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章世新
|类型:都市·校园
|更新时间:2019-10-06 12:17
|本章字节:12000字
确立基督教哲学的奥古斯丁
在罗马帝国走向衰落的时候,出现了一位伟大的神学理论家和著作家——奥古斯丁。奥古斯丁于公元354年11月13日出生在北非塔加斯特城以北60公里的一个小镇上。父亲名叫巴特利亚乌斯,是当地的小神教教徒,以能宽容异教著称。母亲蒙尼卡出生于罗马贵族家庭,是一个虔诚的基督教正统派教徒,她的信仰对奥古斯丁有一定影响。
奥古斯丁在少年时就显露出非凡的才华。他在启蒙学校里学习拉丁文和算术,并读荷马、维吉尔的作品。12岁时,他被送到塔加斯特城的一所文法学校。后又被送到马都拉城,去攻读文法和雄辩术。16岁时他前往迦太基学习。19岁时他立志攻读哲学。
北非当时有三大宗教:一是摩尼教,也是当时影响最大的宗教;二是基督教的多拉图斯派,努米底亚柏柏尔人大多信奉这一教派,但公元313年米兰敕令后,罗马皇帝君士坦丁曾下令不给这个教派以合法地位;三是基督教正统派,它的实力是三大宗教中最弱的。奥古斯丁选择摩尼教作为自己寻求出路的靠山。
但是在随后的几年中,奥古斯丁逐渐对摩尼教感到失望。4世纪70年代,基督教正统派进一步与罗马政权结合,教会的势力正迅速发展,摩尼教在北非的势力减弱了。这是他与摩尼教疏远的真正原因,在此期间,奥古斯丁又接触了新柏拉图主义和新斯多葛主义的著作。他在迦太基教书不受学生的欢迎,因而于公元383年动身去罗马。
公元387年春天,奥古斯丁接受了权势显赫的米兰大主教安布罗西为他主持的洗礼,投身基督教会,并成为基督教热情的支持者。公元388年他回到家乡,按当时修道院习俗隐居了3年。
然而,在隐居的三年时间里,奥古斯丁并不像一般隐士那样真正地隐居,而是以隐居为掩护,从事种种秘密活动,他和他的朋友结成了一个小的宗教团体,以求扩展势力。同时,他把斗争的矛头指向摩尼教,以向教会献媚。为此,他写了几种论著,出席公开辩论,诋毁摩尼教。
这样,奥古斯丁在教会内开始有了点名气。公元391年,隐居期满,他在希波城拜谒该城主教瓦勒里乌斯,受到赏识,被选为希波教会的神甫,举行了神职人员授职礼,并当上了瓦勒里乌斯的助手。公元392年,罗马皇帝狄奥多西颁布法令取缔异教,使基督教正统派成为罗马国教。正统教会加紧迫害异教和异端。公元395年,瓦勒里乌斯死去,奥古斯丁升为希波主教,此后一直任职到死。
虽然希波城不是一个重要城市,但是奥古斯丁才华卓越,很快就成为基督教界最受尊敬的领袖之一。他体质孱弱,却在速记员的帮助下写出了大量的宗教著作。他的布道至今尚存的约有500篇,书信200多封。他的最著名、最有影响的两部著作是《论上帝之城》和《忏悔录》,后一部是迄今为止最著名的自传之一,是他在加多岁时写成的。
奥古斯丁写作《忏悔录》的目的是想通过分析、解剖、暴露、批判自己为目的,把自己标榜为一个热爱真理的人,从而鼓吹宗教狂热,把基督教说成是最符合真理的教派。
《上帝之城》是一部鸿篇巨著,全书共22卷,奥古斯丁在书中系统地阐述了自己的宗教思想和历史哲学。
奥古斯丁的论著形成了庞大的复杂的体系,但最基本的基础和中心是精神高于物质,上帝高于一切。他认为上帝创造了一切,上帝主宰一切。上帝给人的启示是人们获得智慧和认识真理的源泉,人类中有一部分人可以得救,他们升入天国是因为上帝的恩惠。
