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远古时代的文明国度(7)

作者:章世新

|

类型:都市·校园

|

更新时间:2019-10-06 12:17

|

本章字节:12084字

由于太子从中作梗,五兄弟分到的只是一大片荒芜的土地。后来太子连这些荒凉的土地也不想给他们,就提议掷骰子,如果谁输了,就流放12年,而且在这12年里不能被别人认出来,才能得到一半的国土。五兄弟无可奈何,只好同意,结果输了,他们只好到森林中去过流放的生活。


12年过去了,五兄弟乔装打扮,来到另一个国家的王宫里干活。一年后,他们派使者回国要求归还他们的一半国土,遭到了太子的粗暴拒绝。


五兄弟实在是忍无可忍了,他们联络了很多国家攻打呵国。太子也不甘示弱,联合了很多国家迎战,当时印度半岛上的国家几乎都参加了这场大战——俱卢大战。


惨烈的战斗进行了18天,死伤无数人,最后太子大败,他的99个弟弟全部被杀。太子只身逃亡,五兄弟穷追不舍。正跑着,突然前面出现了一个大湖,太子纵身跳入了湖中。五兄弟追到湖边,四处寻找太子。


忽然,他们发现湖面上有一根芦苇管,原来太子躲在了湖底,用一根芦管呼吸。五兄弟用尖酸刻薄的语言侮辱太子。太子实在受不了了,就跳出来和他们决斗,结果被杀。


俱卢族的战士决心为太子报仇,他们在晚上乘般度族战士熟睡之机发动偷袭,将他们全部杀死:幸好五兄弟当时不在,得以逃生。第二天,五兄弟看到战场上尸骨如山,血流成河,感到万分悲痛,决定和俱卢族讲和。两族终于化干戈为玉帛。


《摩诃婆罗多》广泛地反映了古代印度各阶层人民的生活,被誉为古代印度社会的百科全书。


佛祖诞生


在中国古典《西游记》中,有如来佛将孙悟空压在五行山下的故事。齐天大圣孙悟空大闹天宫,天兵天将、神仙星宿都奈何不了他,唯独如来佛成了他的克星。《西游记》的故事虽属虚构,但这位佛法无边的如来佛却是大有来历。他的现实原形就是佛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


释迦牟尼,原名乔达摩·悉达多,生于公元前566年,卒于公元前486年,与我国的孔子差不多同时。


乔达摩出身于刹帝利种姓,是迦毗罗卫国净饭王的太子,相传他的母亲摩耶夫人在45岁时才怀胎。按照印度的习俗,妇女要回娘家分娩,于是摩耶夫人赶回娘家。但走到半途中,一个名叫兰毗尼的地方,她手扶一棵无忧树生下了释迦牟尼。那一天正是印度的吠舍月15日,也就是我国的农历四月初八。


悉达多出生7天以后,摩耶夫人就死了,他由姨母抚养长大。从小释迦牟尼就特别的聪明,无论什么事情一学就会,而且对任何事情都愿意问一个为什么,非要得出答案不可。同时,他又喜欢武术、骑马、射箭、击剑。


净饭王非常喜欢小王子,希望有一天小王子能成为一个统一天下的大王。但是老国王总为这个小王子担心,因为他总愿意思考一些在老国王看来十分荒唐的事情。比如他问,同样是人,为什么有的人是婆罗门,有的人却是首陀罗?而且,婆罗门的子子孙孙都是婆罗门,首陀罗的子子孙孙永远是首陀罗,这又是为什么?老国王回答不出来,只好说这是上天安排的,但悉达多说,他不相信,又说他要找到一个让人人平等的办法。


悉达多16岁时和拘利城公主耶轮陀罗结婚,生子罗蚌罗。但他因为无法理解人类的生老病死,29岁时,放弃了王宫的安逸生活,走上了修道之路,探索人生解脱之门。


最初,释迦牟尼向一些著名的婆罗门学者求教,依照他们的说法,做了一名苦行僧,并进行了长达6年的极端艰苦的修行。由于营养不良和过度劳累,某一天夜里,他突然晕倒。醒来后,他意识到这样并不能超出生死,永远脱离轮回。


