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两次世界大战(7)

作者:章世新

|

类型:都市·校园

|

更新时间:2019-10-06 12:18

|

本章字节:12038字

1935年10月2日,意大利法西斯主义头子墨索里尼向全国发表战争演说,公开宣布要以武力吞并埃塞俄比亚。他说为了这一天,“我们已经忍耐了40年,再也不能忍耐下去了”。他断言,只要在装备上占绝对优势的意大利侵略军一开进埃塞俄比亚国土,埃塞俄比亚就一定会投降。


此时,意大利已占领了埃东面的索马里和北面的厄立特尼亚。墨索里尼希望迅速占领埃塞俄比亚,控制这条战略交通要道,并以此为据点吞并整个非洲。


当时的意大利虽然不能与德国相比,但对于埃塞俄比亚这样一个几乎还处于原始社会状态的封建王国来说,无疑是一个现代巨无霸。意大利拥有当时先进的现代化武器,有大量飞机、坦克和装甲车,而埃塞俄比亚则连统一的军队也没有,只有属于海尔·塞拉西皇帝的卫队和各封建领主的私人军队。他们的武器主要是原始的长矛、弓箭、棍棒,力量对比如此悬殊,难怪墨索里尼狂叫要“惩罚这些非洲蛮子,给他们点颜色瞧瞧呢。”


可是,埃塞俄比亚人民并没有被强大的敌人吓倒,他们决心为保卫自己的祖国而战。10月17日,埃塞俄比亚皇帝塞拉西在首都亚的斯亚贝巴举行阅兵仪式,只见这位年轻的皇帝健步走上检阅台。在清晨的阳光中他的身影显得异常高大。他没有发表长篇演说,只是高声问他的臣民:“法西斯侵犯我疆土,鱼肉我人民。我们怎么办?”


“坚决抗敌,宁死不屈!”10万人发出了震天的怒吼。


“对!誓死抗击侵略者,保卫我们的家园!”塞拉西说完,命令5万人组成的联合军队立即出发。他自己也亲临前线指挥作战。


战争中,埃塞俄比亚人民表现出了英勇无畏的品质和崇高的自我牺牲精神。由于地处沙漠,水源奇缺,牧民们就把水装在皮袋里,穿过干旱的沙漠把水运到兵营里,他们自己却常常因干渴而晕倒在路上。


青年学生们走上街头进行宣传动员;妇女们也组织了红十字协会和妇女协会,运送伤员,组织后方供给。甚至一些封建庄园主也拿出钱来向国外购买武器弹药和粮食,支援前线抗战。


由于埃塞俄比亚人民的顽强抵抗,墨索里尼速战速决的部署完全落空。墨索里尼一怒之下撤换了意军驻非洲总司令,派遣由纳粹分子组成的“黑衫军”开赴埃塞俄比亚,并增派了空军,且使用起毒气!意军甚至还对瑞典和芬兰派出的红十字救护队进行轰炸。瑞典红十字会救护队成员死在这些灭绝人性、丧尽天良的暴徒的轰炸中的就有50多人!


这样一来,埃塞俄比亚人民很快居于劣势。1936年5月1日,海尔·塞拉西一世离开埃塞俄比亚,流亡到英国。意军长驱直入,于5月5日占领首都亚的斯亚贝巴。5月9日,墨索里尼在罗马宣布吞并埃塞俄比亚,由意大利国王兼任埃塞俄比亚皇帝。


埃塞俄比亚沦陷了,人民的生活陷入了更加痛苦的境地。然而,他们并没有屈服。更多的人拿起了武器,参加了游击队。人们的誓言是:“打到最后一个人,流尽最后一滴血。”他们同侵略者展开了英勇而巧妙的斗争,不断破坏铁路、炸毁桥梁,劫持意军的运输车,炸掉他们的军火库,甚至还刺伤了意大利总督。到1939年,游击队已发展到40万人,控制了大部分国土。


