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章世新
|类型:都市·校园
|更新时间:2019-10-06 12:17
|本章字节:11822字
又经过很长时间的斗争,大约在公元前449年,贵族被迫制定和公布了罗马的第一部成文法。这些法律条文因刻在十二块铜板上,所以被称为“十二铜表法”。
其实,铜表法仍然以保护奴隶主和富有平民的私有财产为主。铜表法规定,放火犯、偷窃犯或是践踏别人田地的人都要处以死刑,不能还债的人也得受到十分严厉的惩处。欠债的人可以要求30天宽限期,如果期满后仍然还不了债,债权人就可以给他带上木枷或锁链,卖到别的地方去当奴隶,甚至处死。这部法典还带有明显的阶级歧视,如有人打伤自由人的头骨,偿付罚金300阿司;如果被打伤头骨的是奴隶,罚金就减半。法典还禁止平民与贵族通婚。
不过,铜表法毕竟给平民带来了很大好处。因为法律条文都用明确的文字规定出来,贵族法官就难以随意解释,作出不合法的判处了。
罗马平民既然在法律上得到一定的保障,就进一步为争取新的权利和继续改善自己的地位而斗争。后来,他们不但否定了铜表法的禁令可以和贵族通婚,还能在政府中担任高级官吏。
公元前367年,著名的李锡尼—塞克斯都法被通过,这个法案不仅限制私人占有国家土地的数量,而且规定在两个最高的执政官中,必须有一人由平民担任。
关于债奴制,后来经过平民的斗争,到公元前326年,也有了新的规定:债权人不得因债务私自拘禁负债人,这实际上等于废除了债奴制。平民不再因为负债而沦为奴隶,使得罗马公民和奴隶之间的阶级界限更加分明了。在这以后,罗马奴隶的来源大都是从对外战争中得到,被征服的许多外族人被变为奴隶。
平民经过一个多世纪持续不断的斗争,取得了一些胜利。可是,这一点儿也没有改变罗马奴隶制国家的性质。罗马奴隶主对平民的让步不免要损害一些他们自己的利益。但是,他们把这些损失都转嫁到奴隶身上。例如,他们为了争取平民更多的选票,就用国家的名义,无偿地向平民提供“面包和马戏”,就是说有时候平民可以免费得到食品或者参加娱乐活动;实际上,这些食品和举办娱乐的费用,都是靠加重剥削奴隶得来的。
白鹅的功劳
罗马建国后不久,不断地通过战争兼并了许多部落,成为意大利的一个主要国家,许多小的部落依靠罗马的保护。可是西北部的高卢人却不承认罗马的统治,而且不断南侵,准备进攻罗马。
高卢人是个勇敢的部落,他们个子矮小,但体格健壮,英勇善战,他们使用的武器是长剑、匕首和梭镖等。在战争中,他们受伤后,只要还有一口气都不离开队伍。他们进攻罗马的盟国克鲁新城。罗马派去的使者要求他们退兵。高卢人可不惧怕任何人,他们断然拒绝了使者的要求。罗马元老院非常愤怒,派兵援助克鲁新。高卢和罗马的战争不可避免地爆发了。
公元前4世纪初,罗马与高卢人之间爆发了激烈的战争。
高卢首领高林亲率7万大军与罗马军队激战。骁勇的高卢人奋不顾身,猛烈冲锋,冲垮了罗马军的防线,罗马士兵惊慌失措败回罗马城,连城门也忘了关闭。罗马军队是个骄傲的军队,在此之前从未遇过这样的惨败。这一天是公元前390年7月18日。后来罗马把这一天定为罗马的国耻日。
罗马军队溃退到城内。执政官曼里把一部分居民从别的城门撤离到城外去,一部分军队和年轻的元老决定撤到城后的卡庇托林山岗上,等待援兵。卡庇托林山岗是罗马城内最高的山,陡峭险峻,悬崖绝壁,易守难攻。
大约有近百名年长的元老不愿避到山上去,他们换上盛装,来到广场中心准备以身殉国。
