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章世新
|类型:都市·校园
|更新时间:2019-10-06 12:17
|本章字节:6664字
16岁时,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福特与家人不辞而别,独自一人来到底特律市当起了机械学徒工。24岁时,福特与妹妹的朋友布赖恩特结婚。4年后,他成为爱迪生照明公司主任工程师。
福特一边在爱迪生公司工作,一边埋头研究汽车制造。1891年,福特向妻子出示了一张由他亲自设计的内燃机草图,1893年12月25日,福特在家中厨房的水槽里成功测试出一台引擎。
引擎只是福特汽车设计中的心脏,至于汽车的其他部分,他继续利用夜晚和周末的时间,在自家屋后的工作室里制造。福特对造车十分狂热,以致邻居戏称他为“疯子亨利”。
1896年6月4日凌晨两点,“疯子亨利”工作室的墙壁被什么东西撞出了个大洞,而“疯子亨利”就从那洞里开着一辆车出来,一部他自己做出来的车子!接下来数周,福特经常开着他的小车在底特律的街道上兜风。几个月后,他以200美元的价格卖掉了这部车。
后来,新成立的底特律汽车公司聘请福特担任公司主管,并给予他部分股份,于是36岁的福特辞去爱迪生公司的工作,去底特律汽车公司上班。与此同时,底特律另一家车厂奥斯摩比车厂也宣告成立。由于经营管理上的原因,几年时间里,底特律汽车公司没能制造出任何汽车,福特被生气的老板赶了出来。
福特出来后,着手组建自己的公司。1903年6月6日,福特汽车公司成立。公司创立初期,只是一家小规模的机器厂,除制造汽车外还进行赛车的改进和汽车的维修。但福特的目标非常远大:“我要生产大量的汽车,为的是足供每个家庭使用,人人都有能驾驶和修理……价格呢?要低得凡是中等收入的人都能买一辆……”
不久后,福特对汽车进行改进,研制出一种被命名为a型车的新产品,获得了很好的销路。随后他又推出了n型、k型和s型等车型。1908年,福特成功地设计出世界上第一辆家庭型汽车——型车。使汽车普及到普通百姓家庭成为可能,汽车工业革命由此开始。
1913年,福特开发出世界上第一条总装流水线,93分钟就可组装一辆汽车,这一创举使福特公司每天能生产出9000多辆型车,创下了历史纪录。
福特的成功不仅在于他对汽车制造技术的不断改进上,还在于他独特的企业经营策略,如5美元工作日方案、提高工人福利、大力提拔有贡献的技术工人、给予工人发言权、出奇制胜的营销措施等。
这些措施极大激发了员工的生产能力,反过来又降低了公司的生产成本。例如,实行5美元工作制后的1914年,福特公司以不足13万人生产了73万辆汽车,获利3000万美元,他自己也被尊为“给世界装上轮子的人”。
1947年4月,福特在迪尔伯恩的家中去世,享年83岁。半个世纪后,《财富》杂志将他评为“20世纪商业巨人”,以表彰他对汽车工业发展所作出的杰出贡献。
艺术大师毕加索
在西班牙的美丽城市马拉加,一位母亲和自己活泼可爱的儿子正在海天一色的沙滩上玩耍。
望着聪明伶俐的儿子,玛丽亚·毕加索掩饰不住内心的自豪和喜悦,喃喃自语道:“这孩子,如果参军入伍,肯定能当将军;如果从事宗教,可以成为教皇的!”正在嬉戏的孩子听到母亲的话,立即抬起头,大声地喊道:“我想成为画家,所以我是毕加索!”
