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延寿
|类型:都市·校园
|更新时间:2019-10-06 22:19
|本章字节:83660字
王慧龙玄孙松年五世孙劭郑羲孙述祖从曾孙道邕道邕子译译叔祖俨俨族孙伟
王慧龙,太原晋阳人,晋尚书仆射愉之孙,散骑常侍郎缉之子也。幼聪慧,愉以为诸孙之龙,故名焉。初,宋武微时,愉不为之礼,及得志,愉合家见诛。慧龙年十四,为沙门僧彬所匿,因将过江。津人见其行意匆匆,疑为王氏子孙。彬称为受业者,乃免。既济,遂西上江陵,依叔祖忱故吏荆州前中从事习辟强。时刺史魏咏之卒,辟强与江陵令罗修、前别驾刘期公、土人王腾等谋举兵,推慧龙为盟主,克日袭州城。而宋武闻咏之卒,亦惧江陵有变,遣其弟道规为荆州,众遂不果。罗修等将慧龙又与僧彬北诣襄阳。晋雍州刺史鲁宗之资给慧龙,送度江,遂奔姚兴。自言也如此。
姚泓灭,慧龙归魏。明元引见与言,慧龙请效力南讨。言终,俯而流涕,天子为之动容。谓曰:“朕方混一车书,席卷吴会,卿情计如此,岂不能相资以众乎?”然亦未之用。后拜洛城镇将,镇金墉。会明元崩,太武初即位,咸谓南人不宜委以师旅之任,遂停前授。
初,崔浩弟恬闻慧龙王氏子,以女妻之。浩既婚姻,及见慧龙,曰:“信王家兒也。”王氏世齄鼻,江东谓之“齄王”。慧龙鼻渐大,浩曰:“真贵种矣!”数向诸公称其美。司徒长孙嵩闻之不悦,言于太武,以其嗟服南人则有讪鄙国化之意。太武怒,召浩责之。浩免冠陈谢得释。慧龙由是不调。久之,除乐安王范傅,领并、荆、扬三州大中正。慧龙抗表,愿得南垂自效,崔浩固言之,乃授南蛮校尉、安南大将军左长史。及宋荆州刺史谢晦起兵江陵,引慧龙为援。慧龙督司马灵寿等一万人,拔其思陵戍,进围项城。晦败,乃班师。后宋将王玄谟寇滑台,诏假慧龙楚兵将军,与安颉等同讨之。相持五十余日,诸将以贼盛,莫敢先,慧龙设奇兵大破之。太武赐以剑马钱帛,授龙骧将军,赐爵长社侯,拜荥阳太守,仍领长史。在任十年,农战并修,大著声绩,招携边远,归附者万余家,号为善政。
其后宋将到彦之、檀道济频顿淮、颍,大相侵掠;慧龙力战,屡摧其锋。彦之与友人萧斌书曰:“鲁轨顽钝,马楚粗狂,亡人之中,唯王慧龙及韩延之可为深惮。不意儒生懦夫,乃令老子讶之。”宋文纵反间,云慧龙自以功高而位不至,欲引寇入边,因执安南大将军司马楚之以叛。太武闻曰:“此必不然,是齐人忌乐毅耳。”乃赐慧龙玺书曰:“义隆畏将军如虎,欲相中害,朕自知之。风尘之言,想不足介意也。”宋文计既不行,复遣刺客吕玄伯购慧龙首二百户男、绢一千匹。玄伯为反间来,屏人有所论。慧龙疑之,使人探其怀有尺刀。玄伯叩头请死。慧龙曰:“各为其主也,吾不忍害此人。”左右皆言义隆贼心未巳,不杀玄伯,无以创将来。慧龙曰:“死生有命,彼亦安能害我。且吾方以仁义为干卤,又何忧乎刺客。”遂舍之。时人服其宽恕。
慧龙自以遭难流离,常怀忧悴,乃作《祭伍子胥文》以寄意焉。生一男一女,遂绝房室,布衣蔬食,不参吉事,举动必以礼。太子少傅游雅言于朝曰:“慧龙,古之遗孝也。”撰帝王制度十八篇,号曰《国典》。真君元年,拜使持节、宁南将军、武牢镇都副将,未至镇而卒。临没,谓功曹郑晔曰:“吾羁旅南人,恩非旧结,蒙圣朝殊特之慈,得在疆场效命,誓愿鞭尸吴市,戮坟江阴。不谓婴此重疾,有心莫遂,非唯仰愧国灵,实亦俯惭后土。修短命也,夫复何言!身殁后,乞葬河内州县之东乡,依古墓而不坟,足藏发齿而已。庶其魂而有知,犹希结草之报。”时制,南人入国者,皆葬桑乾。晔等申遗意,诏许之。赠安南将军、荆州刺史,谥穆侯。吏人及将士共于墓所起佛寺,图慧龙及僧彬像而赞之。吕玄伯感全宥之恩,留守墓侧,终身不去。子宝兴袭爵。
宝兴少孤,事母至孝。尚书卢遐妻,崔浩女也。初,宝兴母及遐妻俱孕,浩谓曰:“汝等将来所生,皆我之自出,可指腹为亲。”及昏,浩为撰仪,躬自监视,谓诸客曰:“此家礼事,宜尽其美。”及浩被诛,卢遐后妻宝兴从母也,缘坐没官。宝兴亦逃避,未几得出。卢遐妻时官赐度斤镇高车滑骨,宝兴尽卖货产,自出塞赎之以归。州辟中从事、别驾,举秀才,皆不就。闭门不交人事。袭爵封长社侯、龙骧将军。卒,子琼袭爵。
琼字世珍,孝文赐名焉。太和九年,为典寺令六十年,降侯为伯。帝纳其长女为嫔,拜前将军、并州大中正。正始中,为光州刺史,有受纳响,为中尉王显所劾,终得雪免。神龟中,除左将军、兗州刺史。去州归京,多年沈滞。所居在司空刘腾宅西,腾虽势倾朝野,初不候之。腾既权重,吞并邻宅,增广旧居,唯琼终不肯与,以此久见屈抑。
琼女适范阳卢道亮,不听归其夫家。女卒,哀恸无已,琼仍葬之别所,冢不即塞,常于圹内哭泣,久之乃掩,当时深怪之。加以聋疾,每见道俗,乞丐无已,造次见之,令人笑愕。道逢太保、广平王怀,据鞍抗礼,自言马瘦;怀即以诞马并乘具与之。尝诣尚书令李崇,骑马至其黄阁,见崇子世哲,直问继伯在否。崇趋出,琼乃下。崇俭而好以纸帖衣领,琼哂而掣去之。崇小子青肫尝盛服,宠势亦不足恨。领军元叉使奴遗琼马,琼并留奴。王诵闻之笑曰:“东海之风,于兹坠矣。”孝昌三年,除镇东将军、金紫光禄大夫、中书令。时琼子遵业为黄门郎,故有此授。卒,赠征北将军、中书监、并州刺史。自慧龙入国,三世一身,至琼始有四子。
长子遵业,风仪清秀,涉历经史。位著作佐郎,与司徒左长史崔鸿同撰起居注。迁右军将军、兼散骑常侍,慰劳蠕蠕。乃诣代京,采拾遗文,以补起居所阙。与崔光、安丰王延明等参定服章。及光为孝明讲《孝经》,遵业预讲,延业录义,并应诏作《释奠侍宴诗》。时人语曰:“英英济济,王家兄弟。”转司徒左长史、黄门郎,监典仪注。
遵业有誉当时,与中书令陈郡袁翻、尚书琅邪王诵并领黄门郎,号曰三哲。时政归门下,世谓侍中、黄门为小宰相。而遵业从容恬素,若处丘园。尝著穿角履,好事者多毁新履以学之。以胡太后临朝,天下方乱,谋避地,自求徐州。太后曰:“王诵罢幽州始作黄门,卿何乃欲徐州也?更待一二年,当有好处分。”遵业兄弟并交游时俊,乃为当时所美。及尔硃荣入洛,兄弟在父丧中,以于庄帝有从姨兄弟之亲,相率奉迎,俱见害河阴。议者惜其人才,而讥其躁竞。赠并州刺史。著《三晋记》十卷。
子松年,少知名,齐文襄临并州,辟为主簿。累迁通直散骑常侍,副李纬使梁。使还,历位尚书郎中。魏收撰《魏书》成,松年有谤言。文宣怒,禁止之,仍加杖罚。岁余得免,除临漳令。迁司马、别驾、本州大中正。孝昭擢拜给事黄门侍郎。帝每赐坐,与论政事,甚善之。孝昭崩,松年驰驿至鄴都宣遗诏。发言涕泗,迄于宣罢,容色无改,辞吐谐韵,宣讫号恸,自绝于地,百官莫不感恸。还晋阳,兼侍中,护梓宫还鄴。诸旧臣避形迹,无敢尽哀,唯松年哭必流涕,朝士咸恐。武成虽忿松年恋旧情切,亦雅重之。以本官加散骑常侍,食高邑县干。参定律令,前后大狱多委焉。兼御史中丞。发晋阳之鄴,在道遇疾卒。赠吏部尚书,并州刺史,谥曰平。第二子劭最知名。
劭字君懋,少沈默,好读书。仕齐,累迁太子舍人,待诏文林馆。时祖孝征、魏收、阳休之等尝论古事,有所遗忘,讨阅不能得。问劭,劭具论所出,取书验之,一无舛误。自是大为时人所许,称其博物。后迁中书舍人。齐灭入周,不得调。隋文帝受禅,授著作佐郎,以母忧去职。在家著《齐书》,时制禁私撰史,为内史侍郎李元操所奏。上怒,遣收其书,览而悦之。于是起为员外散骑侍郎,修起居注。
劭以上古有钻燧改火之义,近代废绝,于是上表请变火曰:“臣谨案《周官》:‘四时变火,以救时疾。’明火不数变,时疾必兴。圣人作法,岂徒然也?在晋时,有人以洛阳火度江者,世世事之,相续不灭,火色变青。昔师旷食饭,云是劳薪所爨,晋平公使视之,果然车辋。今温酒及炙肉,用石炭、木炭火、竹火、草火、麻荄火,气味各不同。以此推之,新火旧火,理应有异。伏愿远遵先圣,于五时取五木以变火。用功甚少,救益方大。纵使百姓习久,未能顿同,尚食内厨及东宫诸王食厨,不可不依古法。”上从之。劭又言上有龙颜戴干之表,指示群臣。上大悦,赐物数百段,拜著作郎。上表言符命曰:
昔周保定二年,岁在壬午,五月五日,青州黄河变清,十里镜澈。齐氏以为己瑞,改元,年曰河清。是月,至尊以大兴公始作随州刺史。历年二十,隋果大兴。臣谨案《易·坤灵图》曰:“圣人受命,瑞必先见于河。”河者最浊,未能清也。窃以灵贶休祥,理无虚发;河清启圣,实属大隋。午为鹑火,以明火德;仲夏火王,亦明火德。月五日五,合天地数,既得受命之辰,允当先见之兆。
开皇初,邵州人杨令悊近河得青石图一、紫石图一,皆隐起成文,有至尊名,下云“八方天心”。永州又得石图,剖为两段,有杨树之形,黄根青叶。汝水得神龟,腹下有文曰“天卜杨兴”。安邑掘地得古铁板,文曰“皇始天年,赍杨铁券,王兴”。同州得石龟,文曰“天子延千年,大吉”。臣以前之三石,不异《龙图》。何以用石?石体久固,义与上名符合。龟腹七字何以著龟?龟亦久固,兼是神灵之物。孔子叹河不出图,洛不出书。今于大隋圣世,图书屡出。建德六年,亳州大周村有龙斗,白者胜,黑者死。大象元年夏,荧阳汴水北有龙斗。初见白气属天,自东方历阳武而来。及至,白龙也,长十许丈。有黑龙乘云而至,云雨相薄,乍合乍离,自午至申,白龙升天,黑龙坠地。谨案:龙,君象也。前斗于亳州周村者,盖象至尊以龙斗之岁为亳州总管,遂代周有天下。后斗于荧阳者,荧字三火,明火德之盛也。白龙从东方来,历阳武者,盖象至尊将登帝位,从东第入自崇阳门也。西北升天者,当乾位天门。
《坤灵图》曰:“圣人杀龙,龙不可得而杀,皆感气也。”又曰:“泰,姓商名宫,黄色,长八尺,六十世。河龙以正月辰见,白龙与五黑龙斗,白龙陵,故泰人有命。”谨案此言,皆为大隋而发也。“圣人杀龙”者,前后龙死是也。“姓商”者,皇家于五姓为商也。“名宫”者,武元皇帝讳于五声为宫。“黄色”者,隋色尚黄。“长八尺”者,武元皇帝身长八尺。“河龙以正月辰见”者,《泰》,正月卦,龙见之所于京师为辰地。“白龙与黑龙斗”者,亳州、荧阳龙斗是也。胜龙所以白者,杨姓纳音为商,至尊又辛酉岁生,位皆在西方,西方白色也。死龙所以黑者,周色黑。所以称五者,周闵、明、武、宣、靖凡五帝;越、陈、代、越、滕五王一时伏法,亦当五数。“白龙陵”者,陵犹胜也。郑玄说“陵”当为“除”,凡斗能去敌曰除。臣以“泰人有命”者,泰之为言,通也,大也,明其人道通德大,有天命也。《乾凿度》曰:“泰表戴干。”郑玄注云:“表者,人形体之彰识也。干,盾也。泰人之表,戴干。”臣伏见至尊有戴干之表,益知泰人之表,不爽毫厘。《坤灵图》所云,字字皆验。纬书又称汉四百年,终如其言,则知六十世亦必然矣。昔宗周卜世三十,今则倍之。
《稽览图》曰:“太平时,阴阳和合,风雨会同,海内不偏。地有阻险,故风有迟疾。虽太平之政犹有不能均,惟平均乃不鸣条,故欲风于亳。亳者陈留也。”谨案此言,盖明至尊昔为陈留公世子,亳州总管,遂受天命,海内均同,不偏不党,以成太平之风化也。在大统十六年,武元皇帝改封陈留公。是时,齐国有秘记云:“天王陈留入并州。”齐主高洋为是诛陈留王彭乐。其后,武元皇帝果将兵入并州。周武帝时,望气者云“亳州有天子气”,于是杀亳州刺史纥豆陵恭。至尊代为之。又陈留老子祠有枯柏,世传云老子将度世,云:“待枯柏生东南枝,回指,当有圣人出,吾道复行。”至齐,枯柏从下生枝,东南上指,夜有三童子相与歌曰:“老子庙前古枯树,东南枝如伞,圣主从此去。”及至尊牧亳州,亲至祠树之下,自是柏枝回抱,其枯枝渐指西北,道教果行。考校众事,太平主出于亳州陈留之地,皆如所言。《稽览图》又云:“政道得,则阴物变为阳物。”郑玄注云:“葱变为韭,亦是。”谨案自六年以来,远近山石多变为玉。石为阴,玉为阳。又左卫园中,葱皆变为韭。