罗马的城门未关,高卢人以为是罗马人设下的圈套,第一天不敢轻举妄动。探子侦察后报告高林说城里城外毫无动静。高林终于纵身上马,冲进罗马。
当他们来到中心广场时,见到这些手执圣杖,凝坐不动的老头儿,感到很奇怪。这些老头儿并不因敌人来到面前而站起身来,甚至连脸色也不变。高卢人以为他们是雕塑。一个高卢人小心翼翼地拉了拉一位元老的花白胡子,这位元老愤怒地用圣杖打了他的头。这时,高卢人才相信他们是活的,于是用乱剑将长老们杀死。顿时,血流遍地,广场被染得通红。高卢人开始抢劫放火,几天间,罗马城变成了一片焦土。
高卢人寻找罗马的军队和百姓,但是连影子都看不见。一个探子告诉高林,他们在卡庇托林山岗。高林率领军队如狂风一般扑向山岗。但这座山岗陡峭险峻,易守难攻。高卢人努力了许多次,也未能成功地拿下这座山岗。高林决定改变策略,实行长期围困,用饥饿,缺水来逼罗马人投降。
罗马执政官曼里住在山顶的指挥所里,他几天几夜都没合眼。他在想怎样和城外的援兵联系,派谁去合适呢?一名叫波恩的勇敢年轻人接受了这个任务,他在夜色的掩护下,在悬崖峭壁中冒着生命危险拽着蔓藤往下爬。但不幸的是,他的脚刚落地,就被高卢人的利剑夺走了生命。
高林为此高兴异常。因为他从波恩下山的路线中发现一条上山的通道。当晚,高林派了一支精干的小分队悄悄来到山岗下,他们准备从这里攀爬上去,给罗马人来个突然袭击。
黑沉的夜幕笼罩大地,伸手不见五指,只有天上的星星有一点暗淡的微光。经过一整天激烈战斗的罗马士兵都已睡着了,粮食缺乏,他们却很疲惫。更何况谁能想到敌人会从高不可攀的峭壁攻上来呢?
高卢人眼看就要上山顶了,突然,“嘎、嘎——”的鹅叫声刺破万籁俱寂的夜空。这些鹅本是罗马人献给山上神庙的。所以尽管山上食品不足,但人们还是养着它们,只不过它们吃不饱。但也正因如此,这些鹅变得敏感而不安静。听到高卢人逼进的声音,这些鹅便惊叫起来。
执政官曼里在睡梦中惊醒,他马上意识到什么,立即操剑冲向悬崖,用盾牌将第一个上山的黑影推向悬崖,又挥剑刺中第二个高卢人的胸膛。倒下去的高卢人坠落时又砸倒几个人。这样赢得了时间,罗马士兵纷纷赶来,他们一鼓作气,用石块、长矛、投枪,把高卢人打下悬崖。这次胜利,鼓舞了罗马人的士气,他们更加警惕地保卫山冈,保卫罗马。
7个月后,高卢人也失去了信心,他们索取了一千斤黄金作为赎金,撤出了罗马城。罗马人和高卢人的战争终于结束了。
白鹅报警,使卡庇托林山冈没有失陷,从此,“白鹅拯救了罗马”成为罗马人的骄傲。为感谢白鹅,每年罗马人都给白鹅戴上华丽的项圈,庄严地抬着它游行,并尊称为“圣鹅”。街上的人们见到白鹅,都向它欢呼表示敬意。
汉尼拔的战术
公元前3世纪早期,罗马统一了意大利半岛,成为地中海一大强国。其后,罗马便把扩张矛头转向了西地中海的迦太基。
迦太基位于今天北非的突尼斯,由腓尼基人移民建成。公元前4世纪,地中海的贸易被希腊人控制着,迦太基人就和罗马人结盟,共同对付希腊人。击败了希腊人后,为了争夺富庶的西西里岛和地中海的霸权,迦太基和罗马反目成仇。双方进行了延续一个多世纪的大战。后世史学家称为“布匿战争”(共进行了三次)。在第二次布匿战争中,迦太基名将汉尼拔成了令罗马人闻风丧胆的不败战神。
汉尼拔(公元前247年~公元前183年)是迦太基将领哈米尔卡尔·巴尔卡的儿子。他的童年正处于第一次“布匿战争”时期。他小的时候,父亲就命他在神坊发誓,永远做罗马的敌人。