经过长期艰苦的斗争,埃塞俄比亚人民终于于1941年赶跑了意大利侵略军,恢复了独立。


保卫马德里


1936年2月16日,西班牙举行国会选举,由共产党、社会党和其他进步力量组成的人民阵线在选举中取得巨大胜利,接着,人民阵线成立了以左翼共和党人为首的共和国政府。


新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社会改革和促进民主的措施,如社会保险、养老金和工人休假制度;宣布西班牙各族人民拥有自决权;进行部分土地改革,禁止强迫农民迁离承租的土地等,深受广大民众拥护。但与德、意相勾结的西班牙法西斯势力对新政府恨之入骨,必欲置之死地而后快。


7月的一天,西班牙驻摩洛哥军司令佛朗哥纠集了一小撮法西斯军官,指挥着摩洛哥军团从南向北进攻,发动了***和国的叛乱。与此相呼应,另一叛军将领莫拉率领队伍由北向南,与佛朗哥叛军夹击西班牙首都马德里,企图一举扼杀共和国。


佛朗哥的叛军装备精良,给养充足,他们很快占领了南部的大片土地,新生的人民共和国已处在危险的境地。


国难当头之际,共产党号召全体西班牙人民团结起来,与叛军斗争到底。“保卫马德里!”“保卫人民共和国!”成了成千上万痛恨封建君主制度和法西斯主义的人的普遍心愿。他们纷纷武装起来。无数男子和妇女报名参加志愿军,工厂和矿山迅速组建了工人营,人们拿起旧式步枪、猎枪、手枪、刀、手榴弹等一切可以作战的武器,与忠于共和政府的军队共同浴血奋战,终于挡住了叛军对马德里的进攻。


正当佛朗哥濒临失败之际,意大利、德国法西斯对西班牙进行了公开的武装干涉,在这年的11月,先是意大利墨索里尼政府与佛朗哥签订协定,向叛乱者提供1000架飞机、2000门大炮、900辆坦克、24万支步枪等大量武器和15万军队的支援。


紧接着,1937年3月,德国又与佛朗哥缔结了提供军事援助的协定。纳粹德国不仅出动“舌尔上将”号、“德意志”号两艘战舰、三艘巡洋舰及大批驱逐舰帮助佛朗哥将大批叛军运送到西班牙海岸,还派五万德军直接加入叛军作战。


3月8日,佛朗哥和德、意干涉军的4个纵队又对马德里发动了进攻。但是,由于西班牙军民的顽强抵抗,德、意法西斯和佛朗哥的阴谋还是没能得逞。


马德里保卫战得到了世界各国进步力量的支援。苏联向共和国提供飞机648架,坦克347辆,火炮1183门及其他一些武器。来自苏联、中国、法国、加拿大等54个国家的志愿军约4万人组成了“国际纵队”,支援共和国正义事业,白求恩大夫就是其中一员。


中国音乐工作者谱写了《保卫马德里》歌曲,歌词开头是:“拿起暴烈的手榴弹,对准杀人放火的佛朗哥!”国际纵队一进入西班牙,便投入了激烈的战斗。


在西班牙这场正义与反动的较量中,国际纵队的战士始终冲在最前线。哪里最危险、最艰苦,哪里就能看到他们的身影。战争最激烈的时候,他们顾不上稍事休整直接投入了战斗。连续一个多月,他们只能在掩体里睡觉,在风地里就餐。当敌人被打退,他们走出战壕里,已时“面目全非”浑身衣衫褴褛,脸上污黑,许多人头发胡子都被战火烧焦了。


国际纵队的战士们就这样为了保卫这片他们非亲非故的土地,很多人献出了他们宝贵的生命。据统计,光荣地牺牲在西班牙土地上的国际纵队战士约有7000余人。


1939年2月27日,表面上保持沉默的英、法等国宣布承认佛朗哥政权,并与西班牙共和国断绝外交关系,这无疑是支持法西斯的表现,于是,德、意法西斯对西班牙内战的干涉加猖獗了。


不久,共和军内部的卡萨多上校和右翼社会党分子与叛军里应外合,在马德里发动政变,夺取了政权,开始实行白色恐怖。佛朗哥乘机指挥叛军全线出击,最终在这年的3月28日攻入马德里。四月初,叛军控制了西班牙全国。新生的共和国在经历了两年零八个月战火的洗礼后,终于被扼杀了。此后,西班牙建立了以佛朗哥为首的法西斯政权。


