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胡卫红
|类型:都市·校园
|更新时间:2019-10-06 20:42
|本章字节:3020字
那么,齐宣王以羊易牛之举,到底是仁爱还是伪善呢?南怀瑾大师认为,既不是真正的仁爱,也不是伪善,只是妇人之仁而已。
妇人之仁一词,始见于《史记·高祖本纪》,这是韩信对项羽的评语:项王见人恭敬慈爱,言语呕呕,人有疾病,涕泣分食饮,至使人有功当封爵者,印刓敝,忍不能予,此所谓妇人之仁也。意思是说:项羽待人恭敬慈爱,说话真诚恳切,部下有疾病,他流着泪,哭泣着,把自己的饮食分给他吃。可是到了部下立了功,应该封赏时,他把印摸旧了,还舍不得给人家。这就叫做妇人之仁。
从史料看,韩信这段话应该有些夸张,一方面,项羽分饮食给患病的部下吃,倒是有可能,说他像个女士一样流泪哭泣,好像不符合他的个性;另一方面,项羽封赏不公倒是事实,说他把印摸旧了还舍不得给人家,于史无据。韩信这样说,可能是想讽刺一下刘邦疏慢无礼的脾气,同时提醒他以后不要太小气。但项羽有妇人之仁倒是事实。
什么是妇人之仁呢?我们只要想一想女人的好心眼就明白了。用一句话概括,就是没有理性的爱。心情好的时候,什么都看得顺眼;喜欢一个人,对他的缺点视而不见;跟着感觉走,很少考虑后果。尤其是在孩子面前,只知道疼爱他,只担心他受伤害,就一味溺爱。
但是并不是每个妇人的爱都是不理性的,而且妇人之仁也不是妇人所特有,男人也同样会有。南怀瑾大师说:当我幼年读书的时候,读到这一段,觉得一位圣人和一位皇帝谈话,不谈天下国家大事,却谈拿小羊换大牛的事,似乎孟老夫子未免小题大作。可是经过几十年的人生经历,读书、作人,累积起来,才知道凡是人,都离不开这种心理行为的范围。不但是齐宣王,世界上任何一个人,在心理行为上,即使一个最坏的人,都有善意,但并不一定表达在同一件事情上。有时候在另一些事上,这种善意会自然地流露出来。
那么,妇人之仁到底是好还是坏呢?应该说不好也不好,只是某种状态而已。或者说,结果好就好,结果不好就不好。
我们先看一个结果不好的例子:战国时,秦、晋两国交战,打得十分激烈。后来,秦国派使者对晋国主将赵盾说:两国军队连续作战,都没有休息。请暂时休战,明日再战。
晋国大夫臾骈说:刚才使者说话时,眼睛乱动,言语急促,这是害怕的表现,大概秦军想逃跑了。如果把他们赶到河边,一定能够打败他们。
赵盾说:阵亡的将士还没有收埋,丢下他们不管,是不人道的;约定交战时间未到就将人逼到险地,是没有勇气的表现。请等待一下吧!秦国军队果然趁夜逃跑了。
赵盾惦记着阵亡的将士,不忍心把敌人逼入险地。可是后来秦军就忍得下心。当赵盾退休后,他的儿子赵括率军与秦军作战,失败阵亡,四十万赵军俘虏,都被秦军活埋了。
此例可以说明,妇人之仁真的可以害死人。但要说妇人之仁一定不好,又不一定。我们再来看一个结果很好的例子:春秋时,秦穆公出外视察旱情。走到歧山脚下,他的马车坏了,一匹马脱缰跑了。找到这匹马时,它正被一群农夫架在火上烤着吃。秦穆公的侍从们十分生气,准备将他们全抓起来处罚。穆公拦住侍从,对那些农夫:吃了骏马的肉而不喝酒,恐怕会伤害你们的身体。于是让人送了一些酒给这些农夫们喝。
一年后,秦国与晋国在韩原交战。开战不久,秦军不利,秦穆公的兵车都被晋军团团围住了,他身上七层铠甲已经刺穿了六层。在这危急的关头,晋军后面突然杀出一群农夫,他们手持各种农具,奋不顾身地击杀晋军,救出了秦穆公。
秦穆公脱险后,秦军士气大振,结果反败为胜,全歼晋军,而且俘虏了晋惠公。
战斗结束后,秦穆公要重赏那些农夫。他们却一起跪拜在地说:我们是为了报答国君的不杀之恩,不是来求赏的。原来他们那些在岐山分食马肉的农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