25岁时,汉尼拔被任命为迦太基驻西班牙军队的最高统帅。他关心士兵疾苦,不贪图醇酒、美色,善于用兵,深得将士爱戴。有人曾这样描写他:“没有一种劳苦可以使他的身体疲乏或精神颓丧。酷暑也好,严寒也好,他一样受得了。无论在骑兵还是步兵里,他总是把其他人远远地抛在后面,第一个投入战斗,交战之后,最后一个退出战场。”
公元前219年,汉尼拔开始征服西班牙东部沿海一带,进攻罗马盟国萨贡杜姆。罗马派使者警告汉尼拔,责问他:“你们究竟要战争,还是要和平?”汉尼拔轻蔑地说:“让罗马人挑选吧!”还痛斥罗马人干涉萨贡杜姆内政。于是公元前218年春,罗马正式向迦太基宣战,第二次布匿战争开始了。
罗马人本打算兵分两路:一路以西西里为基地,派出水陆大军,进攻非洲,直取迦太基;另一路只用小股兵力进军西班牙,钳制汉尼拔的军队,使其不能援助非洲本土。
汉尼拔不愧为杰出的军事家,他以其惊人的胆略,决定到意大利本土作战。他避开强大的罗马海军,选择了翻越阿尔卑斯山,出其不意,攻击罗马的后方。
汉尼拔率领9万名步兵,12万骑兵和几十头战象,强渡希伯鲁斯河,击败卡诺尼亚部落,越过比利牛斯山,长途跋涉到阿尔卑斯山下。由于已是9月,山区已经降雪。山高坡陡,气候恶劣,沿途又有土著部落不断侵袭,行军非常艰难。不少马匹和将士滑落山谷,有的在战斗中牺牲。经过33天的艰苦努力,汉尼拔终于征服了阿尔卑斯山,到达意大利北部。此时,汉尼拔只剩下2万名步兵、6000名没马的骑兵和一头战象了。
经过短暂的修整,汉尼拔的大军主动出击。罗马人惊惶失措,以为汉尼拔是从天而降,仓促迎战,结果被打得大败。这一胜利使徘徊观望的高卢人很多转到了汉尼拔的部队。
为打击罗马心脏地区,汉尼拔绕过敌人重兵布防的要塞,悄悄穿越托斯坎纳沼泽。沼泽的毒气,差点熏瞎了汉尼拔的眼睛。但他终于踏上了通向罗马的大路,把罗马大军丢在了深谷。
汉尼拔料定敌军必然追赶,就在特拉西美诺湖畔山谷布下了天罗地网,把罗马4个军团近3万人的队伍引进了三面环山,一面临湖的峡谷中,不到3小时汉尼拔的军队结束了战斗。罗马损失惨重,执政官战死,1万5千人阵亡,几千人被俘,仅剩6千人冲出重围,逃入附近的一个村庄。汉尼拔的士兵穷追不舍,在缴械留命的条件下罗马士兵全部投降了。汉尼拔区别对待俘虏,命令给罗马士兵全部带上枷锁,立即释放了无罗马公民权的意大利人。
罗马被骁勇善战的汉尼拔吓破了胆,他们甚至不敢与汉尼拔正面交锋。直到公元前216年,双方才在康奈再次展开决战。汉尼拔以4万人对阵8万人,他巧布口袋阵,把罗马军队压缩在一个狭小地带,以6000人的代价,几乎将敌军全部歼灭。罗马一时陷入极其危险的境地。
罗马的危机使元老院异常震惊和愤怒。他们采取了最危险也最无奈的措施:年满17岁的青年全部征召入伍,并出钱赎买了8000个奴隶。这样,罗马军队再次被武装了起来。新任独裁官费边不与汉尼拔直接交锋,而是伺机打击他的后卫部队,拦截粮草、破坏兵源。随着时间的推移,汉尼拔孤军深入的弱点逐渐显露出来,兵力和粮食的补给日益困难。不得已民,汉尼拔只好退兵回国。
公元前202年,汉尼拔率军在迦太基的扎玛与罗马军会战。这一仗是汉尼拔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的败仗。罗马最终成了西地中海的霸主。
公元前196年,汉尼拔出任迦太基最高行政长官。实行了许多重大改革。但这些改革措施遭到贵族寡头们的强烈反抗。他们向罗马政府告密,诬陷汉尼拔准备发动新的反罗马斗争。汉尼拔被迫逃亡在外。