他慢慢走进尼连禅河,用冰冷的河水洗净了身上多年的积垢,又吃了牧女善生送给他的乳粥,身体和精神都得到恢复。他离开了尼连禅河,向婆罗捺斯走去。在离开了这座城市不远的伽耶(后称佛加伽耶),看见一棵菩提树,于是他在地上铺上了吉祥草,面向东方,盘膝而坐,对天发誓:“如果我不能彻底觉悟,宁可粉身碎骨,也绝不从这个座位上起来!”这样,他在菩提树下冥思苦想着解脱世间痛苦的答案。


经过49天的冥思苦想,在他35岁那年的2月8日夜间,当一颗明亮的星星从东方升起来的时候,他突然想通了,大彻大悟,创立了佛教。后来,他就到各地去传教,招收信徒,希望大家相信他说的一切,并且照着去做。佛教就这样产生了。作为佛教的创始人,悉达多被他的弟子称为释迦牟尼,意思是释迦族的圣人。


释迦牟尼把佛教解释为“四谛”,“谛”的意思是真理,四谛也就是四个“真理”苦谛、集谛、灭谛、道谛。


苦谛指人间的生、老、病、死,有所求而不得的都是苦;集谛是说苦的原因,在于人的欲念,有欲念达不到目的就是痛苦。在欲念支配下的行动就是“造业”,就会陷入生死轮回的苦海;灭谛是佛教追求的目的。就是彻悟产生苦的原因,达到一种“涅盘”的境地,即“不生不灭”的境界;道谛是达到“涅盘”的途径,就是修道。这样,人们通过修行、断惑、涅盘,成为阿罗汉(意为“不生”),再不堕入轮回。


教义创立后,释迦牟尼开始了他的传教生活,先后在婆罗捺斯的鹿野苑、王舍城的竹林精舍、舍卫城的园舍等处说法。由于佛教以“众生平等”为号召,所以很快就得到了广泛的拥护。


最早皈依佛教的是两个名叫提谓和婆利迦的商人,接着,曾与释迦尼在尼连禅河畔苦修的5个人也成了他的信徒。后来,一些婆罗门教的祭司、释迦牟尼的姨母和儿子都成了他的信徒。在传教的第一年中,他就拥有了信徒1000多人。后来人数更多,其中既有国王、贵族和富豪,也有处于社会底层的贫苦百姓。


信仰佛教而出家修行的男子称为芯刍(或译称比丘,意为“乞士”,兼有乞法和乞食两种意义);女子称为刍尼(或译称比丘尼)。在家修行的男子称为波奈迦,意为“清男”,女子称为波斯迦,合称“四”。出家后信徒组成社团,社团称为僧伽。参加社团的人不得拥有私产,而靠布施生活。社团并订有戒律,其中团员有宣扬佛教的义务。


公元前485年2月15日,释迦牟尼快要80岁了,他给几个弟子讲道来到一条河边,然后就到河里洗了个澡。洗完澡后,弟子们在几棵婆罗树之间架起了一张绳庆,释迦牟尼侧身而卧,枕着右手,对弟子们说,我老了,马上就要死了,我死之后你们不要因为失去导师而自暴自弃,而要以佛为指导,努力前进。说完,他就逝世了。以后,人们为了怀念他对弟子的苦心教导,就在寺庙里塑造了释迦牟尼的卧像,并把释迦牟尼诞生的那天(农历4月8日)称作“浴佛节”,把他修道的那天(农历12月8日)称为“腊八节”。


释迦牟尼的遗体火化之后,骨灰结成许多五光十色的颗粒,佛教把这种颗粒叫做“舍利”。后来,八个国王分取舍利,把它珍藏在特地建造起来的塔中供奉,以表示对释迦牟尼的景仰。这种塔用金、银、玛瑙、珍珠等九种宝物装饰,人称“宝塔”。


公元1世纪时,佛教传到中国汉族地区,以后,再从中国传到朝鲜和日本。今天,全世界有两亿多人还在信奉着佛教。


阿育王传奇


公元前324年,印度建立了统一的王朝。因新国王旃陀罗笈多出生于一个饲养孔雀的农民家族中,故称这个王朝为孔雀王朝,又称孔雀帝国。


旃陀罗笈多的儿子宾头沙罗继承王位后,养育了多个子女。当阿育王出生时,宾头沙罗王感到国泰民安,无忧无虑,因此给新生儿起名为“无忧”,音译为“阿育”。


阿育王从小就特别崇敬佛教始祖释迦牟尼,喜欢听佛祖如何经过许多肉体和内心的痛苦而终于成佛的故事。他对他的兄弟们说:“佛教可以教人消灭个人欲望,使人安分守己,这对治理国家很有好处。”