上览之大悦,赐物五百段。未几,劭复上书曰:
《易·乾凿度》曰:“《随》,上六,拘系之,乃从维之,王用享于西山。《随》者,二月卦。阳德施行,蕃决难解,万物随阳而出。故上六欲九五拘系之,维持之,明被阳化而欲阴随从之也。”《易·稽览图》:“《坤》六月,有子女任政,一年传为《复》。五月,贫之从东北来立,大起土邑;西北地动星坠,阳卫。《屯》十一月,神人从中山出,赵地动;北方三十日,千里马数至。”谨案:凡此《易纬》所言,皆是大隋符命。《随》者,二月之卦,明大隋以二月即皇帝位也。“阳德施行”者,明杨氏之德教施行于天下也。“蕃决难解”者,明当时蕃鄣皆通决,险难皆解散也。“万物随阳而出”者,明天地间万物尽随杨氏而出见也。“上六欲九五拘系之”者,五为王,六为宗庙,明宗庙神灵欲命登九五之位,帝王拘人以礼,系人以义也。“拘人以礼,系人以义”,此二旬,亦是《乾凿度》之言。“维持之”者,明能以纲维持正天下也。”被阳化而欲阴随从之”者,明诸阴类被服杨氏之风化,莫不随从。阴,谓臣下也。“王用享于西山”者,盖明至尊常以岁二月幸西山仁寿宫也。凡四称“随”,三称“阳”,欲美随杨,丁宁之至也。“《坤》六月”者,坤位在未,六月建未,言至尊以六月生也。“有子女任政”者,言乐平公主是皇帝子女,而为周后,任理内政也。“一年传为《复》”者,《复》是《坤》之一世卦,阳气初起,言周宣帝崩后一年,传位与杨氏也。“五月,贫之从东北来立”,“贫之”当为“真人”,字之误也。言周宣帝以五月崩,真人革命,当在此时。至尊谦让而逆天意,故逾年乃立。昔为定州总管,在京师东北,本而言之,故曰“真人从东北来立”。“大起土邑”者,大起,即大兴城邑也。“西北地动星坠”者,盖天意去周授隋,故变动也。“阳卫”者,言杨氏得天卫助也。“《屯》,十一月,神人从中山出”者,此卦动而大亨作,故至尊以十一月被授亳州总管,将从中山而出也。“赵地动”者,中山为赵地,以神人将去,故变动也。“北方三十日”者,盖至尊从北方将往亳州之时,停留三十日也。“千里马”者,盖至尊旧所乘騧骝马也。《屯》卦,震下坎上,震于马为作足,坎于马为美脊,是故騧马脊有肉鞍,行则先作弄四足也。“数至”者,言历数至也。
《河图·帝通纪》曰:“形瑞出,变矩衡。赤应随,叶灵皇。”《河图·皇参持》曰:“皇辟出,承元讫。道无为,安率。被遂矩,戏作术。开皇色,握神日。投辅提,象不绝。立皇后,翼不格。道终始,德优劣。帝任政,河典出。叶辅嬉,烂可述。”谨案:凡此《河图》所言,亦是大隋符命。“形瑞出,变矩衡”者,矩,法也;衡,北斗星名,所谓璇玑玉衡者也。大隋受命,形兆之瑞始出,天象则为之变动。北斗主天之法度,故曰矩衡。《易纬》:“伏戏,矩衡神。”郑玄注,以为法玉衡之神。与此《河图》矩衡义同。“赤应随”者,言赤帝降精,感应而生隋也。故隋以火德为赤帝天子。“叶灵皇”者,叶,合也,言大隋德合上灵天皇大帝也。又年号开皇,与《灵宝经》之开皇年相合,故曰叶灵皇。“皇辟出”者,皇,大也;辟,君也。大君出,盖谓至尊受命出为天子也。“承元讫”者,言承周天元终讫之运也。“道无为,安率”者,“安”下脱一字,言大道无为,安定,天下率从。“被遂矩,戏作术”者,矩,法也,昔遂皇握机矩,伏戏作八卦之术,言大隋被服彼二皇之法术也。“遂皇机矩”,语见《易纬》。“开皇色”者,言开皇年易服色也。“握神日”者,言握持群神,明照如日也。又开皇以来日渐长,亦其义也。“投辅提”者,言投授政事于辅佐,使之提挈也。“象不绝”者,法象不废绝也。“立皇后,翼不格”者,格,至也,言本立太子以为皇家后嗣,而其辅翼之人不能至于善也。“道终始,德优劣”者,言前东宫道终而德劣,今皇太子道始而德优也。“帝任政,河典出”者,言皇帝亲任政事,而邵州河滨得石图也。“叶辅嬉,烂可述”者,叶,合也;嬉,兴也。言群臣合心辅佐,以兴政教,烂然可纪述也。所以于《皇参持》、《帝通纪》二篇,大陈符命者,明皇道帝德尽在于隋也。
上大悦,以劭至诚,宠锡日隆。
时有人于黄凤泉浴,得二白石,颇有文理。遂附其文以为字,复言有诸物象,而上奏曰:“其大玉有日月、星辰、八卦、五岳及二麟、双凤、青龙、硃雀、驺虞、玄武,各当其方位。又有五行、十日、十二辰之各,凡二十七字。又有‘天门、地户、人门、鬼门闭’九字。又有却非及二鸟。其鸟皆人面,则《抱朴子》所谓千秋万岁者也。其小玉亦有五岳、却非、虬、犀之象。二玉俱有仙人玉女乘云控鹤之象。别有异状诸神,不可尽识,盖是风伯、雨师、山精、海若之类。又有天皇大帝、皇帝及四帝坐,钩陈、北斗、三公、天将军、土司空、老人、天仓、南河、北河、五星、二十八宿凡四十五官。诸字本无行伍,皆往往偶对。于大玉则有皇帝日名,并临南面,与日字正鼎足。复有老人星,盖明南面象日,而长寿也。皇后二字在西,上有月形,盖明象月也。于次玉,则皇帝名与九千字次比,两杨字与万年字次比,隋与吉字正并,盖明长久吉庆也。”劭复回互其字,作诗二百八十篇奏之。上以为诚,赐帛千匹。
劭于是采人间歌谣,引图书谶纬,依约符命,捃摭佛经,撰为《皇隋灵感志》合三十卷,奏之。上令宣示天下。劭集诸州朝集使,洗手焚香,闭目读之。曲折其声,有如歌咏,经涉旬朔,遍而后罢。上益喜,赏赐优洽。
及文献皇后崩,劭复上言:“佛经说人应生天上及上品上生无量寿国之时,天佛放大光明,以香花妓乐来迎之。如来以明星出时入涅盘。伏惟大行皇后,圣德仁慈;福善祯符,备诸秘记,皆云是妙善菩萨。臣谨案:八月二十二日,仁寿宫内再雨金银之花;二十三日,大宝殿后,夜有神光;二十四日卯时,永安宫北,有自然种种音乐,震满虚空。至五更中,奄然如寐,便即升遐。与经文所说,事皆符验。臣又以愚意思之,皇后迁化不在仁寿大兴宫者,盖避至尊常居正处也。在永安宫者,象京师永安门,平生所出入也。后升遐后二日,苑内夜有钟声二百余处,此则生天之应,显然也。”上览之,且悲且喜。时蜀王秀以罪废,上谓劭曰:“嗟乎!”吾有五子,三子不才。”劭进曰:“自古圣帝明王,皆不能移不肖之子。黄帝二十五子,同姓者二,余各异德。尧十子,舜九子,皆不肖。夏有五观,周有三监。”上然其言。后上梦欲上高山而不能得,崔彭捧脚,李盛扶肘,乃得上。因谓彭曰:“死生当与尔俱。”劭曰:“此梦大吉。上高山者,明高崇大安,永如山也。彭犹彭祖,李犹李老,二人扶侍,实为长寿之征。”上闻之,喜见容色。其年,上崩,未几,崔彭亦卒。
炀帝嗣位,汉王谅作乱,帝不忍诛。劭上书曰:“臣闻黄帝灭炎,盖云母弟;周公诛管,信亦天伦;叔向戮叔鱼,仲尼谓之遗直;石蜡杀石厚,丘明以为大义。此皆经籍明文,帝王常法。今陛下置此逆贼,度越前圣。谨案:贼谅毒被生灵者也。古者同德则同姓,德不同则异姓,故黄帝有二十五子,其得姓者十有四人,唯青阳、夷鼓与黄帝同为姬姓。谅既自绝,请改其氏。”劭以此求媚,帝依违不从。后迁秘书少监,卒于官。
劭在著作,将二十年,专典国史,撰《隋书》八十卷。多录口敕。又采迂怪不经之语,及委巷之言,以类相从,为其题目。词义繁杂,无足称者。遂使隋代文武名臣善恶之迹,堙灭无闻。初撰《齐志》为编年体二十卷,复为《齐书》,纪传一百卷,及《平贼记》三卷,或文词鄙野,或不轨不物,骇人视听,大为有识嗤鄙。然其指摘经史谬误,为《读书记》三十卷,时人服其精博。爰自志学,暨于暮齿。笃好经史,遗略世事。用思既专,性颇恍忽,每至对食,闭目凝思,盘中之肉,辄为仆从所啖。劭弗之觉,唯责肉少,数罚厨人。厨人以情白劭,劭依前闭目,伺而获之。厨人方免笞辱。其专固如此。
遵业弟广业,性沈雅,涉历书传,位太尉祭酒,迁属。卒于太中大夫,赠徐州刺史。子乂,有仪望,以干用见称,卒于南钜鹿太守。
广业弟延业,博学多闻,颇有才藻,位中书郎。河阴之役,遂亡骸骨。乂无子,赠齐州刺史。延业弟季和,位书侍御史、并州大中正,赠华州刺史。
郑羲,字幼麟,荥阳开封人,魏将作大匠浑之八世孙也。曾祖豁,慕容垂太常卿。父晔,不仕。娶长乐潘氏,生六子,粗有志气,而羲第六,文学为优。弱冠举秀才,尚书李孝伯以女妻之。文成末,拜中书博士。
天安初,宋司州刺史常珍奇据汝南来降,献文诏殿中尚书元石为都将赴之,遣羲参石军事。到上蔡,珍奇率文武三百人来迎。既相见,议欲顿军汝北,未即入城。羲谓石曰:“机事尚速,今珍奇虽来,意未可量。不如直入其城,夺其管籥,据有府库。虽出珍奇非意,要以全制为胜。”石从羲言,遂策马径入其城。城中尚有珍奇亲兵数百人,在珍奇宅内。石既克城,意益憍怠,置酒嬉戏,无警防之虞。羲劝严兵设备,以待非常。其夜,珍奇果使人烧府,欲因救火作难,以石有备,乃止。明旦,羲赍白武幡安慰郭邑,众心乃定。明年,又引军东讨汝阴。宋汝阴太守张超城守不下,石攻之不克,议欲还军长社,待秋击之。羲曰:“今超驱市人,命不延月,宜安心守之。超食已尽,不降当走。而欲弃还长社,超必修城深堑,多积薪谷,将来恐难图矣。”石不纳,遂旋师长社。至冬,复往攻超,超果设备,无功而还。历年,超死,杨文长代戍,食尽城溃,乃克之,竟如羲策。淮北平,迁中书侍郎。
延兴初,阳武人田智度年十五,妖惑动众,扰乱京索。以羲河南人望,为州郡所信,遣乘传慰喻。羲到,宣示祸福,众皆散,智度寻见禽斩。以功赐爵泰昌男。孝文初,兼员外散骑常侍、宁朔将军、阳武子,使于宋。
中山王睿宠幸当世,并置王官,羲为其傅。是后历年不转,资产亦乏,因请假归,遂盘桓不返。及李冲贵宠,与羲昏姻,乃就家征为中书令。文明太后为父燕宣王立庙于长安,初成,以羲兼太常卿,假荥阳侯,具官属,诣长安拜庙,建碑于庙门。还,以使功,仍赐侯爵。
出为西兗州刺史,假南阳公。羲多所受纳,政以贿成。性又啬吝,人有礼饷者,不与杯酒脔肉,而西门受羊酒,东门沽卖之。以李冲之亲,法官不之纠也。酸枣令郑伯孙、鄄城令董腾、别驾贾怀德、中从事申灵度并在任廉贞,勤恤百姓,羲皆申表称荐,时论多之。文明太后为孝文纳其女为嫔,征为秘书监。太和十六年卒,尚书奏谥曰宣。诏曰:“盖棺定谥,先典成式;激扬清浊,政道明范。羲虽宿有文业,而政阙廉清。尚书何乃情遗至公,愆违明典?依谥法,博闻多见曰文,不勤成名曰灵,可赠以本官,加谥文灵。”
长子懿,字景伯,涉历经史。位太子中庶子,袭爵荥阳伯。懿闲雅有政事才,为孝文所器遇,拜长兼给事黄门侍郎、司徒左长史。宣武初,以从弟思和同咸阳王禧逆,与弟通直常侍道昭俱坐缌亲出禁。拜太常少卿,出为齐州刺史。懿好劝课,善断决,虽不清洁,义然后取,百姓犹思之。卒,赠兗州刺史,谥曰穆。子恭业袭爵,武定三年,坐与房子远谋害齐神武,伏诛。
懿弟道昭,字僖伯,少好学,综览群言。兼中书侍郎,从征沔北。孝文飨侍臣于县瓠方丈竹堂,道昭与兄懿俱侍坐。乐作酒酣,孝文歌曰:“白日光天兮无不曜,江左一隅独未照。”彭城王勰续曰:“愿从圣明兮登衡、会,万国驰诚混日外。”郑懿歌曰:“云雷大振兮天门辟,率土来宾一正历。”邢峦歌曰:“舜舞干戚兮天下归,文德远被莫不思。”道昭歌曰:“皇风一鼓兮九地匝,戴日依天清六合。”孝文又歌曰:“遵彼汝坟兮昔化贞,未若今日道风明。”宋弁歌曰:“文王政教兮晖江召,宁如大化光四表。”孝文谓道昭曰:“自比迁豫虽猥,与诸才俊不废咏缀,未若今日。”遂命邢峦总集叙记。“当尔之年,卿频丁艰私,每眷文席,常用慨然”。