西班牙人民保卫马德里的战斗虽然失败了,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一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光辉典型。在这场战争中经受战火洗礼的许多国际纵队成员也是后来反法西斯战争的中坚力量。


慕尼黑阴谋


20世纪30年代后期,随着德意两国法西斯统治的建立,欧洲上空弥漫着浓厚的战争气氛。1938年3月,德国一枪不发,便吞并了奥地利,接着又紧盯下一个目标捷克斯洛伐克。


捷克位于欧洲中心,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它西邻德国,东近苏联,北接波兰,南通巴尔干,是德国东侵的严重障碍。此外,捷克军事工业发达,有著名的斯科达工厂,资源也较丰富,它是德国垂涎已久的对象。


希特勒的计划是,先占领德捷边境的苏台德区,然后再吞并整个捷克斯洛伐克。一旦德军占领了捷克斯洛伐克,就可以把它作为向东进攻苏联的跳板,向西进击英、法的重要阵地了。


苏台德区虽然属捷克领土,但却居住着250万日耳曼人。希特勒利用这一地区居民和德国人同一种族,在那里也搞了纳粹党组织,并指挥他们不断制造事端,要求“自治”,实际上是要脱离捷克斯洛伐克,归附德国。


希特勒叫嚷着不能容忍有人“欺侮”德国境外的日耳曼人,要替他们“伸张主义”。他扬言要对捷发动战争,又大规模的向捷克斯洛伐克边境调集军队,拟订了“绿色计划”,准备10月1日为进攻捷克的日子。


眼看兵临城外,捷克政府也加强边境的作战兵力。两军对峙,战争似乎就要一触即发了。这使和捷克斯洛伐克有盟约的英、法两国甚为紧张。一旦德国侵略捷克,根据英、法与捷克订定的盟约,英、法也必须对德宣战。


4月底,张伯伦邀请法国总理达拉第到伦敦商谈,劝达拉第向德国屈服,并明确告之英国不会为捷克斯洛伐克作战。5月,希特勒在德捷边境集结兵力,以战争相威胁,酿成所谓“五月危机”。同时希特勒又伪善地对张伯伦宣称,如果英国政府满足德国对捷克的要求,德国将准备同英国达成广泛的协议。


张伯伦不希望爆发战争,于是,1938年9月15日清晨,67岁的英国首相张伯伦飞抵德国,拿着雨伞,行色匆匆地去拜见希特勒。


希特勒没有到火车站迎接。张伯伦只好自己乘车沿着蜿蜒山路来到希特勒的高山别墅。这时,天下起了小雨,希特勒并没有上前迎接的表示,只是站在台阶上面无表情地等着。


希特勒和张伯伦的谈判在一间密室秘密进行。希特勒口若悬河,不给张伯伦任何讲话的机会。


“依德军的能力是绝对能拿下苏台德区的,但考虑到邻国的感受,我们才迟迟没有动手,谁知捷克政府反倒认为我们不敢发动战争。本来我们只是支持苏台德区自治,现在看来已不只是自治的问题,而是把这一地区割让给德国的问题了,不知英国是否同意割让苏台德地区给德国?”这时的希特勒已不是谈苏台德日耳曼人自治的问题,而是赤裸裸地要求把这一地区割让给德国了。


这一问并没有使张伯伦惊慌失措。英、法历来主张绥靖政策,即我们常说的“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和牺牲别国利益达到自己目的的行径。所以,张伯伦前来谈判前,他已同法国商定,两国绝不会帮助捷克作战,而且决心牺牲捷克斯洛伐克的利益以求和希特勒妥协了。


“我个人的意思是同意苏台德区脱离捷克,但这还需要回国后做进一步的商议,我相信我的同事们也会支持我的想法的。”张伯伦回答道。


9月16日,张伯伦回到伦敦。当晚召开内阁会议,鼓吹只有把苏台德区割让给德国,才能阻止希特勒进犯整个捷克。9月18日,英法两国首脑及外长炮制了一项出卖捷克的计划:“凡是苏台德日耳曼族居民占50%以上的全部领土,都直接转让给德意志帝国”。


