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叶兆言
|类型:都市·校园
|更新时间:2019-10-06 11:38
|本章字节:3938字
小时候,没人管我们该读什么,长大了,有孩子或孩子家长请教,问今天的孩子应该读什么书,还真不知道如何回答。前些日子在东莞搞讲座,一个初中生模样的孩子非常认真,说大人让他们读的书,根本就不想读,读不进去,是不是真的要读完。
答案当然是否定,我说不想读就不读,就把书扔了。这孩子乐了,又问该读什么,回答说不知道,这让他很失望。我也很失望,而且有歉意,因为确实不知道今天的孩子想读什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哈利·波特之类的畅销书,我一点都不喜欢。
事后才想到了外国的房龙,想到了中国的林汉达,都是我童年时喜欢的。当然,我童年的背景与现在完全不一样,当年能喜欢,不等于今天还会喜欢。记得曾推荐女儿看房龙,翻了没几页,她就不耐烦,又还回了书橱。总算很知趣地没继续推荐林汉达,女孩子通常没兴趣学历史,《上下五千年》这样的读物她肯定不愿意接受。
当年读《春秋故事》,读《战国故事》,读《西汉故事》,仿佛看金庸,那个兴致勃勃,那个废寝忘食。我多年不改的历史兴趣,很可能就是这几本书引起的。记得有一次,伯母跟父亲聊林汉达,说什么记不清楚,只记得话题由一架钢琴引起,怎么样怎么样,反正关系很近,就好像在说隔壁邻居。我能够记住这次谈话,是因为正在读林汉达写的书,心里觉得很好奇,想不到作者竟然是他们熟悉的一个人。
林汉达当过教育部副部长,说起这教育部,我也有些朦胧记忆。六岁时,祖父曾带我去过好几次,当时部里有位神通广大的医生,可以通过针灸医治小孩尿床。弄不清楚是不是那位医生妙手回春,更不清楚是否见过能写一手漂亮文章的林汉达,有一点不会有疑问,他的办公室就在祖父隔壁。
我见过一份国务院公文,撤销五名副部级官员的职务,五个人分别是监察部副部长王翰、高等教育部副部长曾昭抡、教育部副部长林汉达、体育运动委员会副主任黄琪翔、民族事务委员会副主任费孝通,口气很严厉,理由很简单,五个人全是大“右派”。
林汉达当了“右派”,终于能够静下心来写和修改他的历史故事。《东周列国故事新编》写于解放前,繁体字,竖排本,不适合孩子。新写的三个故事,也就是“春秋”、“战国”和“西汉”,由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后来的《上下五千年》,是在遗稿的基础上由别人续写完成。
林汉达生于一九○○年,比林语堂小五岁,感觉上远比想象的要年轻。他是浙江慈溪人,与蒋介石的笔杆子陈布雷同乡,天生是搞教育的。小学、中学、大学,都当过老师。二十八岁,进世界书局当编辑、英文部主任、出版部主任。
在出版社干事,最大好处是知道怎样能挣银子。商务的《英文模范读本》和开明的《开明英文读本》大赚特赚,世界书局没理由不编一本类似的东西出来抢钱。这差事便落到年轻气盛又聪明过人的林汉达身上,大学毕业不久的他胆子也大,脑子里根本没什么版权意识,天下文章反正一大抄,大胆引用参考,很快把一套《标准英语课本》倒腾出来。
那年头编教材并不难,林语堂花了三个月,周越然那本时间也不长。商务和开明赚大钱,是始料未及,世界书局直接奔钱而去,有些不择手段。结果开明书店与世界书局打起了官司,林汉达很被动地卷入其中。说起这段掌故也有意思,先告上法庭的不是开明,反倒是不太占理的世界书局。
开明一开始只是抗议,指责它抄袭,拿出了种种证据。世界书局老板沈知方不省事,不认错,告开明诽谤,花大价钱雇了律师,竟然告赢了。开明不服,以理力争反复申告,最后调解结案,开明事实上完胜,世界书局不得不销毁了《标准英语课本》的纸型。
林汉达经此挫折,便跑到美国去读了两年书,获得硕士学位,读完博士学分。有没有博士学位,存疑,据说科罗拉多州立大学最强的专业是畜牧,排名在美国大学中不算靠前,两年就能拿到博士学位,含金量恐怕也有问题。好在只要留洋归来,也不会有人较真儿,毕竟有本事更重要。
抗战胜利,受美国的民主熏陶,林汉达突然有了强烈的参政意识,拉党结派,成为民进的重要创始人之一。相比较而言,民进在各民主党派中思想并不太激烈,国民党却很不喜欢,称马叙伦为“失意政客”,称林汉达为“青年贩子”,恨不能取缔了才好。
民进早期的领导,林汉达最为活跃,是积极分子,因为激进,甚至还被通缉。新中国成立,民进的一号人物马叙伦,成为首任教育部长,林汉达也进入官场,官至教育部副部长,致力于文字改革和语文教育,推广普通话。平心而论,如果不打成“右派”,这职务不算小,待遇也不算差,可惜一旦成为“右派”,虎落了平阳,情况完全不一样。
林汉达成为大“右派”,是级别高,说他反党,反社会主义,有点冤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