寻正除中书郎,累迁国子祭酒。广平王怀为司州牧,以道昭与宗正卿元匡为州都督。道昭上表曰:臣闻唐、虞启运,以文德为本;殷、周创业,以道艺为先。然则礼乐者,为国之基,不可斯须废也。伏惟大魏,定鼎伊、瀍,惟新宝历。九服感至德之和,四垠怀击壤之庆。而蠢尔闽吴,阻化江湫;先帝爰震武怒,戎车不息。而停銮驻跸,留心典坟。命故御史中尉臣李彪,与吏部尚书任城王臣澄等,妙选英儒,以崇学校。澄等依旨,置四门博士四十人。其国子博士、太学博士及国子助教,宿已简置。伏寻先旨,意在速就;但军国多事,未遑营立。自尔迄今,垂将一纪,学官雕落,四术寝废。遂使硕儒耆德,卷经而不谈;俗学后生,遗本而逐末。进竞之风,实由于此矣。伏惟陛下,钦明文思,玄鉴洞远,垂心经素。优柔坟籍,屡发中旨,敦营学馆,房宇既修,生徒未立。臣往年删定律令,谬预议筵。谨依准前修,寻访旧事,参定学令,事讫封呈。请早敕施行,使选授有依,生徒可准。”诏褒美之,而尚未允遂。道昭又表曰:“臣自往年以来,频请学令,并置生员,前后累上,未蒙一报。当以臣识浅滥官,无能有所感悟者也。馆宇既修,生房粗构,博士见员,足可讲习。虽新令未班,请依旧权置国子学生,渐开训业,使播教有章,儒风不坠。至若孔庙既成,释奠告始,揖让之容,请俟令出。”不报。迁秘书监,荥阳邑中正,出历光、青二州刺史,复入为秘书监。卒,谥曰文恭。
道昭好为诗赋,凡数十篇。其在二州,政务宽厚,不任威刑,为吏人所爱。
子严祖,颇有风仪,粗观文史,轻躁薄行,不修士业。孝武时,御史中尉綦俊劾严祖与宋氏从姊奸通,人士咸耻言之,而严祖聊无愧色。孝静初,除骠骑将军、左光禄大夫、鸿胪卿,出为北豫州刺史,还除鸿胪卿。卒,赠司空公。
庶子仲礼,少轻险,有膂力。齐神武嬖宠其姊火车,以亲戚被昵,擢为帐内都督。掌神武弓矢,出入随从。与任胄俱好酒,不忧公事,神武责之。胄惧,潜通西魏,为人纠告,惧,遂谋逆。事发,火车欲乞哀,神武避不见。赖武明皇后及文襄争为言,故仲礼死而不及其家。严祖更无子,弟敬祖以子绍元嗣。绍元小字安都,位太尉谘议、赵郡太守,卒。
子子翻,字灵雀。少有器识,学涉,好文章。齐武平末,位司徒记室参军。寻遇齐亡,历周、隋,遂不仕,隐居荥阳三窟山。傲诞不自羁束,或有所之造,乘驴衣鞯,破弊而往。远近钦其高名,皆谓有异状,观者如堵。及见,形乃短陋,不副所闻。然风神俊发,无贵贱并敬服之。纳言杨素闻其名,因使过荥阳,迎与相见,言谈弥日,深加礼重。及归,言之朝廷,累征不至。终于家。
子翻二弟子腾、天寿,俱仕隋。子腾位蒋州司马,天寿开府参军,并以雅素称。
严祖弟敬祖,起家著作郎。郑俨之败也,为乡人所害。
子元礼,字文规。少好学,爱文藻,有名望。齐文襄引为馆客,历兼中书舍人、南主客郎中、太尉谘议参军、长广乐陵二郡守,待诏文林馆,太子中舍人。崔昂后妻,元礼姊也,魏收又昂之妹夫。昂尝持元礼数篇诗示卢思道,乃曰:“看元礼比来诗咏,亦曾不减魏收。”思道答云:“未觉元礼贤于魏收,且知妹夫疏于妇弟。”元礼,大象中卒于始州别驾。
敬祖弟述祖,字恭文。少聪敏,好属文,有风检,为先达所称誉。历位司徒左长史、尚书、侍中、太常卿、丞相右长史。齐天保中,历太子少保、左光禄大夫、仪同三司、兗州刺史。时穆子容为巡省使,叹曰:“古人有言,闻伯夷之风,贪夫廉,懦夫有立志,今于郑兗州见之矣。”迁光州刺史。
初,述祖父为兗州,于郑城南小山起斋亭,刻石为记。述祖时年九岁。及为刺史,往寻旧迹,得一破石,有铭云:“中岳先生郑道昭之白云堂。”述祖对之呜咽,悲动群寮。有人入市盗布,其父怒曰:“何负吾君?”执之以归首。述祖特原之,自是境内无盗。百姓歌曰:“大郑公,小郑公,相去五十载,风教犹尚同。”
述祖能鼓琴,自造《龙吟十弄》,云尝梦人弹琴,寤而写得。当时以为绝妙。所在好为山池,松竹交植,盛肴馔以待宾客,将迎不倦。少时在乡,单马出行,忽有骑者数百,见述祖皆下马,曰“公在此”,行列而拜。述祖顾问从人,皆不见,心甚异之。未几被徵,终历显位。及病笃,乃自言之。且曰:“吾老矣,一生富贵足矣,以清白之名遗子孙,死无所恨。”前后行瀛、殷、冀、沧、赵、定六州事,正除怀、兗、光三州刺史,又重行殷、怀、赵三州刺史,所在皆有惠政。天统元年卒,年八十一,赠开府、中书监、北豫州刺史,谥曰平简公。
述祖女为赵郡王睿妃,述祖常坐受王拜,命坐,王乃坐。妃薨后,王更娶郑道廕女,王坐受道廕拜。王命坐,乃敢坐。王谓道廕曰:“郑尚书风德如此,又贵重宿旧,君不得并之。”
述祖子元德,多艺术,官琅邪太守。述祖弟遵祖,秘书郎,赠光州刺史。遵祖弟顺祖,卒于太常丞。
自灵太后豫政,淫风稍行;及元叉擅权,公为奸秽,自此素族名家,遂多乱杂。法官不加纠正,婚宦无贬,于时有识,咸以叹息矣。
羲长兄白驎,次小白,次洞林,次叔夜,次连山,并恃豪门,多行无礼,乡党之内,疾之若仇。小白位中书博士。子胤伯,有当世器干,孝文纳其女为嫔,位东徐州刺史,卒于鸿胪少卿,谥曰简。子希俊,未官而卒。子道育,武定中,开封太守。
希俊弟幼儒,好学修谨,丞相、高阳王雍以女妻之。位司州别驾,有当官称。卒,赠散骑常侍、兗州刺史,谥曰肃。幼儒亡后,妻***凶悖,肆行无礼。幼儒时望甚优,其从兄伯猷每谓所亲曰:“从弟人才,足为令德,不幸得如此妇。今死复重死,可为悲叹。”
幼儒子敬道、敬德,俱仕西魏。敬道并巴、开、新三州刺史。敬道子正则仕周,复州刺史。
胤伯弟平城,广陵王羽纳其女为妃,位东平原太守。性猜狂使酒,为政贪残。卒,赠南青州刺史。
长子伯猷,博学有文才,早知名。举司州秀才,历太学博士,领殿中御史。与当时名胜,咸申游款。明帝释奠,诏伯猷录义。后为尚书外兵郎中,典起居注,以军功赐爵阳武子。节闵帝初,以舅氏超授征东将军、金紫光禄大夫,领国子祭酒。转护军将军,赐爵武城子。
元象初,以本官兼散骑常侍使梁。前后使人,梁武令其侯王于马射之日宴对申礼。伯猷之行,梁武令其领军将军臧盾与之接。议者以此贬之。使还,除南青州刺史。在官贪婪,妻安丰王元延明女,专为聚敛,货贿公行,润及亲戚。户口逃散,邑落空虚。乃诬陷良善,云欲反叛,籍其资财,尽以入己,诛其丈夫,妇女配没。百姓冤苦,声闻四方。为御史纠劾,死罪数十条。遇赦免,因以顿废。齐文襄作相,每诫厉朝士,常以伯猷及崔叔仁为喻。武定七年,除太常卿。卒,赠骠骑大将军、中书监、兗州刺史。子蕴,太子舍人、阳夏太守。伯猷弟仲衡,武定中,仪同开府中郎。
仲衡弟辑之,司徒谘议。齐大宁中,以军功赐爵成皋男,位金紫光禄大夫,东济北太守、肥城戍主。卒,赠度支尚书、北豫州刺史。
辑之弟怀孝,司徒谘议。齐大宁中,仁州刺史。
洞林子敬叔,荥阳邑中正、濮阳太守,坐贪秽除名。子籍,字承宗,徐州平东府长史。
籍弟琼,字祖珍,有强干称,位范阳太守,颇有声,卒。孝昌中,弟俨宠要,重赠青州刺史。琼兄弟雍睦,其诸娣姒亦咸相亲爱,闺门之内,有无相通,为时人所称美。子道邕。
道邕字孝穆。幼谨厚,以清约自居,年未弱冠,涉历经史。父叔四人并早殁,昆服季之中,道邕居长,抚训诸弟,有如同生,闺庭之中,怡怡如也。魏孝昌初,解褐太尉行参军,累以战功进至左光禄大夫、太师咸阳王长史。及孝武西迁,从入关,除司徒左长史,领临洮王友,赐爵永宁县侯。
大统中,行岐州刺史,在任未几,有能名。王罴时为雍州刺史,钦其善政,贻书盛相称述。先是,所部百姓,久遭离乱,逃散殆尽。道邕下车之日,户止三千,留情绥抚,远近咸至,数年之内,有四万家。岁考绩为天下最,周文帝赐书叹美之。征拜京兆尹。及梁岳阳王萧察称蕃,乃假道邕散骑常侍,持节拜察为梁王。使还,称旨,进仪同三司,加散骑常侍。
时周文东讨,除大丞相府右长史,封金乡县男。军次潼关,命道邕与左长史孙俭、司马杨宽、尚书苏亮、谘议刘孟良等分掌众务。仍令道邕引接关东归附人士,并品藻才行而任用之,抚纳铨叙,咸得其宜。后拜中书令,赐姓宇文氏,寻以疾免。
周孝闵帝践阼,加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进爵为子。历御伯中大夫、御正、宜、华、虞、陕四州刺史。频历数州,皆有政绩。入为少司空,卒。赠本官,加郑、梁、北豫三州刺史,谥曰贞。
子诩嗣,历位纳言,为聘陈使。后至开府仪同大将军、邵州刺史。诩弟译于隋文帝有翊赞功,开皇初,又追赠道邕大将军、徐兗等六州刺史,改谥曰文。
译字正义。幼聪敏,涉猎群书,工骑射,尤善音乐,有名于世。译从祖文宽,尚周文帝元后妹魏平阳公主,无子,周文命译后之。由是译少为周文所亲,恆令与诸子游集。年十余岁,尝诣府司录李长宗。长宗于众中戏之,译敛容谓曰:“明公位望不轻,瞻仰斯属,辄相玩狎,无乃丧德也。”长宗甚异之。文宽后诞二子,译复归本生。
周明帝时,诏令事辅城公,是为武帝。及帝即位,为左侍上士,与仪同刘昉,恆侍帝侧。译时丧妻,帝令译尚梁安固公主。及帝亲总万机,以为御正下大夫,颇被顾遇。东宫建,转太子宫尹下大夫,特被太子亲待。时太子多失德,内史中大夫乌丸轨每劝帝废太子立秦王,由是太子恆不自安。建德二年,为聘齐使副。后诏太子西征吐谷浑,太子阴谓译曰:“秦王,上爱子也;乌丸轨,上信臣也,今吾此行,得无扶苏之事乎?”译曰:“愿殿下勉著仁孝,无失子道而已。”太子然之。既破贼,译以功最,赐爵开国子。后坐亵狎皇太子,乌丸轨、宇文孝伯等以闻。帝大怒,除译名。宫臣亲幸者咸被谴。太子复召译,戏狎如初。因曰:“殿下何时可得据天下?”太子悦而益昵之。例复官,仍拜吏部下大夫。
及武帝崩,宣帝嗣位,超拜开府仪同大将军、内史中大夫,封归昌县公。既以恩旧,任遇甚重,委以朝政。迁内史上大夫,进封沛国公。上大夫之官,自译始也。以其子善愿为归昌公,元琮为永安县男。又监国史。译颇专权,时帝幸东京,译擅取官材,自营私第,坐除名。刘昉数言于帝,帝复召之,顾待如初,诏领内史事。
初,隋文帝与译有同学之旧,译又素知隋文相表有奇,倾心相结。至是,隋文为宣帝所忌,情不自安,尝在永巷,私于译曰:“久愿出籓,公所悉也,敢布心腹,少留意焉。”译曰:“以公德望,天下归心,欲求多福,岂敢忘也?谨即言之。”时将遣译南征。译曰:“若定江东,自非懿戚重臣,无以镇抚。可令隋公行,且为寿阳总管,以督军事。”帝从之,乃下诏,以隋文为扬州总管,译发兵俱会寿阳以代陈。行有日矣,帝不悆,译遂与御正下大夫刘昉谋,引隋文入受顾托。既而译宣诏,文武百官,皆受隋文节度。时御正中大夫颜之仪与宦者谋,引大将军宇文仲辅政。仲已至御坐,译知之,遽率开府杨惠及刘昉、皇甫绩、柳裘俱入。仲与之仪见译等,愕然,逡巡欲出。隋文因执之。于是矫诏,复以译为内史上大夫。明日,隋文为丞相,拜译柱国、府长史,行内史上大夫事。及隋文为大冢宰,总百揆,以译兼领天官都府司会,总六府事。出入卧内,言无不从,赏赐玉帛,不可胜计,每出入以甲士从。拜其子元璹为仪同。时尉迟迥、王谦、司马消难等作乱,隋文逾加亲礼,进上柱国,恕以十死。
译性轻险,不亲职务,而赃货狼籍。隋文阴疏之,然以其有定册功,不忍废放,阴敕官属不得白事于译。译犹坐事,无所关预,惧,顿首求解职。隋文宽喻之,接以恩礼。及帝受禅,译以上柱国归第。赏赐丰厚,进子元璹成皋郡公,元珣永安男,追赠其父及亡兄二人并为刺史。
译自以被疏,阴呼道士章醮,以祈福助。其婢奏译厌蛊左道。帝谓译曰:“我不负公,此何意也?”译无以对。译又与母别居,为宪司所劾,由是除名。下诏云:“译嘉谋良策,寂尔无闻;鬻狱卖官,沸腾盈耳。若留之于世,在人为不道之臣;戮之于朝,入地为不孝之鬼。有累幽显,无以置之。宜赐以《孝经》,令其熟读,仍遣与母共居。”
未几,诏译参撰律令。复授开府、隆州刺史。请还疗疾,有诏徵之,见于醴泉宫,赐宴甚欢。因谓译曰:“贬退已久,情相矜愍。”于是顾谓侍臣曰:“郑译与朕同生共死,间关危难,兴言念此,何日忘之。”译因奉觞上寿。帝令内史李德林立作诏书,复爵沛国公,位上柱国。高颎戏谓译曰:“笔干。”答曰:“出为方岳,杖策言归,不得一钱,何以润笔!”上大笑。未几,诏译参议乐事。译以周代七声废缺,自大隋受命,礼乐宜新。更修七始之义,名曰《乐府声调》,凡八篇,奏之。帝嘉美焉。俄拜岐州刺史。岁余,复奉诏定乐于太常。帝劳译曰:“律、令,则公定之;音乐,则公正之。礼、乐、律、令,公居其三,良足美也。”寻还岐州。开皇十一年卒,年五十二,谥曰达。子元璹嗣。炀帝初立,五等悉除,以译佐命元功,诏追改封译莘公,以元璹袭。
