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诸葛文
|类型:都市·校园
|更新时间:2019-10-06 12:10
|本章字节:3196字
众所周知,明朝时期的景德镇是驰名中外的瓷都。在宣德年间,景德镇的官窑烧出了五件瓷器,这五件瓷器分别以红、黄、绿、蓝、紫为主色,被称为五彩瓷。但是,由于流传下来的五彩瓷非常少,所以有人怀疑明朝时期是否烧制过这样的瓷器。直到北京朝阳出土了明朝嘉靖年间的釉上五彩鱼藻纹缸,这一怀疑才被消除。不过令人奇怪的是,明朝时期为什么在具有烧制工艺的前提下,很少烧制五彩瓷呢?
五彩瓷是景德镇在以宋辽三彩等低温釉为基础,形成的一种新的瓷器品种。这种瓷器的色彩不只一种,而且色彩浓艳。对五彩瓷的定义,《陶雅》上说:“康熙硬彩,雍正软彩。”《饮流斋说瓷》中又解释道:“硬彩者彩色甚浓,釉付其上,微微凸起。软彩者又名粉彩,彩色稍淡,有粉匀之也。”五彩瓷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胎釉和青花、斗彩相似;色彩主要为红、黄、蓝、绿、紫、黑等,但以红彩为主;其绘法先在白釉瓷面上,画人的颜面,不填颜色,用红色笔加勾;多用小开片,裂纹向下而紧合。
现在关于五彩瓷有一个争议,就是五彩瓷在明朝时期是否出现过。在回答这一问题之前,先让我们看一看五彩瓷都有哪些种类。
五彩瓷一般被认为有三种,即青花五彩、釉上五彩、釉下五彩。近年来,景德镇珠山御窑场发现了宣德青花五彩器,西藏萨迦寺又发现了宣德五彩瓷碗。这两样瓷器正好说明,五彩瓷最早烧制于明朝宣德年间。这也正好印证了《博物要览》中“宣窑五彩,深厚堆垛”的记载。而青花五彩,就是采用了釉上彩和釉下青花相结合的制作工艺。明成化年间,出现了一种名为“斗彩”的五彩器。“斗彩”就是先用青花勾出纹饰的轮廓,或者画出部分纹样,然后在轮廓线内填上色彩,或者画其余的纹样。这样一来,釉下青花和釉上五彩就呈现出一种争奇斗艳的状态,所以称之为“斗彩”。“斗彩”也属于青花五彩,只是在制作工艺上与青花五彩有所不同。另外,从外观来看,斗彩以釉下青花为主色,青花五彩以釉上五彩为主色。
到了明嘉靖与万历年间,青花五彩迅速发展,很快到了鼎盛时期。在器形上崇尚大器皿,喜欢烧制大龙缸之类的器皿。而万历年间的青花五彩,在制作工艺上素有盛名。万历年间,许多外销的瓷器均为青花五彩。而嘉靖与万历年间的青花五彩,对其评价也是比较高的。
不过,如果按照《南窑笔记》的记载“五彩则素瓷纯辩用彩料画境出者是也”,那么五彩瓷就应该是在素瓷上描绘上彩色的图案。基于此点,青花五彩就不能算作是真正的五彩瓷,并且真正的五彩瓷应该指的是纯釉上五彩。因此有人认为,明代并没有出现真正的五彩瓷,也就是纯釉上五彩,而是青花五彩。不过,有人猜测既然青花五彩可以将釉下青花和釉上五彩结合起来,那么,烧制出单纯的釉上五彩应该不是什么难事。
明朝之所以没有大量烧制釉上五彩,可能与当时人们的审美标准有关。因为在元代,青花瓷逐渐取代单色青釉,占据了主流瓷器的位置。明朝时期,青花瓷占据着瓷器业的主流位置,因此人们虽然烧制出釉上五彩,但是仍将其与釉下青花相结合,为的就是迎合当时的审美标准。
康熙年间,青花五彩瓷器和纯釉上五彩都有了一定的发展。这一时期,五彩瓷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一是白瓷特别白,有失透乳浊感;二是使用黑彩,尤其是蓝彩的使用让之前的釉下青瓷和釉上五彩改为了纯釉上五彩;三是釉上五彩多用黑色或红色勾线,用平涂的方法填彩;四是官窑五彩多为小件器皿,画风比较拘谨,而民窑则有大型的五彩瓷器,画面的内容也很丰富;五是除了白地彩,还有黄、绿、黑、米、珊瑚红等色地五彩。
由此我们可以做出这样的判断,如果认为五彩瓷只是单纯的釉上五彩,那么明代确实没有出现过五彩瓷。但是,如果将釉下青花和釉上五彩也算作五彩瓷的话,那么明代时期不仅有五彩瓷,在嘉靖与万历年间,还曾经鼎盛一时。
。x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