奥古斯丁是基督教正统派的神学体系的集大成者。在公元5至公元11世纪的大部分时间里,他的神学在西欧基督教会内居于最高权威的地位。他被教会奉称为“圣人”,称作“圣奥斯丁”。直到今天,奥古斯丁的名字还为基督教世界所尊崇。
公元430年5月,日耳曼族汪达尔人,包围了希波城。同年8月28日,76岁高龄的奥古斯丁在被围的希波城内告别了人世。
法兰克王国的缔造者
在匈奴西进的过程中,原本生活在北欧地区的日耳曼人开始不断侵扰古罗马帝国,西罗马帝国最终就是被日耳曼雇佣军灭亡的。后来日耳曼各部族在罗马境内建立了许多自己的国家,其中法兰克王国版图最大,存在时间最长,对欧洲历史的影响也最大。
公元5世纪初期,高卢地区发生了反抗罗马的“巴高达”起义,法兰克人趁机占领了高卢北部地区。公元481年,出身墨洛温家族的克洛维,继承了法兰克王位,建立了墨洛温王朝。
克洛维出生于公元465年,他的父亲希尔德里克是法兰克人的一位杰出军事将领。父亲的赫赫战功,为墨洛温家族赢得了极高的荣誉,克洛维也在随父征战的过程中学习了许多军事技能和统治经验。他即位时虽然只有16岁,但他很快就把王国大权牢牢抓在手里,并把为法兰克开疆拓土定为自己的奋斗目标。
公元486年,克洛维整顿好军备,开始了他的征服历程。克洛维最先向高卢内地进攻,他与罗马大将西阿格里乌斯在苏瓦松(巴黎东北)进行了一次大会战。
战争中,克洛维把战阵部署在平原上,另派两支劲旅迂回到罗马军背后。罗马骑兵很快突破法兰克阵地,但法兰克人似乎失去抵抗能力,中路洞开,西阿格里乌斯以为胜利在望。没想到两翼的法兰克骑兵突然合拢,切断了罗马骑兵和步兵的联系,包抄的部队也从后面杀来。
面对勇猛顽强的法兰克人,罗马军队魂飞胆丧,四散溃逃。克洛维占领了西罗马帝国在高卢的最后一块领地——苏瓦松地区。苏瓦松战役为法兰克王国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克洛维有了侵略扩张的稳固的后方。
克洛维还利用苏瓦松战役,巩固了自己的统治地位。战斗结束后,法兰克人洗劫了苏瓦松城,在抢来的大批财物中,有一只原属教堂的特别大的精美别致的广口杯。这是教堂的圣物,神父恳求克洛维归还,并许诺向他提供支持。
克洛维已经看到基督教的力量非常强大,用一只广口杯换取教会的支持当然太值得了。不过法兰克人的习惯是由抽签决定战利品的分配的,一名武士反对克洛维的要求,并愤怒地将杯子打碎。
这种习惯法连国王也必须遵守,克洛维虽然愤怒,但当场也不好发作。在事后,克洛维却故意找茬儿,责备打碎杯子的武士没有好好保养武器,随后用战斧劈碎了他的头颅。“苏瓦尔之杯”事件使法兰克人更加敬畏克洛维。
克洛维深深懂得,单靠武力是很难达到自己的目标的,如果获得罗马教会的支持,法兰克的扩张就会事半功倍。法兰克人一向信奉多神教,崇拜偶像。但克洛维的妻子出生于勃艮第王族,是一个基督教徒。克洛维顺应时势,于公元496年率领3000名亲兵接受了基督教的洗礼,皈依基督教。
罗马教会在风雨飘摇的动荡社会中,也迫切需要寻找一支强大的政治势力做靠山,借以保护自己的土地和财产。克洛维接受洗礼后,教会就以“上帝”的名义为克洛维的扩张做辩护。在教会的支持下,克洛维加快了侵略扩张的步伐,他夺取了莱茵河中游西岸阿勒曼人的大片领土,击败了西班牙半岛和高卢南部的西哥特人。公元507年,克洛维与西哥特国王阿拉里克进行了最后决战。双方在伏依野原野展开激战,阿拉里克兵败被杀,克洛维夺得了大片领土。