元璹历位右光禄大夫、右卫将军。大业末,为文城太守,以城归国。
琼弟俨。俨字季然,容貌壮丽。初为司徒胡国珍行参军,因为灵太后所幸,时人未知之。后太后废,萧宝夤西征,以俨为友。及太后反政,俨请使还朝,复见宠待。拜谏议大夫、中书舍人,领尚食典御,昼夜禁中,宠爱尤甚。俨每休沐,太后常遣阉童随侍,俨见其妻,唯得言家事而已。
与徐纥俱为舍人,俨以纥有智数,仗为谋主。纥以俨宠幸既盛,倾身承接。共相表里,势倾内外。城阳王徽亦与之合,当时政令,归于俨等。迁散骑常侍、车骑将军,舍人、常侍如故。明帝崩,事出仓卒,天下咸言俨计。尔硃荣举兵向洛阳,以俨、纥为辞。荣逼京师,俨走归乡里。俨从兄仲明欲据郡起众,寻为其部下所杀,与仲明俱传首洛阳。子文宽从武帝入关西。
敬叔弟子恭,燕郡太守。孝昌中,因俨势,除卫尉少卿,迁卫将军、左光禄大夫。卒后,赠尚书右仆射,谥曰贞。
叔夜子伯夏,位东莱太守。卒,赠青州刺史。伯夏弟谨,字仲恭,琅邪太守。
连山性严暴,挝挞僮仆,酷过人理。父子一时为奴所害,断首投马槽下,乘马北逃。其第二子思明,骁勇善骑射,被发率村义驰追之。及河,奴乘马投水。思明止将从,自射之,一发而中,落马堕流,禽至家,脔杀之。
思明,弟思和,并以武力自效。思明位直阁将军,坐弟思和同元禧逆,徙边。会赦,免。卒后,赠济州刺史。
子先护,少有武干。庄帝居籓也,先护得自结托。及尔硃荣称兵向洛,灵太后令先护与郑季明等守河梁。先护闻庄帝即位于河北,遂开门纳荣。以功封平昌县侯,广州刺史。元颢入洛,庄帝北巡,先护据州起义兵,不受命。庄帝还京,进爵郡公。历东雍、豫二州刺史,兼尚书右仆射。及尔硃荣死,徐州刺史尔硃仲远拥兵向洛。诏先护与都督贺拔胜、行台杨昱同讨之。闻京师不守,先护部众逃散,因奔梁。寻归,为仲远所害。孝武初,赠使持节、都督、四州刺史。子伟。
伟字子直,少倜傥有大志,每以功名自许,善骑射,胆力过人。尔硃氏灭后,自梁归魏。及武帝西迁,伟亦归乡里,不求仕进。大统三年,河内公独孤信既复洛阳,伟乃与宗人荣业,纠合州里举兵于陈留,信宿间,众有万人。遂拔梁州,禽东魏刺史鹿永及镇城守将令狐德,并获陈留郡守赵季和。乃率众西附。因是,梁、陈间相次降款。伟弛入关西,周文帝与语,叹美之,拜北徐州刺史,封武阳县伯。从战河桥及解玉壁围,伟常先锋陷阵。侯景归款,周文命伟率所部应接。及景叛,伟亦全军而还。除荥阳郡守,进爵襄城郡公,侍中、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魏恭帝二年,进位大将军、江陵防主、都督十五州诸军事。
伟性粗犷,不遵法度,睚眦之间,便行杀戮。朝廷以其有立义之效,每优容之。及在江陵,乃专戮副防主杞宾王,坐除名。保定元年,诏复官爵。天和六年,为华州刺史。伟前后莅职,皆以威猛为政,吏人莫敢犯禁,盗贼亦为之休止。虽非仁政,然颇以此见称。卒于州,赠本官,加少傅、都督、司州刺史,谥曰肃。
伟性吃,少时尝逐鹿于野。失之,遇牧竖,问焉。牧竖答之,其言亦吃。伟怒,谓其效己,遂射杀之。其忍暴如此。子大士嗣。
述祖族子雏,有识尚,操行清整,仕至胶州刺史。初,齐文宣为皇太子纳其女为良娣,雏时为尚书郎,赵郡李祖升兄弟微相敬惮。杨愔奏授雏赵郡太守,祖升兄弟具服至雏门,投刺拜谒。文宣闻之喜,笑曰:“足得杀李家兒矣。”
论曰:王慧龙拔难自归,间关夷险,抚人督众,见惮严敌。世珍实有令子,克播家声。松年之送终恋旧,有古人风矣。劭爰自幼童,讫于白首;好学不倦,究极群书,晋绅洽闻之士,无不推其博物。雅好著述,久在史官,既撰《齐书》,兼修隋典。好诡怪之说,尚委曲之谈;文词鄙秽,体统烦杂,直愧南、董,才无迁、固,徒烦翰墨,不足观采。经营符瑞,杂以妖讹。为河朔清流而乾没荣利,得不以道而颓其家声。惜矣!
郑羲机识明悟,为时所许。懿兄弟风尚,俱有可观,故能并当荣遇,共济其美。述祖德业,足嗣家声。严祖、仲礼,大亏门素。幼儒令问促年。伯猷以贿败德。道邕抚宁离散,仁惠克举。译实受顾托,适足为败。及帝行明德,义非简在;盐梅之寄,固不攸归。言追昔款,内怀觖望,耻居吴、耿之末,羞与绛、灌为伍。事君尽礼,既阙于夙心;不爱其亲,遽彰于物议。格之名教,君子所深尤也。俨名编《恩倖》,取辱前载。伟翻然豹变,盖知机之士乎。
译文:
王慧龙,太原晋阳人,是晋朝尚书仆射王愉的孙子,散骑侍郎王缉的儿子。从小聪明智慧,王愉认为是众孙里的一条龙,因此以慧龙命名他。起初,宋武卑微时,王愉对他不以礼相待,到了他得志时,王愉全家被诛杀。慧龙当时十四岁,被僧人僧彬藏匿起来,于是带着他过长江。摆渡的船夫看见他行色匆匆,怀疑是王氏的子孙。僧彬称他是从师学习的,才幸免。渡江之后,便西上江陵,依附叔祖父王忱的旧吏荆州原中从事习辟强。当时刺史魏咏之去世,辟强与江陵令罗修、原别驾刘期公、当地人王腾等密谋起兵,推举慧龙为盟主,约定日期偷袭州城然而宋武闻知咏之去世,也害怕江陵有变故,派他的弟弟道规赴任剂州,众人的密谋终究没有实现。罗修等带着慧龙又和僧彬北抵襄阳。晋朝雍州刺史鲁宗之资助慧龙,送他渡江,于是投奔姚兴。他自己也是这样说的。
姚泓被灭,慧龙归附北魏。明元接见他与之交谈,慧龙请求效力南去征讨,说完,俯身流泪,天子被他感动得改变了容颜。对他说:“我将统一天下,席卷昊会,你处境这样,怎能不给你资助军队呢?”然而毕竟没有采用他的建议。后来任洛城镇将,镇守金墉。适逢明元逝世,太武刚登位,都说南边人不应委任军队的职务,于是停止以前所授的职务。
起初,崔浩的弟弟崔恬听说慧龙是王氏的后嗣,把女儿嫁给了他。崔浩与他成了姻亲后,到见到他时,说:“的确是王家的儿子呀。”王氏世代是酒糟鼻,江束人称他们是“髓王”。慧龙的鼻子逐渐长大,崔浩说:“真正的贵种啊!”多次向众公卿称赞他的美妙。司徒长孙嵩听到这不高兴,向太武说起,认为他赞服南方人便有讥笑鄙视本国风尚教化的意味。太武愤怒,召来崔浩谴责他。崔浩脱帽谢罪才得以脱身。慧龙因此未得升迁。很久以后,任乐安王元范傅,领并、剂、扬三州大中正。慧龙向皇帝上奏章,希望能够在南部边陲为国效命,崔浩坚决为他说情,于是任南蛮校尉、安南大将军左长史。到刘宋剂州刺史谢晦在江陵起兵时,引慧龙为己援。慧龙督率司马灵寿等一万人,攻克刘宋的思陵戍,进军包围了项城。谢晦失败,才调回军队。后来刘宋将领王玄谟侵犯滑台,诏令假慧龙楚兵将军,和安颉等共同征讨他。相持了五十多天,众将领由于敌贼强大,不敢居前,慧龙布置奇兵大败敌贼。太武赏赐他剑马钱帛,授住龙酿将军,赐封爵位长社侯,授任荣阳太守,照旧领长史。在任上十年,大兴屯田,声誉功绩显扬,招引尚未归心的边远之民,归附的有一万多家,号称良政。
此后刘宋将领到彦之、檀道济多次驻扎在淮水、颖水,大举前来侵犯掳掠,慧龙努力作战,多次挫败敌军的锐气。彦之给友人萧斌的书信说:“鲁轨愚顽迟钝,马楚粗鲁狂暴,逃亡的人中间,只有王慧龙和韩延之能让人深深畏惧。没料到软弱无能的读书人,竟使老夫感到惊诧。”宋文使反问计,散布慧龙自认为功高却官位不相配,想招引敌寇进入边境,趁机拘孰安南大将军司马楚之来反叛。太武听到后道:“一定不是这样,是齐国人忌讳乐毅罢了。”于是赐给慧龙诏书道:“义隆畏惧将军如虎,想中伤你,朕自己清楚这些。流言蜚语,想来不值得介意啊。”宋文计谋行不通之后,又派遣刺客吕玄伯以二百户男、绢一千匹的价值悬购慧龙的首级。玄伯为反问计来,要求摒开旁人有些话要讲,慧龙怀疑他,让人探测出他的怀中藏有短刀。玄伯叩头请求一死。慧龙说:“各为自己的主子而已,我不忍心杀害这个人。”身边的人都说义隆贼心不死,不杀玄伯的话,无从警戒后来的刺客。慧龙说:“生死自有天命,饱们又怎能害我。况且我将用仁义作为盾牌,又担忧什么刺客?”终究放了他。当时人佩服他宽厚仁恕的胸怀。
慧龙认为自己遭受祸难转徙流离,常怀忧伤,于是撰写《祭伍子胥文》用来寄托自己的心意。生养了一男一女后,便断绝房事,穿着布制的衣服吃着粗劣的食物,不参与喜庆之事,举动必按礼节。太子少傅游雅在朝廷上说:“慧龙,是古代遗留的孝子。”编写帝王制度十八篇,名为《国典》。真君元年,任使持节、宁南将军、武牢镇都副将,未到镇所便去世了。临死前,对功曹郑晔说:“我是寄居的南方人,受到的恩遇不是从前的功劳的结果,承蒙圣朝特殊的慈惠,能在边疆效命,誓愿在昊地的街市上鞭尸,在江南的土地上戮墓。不料患上这种重病,有此心愿不能实现,不仅仅仰愧国命,实在也俯惭大地。活的长短是命啊,又有什么可说的!身死之后,请求葬在河内州县朝束的地方,傍着古墓但不起坟堆,足藏头发和牙齿罢了。或许那魂儿有知觉,仍希望学那老人结草虽死犹报。”当时的制度,南方人入国境的,都葬在桑干。郑晔等一再表白他的遣愿,诏令同意了。赐赠安南将军、荆州刺史,谥号穆侯。官民和将士一起在他的墓地建起佛寺,画慧龙和僧彬的图像而赞颂他们。吕玄伯感激他赦免自己罪行保全自已生命的恩德,留守在他的墓旁,终生不离去。儿子宝兴继承了爵位。
宝兴从小失去父亲,奉事母亲极尽孝道。尚书卢遐的妻子,是崔浩的女儿。起初,宝兴的母亲和卢遐的妻子都怀了孕,崔浩对她们说:“你们将来所生的,都出自于我,可以指腹为婚。”到了成亲时,崔浩为他们编定仪式,亲自监督视察,对众宾客说:“这家的婚礼之事,应当使它完美。”到崔浩被诛杀时,卢遐的后妻是宝兴的姨母,因牵连获罪没收入官。宝兴也逃匿躲避,不久得以出来。卢遐的妻子当时官府赐予度斤镇高车的滑骨,宝兴卖掉所有的财产,自己出塞将她赎出带回。州府举荐中从事、别驾,选举秀才,都不赴任。闭门不交接人事。继承了爵位长社侯、龙壤将军。去世后,儿子王琼继承了爵位。
王琼,字世珍,是孝文赐给他的名。太和九年,任典寺令。十六年,降侯爵为伯爵。皇帝纳娶他的长女为姬妾,授任前将军、并州大中正。正始年间,任光州刺史,有接受贿赂的传闻,被中尉王显弹劾,终于得以昭雪赦免。神龟年问,任左将军、充州刺史。离开州府回到京都,多年得不到晋升。居处在司空刘腾住宅的西面,刘腾尽管势倾朝野,却始终役有去拜访他。刘腾执掌大权之后,吞并邻近的住宅,扩大旧居,只有王琼始终不肯让与,因此长久受到压抑。
王琼的女儿嫁给范阳人卢道亮,不允许回到她的夫家。女儿去世,悲痛不已,王琼便将她葬在别处,坟地不马上填塞,常在墓穴里哭泣,很久才掩埋,当时人觉得他非常怪异。加上耳聋,每每见到出家人和世俗之人,向他们求索不已,乍一遇到他,让人既惊讶又好笑。路上碰见太保、广平王元怀,跨着马鞍行对等之礼,自言马瘦,元怀便将仪仗队中未施鞍辔的备用骂和乘具送给他。曾去拜访尚书令李崇,骑马到了他的宰相官署,见到李崇的儿子世哲,直问继伯在不,李崇赶紧迎出,王琼才从马上下来。李崇俭朴喜欢用纸贴在衣领上,王琼讥笑他并将他衣领上的纸扯掉。李崇的小儿子青肫曾衣着华丽的服饰,王琼上前剥去他的衣服,李崇也不怎么怨恨。领军元叉派奴仆送给王琼马匹,王琼将奴仆一并留下。王诵听说后讥笑道:“束海之地的风尚,在他遗里坠失了。”孝昌三年,任镇束将军、金紫光禄大夫、中书令。当时王琼的儿子遵业任黄门郎,因此有这些任命。去世后,赐赠征北将军、中书监、并州刺史。从慧龙入国以来,三代单传,到王琼才有四个儿子。
