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胡卫红
|类型:都市·校园
|更新时间:2019-10-06 20:42
|本章字节:3096字
经典回放
选自《道德经》
【原文】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译文】所以,圣人以无为的方式行事,用不言的方法教导别人,万物兴起时,不勉强阻止,也不强占天下创造的成果。有所倡导时,不依恃自己的才能,事业成功了,也不把功劳揽在自己的身上。正因为他不居功,他的功劳才不可磨灭。
大师释疑
无为:不勉强去做,即顺其自然。
不言之教:即用行为进行引导。
作焉:兴起,萌生。
为而不恃:即加以引导而不依赖自己的才能。
学道一得:最好不等于一百分
本节选录的老子这段文字,每句话都含意丰富,合起来就是四个字:顺其自然。这是老子推崇的圣人境界。从古到今都没有人完全达到过这些境界,但某些人在某个方面确实做得很好。我们不妨逐句来进行论述。
何谓处无为之事?也就是不勉强去做什么,有一点像我们现在所说的按规律办事。但只是有一点像而已!它的主要意思是不按自己的主观意愿办事。如果把老子的另一句话联系起来,意思就比较明朗了: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这就是说,要顺从民意。老百姓想过怎样的生活,就让他们按自己的意愿生活,不加入自己的主观倾向。这有点接近古罗马时期雅典的民主制度,当时雅典无论决定什么提案或审判犯人,都由一个501人组成的法官团投票决定,按票数多的办。这种泛民主制度存在比较大的缺陷,不过给后世西方的民主制度提供了非常有益的经验和教训。
老子并没有提出处无为之事的具体方法。春秋时尹文的话,颇有点无为法的味道。当时,齐宣王问尹文:作为一个领袖人物,要遵循什么法则呢?
尹文回答说:领袖人物要遵循的法则是:政令简明不逞能,宽和大度能容人。上面的事情少,下面就易于执行;上面的法令简明,下面就易于遵行。这样,部下就不会因为触犯一些多余的政策、条令而受到惩罚。大道能容万物,大德能容众人,圣人政令简明,天下却治理得很好。《尚书》说:"宽容即是圣明。"诗人说:"周王有宽和的度量,所以国运能延绵久远。"
这算不算顺从民意呢?算不算顺其自然呢?
何谓行不言之教?也就是以身为表率,引导天下为善,而不是用各种法令、条例强迫百姓服从自己的意愿。
何谓万物作焉而不辞?也就是事物兴起时,不勉强去阻止。一般来说,既得利益者都喜欢稳定,害怕变动。一旦社会上某个新生事物萌芽,就如同大敌,想方设法去阻止,直到完全没有能力阻止,才予以承认。到了这时,新生事物实际上已经变成旧事物了。从历史来看,中国的统治集团就像一群健牛,拉着历史列车。不过他们不是在前面使劲,而是向后面拉,直到拉得筋疲力尽,列车才开始快速向前推进。如果这辆列车完全不动了,他们也会向前推一推。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统治阶层是延滞历史前进的最大阻力。老子提出万物作焉而不辞,也许是针对这一弊端而发。
何谓生而不有?也就是不强行占有天下创造的成果。统治阶级为了自身享乐的需要,就要用各种手段强占天下创造的成果,至于占有比例,历朝历代又有所不同。中国历史就是一个个盛与衰的怪圈组成的,其根源就在统治阶级的强行占有:社会越繁荣,统治阶级的腐败与浪费越剧烈,民间也奢侈之风,当社会的创造能力难满足消费能力时,国家就由盛而衰。新一代领导人往往比较廉洁,从勤俭开始创业,国家又由衰而盛。如此循环不已。谁能打破怪圈?老子寄希望于行不言之教的圣人。
何谓为而不恃?圣人并不是一个旁观者,老百姓也有愚蠢的一面,不一定能安排好自己的工作和事业。这时候,就需要圣人用智慧进行引导。不过,仅仅是引导民意和根据民意制订政策而已,圣人不会为了证明自己的治国才能而勉强推行什么或反对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