克洛维的战功使他成为法兰克至高无上的权威,但他时刻警惕其他潜在的对手,着手剪除旧日的同盟者。克洛维派人煽动里普阿尔法兰克人军事首领西吉伯特的儿子克洛德里克弑父夺权,又派人刺杀了克洛德里克。在亲兵的护卫下,克洛维来到谋杀现场,召集里普阿尔法兰克人,表白自己与此事无关,痛斥这是“一件罪恶的勾当”,号召里普阿尔法兰克人接受他的“保护”。不明真相的里普阿尔法兰克人早就敬仰叱咤风云的克洛维,失去首领后群龙无首,接受了克洛维的统治。
克洛维用各种手段兼并其他部落,国势日益强盛。克洛维把原来罗马帝国国有的土地、森林、荒地和奴隶主的庄园,大量赏赐给他的亲兵、贵族和教会,法兰克人开始向封建制社会过渡。
公元511年,法兰克王国的开创者克洛维在巴黎死去,葬于圣彼得教堂。他为后代留下了一个强大的王国,开启了欧洲封建社会的大幕。
查理大帝
公元751年,法兰克王国宫廷总管丕平,在罗马教皇的支持下,夺取王位,接受教皇的加冕,开始了加洛林王朝的统治。为报答教皇,他进军意大利,把抢到的罗马附近的一大片土地献给教皇,形成了一个“教皇国”。
公元768年,丕平去世时,法兰克王国已经成为西欧最强大的封建制国家。丕平最开始把土地分给了他的两个儿子查理和卡洛曼。但仅仅过了3年,卡洛曼去世了,查理统管了全部法兰克王国,他就是被后世称为“查理大帝”或“查理曼”的唯一真正统治过欧洲中、西部大陆的帝王。
查理是个典型的中世纪骑士,身材魁梧,精力过人,从不知疲劳和疾病。他一生的大部分时间都用在了战争上。
公元774年,罗马教皇哈德良受到伦巴德王国的侵袭,向查理求援。查理乘机率军翻越阿尔卑斯山,进攻意大利北部的伦巴德王国。
伦巴德的国王是查理的岳父。伦巴德曾多次进犯罗马,查理应教皇之请率兵打败了伦巴德人。伦巴德国王便把女儿嫁给查理为妻。由于查理对伦巴德公主态度生硬,伦巴德国王非常恼恨,发誓与查理对立到底。
查理的大军很快就逼近了伦巴德的都城巴威亚。伦巴德国王很想亲睹一下女婿的风采,便在一位法国贵族的陪同下登城观望。国王远远地看见尘土滚滚,遮住了半边天。国王问道:“带队的是查理吧?”法国贵族摇摇头说:“不,那是查理的辎重马车。”接着远处又扬起漫天的沙尘,是一队骑兵奔驰而来。“这回查理该出现了吧?”
“不,这里没有查理!”法国贵族还是摇头。
“还没有?查理有多庞大的军队?”国王吃惊地问道。
一会儿,又一片密集、整齐的队伍威风凛凛来到城下。“上帝呀,查理终于来了!”国王又惊叫道。
“国王,您再看看远处吧,查理在那里。”国王顺着法国贵族的手指一看。远处黑压压地涌过一大片乌云,乌云中闪烁的白光将黄昏的巴威亚照得如同白昼。那片乌云是查理的身着黑铁衣的卫队,白光是士兵手中的兵刃。
“天啊!快关城门!快关城门!”国王惊骇得浑身发抖。查理的大军让他大开眼界,又魂飞魄散。
“勇士们,今晚我们暂时不进城了。我们现在需要一间小小的祈祷室来礼拜上帝。”查理站在紧闭的城门下大声说道。
第二天天蒙蒙亮时,伦巴德国王小心翼翼登上城墙查看查理的军队。
“天呐!”伦巴德国王大吃一惊,他眼前赫然耸立着一座雄伟的礼拜堂。透过开阔的大窗户,他看见教堂顶上是花格子的天花板,墙壁上还有精美的壁画作装饰。“这样的礼拜堂,我们伦巴德国倾全力也要一年才能建好呀!”国王放弃了所有的梦想,打开城门,迎接查理入城。