长子遵业,风度仪表美好不俗,涉猎经史。官居著作佐郎,与司徒左长史崔鸿共同修撰起居注。升任右军将军、兼散骑常侍,慰劳蠕蠕。于是到代京,采集散佚的文字,用来补充所撰起居的缺漏。和崔光、安丰王延明等参与制定不同官阶身份的服饰。到崔光为孝明讲说《孝经》时,遵业参与讲座,延业记录讲义,都应韶作《释奠侍宴诗》。当时人编的谚语道:“人才济济,王家兄弟。”调任司徒左长史、黄门郎,监掌制度。
遵业在当时有声誉,与中书令陈郡人袁翻、尚书琅邪人王诵共领黄门郎,号称三位贤人。当时朝政大权归属门下省,世称侍中、黄门为小宰相,遵业悠闲舒缓恬淡朴素,如在家园。常穿着角履,喜欢多事的人多毁坏新鞋来仿造成他的鞋样。认为胡太后临朝听政,天下将乱,图谋迁地以避灾祸,自己请求去徐州。太后说:“王诵免了在幽州的职务才任黄门郎,你何故想要去徐州呀?再等一二年,当有好的处置。”遵业兄弟都交结了当时杰出的人物,于是受到了当时人的赞美。到余朱荣进入洛阳时,兄弗们正在为父亲守丧,因为与庄帝有从姨兄弟之亲,相继恭迎,一起在河阴被害。评论者痛惜他们这些人才的损失,却讥刺他们那种急于进取而竞争的心态。赐赠并州刺史。着有《三晋记》十卷。
儿子松年,从小有名,齐文襄到并州,荐举为主簿。屡经升遭为通直散骑常侍,辅助李纬出使萧梁。出使返回,历任尚书郎中。魏收撰成《魏书》时,松年有毁谤的言论,文宣愤怒,囚禁了他,又施以杖刑。一年多后得以赦免,任临漳令。升任司马、别驾、本州岛大中正。孝昭提拔为给事黄门侍郎。皇帝常赐座,与他讨论政事,很赞赏他。孝昭逝世,松年乘驿车飞驰到邺都宣读遣诏,宣读时涕泪俱下,直到宣读完毕,面色不变,谈吐声韵协调,宣读完毕后号哭哀痛,昏厥倒在地上,百官无不感伤悲痛。回到晋阳,兼侍中,护送皇帝的棺材返回邺都。众旧臣隐藏情感的痕迹,不敢尽表哀痛,只有松年痛哭必流涕,朝廷之士都为之恐惧。武成尽管恼怒松年恋旧情切,却也十分器重他。以本官加散骑常侍,享受高邑县干禄。参与制定法令,先后大的讼案多委任他处理。兼御史中丞。从晋阳出发到邺都,在路上染疾去世。赐赠吏部尚书,并州刺史,谥号焉平。第二个儿子王劭最著名。
王劭,字君懋,从小深沉娴静,喜爱读书。在北齐做官,屡经升迁为太子舍人,待诏文林馆。当时祖孝征、魏收、阳休之等曾论古事,有所遗忘,讨究查核不能得到。咨询王劭,王劭详细论述出自何处,取书来验证,无一差错。从此大为当时人赞许,称他博学多识。后来升任中书舍人。北齐灭亡后进入北周,得不到升迁。隋文帝接受禅让登位,任著作佐郎,因为母亲守丧离职。在家撰写《齐书》,当时的制度禁止私家修史,被内史侍郎李元操弹劾。皇上愤怒,派人没收了他的著作,后很赏识,于是起任员外散骑侍郎,撰修起居注。
王劭认为远古有钻木取火因季节不同而用不同木材的做法,近代已废用弃绝,于是上表请求钻隧改火道:“我慎重查考《周官》:‘四季钻燧改火,用来制止季节性流行病。’取火的木材不多次改变,季节性的流行病必然盛行。圣人制定的法则,难遒是不起作用的吗?在晋朝时,有人将洛阳的火种送过长江,代代使用它,相承延续不灭,火色变青。从前师旷的饭食,说是用劈剖平日吃力最大的旧木轮车的车轮为柴禾烧煮的,晋平公派人去察视,果然用的是车轮的外框。如今温酒和烤肉,用煤火、木炭火、竹火、草火、麻根火,气味各不相同。据此推之,用新材料取的火和用旧材料取的火,理应不同。希望遵循远古的先圣之法,在春、夏、季夏、秋、冬五个时令选五种取火的木材来钻木改火。用功很少,防病的益处却大。纵然百姓沿习已久,不能一下统一,掌管皇帝膳食的尚食内厨以及太子众王的食厨,不能不按照古法行事。”皇上听从了这一建议。王劭又说皇上眉骨圆起、头部有肉突起如干戈对立的帝王外表,并指点给群臣看。皇上大喜,赏赐物品几百件,任著作郎。又上表谈论上天预示帝王受命的符兆:
过去北周保定二年,岁星在壬午,五月五日,青州一带的黄河变清,十里清澈。齐氏认为是自己的祥瑞,改用新年号纪年,年号叫河清。这个月,皇上以大兴公的身份始任随州刺史。经过二十年,隋朝果然大兴。我慎重查考《周易》《坤灵图》说:“圣人接受天命,祥瑞一定预先出现在黄河。”黄河最浑浊,是不能清澈的。我私下认为神灵赐福吉祥,理当不会虚发,黄河变清开启王天下者,实属大隋。午为鹑火星次,以明示火德;仲夏时五行中的火德旺盛,也表明是火德。月马五日为五,正合天地正数,既得到受命的时辰,又符合先显的吉兆。
开皇初年,邵州人杨令怒在河边获得一块有图文的青石、一块有图文的紫石,都凸出成文字,有皇上的名字,下面说“八方天心”。永州也获得有图文的石头,剖成两截后,有杨树的形状,黄色的树根和青色的叶子。汝水获得了神龟,腹部有文字为“天卜杨兴”。安邑在掘地时获得古代的铁板,上有文字是“皇始天年,赍杨铁券,王兴”。同州获得石龟,上有文字是“天子延千年,大吉”。我认为前面的三块有图文的石头,与《龙图》无异。为什么周石头?石头长久坚固,意义与皇上的名字相符。龟腹上的那七个字为什么要着在龟上?龟也是长久坚固的,且是神灵之物。孔子叹息黄河不出龙图,洛水不出文书;如今在大隋圣明之世,龙图文书多次出现。建德六年,亳州的大周村有龙相斗,白龙获胜,黑龙死去。大象元年夏季,荧阳汴水的北面有龙相斗。初见时白气连天,从东方经过阳武而来,等到眼前时,原来是白龙,长十来丈。有黑龙乘云而到,云雨相迫近,乍合乍离,从午时到申时,白龙升天,黑龙坠地,慎重查考:龙,是君王的象征。前面在毫州周村相斗的,不外乎象征皇上在龙斗之年任亳州总管,于是更代北周拥有天下。后面在荧阳相斗的,荧字中有三个火字,表明火德的旺盛。白龙从东方来,经过阳武,不外乎象征皇上将登帝位,从束面的府第进入崇阳门。在西北方向升天的,正当西北方干位的天宫之门。
《坤灵图》说:“圣人杀龙,龙不可能得到而杀死,都是受气的感应而已。”又说:“泰,姓商名宫,黄色,长八尺,活六十世,河龙以正月辰见,白龙与五条黑龙斗,白龙陵,所以泰人有命。”慎考这些话,都是为大隋而发的。“圣人杀龙”,前后两次龙死即是。“姓商”,皇家在用官商角征羽将姓氏分类的五姓中属商类。“名宫”,武元皇帝之名在五声中属官音。“黄色”,,隋朝在颜色中崇尚黄色。“长八尺”,武元皇帝身高八尺。“河龙以正月辰见”,《泰》,是正月之卦,龙出现的地方在京都为东南偏束的辰地。“白龙与黑龙斗”,毫州、荧阳的龙斗即是。获胜的龙之所以是白龙,因为杨姓在五音与十二律六十甲子以及五行相配组成的纳音里为商,皇上又是辛酉年生的,方位都在西方,西方是白色。死去的龙之所以足黑龙,因为北周代表黑色。之所以称五,北周闵、明、武、宣、靖共五帝;趟、陈、代、越、滕五王同时伏法,也和五敷相合。“白龙陵”,陵如同胜。鄞玄说“陵”当为“除”的意思,凡是斗争能去掉敌手的叫做除。我认为“泰人有命”,泰的意义,是通,是大,表明这人道通德大,得天命。《干凿度》说:“泰表戴干。”郑玄注道:“表,就是人的形体的外表特微。干,就是盾。泰人的外表特征,就是头部有肉突起如干戈对立的奇异之相。”我见皇上有头部肉突起如干戈对立的奇异外表,更知与泰人的外表,不差毫厘。《坤灵图》上所说的,字字都应验了。纬书又称汉朝有四百年,结果符合书上所说的,于是知道了隋朝可傅六十代也是必然的了。从前宗周占卜可传三十代,如今则是它的二倍。
《稽览图》说:“太平时代,阴阳调和,风雨协调,四海之内不偏不倚。地有险阻,因此风有快慢。尽管太平的政治仍有不能平均的,只有平均才不会有枝条呜响,因此想风起于毫州。毫州即陈留。”慎重查考这些话,不外乎表明皇上昔日是陈留公的嗣子,任毫州总管,于是接受天命,使海内平均,不偏不党,用来成就太平时代的风化。在大统十六年时,武元皇帝改封为陈留公。这时,齐国有深奥的典籍道“天王陈留入并州”,北齐君主高洋因此诛杀了陈留王彭乐。之后,武元皇帝果然率兵进入并州。周武帝时,观察云气以预测吉凶的方士说“亳州有天子气”,于是杀了毫州刺史纥豆陵恭。由皇上代任。又陈留的老子祠有干枯的柏树,世上传说老子将仙去时,说过:“等到干枯的柏树生出东南边的树枝,树梢转而回指时,将有圣人出来,我的大道可再行于世了。”到北齐时,干枯的柏树从下面生出新枝,朝上指向东南方,夜里有三个孩童一起歌唱道:“老子庙前古枯树,东南枝如伞,圣主从此去。”到皇上统治毫州时,亲自到祠庙的柏树之下,从逭时起柏树枝转头回拖,它的干枯的树枝逐渐指向西北方向,道教果然流传于世。考核这些事情,太平君主出自毫州陈留之地,都正如以上所说的。《稽览图》又说:“施政的方略成功,那么阴物也会变成阳物。”郑玄注道:“葱变成韭菜,就是。”慎重查考从六年以来,远近的山石许多变成了玉。石焉阴物,玉为阳物。又左卫的园地中,葱都变成了韭菜。
皇上此表后非常高兴,赏赐物品五百件。不久,王劭又上书道:
《周易》《干凿度》说:“《随》,上六,拘禁强令附从,这才顺服相随而再用绳索拴紧,君王兴师讨逆在西山设祭。《随》,是二月卦。阳德施行,蕃决难解,万物随阳而出,故上六欲九五拘系之,维持之,明被阳化而欲阴随从之也。”《周易》《稽览图》:“《坤》,六月,有子女任政,一年传为《复》。五月,贫之从东北来立,大起土邑,西北地动星坠,阳卫。《屯》,十一月,神人从中山出,趟地动,北方三十日,千里马数至。”慎查考:凡是这里《易纬》所说的,都是上天预示大隋受命的符兆。《随》,是二月之卦,表明大隋在二月登皇帝之位。“阳德施行”,表明杨氏的德教在天下实施推行。“蕃决难解”,表明当时的屏障都通畅,险难全部解散了。“万物随阳而出”,表明天地问万物全部跟随杨氏而出现了。“上六欲九五拘系之”,五是王,六是宗庙,表明宗庙神灵欲令升登帝位,帝王以礼约束人,以义维系人。“以礼约束人,以义维系人”,这两句,也是《干凿度》的言论。“维持之”,表明能用法度正定天下。“被阳化而欲阴随从之”,表明各种属于阴性的物类蒙受杨氏的风化,没有不跟随顺徒的。阴,指的是臣下。“王用享于西山”,不外乎表明皇上常在每年的二月到西山的仁寿宫。总共四次称“随”,三次称“阳”,欲使隋杨美好,言语恳切之至。“《坤》六月”,坤位在农历六月,六月为建未之月,说的是皇上在六月出生。“有子女任政”,说的是乐平公主是皇帝的子女,而成为北周的皇后,负责处理宫内之政。“一年传为《复》”,《复》卦是《坤》卦的一世卦,阳气刚起,说的是周宣帝逝世后一年,传位给杨氏。“五月,贫之从东北来立”,“贫之”当作“真人”,是文字的讹误。说的是周宣帝在五月逝世,真命天子革命,应在这时。皇上谦让而违犯了天意,因此过了一年才登位。从前任定州总管,在京都的东北方向,推本而言之,所以说“真人从东北来立”。“大起土邑”,大起,就是大规模兴建城邑。?西北地动星坠”,不外乎是天意要舍弃北周授命隋朝,因此产生变动现象。“阳卫”,说的是杨氏得到上天的保卫佑助。“《屯》,十一月,神人从中山出”,此卦表明初生之物变动发展而前景大为亨通,因此皇上在十一月被授任亳州总管,将从中山而出发。“趟地动”,中山属趟地,因为神人将离去,所以产生变动现象。“北方三十日”,不外乎是皇上从北方将往毫州之时,停留了三十天。“千里马”,不外乎是皇上过去所乘的骗昭马。《屯》卦,震下坎上,震对马来说是它的足,坎对马来说是它的美好的脊梁,因此骗马的脊梁上有肉鞍,行走则先播弄四足。“数至”,说的是帝王继承的时刻已经来临。
