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叶永烈
|类型:科幻·灵异
|更新时间:2019-10-06 20:36
|本章字节:3108字
《陈云出川》拍好后,经有关部门审查通过,由中央电视台播出。
陈云晚年由于患白内障及青光眼,视力很差,不看电视,只听新闻广播他每天一早一晚准时收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半小时的新闻联播节目。如果有事,总叫人把广播录下来,有空时补听。陈云不看电视,本来不会知道《陈云出川》的播出。陈云身边的工作人员都没有向陈云透露。不料,一位新来的护士却不知道要对陈云保密。她跟陈云说起,昨日在电视里看到《陈云出川》,很精彩!
陈云一听,连忙问:什么《陈云出川》?
当他知道拍了这么一部电视连续剧之后,当即叫秘书来,了解情况。他要秘书把剧本拿来给他看。看罢,他以为不能播放这样一部片子。他写信给总书记,要求停播这部电视片……
陈云不愿意宣传自己,他很谦逊。早在1945年5月,陈云便在中共七大上这么说:
假如你在党的领导下做一点工作,做得还不错,对这个功劳怎样看法?我说这里有三个因素:头一个是人民的力量,第二是党的领导,第三才轮到个人。《要讲真理,不要讲面子》,《陈云文选》第一卷,二九三页,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陈云还写过这样的条幅:个人名利淡如水,党的事业重如山。牟信之等,《陈云同志最后的三二一天》,《人民日报》1995年5月29日。
正是由于陈云非常谦逊,所以关于陈云的报道、回忆文章,在他生前几乎极少见诸报刊。
于若木对我说,一位老同志关于东北解放战争的一篇回忆文章,送到陈云那里审看。陈云看后,虽然同意发表这篇文章,却把文章中关于他的内容全部删去了。
于若木又谈起,一家出版社的总编辑,对陈云的书法作品很有兴趣,收集了陈云每年写的条幅,想出版陈云墨迹选。可是,未得陈云同意,一直不敢贸然出版。
关于《陈云画册》,于若木告诉我,被陈云压了七八年,直至1994年陈云病重,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负责人再三劝陈云点头,以便在陈云诞辰九十周年时出版。他们说,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邓小平、彭真的画册都已经出版了。陈云还是一个劲儿地拖。后来,他勉强点头。可是,等画册出版时,他已经离世了。
于若木还说及,陈云是上海青浦练塘人。练塘镇政府要修葺他的旧居,他不同意。后来,当地政府在他的旧居旁修建了青浦县革命历史纪念馆,要收集他用过的物品作为展品,他很坚决地说:不能给!
我深知,陈云健在的话,是无法出版关于陈云生平的书。我的写作任务又很多。正因为这样,我只是作了写作准备,没有开笔写书。
我第一次接触陈云,是在1978年。当时,我在采写二十万字的《高士其传》。听高士其说,陈云在延安时曾称高士其为红色科学家。为了慎重起见,我希望能够得到陈云的证实。
于是,我前往北京三里河,拜访陈云夫人于若木。当时的于若木,每日骑自行车上班。她在办公室里很热情地接待笔者。她谈了自己对高士其的印象之后,对于红色科学家之称表示无法肯定,要回家问一下陈云……
两天后,我给于若木打电话。她在电话中说,已经问过陈云,他不记得曾称高士其为红色科学家……
陈云的记忆力极好。他说不记得,其实也就是说,他没有讲过那样的话。这是陈云给我的最初直接印象。
此后,我在各种采访中,不断接触关于陈云的生平史料,很多人谈起了陈云。我开始注意起陈云,作了写作陈云传记的种种准备:
我曾专程前往陈云家乡上海青浦练塘采访,受到热情接待;
我在江西南昌,到陈云在文化大革命中下放的工厂采访,还访问了当时负责陈云生活的马骏以及陈云所住招待所的所长;
我在北京采访了陈云的老秘书……
在陈云去世之后,由于香港明报出版社的催逼,于是我坐到电脑前,把有关陈云的词组如于若木、青浦、练塘等等输入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