公元前273年,宾头沙罗王病逝。不久,为了夺取王位,王子和公主们进行了残酷的内战,其中最为激烈的是阿育王和长兄之间的战争。在这场争夺王位的斗争中,阿育王曾经谋杀的兄弟姐妹有99人。最后,阿育王夺取了王位,但直到称王后的第4年,阿育王才举行正式的登极典礼(灌顶信仰式)。


孔雀帝国是奴隶制君主专政的国家。国王被视为神圣不可侵犯的。国家的一切军事、行政和司法等最高权力都集中在国王的手里。阿育王自称是“诸神的宠爱者”。国王下面还设有庞大的官僚机构,有许多大臣分管中央各部,地方划分为若干行省,设总督进行统治。为了强化统治,建有由步兵、骑兵、战车兵和象兵组成的庞大军队。


阿育王坐稳王位后,就开始了对外扩张。


羯陵伽是孟加拉湾沿岸的一个强国。不仅海外贸易发达,经济富庶,而且军事力量强大。阿育王深感该国是自己的威胁。公元前262年,经过充分准备的阿育王,组织了60万人的大军进攻羯陵伽。战争进行得非常残酷,孔雀王朝的军队遭到了顽强抵抗,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但最终取得了胜利,杀死对方10万人,俘虏15万人。


羯迦陵战争对阿育王影响极大。战争结束不久,阿育王同佛教高僧优波毯多进行了多次长谈。最后,在其感召下,他皈依了佛教,成了一名虔诚的教徒。


成为教徒后,阿育王对残酷的战争给人民所造成的灾难深深自责。他曾经发布过一个敕令,在敕令中他说:他对羯陵伽人民在战争中所遭受的苦难,“感到深切的忧虑和悔恨。”后来他又一次向全国的人民宣布:“战鼓的响声”沉寂了,代替它的将是“法的声音”。今后代替暴力统治和侵略的将是不竭余力的宣扬佛法,从此以后,他将不再向邻国派遣军队,而是宣扬佛法的高僧。


阿育王所说的“法”,就是以佛教的伦理道德观为基础,强调仁慈的实践和虔诚的思想。他认为,对于每一个人来讲,信仰佛法,重要的在于行动。一个人能否向善,不是看他参加了多少次佛教的仪式,而是看他在每一件事情上是否能按照佛法去做。


阿育王希望每一个人都能以家庭作为人生的基点,首先在家庭中体现他所说的那些道德。主要是要服从父亲,尊崇老师和长辈;对亲朋好友要慷慨和友好;对待仆人和贫苦的人要乐善好施;对待动物要仁慈,不能滥杀。


阿育王还废除了斗兽之类的血腥游戏,限制杀生祭祀,停止宫廷狩猎,还不许宫廷餐桌上再出现鸡鸭鱼肉。这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阶级矛盾,减轻了人民痛苦。这些措施,都是有一定进步意义的。


阿育王定佛教为国教。他下令在王宫和印度各地树立石柱,开凿石壁,将他的诏令刻在上面。为了弘扬佛法,他派出了包括王子和公主在内的大批使者和僧侣,到邻近的国家和地区去传教。


阿育王晚年时布施寺院。在他病重期间,曾一日数次命人将大批黄金送往寺院。他临终时,示意大臣将吃剩的半个苹果也送给鸡园寺。


阿育王在位的40多年,在国内外都享有很高的声誉。在印度和其他一些国家的历史著作里,他被称为“伟大的阿育王”。印度的孔雀王朝也成了印度历史上第一个强大的统一帝国。就连中国的宁波,也曾经有过阿育王寺,说明阿育王在中国也是有影响的。


奥林匹斯山上的诸神


当亚非大陆上先后建立起许多奴隶制国家的时候,欧洲大陆南端的希腊也进入了奴隶社会。希腊文明是欧洲文明的源头。古代希腊包括巴尔干半岛南部、爱琴海诸岛和小亚细亚沿岸等地方。古希腊人以其勤劳、智慧和丰富的想象力,创造了巨大的精神财富。