第二天,英、法两国向捷政府提出割让苏台德区给德国的“建议”。在人民的压力下,捷克政府起初拒绝这一“建议”。英、法以解除盟约要挟,还警告如果因此发动战争,威胁到欧洲的利益,捷克要负全部责任。在万般无奈之下,捷克斯洛伐克政府只好屈服于纳粹德国和英法两国。捷克总统对英法的行径无奈地说:“我们被卑鄙地出卖了。”


9月22日,张伯伦带着装有英法两国方案的公文包再一次来到了慕尼黑,他向希特勒转交了捷克政府签订的把苏台德区割让给德国的协议。这次的谈判出乎张伯伦的意料,希特勒已不再满足足获得一个苏台德区。


“由于形势的发展,苏台德区对我来说已经没有多大用处了,我希望包括苏台德在内的其他所有说德语的地区全部都能回归德国。”


张伯伦顿时慌了手脚,但看到希特勒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知道自己再怎么哀求也无济于事,于是灰溜溜地返回英国。


对于纳粹德国的暴力威胁,捷克斯洛伐克人义愤填膺,全国掀起了抗议高潮,德、捷双方军队都处于警备状态,战争大有一触即发之势。对此,英法惊恐万分,一面故作姿态向德国施加压力,一面又由张伯伦出面恳求希特勒息怒,并表示将尽一切力量“使捷国人头脑清醒一点。”另外,还致电墨索里尼,要他当面安排英、法、德、意四国首脑会议,以“和平解决”捷克斯洛伐克问题。


9月27日,张伯伦发表广播演说,公然表示:“我们对一个在强大邻邦压境下的小国,不论抱有多么大的同情,但总不能仅仅为了他而不顾一切地使整个不列颠帝国卷入一场战争。”这时,美国也赶忙出面活动。狡猾的希特勒见时机已到,立即同意表示召开国际会议。


9月29日,希特勒、墨索里尼、张伯伦和法国总理达拉第等在慕尼黑的“元首官邸”里进行会谈。其实这次会谈没有新的内容,只是给已达成的交易补办个手续。9月30日凌晨一点半,希特勒、张伯伦、墨索里尼、达拉第依次在协定上签字。


根据协定,捷克必须从10月1日开始的十天内,把苏台德区及其附属的一切设备无偿地交给德国。捷克的两名代表在会谈前已经来到,但不许参加会谈,只能在会议室外的隔壁房间里,眼巴巴地等待几个大国的最终判决。


希特勒在慕尼黑会议上说,占领苏台德区是他对西方最后一次领土要求。但在此后的第二年的3月,德国就侵占了整个捷克。再过五个月,就以侵略波兰挑起了对英、法的全面战争。英、法两国政府为了自己的“安全”,不惜牺牲小国的利益。去助长法西斯的野心,最后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给欧洲人民带来了无穷的灾难。


突袭波兰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希特勒为了实施他的“为德意志民族争取生存空间”战略计划,决定先拿波兰开刀,把占领波兰作为实施战略计划的突破口。


波兰位于欧洲的东部,是欧洲的交通枢纽,战略地位十分重要。一直以来法西斯德国都对波兰志在必得,因为占领波兰,不但能获得大量的军事经济资源,还能消除进攻英、法的后顾之忧,并建立起袭击苏联的基地。于是,慕尼黑协定签订不久,希特勒就开始准备侵占波兰。


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国战败后,被迫割让大片土地,但泽被划归波兰。1939年3月21日,德国先向波兰提出了一系列无理要求——把但泽“归还”给德国,并将在“波兰走廊”建筑公路、铁路的权利也转让给德国,这遭到了波兰政府的拒绝。


随着德波关系的日益紧张,波兰加紧向英法靠拢。3月22日,波兰向英国建议,立即缔结一项英波协定。3月31日,英国首相张伯伦宣布:“如果波兰受到进攻并进行抵抗的话,英国和法国将给予波兰政府全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