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学知识学文化,请去学校图书馆

作者:李咏

|

类型:人物·传记

|

更新时间:2019-10-06 13:15

|

本章字节:4094字

精神的本质是自由创造。基本的潜能或力量,只有在一个特殊的人,或某一特殊团体的人身上,才能实现全部这种力量。


——但丁


2000年,李咏火了。


媒体是这么说的:“李咏把中国电视带到了全民狂欢的娱乐新纪元。”有点儿拗口,但意思不错。


《幸运52》前所未有地改变了中国电视观众的收视习惯,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他们的价值观。“钱”这东西,过去谁敢提啊?除非他是商人,做买卖的,还得顶上个“无商不奸”的罪名。


但是《幸运52》破了这个例。我们的口号是:“谁都会有机会!”从来没见过这等天上掉馅饼的好事儿。性别不限,年龄不限,学历背景不限,只要您参与,来者有份儿,最不济都能落块手表。


图71:很不规范地登上了“历史的舞台”。


关键是不仅观众得实惠,赞助商也得实惠。您想吧,要是没有《幸运52》,您在哪儿做广告能保证全国人民都不换台?况且一般的广告播一次就完了,我可是在这45分钟里来回说你家产品好。接下来,您家销量增了,利润涨了,再回过头来给节目投广告。多好的良性循环!


为了赚取收视率——收视率决定着上述良性循环能否成立——我决定闪亮登场,于是就有了后来那个被王朔评价为“穿得像18世纪法国皇宫里看厕所”的李咏。我脚下踩着堂堂央视的舞台,眼前展开的是一番开历史之先河的事业,我想不装,那个……我想不庄严,都不行。


我完全没有感知到环境对主持人着装的限制和要求,纯粹本着自己的审美诉求和习惯,很不规范地登上了历史的舞台。


千包装万包装,都比不上这俩字:别装!我觉得我做得挺好,实在,嬉笑调侃,言必由衷。特别是说起中奖,哎呀妈呀,我比得奖那位还高兴,“价值5000元的大奖送给您!”声如洪钟,底气十足。


谁跟钱有仇啊?可是谁都不好意思承认。我的任务,就是昭告天下,“钱”是挺好的东西,至少不坏,谁幸运谁开心。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商管理总局规定,电视传播中授予观众的奖品,奖金额度不得超过5000元。经过一番波折和努力,《幸运52》开了先河,奖品价值上限可以达到8800元——还是税后。


免费上镜,机会均等,边乐边赚钱,能不火吗?


当时我有个惯口,叫“学知识学文化,请去学校图书馆”。言外之意:我这儿可不是传播知识文化的阵地。好多小孩儿爱看我节目,连作业都不写了,家长还特欣慰,觉得孩子跟我能长见识。


大错特错也。在我的节目里,提问就是个幌子,目的还是娱乐、中奖。您要是愿意,就跟我一块儿玩;不愿意也好办,一台电视机可接收好几十个上星频道,您爱选哪个选哪个。


在节目里,我怪话一串串的,抽冷子就来个“逼问拷打式”互动。


比如突然冲到第一排某观众面前:“告诉我,好不好?”


“好。”


“你中午没吃饭啊?我亏待你啦?再说一遍!”


“好!”


“再大点儿声!”


“好!!!”


要么就是冷不丁把脸跟一位女观众凑特近,谄媚地问:“哎,你觉得我今天表现怎么样?”


对方格格直乐。


“拜托,别光乐啊,说话,说话!让你老公看见多不好。”


不仅她乐,全场都乐了。


我还曾经走到一位西装革履的选手面前,揪起他的衣服闻了闻:“哟,怎么一股子尿臊味儿啊?一看你在家就不管孩子吧?孩子见你就滋尿!奖品拿回家,先犒劳你老婆啊。告诉你老婆,我向她问好。”


图72:一见我和女观众拥抱,闺女就气得关电视。


争议再次铺天盖地袭来。


2000年初,台里在西客站旁边的一家酒店召开《幸运52》研讨会,先研讨节目本身,再研讨主持人。会开到后半段,有两位老爷子吵起来了,一位是前央视副台长陈汉元,一位是前总编室主任庞啸。因为是闭门会议,所以吵得很直白。


庞啸老师义正词严地说:“像李咏这样的主持人,坚决要枪毙!他给人们带来了什么样的价值观?钱?幸运?机会?投机?”


陈汉元老师立刻反驳:“老庞,你彻底错了,这样的主持人我们非但不能枪毙,还要坚决保护,坚决支持!”


在这之前,我请陈老师看过一期节目,老爷子挺给面子,去了。过后就说:“我这一把岁数了,什么没见过?愣让你小子忽悠得一会儿坐下去,一会儿站起来。这他妈是怎么回事啊?”所以他在会上,坚定不移地向着我。


两位前辈针锋相对,争执不下。整个一下午,我默默旁听,一语未发。


最后与会诸位专家学者长官相互妥协,得出结论:“《幸运52》造就了李咏,李咏风格了《幸运52》。”


这句话,如今已经写进了中国传媒大学的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