早期的希腊文明更多地以神话的形式流传下来。古希腊神话中说,很久以前,天、地、水还没有分开,宇宙一片混沌。后来从混沌中诞生了地神盖亚,盖亚自己生出了天神乌伦诺斯。盖亚与乌伦诺斯结合,生下12个力大无穷的提坦巨神。其中有个名叫克洛诺斯的巨神篡夺了父亲的权力。但不久,他的儿子宙斯又推翻了他的统治,成了第三代天神。宙斯主宰世界后,把统治宇宙的权力分给他左右的各个神掌握着。


在希腊人的心目中,神不住在天国,而是住在希腊北部的奥林匹斯山上。虽然现在看来这座山并不算很高,但在古希腊人眼中,它就是世界上最高的山峰。那云雾缭绕的山上,就是神居住的宫殿。所以,希腊人把那些神叫做奥林匹斯山的众神。


希腊人认为,这些神都有着同人一样的性格和感情,甚至过着像人一样的生活。神穿着华丽的衣案,佩戴漂亮的武器,既享受家庭的欢乐,也排解同胞之间的不和。他们相处的时候,也会打架吵嘴、钩心斗角、你欺我诈,他们和人的不同之处,只在于他们是永生不死的,比人也更有力量。


宙斯是众神之主,他手持雷电,维持天界和人间的秩序,他性格十分随和,喜欢安静的生活,但动起怒来,谁都会感到害怕。在家族中,最使他头疼的是他的妻子赫拉。赫拉号称“天后”,掌管天空。她的脾气极坏,嫉妒心特别强,说话十分尖酸刻薄。


狄墨特尔是农神,最受人类尊敬,因为她掌握庄稼的耕耘和收成。她长着一头金黄色的长发,就像秋天成熟的果实一样。有一年,宙斯自作主张,把她的女儿许配给地府之王哈迪斯,得罪了她,于是大地变得荒芜,庄稼颗粒无收,眼看人们就要全部饿死,宙斯急忙派神的使者赫尔墨斯从中斡旋,使她的女儿回到了地上。但由于她女儿吃了地府里的东西,必须住在地下,不能回到人世。


这使得狄墨特尔死了心,加上宙斯向她赔了罪,允许她们母女一年有8个月的时间住在一起,她的心情和脾气也就逐渐转好。心情转好的她又让植物发芽、生长和成熟,于是人类有了春天、夏天和秋天。可当她和女儿不在一起时,她就心烦意乱,不愿工作,这时大地就是严寒的冬天,到处一片萧条。


阿波罗是太阳神,英俊强壮,最喜欢音乐和弓箭。他有一支短笛,经常吹奏动听的乐曲。他很想驾驶太阳车,每天早上从东方驶出,晚上再驾着回宫。他向宙斯提出这个要求,宙斯答应了。阿波罗得到太阳车后,每天都起得很早。有时,他也睡懒觉,所以冬天总是亮得晚一些。


就这样,大家都叫他太阳神阿波罗。他能预言人事的吉凶,希腊人遇到困难时,都要到阿波罗在希腊中部为自己建立的德尔斐神殿祷告求签,占卜吉凶,决定如何行动。


阿特米斯是月神,她是阿波罗的孪生姐姐,勇猛能干,一生只与狩猎为伴,所以又称为猎神。她既不会谈情说爱,也不会多愁善感,只有铁石般的心肠,被那些厌恶结婚的妇女们视作保护神。


她十分好强,总在暗地里与她的弟弟阿波罗比高低。看到阿波罗驾着太阳车十分神气,她也向宙斯提出希望驾驶月亮车的要求。宙斯也同意了,这样阿特米斯就成了月神。


雅典娜是战争和智慧女神。她的出生极不平凡。她母亲怀孕的时候,父亲宙斯得到预言,说妻子生下的女儿将夺取父亲的权位。宙斯不能容忍,便把妻子吞进了肚里。但胎儿在宙斯的头颅里继续生长,使宙斯疼痛难忍。当火神遵从宙斯的命令,用斧头把大脑劈开时,一个全身披戴铠甲的女儿从宙斯大脑中跳跃而出,这就是雅典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