早的定格于某种初始状态之下,导致大脑丧失了进一步学习的能力。只是将后来的人生经验,通过此前的定型思想重新组织结构,再也难以突破。
所以说,孩子的智力开发,是讲究一个适宜度的,太迟了固然不妥当,太早了的话,也未必是好事。
但这只是曾国藩个人的人生体验,具体的情形到底是不是这么回事,还有待于进一步证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