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诸葛文
|类型:都市·校园
|更新时间:2019-10-06 12:10
|本章字节:3058字
自古以来,中国都是一个信奉多神的国家。在我国古代人们信奉的众多神灵中,灶神在民间的地位是最高的。民谚曰:“三祭灶,四扫屋……”说的是每年的腊月二十三祭祀灶神。既然人们这么信奉灶神,那在祭祀灶神的这一天大家都会忙些什么呢?
灶神,也叫灶王、灶君、灶王爷、东厨司命、灶司爷爷,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司饮食之神,是由原始的火崇拜发展起来的一种神祗崇拜。在晋朝以后就列为督察人间善恶的司命之神,自然,崇拜灶神也就成为诸多拜神活动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了。
有关灶神的传说也有很多,据民间传诵,灶神的全衔是东厨司命九灵元王定福神君,俗称灶君,或称灶君公、司命真君、九天东厨烟主、护宅天尊、北方称他为灶王爷,鸾门尊奉为三恩主之一,也就是厨房之神。灶神的起源是比较早的,早在商朝时期民间就开始供奉灶神。秦汉以前更被列为五祀之一,和门神、井神、厕神和中溜神五位神灵共同负责一家人的平安。之所以灶神会受到人们的敬重,除了他可以掌管人们饮食,赐予生活上的方便外,他还是玉皇大帝派遣到人间考察一家善恶之职的官员。所以受到人们特别的礼遇,让老百姓对其顶礼膜拜。
每年的腊月二十三或是二十四,人们都会为灶王爷摆放好供品,供其享用。明代的百姓会在这一天摆上炒豆、糖饼、枣栗等食物祭祀灶神。尤其是会购买印制好图案的灶马或是灶神桥,方便让灶君上天汇报人间每家每户的生活情况。在祭祀的时候,麦芽糖和酒是必不可少的食物,酒是为了让灶王爷喝得高兴,忘乎所以了。而麦芽糖是又甜又粘的,一来灶神嘴吃甜了,就不好再恶言恶语,只能说好话,二来麦芽糖粘住嘴巴,想说坏话也张不开口,只能说个含含糊糊。可见老百姓已经把民间的这些人生经验用在了对待神灵的身上了。宋代范成大在《祭灶诗》中写道:“古传腊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云车风马小留连,家有杯盘丰典祀。猪头烂熟双鱼鲜,豆沙甘松粉饵圆。男儿酌献女儿避,酹酒烧钱灶君喜。婢子斗争君莫闻,猪犬触秽君莫嗔,送君醉饱登天门,杓长杓短勿复云,乞取利市归来分。”从中可以得知,祭祀神灵的过程似乎也是一个贿赂神灵的过程。
民间流传着这样一则故事:朱元璋小的时候,家里很穷。一天,朱元璋的母亲正在做饭,突然有一只喜鹊闯进来,叫道:“朱家天下万万年!朱家天下万万年!”朱母生气道:“什么万万年,不要开我们的玩笑。我看哪,有个276年就不错了。”朱母一边说,一边生气地用勺子敲打灶台,赶走喜鹊。这时,被朱母敲得鼻青脸肿的灶神现身了。他无奈地对朱母说:“老天爷让你们朱家天下万万年就是万万年了,你干吗还生气呀?现在好了,你说276年就只有276年咯。”后来,明朝果然只存在了276年。虽然这只是一个供人玩笑的故事,但从中可以体现出灶王神与人们的生活是非常贴近的,并且时刻保佑着每家每户的生活。
古时候祭祀灶神是不分身份的贵贱、高低的,上至皇宫大臣,下至平民百姓,都对灶神是毕恭毕敬的。据有关资料记载:每年腊月二十三,清朝皇帝都会例行在坤宁宫大祭灶神,同时安设天、地神位,皇帝在神位前行九拜礼,以此来迎新年福禧。祭灶这天,坤宁宫还要设供案,安放神牌,神牌前安放香烛供品,殿廷中设燎炉、拜褥。和民间一样,在灶君临升天汇报工作前,要用粘糖封住嘴,以防他在玉帝面前胡乱说话。祭灶时,皇帝要到坤宁宫佛像、神像、灶君前拈香行礼。礼毕,宫殿监再奏请皇后依次向灶君等神位行礼。
人们从早期向神灵企求降福,到后来的躲灾避祸,从中都清晰地反映出古代人对自己命运的不知所措,想要借助神灵的力量来为自己争取更多的机会,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这种祭祀灶神的行为越来越少了,慢慢地远离了我们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