得意洋洋的查理向早已吓得浑身筛糠的老岳父说:“你年纪大了,应该在我为你选择的那个地方颐养天年了。你的国家嘛,我不会不管它,让我儿子担任伦巴德的总督,好好治理它吧。”就这样,法兰克的版图又扩展到了意大利北部。
为取得教会的支持,查理继续向罗马进发,接受了教皇赠予的“罗马人长老”的称号。
查理一生发动侵略战争时间最长的一次,是对北方萨克森人的征服。从公元772年起,查理就越过莱茵河东进,深入欧洲中部腹地,进攻日耳曼人萨克森部落所在地区。撒克森人当时尚未脱离原始部落状态,也从未被罗马帝国与罗马基督教会所统治,他们对法兰克人的入侵和奴役进行了顽强而持久的抵抗。战争旷日持久,查理多次发动大规模战役,并对撒克森人采取大批屠杀、强行迁徙等镇压手段。
但是查理更重视以确立西欧的封建制度和罗马基督教会的统治来巩固征服成果。查理曾发布敕令,在萨克森地区普遍建立教堂,要求所有的撒克森人要向教堂纳税,参与宗教活动。不尊重教会,不守教规者,均处以死刑。不忠于国王,侵犯领主者处死刑,信奉原始宗教习俗者,也处死刑。
经过33年和18次重大战役,查理最终征服撒克森地区,普遍建立了伯爵辖区与教区以实行统治。
征服撒克森是西欧封建制度向中欧、东欧地区推进的开端,是欧洲经济、政治、文化重心从地中海沿岸向大陆腹地转移的开端。
在进行撒克森战争的同时,查理也多次命令法兰克军队越过比利牛斯山进攻阿拉伯人。经过20余年的不断出击,终于在比利牛斯山以南建立了西班牙边防区。
50年的东征西讨,查理把法兰克王国建成了欧洲最庞大的帝国。它西临大西洋,东至易北河及波希米亚,北达北海,南至厄布罗河及意大利中部。而随着版图的日益扩张,查理对国王的称号已经不再满足了。
教皇立奥三世看到查理势力强大,也为便于和查理共同控制西欧,于是,就为查理举行了加冕,称他为“罗马人皇帝”。查理欣然接受,并正式称为皇帝。从此,法兰克王国成为“查理帝国”,查理国王成了“查理大帝”。他把自己的帝国当作了古代罗马帝国的继续。
查理统治时期,曾下令教会和寺院办学,并在宫中成立学院,广泛招聘僧侣学者前来讲学。他还从中等人家和低微门第人家中挑选子弟,与富贵子弟共同接受教育。甚至任命出身贫穷,学习优异的青年教士为主教。当然,这一时代的文化教育仍然是由教会垄断的,教育的目的也是为宗教神学服务。
查理曼大帝尊敬宗教,对基督教极为热衷和虔诚。他在亚琛兴建了雄伟壮丽的教堂,饰以金银,配以烛台,正门是用坚固的黄铜铸就,所需的大理石柱甚至不惜千里迢迢从罗马和拉文纳运来。随着建筑的兴盛,绘画、雕刻等艺术也有所发展。亚琛的宫廷礼拜堂一直保存至今。
查理还派人搜集和抄写了许多拉丁文和希腊文手稿,虽然对抄本内容一无所知,但也为后代保留了许多古典作家的著作。
查理大帝去世后,大家不知道应当把他安葬在哪里合适,因为他在生前没有给予指示。最后,大家一致认为,葬在什么地方也比不上把他葬在本城的大教堂里更为光荣了。于是,他被安葬在教堂里,坟上树立了一座镀金的拱门,上面有他的雕像和铭文。铭文如下:
在这座坟墓之下,安息着伟大的信奉正统宗教的皇帝查理。
他崇高地扩大了法兰克人的国家,隆盛地统治了47年。
他逝世时年逾70,时值主历第814年2月朔日的前五天。
因为查理大帝统治的王朝叫加洛林王朝,所以后来的历史学家又把查理时代的文化称为“加洛林文化”。
查理曼帝国的分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