《河图,帝通纪》说:“形瑞出,变矩衡,赤应随,时灵皇。”《河图?皇参持》说:“皇辟出,承元讫,道无为,安率,被遂矩,戏作术,开皇色,握神日,投辅提,象不绝,立皇后,翼不格,道终始,德优劣,帝任政,河典出,叶辅嬉,烂可述。”慎考查:凡是这里《河图》所说的,也是上天预示大隋受命的符兆。“形瑞出,变矩衡”,矩,是法度;衡,是北斗星名,即所说的璇玑玉衡。大隋接妥天命,祥瑞的征兆开始出现,天象便为之变化。北斗主掌天上的法度,因此叫做矩衡。《易纬》说:“伏戏,矩衡神。”郑玄注,认为是法玉衡之神。与此《河图》矩衡的意义相同。“赤应随”,说的是赤帝降下精灵,感应生下隋朝。因此隋朝把火德作为赤帝天子。“时灵皇”,时,是合,说的是大隋之德合于神灵天皇大帝。又年号是开皇,与《灵宝经》的开皇年相合。“皇辟出”,皇,是大,辟,是君,大君出,不外乎说的是皇上接受天命出为天子。“承元讫”,说的是继承北周天元终竟之世运。“道无为,安率”,“安”字下面脱落一字,说的是大道无为,安定,天下顺从。“被遂矩,戏作术”,矩,是法度,从前遂皇掌握机巧之法,伏戏作八卦之术,说的是大隋信奉那二皇的法术。“遂皇机矩”,此话见于《易纬》。“开皇色”,说的是开皇年变易车马和祭牲的颜色。“握神日”,说的是握持众神,明察如日。又开皇以来白天渐长,也是其义。“投辅提”,说的是委任大臣政事,使之扶持。“象不绝”,即合乎礼仪规范的行为不废绝。“立皇后,翼不格”,格,是达,说的是原来拥立的太子作为皇家的后嗣,但他的辅佐之人不能使之达于善。“道终始,德优劣”,说的是前太子道终而德劣,如今的皇太子道始而德优。“帝任政,河典出”,说的是皇帝亲理政事,因而在邵州的黄河边得到了石图。“叶辅嬉,烂可述”,时,是合;嬉,是兴,说的是群臣合心辅助,来兴隆政治教化,灿焖光明可以记载叙述。根据《皇参持》、《帝通纪》二篇,大肆陈述上天预示受命符兆的目的,是表明皇道帝德全都在大隋啊。
皇上非常高兴,认为王劭极其忠诚,皇上的恩赐日益丰厚。
当时有人在黄凤泉洗澡,得到二块白色的石头,很有些纹理。于是依据它的纹理认为是文字,又说有各种各样的物体形象,便上奏说:“那块大的玉石有日月、星辰、八卦、五岳以及一对麒麟、两只凤、青龙、朱雀、骏虞、玄武,各在自己的方位上。又有五行、十日、十二辰的名称,共二十七个字。又有‘天门、地户、人门、鬼门闭’九字。又有却非冠和两只鸟。此鸟都有人的面孔,即是《抱朴子》所说的千秋万岁。那块小的玉石也有五岳、却非冠、无角龙、犀牛的形象。两块玉石上都有仙人玉女乘云驾鹤的形象。另外有异样的众神形象,不能全部认识,大概是风伯、雨师、山精、海若海神之类。又有天皇大帝、皇帝以及四颗帝座星,钩陈、北斗、三公、天将军、土司空、老人、天仓、南河、北河、五星、二十八宿共四十五星官。众字本无排列,都往往是两两相对。在大的玉石上则有皇帝姓名,并且朝南面,与日字正鼎足排列,又有老人星,不外乎表明皇帝朝南像太阳,而且长寿。皇后二字在西面,上有月亮的形状,不外乎表明像月亮一样。在小一点的玉石上,则皇带的名字与九干两字并列,两个杨字与万年两字并列,隋与吉字正好并列,不外乎表明长久吉庆的意思。”王劭将这些字交错变换使用,作成二百八十篇诗奏上。皇上认为他忠诚,赏赐丝帛一千匹。
王劭于是采集人间歌谲,引用图书据谶纬之学的观点予以说明,根据上天预示帝王受命的符兆,采集佛经,撰成《皇隋灵感志》共三十卷,奏上。皇上下令公布天下。王劭召集各州派遣进京报告本州岛政治和财经状况的使者,洗手焚香,闭目诵读他的《皇隋灵感志》,声调婉转,有如歌咏,历经一月,诵读完毕才罢。皇上更加欢喜,赏赐优厚。
到文献皇后逝世时,王劭又上言道:“佛经说人应天而生以及上品之上化生西方净土之时,天佛大放光明,用香花和妓乐来迎接他。如来在明星出来时进入涅盘。刚刚逝世的皇后,圣德仁慈,福善祥瑞,备载于各种奥秘的典籍之中,都说她是妙善菩萨。我审慎查考:八月二十二日,仁寿宫内两次下起金银花雨;二十三日,大宝殿的后面,夜里有神光出现;二十四日卯时,永安官北面,有自然界发出的种种音乐,声震长空。到五更时分,皇后气息衰微如同睡着一般,随即升天。与佛经上所说的,事事都得到应验。我又用自己的观点来思考此事,皇后逝世时不在仁寿大兴宫的原因,大概是因为回避皇上常居的正房。而在永安宫的原因,是因为它像京都的永安门一样,是她平常出入的地方。皇后升天后雨天,御苑里夜晚有二百多处响起钟声,这就是转生天道的应验,是很明显的。”皇上看了后,又悲又喜。当时蜀王杨秀因罪被废黜,皇上对王劭说:“哎哟!我有五个儿子,三个儿子不成器。”王劭进言道:“古来圣明的帝王,都不能改变不肖之子。黄帝有二十五个儿子,继承了他姓氏的只有两个,其余的都不同心同德。唐尧有十个儿子,虞舜有九个儿子,都不肖。夏代有祸乱的五观,周代有叛反的三监。”皇上赞同他的言论。后来皇上做梦想登上高山却不能实现,是崔彭捧着他的脚,李盛扶着他的肘,才得以登上于是对崔彭说:“生死当与你一起了。”王劭说:“此梦大吉。登上高山,表明高大安稳,永远像山一样。彭犹如彭祖,李犹如李老,两人扶持,实是长寿的征兆。”皇上听了这话,喜形于色。这一年,皇上逝世,不久,崔彭也去世了。
炀帝继位,汉王杨谅叛乱,皇帝不忍心诛杀。王劭上书道:“我听说黄帝灭了炎帝,传说他们是同母之兄弟;周公诛杀管叔,的确也是兄弟;叔向杀戮叔鱼,仲尼说他有古人遣留的正直之德风;石碚杀死石厚,丘明认为是大义灭亲。这些都在儒家的经书中记载得清清楚楚,是帝王的常法。如今陛下放过这个叛逆寇贼,超过了前辈圣人的做法。审慎查考:叛贼杨谅是个残害生灵的家伙。古时同德就同一姓,不同德就不同姓,所以黄帝有二十五个儿子,其中得到姓的有十四个人,只有青阳、夷鼓与黄帝同焉姬姓。杨谅既已自鲍于皇室,请求改变他的姓氏。”王劭用这来求媚于皇帝,皇帝犹犹豫豫还是没有听从。后来升任秘书少监,任职时去世。
王劭从事著述,近二十年,专门主持国史写作,撰成《隋书》八十卷。记录了许多皇帝口头的诏令。又采集荒诞不经的话语,以及僻陋曲折的小巷里的言论,按其类别各相归属,为它们各起题目。文词和义理繁芜杂乱,没有值得称道的。于是使隋代文武名臣的善恶事迹,埋没而得不到流传。起初撰写编年体的《齐志》二十卷,又撰写《齐书》,有纪传一百卷,以及《平贼记》三卷,或者文词鄙陋粗野,或者超越常轨不合法度,骇人视听,深受有识之士的讥斥和鄙视。然而他指摘经史的谬误,作《读书记》三十卷,其精深博大受到了当时人的佩服。从十五岁开始,至于晚年,十分爱好经史,嫌弃而忽略世事。用心既已专一,以致平素神思颇为恍惚,每到共同进餐时,闭目凝思,盘中之肉,总是被仆从吃掉。王劭没有发觉这些,只是责备肉少,多次惩罚厨师。厨师把实情告诉了王劭,王劭依旧像以前一样闭着眼睛,守候着从而抓住了偷食者。厨师才免除了鞭笞之辱。他专心致志就像这样。
遵业的弟弟广业,性格深沉文雅,涉猎了不少典籍,官居太尉祭酒,迁属。任太中大夫时去世,赐赠徐州刺史。儿子王火,有仪容外表,因有才斡而被称道,任南巨鹿太守时去世。
广业的弟弟延业,博学多闻,很有才思文采,官居中书郎。在河阴的战役中,陷阵身亡。又没有儿子,赐赠齐州刺史。延业的弟弟季和,官居书侍御史、并州大中正,赐赠华州刺史。
郑羲,字幼麟,荣阳开封人,是魏朝将作大匠郑潭的八世孙。曾祖父郑豁,任慕容垂的太常卿。父亲郑晔,不想做官。娶长乐人潘氏为妻,生养了六个儿子,都大有志气,而郑羲排行第六,以文才见长。二十岁时被选举为秀才,尚书李孝伯将女儿嫁给了他。文成末年,任中书博士。
天安初年,刘宋的司州刺史常珍奇拥据汝南归降,献文诏令殿中尚书元石为都将赴往,派郑羲参预元石军事。到达上蔡,珍奇率领文武官员三百人赶来迎接。相见之后,商议想在汝水北岸驻扎军队,没有即刻进城。郑羲对元石说:“枢机大事贵在神速,如今珍奇虽然赶来迎接了,他的意图还不能估量。不如直接进入他的城里,夺取他的钥匙,占有官府的仓库。尽管出乎珍奇意外,关键是以完全控制为上。”元石听从了郑羲的话,于是鞭马径直进入其城里。城中还有珍奇的亲兵几百人,在珍奇的住宅里。元石占领城后,思想就益发傲慢懈怠,设酒宴饮嬉戏,设有警戒防范的准备。郑羲劝说部署军队设防,用来防备突如其来的事变。当夜,珍奇果然派人焚烧府库,想趁救火时的混乱发难,由于元石有防备,才罢休。第二天早上,郑羲带着有白虎图像的旗帜去安抚慰问城邑襄的居民,民众的心才稳定下来。第二年,又率军束讨汝阴。刘宋的汝阴太守张超据城防守不下来,元石攻城也攻不下,商议准备回军长社,等待秋季再来攻击。郑羲说:“现在张超驱使市民,差遣不过一月,当然安心守城。张超的粮食断尽之后,不是投降就是逃走。却要放弃返回长社,这样张超一定会修城墙挖深壕,多积聚薪草壳粮,将来恐怕难以谋取了。”元台不采纳,终究囤师长社。到了冬季,又前往进攻张超,张超果然设防,无功而回。过了多年,张超死,杨文长代替防守,粮尽城溃,才攻占了它,终如郑羲谋划时所料。淮水以北地区平定后,升任中书侍郎。
延兴初年,阳武人田智度年纪十五岁,妖言蛊惑煽动民众,扰乱京索。认为郑羲是黄河以南地区众人所仰望的人,被州郡之民信任,派他乘驿传慰抚晓谕。郑羲到后,宣传告示祸福利害,乱民都溃散了,智度旋即被擒获斩杀。因为功劳被赐封爵位泰昌男。孝文初年,兼员外散骑常侍、宁朔将军、阳武子,出使刘宋。
中山王王敏在当时受到宠爱,并设置藩王府的属官,郑羲任他的傅。此后多年没有改任,资产也匮乏,于是请假回家,便逗留不返。到李冲显贵受宠,和郑羲结为姻亲时,才前往家中征召为中,书令。文明太后为父亲燕宣王在长安建立祠庙,刚刚建成时,任命郑羲兼太常卿,假荣阳侯,配备属吏,到长安拜庙,在庙门树碑。回来,由于出使有功,依前赐封侯爵。
出任西兖州刺史,假南阳公。郑羲多有受贿行为,没有财货别想在他那里办成事情。性格又吝啬,有人来以礼赠物的,不给犒劳一杯酒一块肉,而且在西城门接受了羊和酒,便拿去束城门出售它们。由于是李冲的亲戚,法官不来纠察。酸枣令郑伯孙、鄄城令董腾、别驾贾怀德、中从事申灵度都在任廉正,关怀百姓,郑羲都上表称道举荐,当时的舆论对此给予了褒扬。文明太后焉孝文纳娶了他的女儿为姬妾,征召为秘书监。太和十六年去世,尚书奏请谥号焉“宣”。诏令道:“盖棺定谥号,是先前典章旧有的法规;斥恶奖善,树立为政之道的光辉典范。郑羲尽管旧有文事之功,却理政缺少清廉。尚书怎么情理失去至公,违背明确的法典?根据谧法,博闻多见称文,不劳苦而得盛名称灵,可追赠以本官,加谥号文灵。”
长子郑懿,字景伯,涉猎经史。官居太子中庶子,继承了爵位荣阳伯。郑懿娴静支雅有理政治事的才干,受到孝文的器重礼待,任命长兼给事黄门侍郎、司徒左长史。宣武初年,因为堂弟思和同咸阳王元禧叛逆,与弟弟通直常侍道昭一起受到较为疏远的亲戚关系的牵连而出了官禁。任太常少卿,出任齐州刺史。郑懿喜欢鼓励和督责,擅长决断事务,尽管谈不上洁白无瑕,合乎正道的财物才取纳,百姓仍然想望他。去世后,赐赠兖州刺史,谥号为穆。儿子恭业继承了爵位,武定三年,因与房子远谋害齐神武坐罪,依法处死。
郑懿的弟弟道昭,字僖伯,从小好学,博览各家著述。兼中书侍郎,跟随皇上征伐沔水以北地区。孝文在县瓠的方丈竹堂宴请侍奉自己的廷臣,道昭与哥哥郑懿,起在皇上身边陪坐。在音乐大作耳热酒酣之际,孝文歌唱道:“太阳的光辉达于天下啊无不照耀,只有江束一隅啊没有照到。”彭城王元勰接着唱道:“愿随圣明的皇上啊登上衡山、会稽,各国纷纷来表达诚服啊使光照不到的地方也统一。”郑懿歌唱道:“恩威兼施啊天朝之门开启,四海之内百姓来宾服啊统一历法。”邢峦歌唱道:“虞舜实施文德感化啊天下归顺,礼乐教化远播啊百姓无不想望。”道昭歌唱道:“皇帝的教化一推行啊遍地充满,敬奉太阳依附皇上啊天下安宁。”孝文又歌唱道:“沿着那汝水堤岸走啊从前的教化醇正,却不如今天的道德风操高明。”宋弁歌唱道:“文王的政治教化啊辉耀长江一带的沼池之地,岂如当世广远深入的教化普及天下。”孝文对道昭说:“近来迁都的事务尽管繁杂,与各位俊杰人才不放弃吟唱作诗,还没有今天这样的。”于是令邢峦汇集编录。又说:“近年,你频遭家丧,每次回头望见那空着的有花纹的坐席,常常因此感慨叹息。”
