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陈绍宽/在1928年提出航母计划的人

作者:叶兆言

|

类型:都市·校园

|

更新时间:2019-10-06 11:38

|

本章字节:3944字

古代中国人没什么外国概念,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皇上相信天下都是自己的,有时候,即使明白不是这么回事,也忍不住装糊涂。反正中国人的海外观,自大之外,就是不友好,譬如海禁一词,元代有,明代有,尤以清代最厉害。


这个海禁我始终不太明白,好像古人到海边,除了熬点盐,没其他正经事可干。想当年,私自出海是杀头之罪,所谓海禁,是不许偷偷地往海外跑,其实凭渔民的那些小船,他们还能跑哪儿去。


海禁的理由不外乎两个,一是怕私通敌国,在清初,郑成功跑台湾去了,不让你下海,或许还有些道理。后来大清越来越牛,经过康乾盛世,即使为了颂扬国威,也应该到海外去看看,偏偏清政府就是不敢。满人明明自己是夷,防夷之心比地道的汉人还厉害。


二是也觉得没这个必要,起码淡水鱼足够吃了,犯不着跑海洋里去打鱼。不像今天,近海早没鱼了,人们要吃海鲜,渔民不得不往远洋跑,不得不跟韩国人去打架捉迷藏。读古书,海鲜真不是太起眼,所谓山珍海味,无非比大鱼大肉风雅一点。对老百姓来说,能大块吃肉,大碗喝酒就行了。


直到有了北洋水师,中国政府才正式开始关注海防。在此之前,我们水师都是淡水之师,基本上在江湖上玩。唐朝有镇海将军,这节度使就驻扎在镇江。镇江的本名叫镇海,宋朝皇帝觉得此地离海太遥远了,镇海将军改名为镇江将军,可怜的宋徽宗曾经亲自统领过镇江军。


可能是宋徽宗开了个不好的头,在中国玩海军的常常没什么好结果。最看得见的例子莫过于北洋水师,喊得震天响,大把银子花了,结果呢,那叫一个惨痛,那叫一个悲凉。建个颐和园给老佛爷做寿,虽然腐败,好歹还留个公园给今天的人民看看,北洋水师啥也没剩下,除了战败的纪念。


进入民国,海军的地位并没有降低,因为按照国际惯例,要想成为强国,没有海军完全是扯淡。因此无论孙大总统,还是袁大总统,包括后来的国民政府,都很给海军面子,曾专门设有海军部。可惜我们的海军总是不争气,就跟中国足球一样,不管你如何下功夫,不管你如何有理想,它就是上不去。


有一段时期,海军部被讥为“福建会馆”。民国时期,海军方面的代表人物应该是陈绍宽,出身黄埔的桂永清始终低其一头。冯小刚拍摄《建国大业》,陈绍宽也有几个镜头,扮演这一角色的是大名鼎鼎的李连杰。


说起海军,圈内圈外有不同评价。首先它比较专业,不是什么人都能玩转,你起码得有些学历。民国时期的军队,拉几个壮丁,发几杆枪,稍稍发迹一点就是司令。有出身土匪的陆军将领,未闻有没进过水师学堂的海军舰长。其次行为方式也完全不一样,枪杆子里出政权,玩陆军的常会成为地方割据的军阀,玩海军的只能抱着中央政府的大腿,总不能在海洋上随便圈一块地方玩自治。所以,陆军的将领仿佛私营大老板,一个个全靠实力说话,凭资产玩游戏,海军是国企,国有资产,反正是有政府支撑,弄钱的手段一点也不比地方军阀差。


研究民国历史,同样是军人,发迹手段也不一样,陆军招兵买马勒饷掠民,海军只会天经地义地向政府伸手要钱。因此提起海军,往往会觉得他们更有钱,来钱来得快,谁都知道,没钱就没有海军。自清朝以来,办水师学堂,办造船厂,买兵舰军械,项目繁多,皆是无底之洞。说白了,海军是技术兵种,靠烧钱才能维持,与空军相比有过之无不及。


陈绍宽,福建人,毕业于南京的江南水师学堂。玩海军的必须福建人,民国海军有过三大派系,分别以山东青岛福建马尾广东黄埔为基地,无论哪一派,都是清一色福建佬。海军还有过很多学校,除了最早的“马尾船政学堂”,办在各地的水师学堂,无论天津南京,还是黄埔烟台威海,基本上都是闽人把持。鲁迅曾在江南水师学堂读过书,很快不干了,因为他不是福建人,没什么前途,虽然论资格还是陈绍宽的学长。


一九二八年,时任海军第二舰队司令的陈绍宽向蒋介石建议,要求建造中国的第一艘航母。按当时国力,绝对天文数字,大家议论纷纷,说什么的都有。蒋介石知道不现实,不明着反对,只能胡乱敷衍,开空头支票。作为海军元老,陈绍宽最后没去台湾,有人说,蒋不答应建航母,他的海军梦想破灭,便跟老蒋起了梁子,分道扬镳。


一九三七年抗战,中国海军重蹈北洋水师覆辙,又一次全军报销。再次证明强敌面前,海军调门虽高,也就一个摆设。可以说的只剩悲壮,陈绍宽没像北洋水师前辈那样自杀殉国,把手上本钱都砸在了江阴,用下沉的军舰把长江航道给封锁住了,这或许就是他作为海军最高将领最可歌可泣的故事。


与林虎一样,梦想破灭的陈绍宽后来走名人路线,成为统战对象,死于“文革”之中,一直享受副省级待遇,是省政协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