汉尼拔先后到达叙利亚等地,想联合西亚诸国打败罗马。他的努力非但没有结果,反而给罗马进攻亚洲提供了借口。汉尼拔65岁那年的一天,他发觉自己的住所被人包围,想到自己征服世界的美梦终将不会实现,他吞下了随时携带的毒药。
汉尼拔足智多谋、学识渊博。抱着拳拳爱国之心本应做出更辉煌的伟业,但却落个悲惨的结局。只可惜他生不逢时。52年后,罗马人发动了第三次布匿战争,彻底灭亡了迦太基,一个曾在历史上煊煊赫赫的大帝国就这样消失了。
格拉古兄弟
公元前133年年初的一天,罗马城风和日丽,在中心广场上,人群熙熙攘攘,一位年近30岁的年轻人正在慷慨激昂地发表演讲:
“同胞们,大家想一想,在意大利,天上飞翔的每一只鸟雀,地上跑的每一头野兽,都有一个可以栖息的巢穴,而那些为意大利的光荣战斗和牺牲的人得到的待遇却连鸟兽都不如,他们只能享受阳光和空气。”
“他们无家无室,携妻带子到处流浪,处境如此之悲惨。”
“将军们欺骗士兵,号召他们为保卫祖坟、宗庙和家园去战斗,去挥汗流血,可是事实上,很多罗马人既无祖坟,又无家园了,他们是为别人的奢侈享乐和堆积财富去战斗,去牺牲的,这就是事实真相!”
“他们被称为世界的主人,可是却穷得没有立锥之地,这难道公正吗?”
听众激动地高呼“不!”
这个青年人是谁?他叫提比略·格拉古,是罗马的保民官,他正在公民大会上为使他提出的土地改革方案获得通过而进行游说。
原来,随着罗马奴隶制的发展,土地兼并越来越严重,贵族奴隶主霸占了大量土地,平民纷纷破产,终日为维持生计而奔忙,同时还要面对服兵役的任务。法律规定服兵役的人必须自备服装和武器,这些平民连这个能力都没有。因此,罗马的军事力量也大大减弱了。
于是在公元前2世纪下半叶,以格拉古兄弟为首的一些开明的罗马贵族便开始发动了一场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内容的、旨在复兴农民进而复兴军队的改革运动。
提比略·格拉古和盖约·格拉古兄弟出身于罗马贵族家庭,父亲是罗马高官,母亲是有名的美人。
提比略参加过多次战争,立下了赫赫战功,在罗马人中声望很高,并于公元前134年当选为保民官。刚上任,他就制定了一个土改方案,其中规定:每户公民占有国有土地不能超过1000犹格(约250公顷),超过部分由国家偿付地价后收归国有,然后分成每份30犹格的小块土地分给无地平民。
然而,这个方案遭到了拥有大量土地的贵族保守派的强烈反对。为了阻挠这一提案的通过,他们派出另一个保民官,占据了大量国有土地的屋大维来出面行使否决权。然而,在平民大会上,屋大维被愤怒的平民群众撤了职。接着,大会立即通过了提比略的提案,使之上升为法律,并选举提比略、提比略的弟弟盖约·格拉古及提比略的岳父组成三人委员会,负责该提案的施行。
尽管三人委员会的工作遭到了贵族保守派千方百计的阻挠和破坏,但他们坚持不懈,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选举下年度保民官那天,提比略的演讲博得了民众阵阵掌声。这时,保守派指使的暴徒冲进场内,高呼:“提比略要当国王!”“保卫共和国,拯救罗马!”并包围了提比略和他的支持者,300多人被活活打死。提比略的尸体被扔进了台伯河。随后,保守派无情地清洗改革派。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