不久正式任命为中书郎,屡经升迁为国子祭酒。广平王元怀任司州牧时,任命道昭与宗正卿元匡为州都。道昭上表道:“我听说唐尧、虞舜开启世连,把文德作为根本;殷代、周代创业,把学问和技能放在首位。那么礼乐,是国家的根基,不能须臾废弃。大魏,立国伊水、浸水一带,更新国运。全国各地感受美风至德的和顺,四境之内怀念太平盛世的福泽。然而那愚蠢的闽地昊地之人,在那长江一带低洼之地阻断了教化,先帝于是大发威怒,战争不断。然后停车驻留,留心古籍,令已故御史中尉臣李彪,与吏部尚书任城王臣元澄等,精选优秀儒士,用来增强学校。元澄等依照圣旨,设置四门博士四十人。其中国子博士、太学博士和国子助教,早已选置。推寻先帝的圣旨,意在速成,只是军国多事,没有时间顾及营置。从那时到今天,将近十二年,学校衰败,诗书礼乐四种经术废弃。于是使大儒和年高德劭素孚众望者,卷起经书而不再谈论;俗学后辈,弃本而逐末。进取而竞争官位的风气,实在是由于这啊。陛下,敬肃明察有才智与道德,洞识深远,关注经业,从容探索和品味典籍。屡屡发布诏谕,敦促营建学校,房舍已经修好,取士的制度肖未确立。我往年删定法令,错谬地拥有一个议官的席位。谨慎依据前已修定的法令,探寻咨询过去的事情,参酌商定有关学校的法令,法令修定后已封好呈上。请求早下救命予以实施,让选举授任有依据,学生有准则。”诏令褒奖他,但还没有同意执行。道昭又上表道:“我往年频频请求颁布有关学校的法令,并设置学生,前后多次奏上,没有得到一次答覆。当以为我是见识浅陋的滥官污吏,不能感动陛下使有所醒悟。学校的房子已经修好,学生的宿舍大致建成,博士现有的人员,足可以讲议研习了。尽管新的法令没有颁布,请依照旧令权且招收公卿的子弟和学生,逐渐开辟讲德谈经的儒业,使传教有法度,儒家的传统和风尚不失落。至于孔子的祠庙已成,应在学校设置酒食以奠祭先圣先师的孔子而上报已开学,礼乐文德之法度,请待令出。”没有答复。升任秘书监,荣阳邑中正,出外历任光州、青州二州刺史,再入任秘书监。去世,谥号为文恭。
道昭喜爱作诗赋,共有几十篇。他在二州任职时,政治宽厚,不随便使用刑罚,受到官民的爱戴。
儿子严祖,很有风度仪表,粗浅地读过一些文学和史学方面的书籍,轻浮急躁行为不厚道,不修士人的学业。孝武时,御史中尉綦俊弹劾严祖与宋氏的堂姊通奸,士人都耻于议起这事,但严祖丝毫没有愧色。孝静初年,任骠骑将军、左光禄大夫、鸿胪卿,出任北豫州刺史,回来后任鸿胪卿。去世后,追赠司空公。
妾生的儿子仲礼,年少时轻躁奸险,有臂力。齐神武宠爱他的姐姐火车,因为亲戚的关系受到亲近,提拔为帐内都督。掌管神武的弓箭,出入跟随侍从。与任胄都好酒,不忧虑公事,神武责备他们。任胄畏惧,暗通西魏,被人纠举告发,畏惧,于是图谋叛逆。事情败露,火车想哀求,神武回避不见。依赖武明皇后和文襄争着为他说话,因此仲礼被处死而并没有连累他的家人。严祖却没有嫡子,弟弟敬祖将儿子绍元作为他的嗣子。绍元小字安都,官居太尉咨议、趟郡太守,不久去世。
儿子子翻,字灵雀。年少有器度与见识,广学博览,喜爱写文章。北齐武平末年,官居司徒记室参军。旋即遇到北齐灭亡,经历北周、隋朝,终究小出来做官,隐居在荣阳的三窟山。傲慢放诞不约束自己,有时去拜访某地,骑着驴子裹着马鞍下的垫子,破烂不堪地前往。远近钦慕他的高名,都认为他有不同寻常的外貌,围观者很多看上去如一道黑压压的城墙。等见到他时,外表竟然短小丑陋,与所听说的不符。然而风采英发,无论身份贵贱之人都敬重佩服他。纳言杨素听说了他的名声,出使路过荣阳时,往迎与之相见,谈论了一整天,对他以礼厚待。返回后,向皇上推荐了他,多次征召不来。在家中去世。
子翻的两个弟弟子腾、天寿,一起在隋朝做官。子腾官居蒋州司马,天寿官居开府参军,都因为高雅恬淡而被称道。
严祖的弟弟敬祖,出仕任著作郎。郑俨失败时,被同乡人害死。
儿子元礼,字文规。从小好学,喜欢做文章,有名望。齐文襄招至为门客,历兼中书舍人、南主客郎中、太尉咨议参军、长广乐陵二郡守,待诏文林馆,任太子中舍人崔昂的后妻,是元礼的姐姐,魏收又是崔昂的妹夫。崔昂曾经拿着元礼的几首诗给卢思道看,并说:“看元礼近来的诗歌,也竟然不比魏收差。”思道答道:“没有感到元礼比魏收贤能,却知道了妹夫比内弟疏远。”元礼,大象期间任始州别驾时去世。
敬祖的弟弟述祖,字恭文。从小聪明机敏,喜爱写作,行为检点约束,被有德行学问的前辈称赞。历任司徒左长史、尚书、侍中、太常卿、丞相右长史。北齐天保期间,历任太子少保、左光禄大夫、仪同三司、充州刺史。当时穆子容任巡省使,感叹道:“古人曾说过,听说了伯夷的风操,贪婪的人变得廉洁,软弱无能的人变得有志向,今天在郑充州身上看到了。”调任光州刺史。
起初,述祖的父亲在光州任职时,在城南的一座小山上修建了供斋祠用的亭子,将记叔此事之文刻在了石头上。述祖当年九岁。到任刺史时,前往寻觅过去的遣迹,得到一块破碎的石头,上有铭文道:“中岳先生郑道昭之白云堂。”述祖对着它呜咽,悲伤感动了众僚属。有人进入市场偷盗布匹,他的父亲愤怒道:“为什么要辜负我们的父母官?”将他绑起来投案自首。述祖特别宽恕了他,从此辖境内没有盗贼。百姓歌唱道:“大郑公,小郑公,相距五十年,风俗教化仍相同。”
述祖会弹琴,自己创作了《龙吟十弄》,说曾梦见人弹琴,醒来后据此写出。当时人认为绝妙。所居之处喜爱筑山修池,松竹交错种植,用丰盛的食物来招待宾客,送往迎来不厌倦。年轻时在乡下,单骑出行,忽然有几百名骑马人,见到述祖都下了马,说“公在此”,排队而拜。述祖回头询问这些跟随他的人,都不见了,心里感到非常奇怪。不久被征召,终于官至显贵之位。到病危时,缆自己道出这事。并且说:“我已年迈,一生享受富贵心满意足了,将清白的名声留给了子孙,死而无憾。”前后行瀛、殷、冀、沧、赵、定六州事,正式任命为怀、兖、光三州刺史,又再行殷、怀、赵三州刺史,所到之处都有仁惠的政治。天统元年去世,年纪八十一岁,追赠开府、中书监、北豫州刺史,谥号为平简公。
述祖的女儿是趟郡王高椒的王妃,述祖常坐着接受王的拜礼,令坐下,王才坐下。王妃逝世后,王又娶了郑道荫的女儿,王坐着接受道荫的拜礼,王令坐下,才敢坐下。王对道荫说:“郑尚书风操道德像这样,又是显贵望重的老臣,你不能和他等同。”
述祖的儿子元德,有六艺以及术敷方技等各种技能,官居琅邪太守。述祖的弟弟遵祖,官居秘书郎,追赠光州刺史。遵祖的弟弟顺祖,任太常丞时去世。
从灵太后干政后,***之风渐行,到元叉专权时,邪恶污秽的行为公行,从此世族名家,便多遭难离散。法官不予纠正,结婚与做官不谦退,在当时的有识之士,都因此而叹息。
彝郑羲的长兄白瞵,第二个哥哥小白,第三个哥哥洞林,第四个哥哥叔夜,第五个哥哥连山,都仗恃豪门,多行无礼,在家乡中,乡亲们痛恨他们有如仇敌。小白官居中书博士。儿子胤伯,有治世的才干,孝文纳娶了他的女儿为姬妾,官居束徐州刺史,任鸿胪少卿时去世,谥号为简。儿子希俊,没有出仕就去世了。儿子道育,武定期间,官居开封太守。
希俊的弟弟幼儒,喜爱学习,行为修饰严谨,丞相、高阳王元雍将女儿嫁给了他。官居司州别驾,有称职的美誉。去世后,追赠散骑常侍、充州刺史,谥号为肃。幼儒死后,妻子***凶悍悖逆,恣意妄行役有礼节。幼儒当时声望很好,他的堂兄伯猷常常对着他所亲近的人说:“堂弟是个人才,足为美德,不幸娶了这样的妇人。如今只当是死了又再死一遍,真为他感到悲伤叹息。’幼儒的儿子敬道、敬德,都在西魏做官。敬道官居巴、开、新三州刺史。敬道的儿子正则在北周做官,官居复州刺史。
胤伯的弟弟平城,广陵王元羽纳娶他的女儿焉王妃,官屠束平原太守。性情凶猛好酗酒,为政贪婪残暴。去世后,追赠南青州刺史。
长子伯猷,博学有文才,很早就有名声。选举为司州秀才,历任太学博士,领殿中御史。和当时有名望的才俊之士,都交游亲密。明帝在学校设酒食奠祭先圣先师,诏令伯猷记录仪制。后来任尚书外兵郎中,掌修起居注,因为军功赐封爵位阳武子。节闵帝初年,因为舅父的缘故升迁为征东将军、金紫光禄大夫,领国子祭酒。改任护军将军,赐爵位武城子。
元象初年,以本官兼散骑常侍出使萧梁。前后的使者,梁武帝命他的侯王们在骑射之日宴会应对而施礼;伯猷一行,梁武命他的领军将军臧盾来接待他们。评议者由于这贬斥他。出使回来,任南青州刺史。在职时贪婪,妻子是安丰王元延明的女儿,专门从事聚敛,贿赂公行,连亲戚们也得到了好处。人口逃散,城邑村落空荡荡。于是诬陷贤良善士,说他们想反叛,登记他们的财产,全部据为己有,诛杀他们中间的男子,妇女发配为奴隶。百姓冤苦,声传四方。被御史纠察弹劾,列出死罪几十条,遇到赦免,于是因此废弃。齐文襄任相,每次告诫勉励朝廷之士时,常用伯猷和崔叔仁的例子来作说明。武定七年,任太常卿。去世后,追赠骠骑大将军、中书监、兖州刺史。儿子郑蕴,官居太子舍人、阳夏太守。伯猷的弟弟仲衡,武定年问,官居仪同开府中郎。
仲衡的弟弟辑之,因为军功赐封爵位成皋男,官居金紫光禄大夫,束济北太守、肥城戌主。去世后,追赠度支尚书、北豫州刺史。
辑之的弟弟怀孝,任司徒咨议。北齐大宁年问,任仁州刺史。
洞林的儿子敬叔,官居荣阳邑中正、濮阳太守,因贪污秽行罪免职。儿子郑籍,字承宗,官居徐州平束府长史。
鄞籍的弟弟郑琼,字祖珍,有精明强干之称,官居范阳太守,很有名声,不久去世。孝昌年问,弟弟郑俨得宠显要,再追赠他青州刺史。郑琼兄弟和睦,众妯娌也都相互亲爱,家室之中,有无互通,被当时人赞美。儿子道邕。
道邕,字孝穆。从小谨慎厚道,以清廉俭约自处,未到成年,涉猎经史。父亲叔父四人都很早去世,兄弟之中,道邕最大,抚育教养同宗之弟,如同父母而生,家庭之中,和和顺顺。北魏孝昌初年,出仕太尉行参军,多次因战功晋升到左光禄大夫、太师咸阳王长史。到孝武西迁时,跟随进入函谷关,任司徒左长史,领临洮王友,赐封爵位永宁县侯。
大统年间,行岐州刺史,在职不久,有能干的名声。王照当时任雍州刺史,敬佩他的良好政绩,寄书信给他大加称扬述说。先前,所统属的百姓,长久遭受战乱,逃亡离散将尽。道邕赴任之日,户口只有三千,倾心安定抚慰,远近的人都纷纷奔来,几年之内,有四万家。每年考核政绩时都为天下第一,周文帝赐书赞美他。征召任为京兆尹。到萧梁的岳阳王萧詧自称藩属时,于是假道邕散骑常侍,持节封萧詧为梁王。出使回来,符合皇上旨意,晋升仪同三司,加官散骑常侍。
当时周文向东征讨,他被任为大丞相府右长史,封爵金乡县男。军队驻扎潼关,令道邕与左畏史长孙俭、司马杨宽、尚书苏亮、咨议刘孟良等分管军务。仍然命道邕引见接待潼关以东归附的士人,并且鉴定饱们的才智和德行而加以任用,安抚招纳品评任用,都恰当合宜。后来任中书令,赐姓宇文氏,旋即因病免职。
北周孝闪帝登基,加官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晋封爵位为子。历任御伯中大夫、御正、宜华虞陕四州刺史。频频历任几州,都有政绩。入任少司空,不久去世。追赠本官,加官郑、梁、北豫三州刺史,谥号为贞。
儿子郑词继承了爵位,历官纳言,任访问陈朝的使者。后来升至开府仪同大将军、邵州刺史。郑翔的弟弟郑译对隋文帝有辅佐的功勋,开皇初年,又追赠道邕为大将军、徐充等六州刺史,改谥号为文。
