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唐寅

作者:金性尧

|

类型:都市·校园

|

更新时间:2019-10-06 01:30

|

本章字节:4572字

唐寅(1470—1523),字伯虎,一字子畏,号六如居士,吴县(今江苏苏州市)人。弘治十一年(1498)举乡试第一,即解元,颇为学士程敏政赏识。次年,与江阴人徐经入京会试,主考官即程敏政。有人弹劾敏政泄露试题,牵涉唐寅,寅因而下狱,后谪为浙藩处掾吏,他不甘受辱,未往就职。这件事真相如何,后人颇有疑议,在唐寅却是奇耻大辱,曾有长信向文徵明诉述冤屈,言辞极为愤激。自此便与功名隔绝,漫游东南。


正德二年(1507),筑桃花庵别业于桃花坞(在阊门内),当与其旧宅相近。九年,曾应宁王朱宸濠之聘至南昌,后觉宸濠有异志,便佯狂使酒,宸濠只得让他回乡,自此便以诗画度其余年。其《言志》云:“不炼金丹不坐禅,不为商贾不耕田。闲来写就青山卖,不使人间造孽钱。”末一句也是写实。卒于桃花庵,有绝笔诗云:“一日兼他两日狂,已过三万六千场。他年相识如相问,只当飘流在异乡。”是悟道语,也不脱玩世意。有《六如居士集》。祝允明挽诗有“生老病余吾尚在,去来今际子先知”语,当是用苏轼《过永乐文长老已卒》的“三过门间老病死,一弹指顷去来今”句意。唐寅卒后第三年,祝允明也死了。


唐寅的父亲曾经开过酒店,唐寅自己也曾在酒店中服杂役,他又生活在明代中叶商业繁荣的苏州阊门,市民意识中好的坏的两方面在他身上都有。他的诗歌固然俚俗浅薄,但也反映了诗歌语言上的变化。


他的诗篇,散佚的很多,集中也有羼入别人之作,如《七夕歌》,实为宋张耒作。又如“一失脚成千古笑,再回头是百年人”,明杨仪《明良记》作唐寅语,赵翼《瓯北诗话》卷十一,则说是“钱福状元以事被斥革,作此诗”。


朱彝尊《明诗综》卷三十二:“余于集外,从画卷录其留题绝句八首,饶有风致,未至如乞儿唱《莲花落》也。”(按,此本王世贞讥唐寅语)确实都是好诗,如《题云山烟树图》云:“云山烟树霭苍茫,渔唱菱歌互短长。灯火一村鸡犬静,越来溪北近横塘。”《赠感慈邹先生画》云:“骑驴八月下蓝关,借宿南州白塔湾。壁上残灯千里梦,月中飞叶四更山。”《野寺》云:“野寺空林落照低,微钟烟树使人迷。逢僧只道山门近,不觉穿云又过溪。”《题画》云:“日长深闭竹庐眠,席下犹余纸裹钱。检点鸡栖牢缚草,夜来有虎饮山泉。”


过闽宁德宿旅邸馆人悬画菊愀然有感因题黄花无主为谁容2,冷落疏篱曲径中。


尽把金钱买脂粉,一生颜色付西风3。


【注释】


1宁德,今属福建。馆人,旅邸主人。2为谁容,为谁而舒展姿容。3尽把二句,意谓菊是高雅素净之花,与脂粉无缘,如今大家都花钱买脂粉来画富贵花(如牡丹),菊花的高雅颜色只能付诸西风了。


【说明】


作者因徐经案出狱后,遂浪游庐山、天台、武夷等地,此诗即旅游途中所作,故有牢骚委屈之意。


吴乔《围炉诗话》卷六:“唐子畏题墨菊云,(略)寄托生平尽矣,明诗所少。”但《诗话》所录唐诗,第三句“尽把”作“错把”。


题钓鱼翁画


直插渔竿斜系艇,夜深月上当竿顶。


老渔烂醉唤不醒,满船霜印簔衣影。


【说明】


宋长白《柳亭诗话》卷三:“此首天趣悠然,觉柳州西岩诗后二句真可删却。”按,柳宗元曾作《渔翁》诗:“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对柳诗后二句认为可删却的,最早是苏轼,见于惠洪《冷斋夜话》卷五:“东坡云,诗以奇趣为宗,反常合道为趣。熟味此诗有奇趣,然其尾两句,虽不必亦可。”严羽《沧浪诗话》赞同苏说。其他如胡应麟、李东阳、王士禛则持异议,以为删去这两句便与晚唐无异。所以,宋长白说的“真可删却”之“真”,即指前人之说。


唐寅又有一首《题画》,首二句云:“飞雪蔽空无鸟迹,长山颠壑有人居。”此则显然脱胎于宗元《江雪》的“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韩偓《醉著》:“万里清江万里天,一村桑柘一村烟。渔翁醉著无人唤,过午醒来雪满船。”杜荀鹤《溪兴》:“山雨溪风卷钓丝,瓦瓯篷底独斟时。醉来睡著无人唤,流下前溪(一作“滩”)也不知。”写江湖渔隐醉态,同可玩赏。


题东坡小像


乌台十卷青蝇案1,炎海三千白发臣2。


人尽不堪公转乐,满头明月脱纱巾3。


【注释】


1乌台,汉代御史府的柏树上,曾有乌鸦数千来栖息,后世因称御史台为乌台。宋元丰二年(1079),苏轼被御史台的何正臣、舒亶等弹劾“指斥乘舆”、“包藏祸心”而入狱,酿成北宋有名的文字狱“乌台诗案”。青蝇,《诗经·小雅·青蝇》:“营营千蝇,止于樊。岂弟君子,无信谗言。”后以青蝇比喻进谗言的小人。2炎海句,宋绍圣元年(1094),新党贬斥元祐旧臣,苏轼又被一贬再贬,由英州、惠州而远放到儋州(今海南儋县)。三千,指里程之遥远。白发臣,当时苏轼已五十余岁,他自称为老臣。3纱巾,古代用以裹发。苏轼在海南作的《欧阳晦夫遗接琴枕戏作此诗谢之》:“尔来前辈皆鬼录,我亦带脱巾敧宽。”


【说明】


前两句写苏轼后半生的遭遇,后两句写他的性格,由悲凉转入洒脱,极为自然。苏轼《六月二十日夜渡海》云:“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可转作唐诗第三句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