毕加索1881年出生在西班牙。据母亲说,小毕加索学会发的第一个音节是“匹兹”,“匹兹”是铅笔的缩音。年幼的毕加索是向母亲索要画笔画画吧。
14岁时,父亲把毕加索送到巴塞罗那美术学校。这是一所正规的艺术学校,规模和名气都较大。考题是画一个披着被单的模特儿和一个站立的裸体人像的素描,考试时间是一个月。
可毕加索仅用一天的时间就交卷了。素描的艺术水准让阅卷老师震惊,毕加索跳过初级班升入高级班。
1900年,毕加索第一次到巴黎,受到了印象派以及后期印象派画家的影响,同时也常到博物馆临摹古代大师的作品。1904年他定居巴黎之后,至1906年这一早期阶段的作品,从形式到内容都有现实主义的品质与古典主义的某些手法。
这期间,他深入下层人民的生活,对他们的不幸遭遇抱着深切的同情,对人吃人的资本主义社会进行深刻的讽刺。他这时期的主要作品《少女肖像》、《年老的犹太人与孩子》、《球上少女》、《丑角之死》、《人生》等,都表现出他对卑贱的穷苦人寄予的深厚的同情。
这几年,毕加索画出油画、水彩画200多幅,素描几百张。毕加索的传记作家根据这些作品的色调倾向,把这几年分别称为“蓝色时期”与“粉红色时期”。
1904年,毕加索在巴黎定居,住在杂居着三教九流的蒙马特尔区,和巴黎新艺术思潮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在这里,他还堕入情网。美丽的姑娘奥莉维叶给毕加索带来了爱情的甜蜜和欢乐。他的画开始从抑郁的、冰冷的蓝色转向暖洋洋的、柔和的粉红色。这一时期创作被称为“玫瑰色时期”,代表作有《演员》等。
毕加索喜欢非洲的艺术雕塑,尤其是它鲜明的立体感。他开始尝试把塞尚已经开始的对几何形结构美的追求推向极致,创作了颇有争议的、被认为是立体主义开端的《亚威农少女》。
这幅作品用了毕加索四个月的时间,创作了17张草图。作品完全打乱了传统绘画的全部技巧,画面上是五个裸体少女。他们的身躯是粉红色的,没有什么装饰。
左面3人身体呈菱形,眼睛是橄榄形的,似乎戴着面具,具有黑人雕刻的特点。其中一人的一只手不可思议地反转到身体的侧右方向拉着赭红色的幕布,另有一个有一只几乎占据全脸的眼睛,另两个裸女是侧面像,但尖尖的鼻子却是侧面的,右边的两个面目狰狞恐怖,仿佛从阴间闯来。蹲着的一个脸部转向右方,站着的一个脸部是一个突出的鼻状物。这五个少女排列成从左下方到右上方的对角线,在蓝色的背景映衬下显得非常突出。
这幅画一问世便像一枚炸弹投向巴黎画坛。人们褒贬不一。有人说毕加索发疯了,有人对全新的表现方法感到震惊。三十年后,这幅画才正式展出,毕加索获得了很大的声誉。
西班牙内战和纳粹占领法国期间,毕加索坚定地站在民主和进步势力一边,积极参加反法西斯斗争。他创作一系列版画《佛朗哥的梦幻与宣言》,表达对独裁政权的痛恨与谴责。他以德国法西斯空军轰炸西班牙北部重镇格尔尼卡的事件为题材绘制了大型壁画《格尔尼卡》。如果没有这幅画,毕加索至多只能算是杰出的画家;正是因为这幅画,他才可以成为不朽的艺术家。
这幅旷世之作4米多宽,约9米长。作品以白黑、灰为基调,弥漫着悲壮的气氛。画面上画有众多的人物,他们挣扎、控诉、呼号,作品中有四位妇女,她们尖叫着,哀号着,有的正从着火的楼上逃跑,有的正抱着死去的婴孩仰天哭喊,有的无望地伸展着手……画的左上方,有一头立着犄角的冷漠无情的牛,人工调配的太阳是一匹被长矛刺穿背部的马……毕加索说《格尔尼卡》具有象征意味:公牛代表了兽性与黑暗;马代表了人民。”
这幅画充分展示了毕加索的表现技巧已足以驾驭大型时事题材,堪称毕加索画笔下的一部“史诗”。
在纳粹占领法国期间,一个德国军官来到毕加索的画室,指着这幅画的复制品说:“这是你的杰作?”毕加索漠然地回答他:“不,这是你们的杰作。”
1944年9月,毕加索加入了法国共产党。
1949年,毕加索向国际会议——保卫世界和平大会捐献了一幅石版画,画上是一位俊秀美丽的少女头像,边上有一只振翅欲飞的鸽子。
这幅画简洁明快地表达了人民爱好和平的热切愿望,画上那只可爱的白鸽,立即成为和平的象征,迅速出现在世界各地,被人们称为“和平鸽”,毕加索则被称为“和平鸽之父”。
1973年4月8日,毕加索在法国穆甘逝世,享年92岁。他一生的作品,据不完全统计,有油画1885幅,素描78089幅,版画30000幅,雕塑1228件,陶品3222件,另有速写数百本。如此多的作品是空前绝后的。毕加索凭其充沛的精力在艺术领域奋斗了一生。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