郑译,字正义。从小聪明机敏,涉猎群书,擅长骑马射箭,尤其精通音乐,有名于世。郑译的从父文宽,娶了周文帝元后的妹妹西魏的平阳公主为妻,没有儿子,周文帝令郑译作为他的后代。因此郑译年幼时就被周文帝亲爱,常令他与众儿子聚集游玩。十多岁时,曾经拜访相府司录李长宗,长宗在众人面前与他嬉戏,郑译满脸严肃地对他说:“明公地位声望不低,受到敬仰瞩目,却戏弄我,不是有丧德性吗?”长宗觉得他很不寻常。文宽后来生了两个儿子,郑译又回到了亲生父母那里。
周明帝时,韶令奉事辅城公,即武帝。到皇帝登位时,任左侍上士,与仪同刘防,常侍奉皇帝身边。郑译当时丧妻,皇帝命郑译娶后梁的安固公主为妻。到皇帝亲自总理朝政时,任他为御正下大夫,很被赏识而受优遇。太子立,改任太子官尹下大夫,特别受到太子的亲近和优待。当时太子多失德行,内史中大夫乌丸轨常劝谏皇帝废黜太子改立秦王焉太子,因此太子常不白安。建德二年,任访问北齐使者的副手。后来诏令太子西征吐谷浑,太子暗中对郑译说:“秦王,是皇上的爱子,乌丸轨,是皇上信任的臣了,如今我这次出征,该不会如同扶藤的事情吧?”郑译说:“愿殿下勉力使仁孝昭着,不要失去儿女对父母应遵循的道德规范而已。”太子认为有道理。打败寇贼之后,郑译因为功劳最大,赐封爵位开国子。后来因犯有不庄重而过分亲昵皇太子的罪过,乌丸轨、宇文孝伯等禀告皇上。皇帝大怒,免除了郑译的官职。太子的属官中受宠幸的都贬降或谪戍。太子又征召郑译,不庄重而过分亲昵的态度照旧。因而说:“殿下什么时候能得到天下?”太子高兴而益发亲近他。照例恢复了官职,仍旧任吏部下大夫。
到武帝逝世,宣帝登位时,越级授任开府仪同大将军、内史中大夫,封爵归昌县公。既然因为是旧交,便很受信任和重用,委以朝廷大政。升任内史上大夫,晋封为沛国公。上大夫的官职,是从郑译开始的。封他的儿子善愿为归昌公,元琮为永安县男。又监督国史的撰修。郑译很有点专权,当时皇帝去了束京,郑译擅自论才授官,自建私宅,坐罪免职。刘防多次向皇帝说情,皇帝又征召他,眷颅优待有如从前,韶令领内史事。
起初,隋文帝与郑译有同学旧情,郑译平素又知道隋文的相貌不同寻常,倾心与他结交。到这时,隋文被宣帝猜忌,心不自安,曾经在官中的长巷里,私下对郑译说:“很久希望出任地方长官了,这是您清楚的,斗胆表露心迹,请稍加留意。”郑译说:“凭您的道德声望,天下人将归附您,想求取多福,哪里敢忘记呢?谨敬从命造就去说起此事。”当时即将派郑译南征。郑译说:“如要平定江束,倘若不是皇亲国戚显贵大臣,无从镇抚。可命隋公出行,并任寿阳总管,以督统军事。”皇帝听从了这一意见,于是下诏,任隋文为扬州总管,郑译发兵一起在寿阳会合讨伐陈朝。出行多日了,皇帝病重不起,郑译于是与御正下大夫刘防谋划,引进隋文接受嘱托。不久郑译宣诏,文武百官,都受隋文节制调度。当时御正中大夫颜之仪兴宦官谋划,招致大将军宇文仲辅佐朝政。宇文仲已到皇帘的宝座前,郑译得知后,迅速率领开府杨惠和刘晚、皇甫绩、柳裘一起入宫。宇文仲与之仪见到郑译等,惊愕,退让欲出。隋文趁机捕捉了他们。于是假托诏令,再任郑译为内史上大夫。第二天,隋文任丞相,任郑译柱国、相府长史,行内史上大夫事。到隋文任大冢宰,主持国政,任郑译兼领天官都府司会,总理六府事宜。出入隋文的内室,意见无不被采纳,赏赐的玉帛,不可胜计,每次出入都带着武士跟随。任用他的儿子元踌为仪同。当时尉迟迥、王谦、司马消难等叛乱,隋文更加亲近礼待他,升任上柱国,可以饶恕十次死罪。
郑译生性轻躁奸险,不亲理职事,而且贪污受贿名声狼藉。隋文暗地疏远他,然而因为他有拥立的功勋,不忍心废黜,暗中敕命属官不得向郑译禀告政事。郑译仍然坐堂办公,却无所事事,畏惧,叩头请求免职。隋文宽慰开导他,用恩宠的礼节对待他。到皇帝接受禅让登位时,郑译以上柱国的身份退休。赏赐丰厚,晋封儿子元璃为成皋郡公,封元殉为永安男,追赠他的父亲和亡兄二人都为刺史。郑译自从被疏远,偷偷地叫道士拜表设祭,以祈求保佑。他的奴婢奏告郑译用巫术邪道致灾祸于人。皇帝对郑译说:“我没有背弃您,这是什么意思呢?”郑译无从回答。郑译又与母亲分居,被御史弹劾,因此免去了官职。下韶令道:“郑译的嘉谋良策,没有听说;受贿断狱又卖官,却喧嚣充耳。如果把他留在世上,活在人间会成为无道之臣;把他杀死在朝堂,进入地下会成为不孝之鬼。阴问和阳间都将受到牵累,无从安置他。应当赐给他《孝经》,命他熟读,依旧让他与母亲同居。”
不久,诏令郑译参与撰写法令。又任开府、隆州刺史。请求回来治病,有诏令征召他,在醴泉宫受到接见,赐予宴饮非常快乐。皇上便对郑译说道:“贬降抑退已久,心中充满怜悯之情。”于是回头对侍奉的臣子们说:“郑译与我同生共死,辗转危难,心里常怀念这些,什么时候忘记过。”郑译于是举杯祝寿。皇帝命内史李德林立即撰写诏书,恢复爵位沛国公,官位上柱国。高颊开玩笑地对郑译说:“笔干。”回答道:“出任地方官,拄杖而归,未获一钱,用什么来润笔!”皇上大笑。不久,诏令郑译参与商议有关音乐专宜。郑译认为周代的官、商、角、征、羽、变宫、变征等七声废缺不全,由于大隋接受天命,礼乐应当更新。改修十二律中的黄钟、林钟、太蔟、南吕、姑洗、应钟、蕤宾等七始之意义,名叫《乐府声调》,共八篇,奏上。皇帝赞美。不久任岐州刺史。一年多后,又奉诏令和太常定正音乐。皇帝慰劳郑译说:“律、令,是您确立的;音乐,是您改定的。礼、乐、律、令,您占据其三,确实十分美妙。”不久返回岐州。开皇十一年去世,年纪五十二岁,谥号为达。儿子元璇继承了爵位。炀帝刚登位,五个等级的爵位全部废除,因为郑译是辅佐先帝创业的元勋,诏令追加改封郑译为莘公,让元璇继承。
元璇历任右光禄大夫、右卫将军。大业末年,任文城太守,率城归附大唐。
郑琼的弟弟郑俨。郑俨字季然,仪表魁梧英俊。起初任司徒胡国珍行参军,因为被灵太后宠幸,当时人不知道这些。后来太后被废,萧宝夤西征,任郑俨为友。到太后重新执政时,郑俨请充任使者回朝,又受到恩宠优待。任谏议大夫、中书舍人,领尚食典御,昼夜待在宫中,更加受到宠爱。郑俨每次休假,太后常派小宦官跟随侍奉,郑俨见到他的妻子时,祇能谈谈家事罢了。
和徐纥一起任舍人,郑俨认为徐纥有智术,依仗为出谋划策的主要人物;徐纥因为郑俨十分受宠幸,竭尽全力与他交往。共同互为表裹,势倾朝廷内外。城阳王元徽也与他们联合在一起,当时的政令,归属郑俨等。升任散骑常侍、车骑将军,任舍人、常侍照旧。明帝逝世,事情发生得突然,天下都说是郑俨的阴谋。汆朱荣起兵指向洛阳,以讨伐郑俨、徐纥为借口。余朱荣威逼京都,郑俨逃归乡里。郑俨的堂兄仲明想拥郡举兵,旋即被他的部下杀死,郑俨与仲明的首级都被传送至洛阳。儿子文宽跟随武帝进入关西。
敬叔的弟弟子恭,任燕郡太守。孝昌期间,依赖郑俨的权势,任卫尉少卿,升任卫将军、左光禄大夫。去世后追赠尚书右仆射,谥号为皇。
叔夜的儿子伯夏,官居柬莱太守。去世后,追赠青州刺史。伯夏的弟弟郑谨,字仲恭,官居琅邪太守。
连山性情严酷残暴,鞭挞仆役,残酷有违人情常理。父子同时被奴仆害死,被砍下的首级扔在马槽下面,奴仆骑马往北逃走。他的第二个儿子思明,骁勇擅长骑马射箭,披散着头发率乡里义勇追赶,到河边时,奴仆骑着马投入水中。思明止住所率的随从,亲自射他,一发便中,奴仆落马坠入流水,擒获回到家中,将他碎割杀死。
思明、弟弟思和,都凭着自己的武力报效国家。思明官位直合将军,因弟弟思和同元禧叛逆牵连坐罪,迁徙戍边。时逢大赦,免罪。去世后,追赠济州刺史。
儿了先护,年轻时就有军事才干。庄帝居于分封的领地上时,先护得以结交依托。等到余朱荣举兵指向洛阳,灵太后命先护与郑季明等防守河梁。先护听到庄帝在黄河以北登位的消息,便开城门迎接余朱荣。因功封爵平昌县侯,任广州刺史。元颢进入洛阳,庄帝北巡,先护拥州兴起义兵,不接受命令。庄帝回到京都,晋封爵位郡公。历任东雍、豫二州刺史,兼尚书右仆射。到余朱荣死后,徐州刺史余朱仲远带兵指向洛阳。诏令先护与都督贺拔胜、行台杨昱共同征讨他。闻讯京都失守,先护部众逃散,因而投奔萧梁。旋即回来,被仲速害死。孝武初年,追赠使持节、都督、四州刺史。儿子郑伟。
郑伟,字子直,年少时不同寻常有远大志向,常以功名自许,擅长骑马射箭,胆量力气过人。余朱氏灭亡后,从萧梁回到北魏。到武帝西迁时,郑伟也回到了乡里,不求入仕做官。大统三年,河内公独孤信收复洛阳之后,郑伟于是和同族人荣业,集合乡里民众在陈留起兵,两三天之间,部众有一万人。于是攻占梁州,擒获束魏剌史鹿永和镇城守将令狐德,并捉拿了陈留郡守趟季和。便率部众往西归附。因此,梁州、陈留相继臣服。郑伟驰马进入关西,周文帝与他交谈,赞美他,任北徐州刺史,封爵武阳县伯。跟随征战河桥和解玉壁之围时,郑伟常常冲锋在前攻入敌阵。侯景归顺,周文令郑伟率部众接应。到侯景叛变时,郑伟也能保全军队而回。任荣阳郡守,晋封爵位襄城郡公,升任侍中、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魏恭帝二年,晋升官职大将军、江陵防主、都督十五州诸军事。
郑伟性格粗犷,不守法度,极小的怨恨,便实行杀戮。皇上因为他有起义之功,常宽容他。到他任职江陵时,竟然擅自杀死副防主杞宾王,坐罪免职。保定元年,诏令恢复官爵。天和六年,任华州刺史。郑伟先后任职,都以威严凶猛理政,官民不敢触犯法禁,盗贼也因此停止,虽然不是仁政,然而也颇因为这而被称道。在州任职时去世,追赠本官,加官少傅、都督、司州刺史,谥号为肃。
郑伟一向说话口吃,年轻时曾经在野地里追赶野鹿,野鹿不见了,碰到一牧童,询问他。牧童回答他时,说话也口吃。郑伟发怒,认为他在模仿自己,于是将他射死。他残忍凶暴就像这样。儿子大士继承了爵位。
述祖同族兄弟的儿子郑雏,有见识志向,操守品行清廉严整,官至胶州刺史。起初,齐文宣为皇太子纳娶他的女儿为良娣,郑雏当时任尚书郎,赵郡人李祖升兄弟有些敬畏他。杨情奏请援任郑雏为趟郡太守,祖升兄弟完全服罪来到郑雏门前,投递名帖拜见。文宣闻讯欢喜,笑道:“足可以杀死李氏家的儿子了。”
论曰:王慧龙从危难中自拔归附朝廷,辗转艰险,安抚人民督率部队,使强敌畏惧。世珍确实有很好的儿子,能播扬家族的声誉。松年送终尽哀怀念旧恩,有古人的美德遣风啊。王劭从孩童起,一直到老年,好学不倦,穷究群书,儒者博闻之士,无不推崇他通晓众物。平素爱好着述,久任史官,既撰修《齐书》,又惨定隋代法典。喜欢诡怪学说,爱好邪曲不正的论述,文词鄙陋污秽,体例条理烦杂,正直不如南史、董狐,才能不及司马迁、班固,白白地耗费笔墨,不值得观赏采取。筹划编录皇帝受命的征兆,问杂进怪诞虚妄的东西。身为河朔之地有德行有声望的家族后裔却投机贪取功名利禄,得之不以正道而败坏了家族的声誉。可惜啊!郑羲机敏聪慧,被当时人赞许。郑懿兄弟的气节,都有较高的境界,因此都荣获皇帝知遇而显身朝廷,共同继承并光大了他们前辈美好的传统。述祖的德行和功业,足以传承家族的声名美誉。严祖、仲礼大大损害了原有的门阀地位。幼儒有美好的名声可惜生命短促。伯猷因受贿而败坏了品德。道邕慰抚安定逃离亡散的百姓,能行宽惠仁政。郑译寅受嘱托,逋足可以定成败。到上帝护卫隋文登基,旧有的仪制法度不复存在,可以托付重任,本来就有所归呀。追念昔日的交好,心中怀着企望,耻居昊汉、耿弁之后,羞与周勃、灌婴为伍。事奉君主竭尽臣礼,已经没有了平素的心愿;不爱他的母亲,立即受到众人公开的非议。以正名定分为主的儒家礼教来衡量时,是君子所深加责备的。郑俨的名字编入《恩幸》,取辱了前代的记载。郑伟翻然显贵,原来是有先见之明的士人啊。
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