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作者:柏拉图

|

类型:都市·校园

|

更新时间:2019-10-06 20:46

|

本章字节:73912字

苏格拉底那么没有人可以说这个孩子在天赋能力上有任何毛病,对吗?


阿尼图斯也许没有。


苏格拉底但是你是否曾听任何人,青年或老人,说过塞米司托克勒之子克莱俄芳图像他父亲一样是个好人和聪明人呢?


阿尼图斯肯定没有。


苏格拉底那么我们的结论必定是,塞米司托克勒的教育旨在使他的儿子在其他技艺上取得成就,而不是为了使他的儿子具有像他自己那种类型的智慧,比他的邻居更善良。这样的结论不就假定了美德能教吗?


阿尼图斯我几乎并不认为我们能这样做。


苏格拉底关于塞米司托克勒能否做一名美德教师我们已经谈论了很多,你本人认为他是从前最优秀的人物之一。让我们再举一个例子,吕西玛库之子阿里斯底德。你认为他是个好人吗?


阿尼图斯肯定是。


苏格拉底他也给了他的儿子吕西玛库凡有教师传授的那些科目他都学习过,但是他使吕西玛库成为比1此处的吕西玛库与其祖父同名。参阅《拉凯斯篇他的邻居更加善良的人了吗?我想你是认识他的,能说出他长得什么样。或者我们还可举伯里克利这位伟大的、聪明的人为例。


他把两个儿子抚养成人,帕拉卢斯和克珊西普,让他们接受骑术、音乐、体育,以及其他各种技艺,直到他们和其他雅典人一样精通为止。但他不也没有能够使他们成为善人吗?无疑,伯里克利想这样做,但我担心这种事并非可以通过教育来完成的。假如你认为只有很少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人物缺乏这种能力,那么就想一想修昔底德,他也有两个儿子,美勒西亚和斯特芳,给过他们极好的教育。除了拥有其他本领外,他们还是雅典最好的摔跤手,因为修昔底德把一个儿子送到克珊西亚那里去接受训练,另一个送到克多克索那里去,我想这两人被公认为他们那个时代最优秀的摔跤手。你记得吗?


阿尼图斯我听说过他们。


苏格拉底如果美德能教的话,那么修昔底德确实从来没有让他的孩子去学习那些花费昂贵的技艺,他拒绝让人教他们行善。


这样说对吗你总不会告诉我,修昔底德是个微不足道的人,或者说他在雅典和那些结盟的城邦中没有很多朋友吧?他出身于一个声名显赫的家族,他的家族在此地和在希腊其他地方都是一股强大的力量。假定美德能教,又假定繁忙的公务使他没有时间亲自对儿子进行美德教育,那么他能找到别人来教育他的儿子,在我们自己的公民中间找,或是到外邦去找。但是,我亲爱的阿尼图斯,美德看起来是不能教的。


阿尼图斯苏格拉底,我认为你太容易得罪人了。如果你能听取我的建议,那么你还是小心点为好。我要大胆地说一句,在所有城邦里要伤害一个人比对他行善要容易得多,此地也一样,我希望你能知道你自己。


苏格拉底阿尼图斯好像生气了,美诺,但我并不感到惊讶。


他以为我正在诬蔑我们的政治家,还自认为是他们中的一员。他不知道什么才是真正的诬蔑,如果他知道的话,那么他会原谅我的。


不过,还是由你自己来告诉我吧。你的国家不也同样有许多优秀人物吗?


美诺对,肯定有。


苏格拉底他们用自己的德行去教育青年吗?他们认为美德可教,而自己是教师吗?


美诺不是这样的,他们的意见很不一致。你会听到他们有时候说美德可教,有时候说美德不可教。


苏格拉底我们得把那些认为美德不可教的人划入美德教师这类人吗?


美诺我想这样做几乎是不可能的。


苏格拉底惟一自称传授美德的智者怎么样?你认为他们是在这样做吗?


美诺在这件事上我特别敬重高尔吉亚,苏格拉底,他从来没有这样说过,当他听到别的智者这样说的时候,还嘲笑过他们。在他看来,他自己要做的就是使人成为能干的演说家。


苏格拉底所以你也并不认为智者是教师,是吗?


美诺我确实不知道该怎么说。我像大多数人一样摇摆不定,有时候我认为他们是教师,有时候我认为他们不是。


苏格拉底你难道不明白你和我们的政治家在这件事上并不孤立诗人塞奥格尼也一样,在一个地方说美德可教,在另一个地方说美德不可教。


美诺真的吗?在什么地方?


苏格拉底在他写的哀歌中。他说:与权贵们一道吃喝座谈,不要嘲笑这种想要博得大人物欢心的做法。因为优秀人的教导能赢得他们,而与下等人的交往会毁掉他们的智慧。


在这个地方他似乎在说美德能教,是吗?


美诺显然是。


苏格拉底但在别处他稍微改变了一下他的看法。他说:心灵被人们所创造的技艺填满,就像巨大的酬劳塞满了口袋。他说的口袋是指那些有技艺的人的口袋。他还说:


好人的儿子有聪明人的指导不会变坏,但是没有一位教师的技艺能把已经造坏了的心灵变好。你瞧他是多么自相矛盾?


美诺显然是的。


苏格拉底你还能说出有其他哪个行业,其中那些自称是这一行业教师的人不仅不被认为是教师,而且还被认为根本不懂行,并不邅长他们自称能教的那个科目,而那些被承认是这一行中最优秀的人却对它是否能教心怀二意吗?当他们自己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如此混乱不堪的时候,你能说他们是真正的教师吗?


美诺肯定不能。


苏格拉底那么好,如果智者和那些自身具有优秀品质的人都不是美德的教师,我敢肯定其他人也不是;如果连教师都没有,那么也不会有学生。


美诺我非常同意。


苏格拉底我们还取得过一致意见,一个既无教师又无学生的科目不是能教的科目。


美诺是这么回事。


苏格拉底我们看到美德这个主题既无教师又无学生,所美德似乎是不可教的。


同上书行以下。


1塞奥格尼:《哀歌》行以下。原文为诗体。


美诺如果我们没有搞错,那么是这么回事。但是苏格拉底,使我感到困惑的是,要么根本就没有好人,要么有好人,如果有好人,那么他们又是如何产生的呢。


苏格拉底我怀疑你和我都不那么好,美诺。我们的老师高尔吉亚和普罗狄科没有对我们进行恰当的训练。我们得把自己拎在手中,去寻找某个能用钩子来使我们变好的人。我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我对最近的一场讨论还记忆犹新,我们的看法相当荒唐,竟然没能看到只有在知识的指引下,人的行为才能善良和正确。我相信正是这一点在妨碍着我们弄清人是如何被造就为好人的。


美诺你这是什么意思?


苏格拉底是这样的,我们不是同意过好人必定是有益的或有用的吗?除此之外,不可能再是别的什么了,对吗


美诺对。


苏格拉底我们又同意如果好人正确地管理着我们的事务,那么他们就是有用的。这样说也是对的吗?


美诺是的。


苏格拉底但是我们坚持知识是一种必不可少的先决条件,在这个地方我们好像犯了错误。


美诺怎么会呢?


苏格拉底让我来解释一下。如果有人知道去拉利萨的路,或者随你喜欢去别的什么地方,那么当他要带着别人去那里时,他是一个好向导,一个能干的向导。你同意吗?


美诺当然同意。


苏格拉底但若一个人能够正确地判断该走哪条路,那么尽管他从来没有去过那里,也不知道该走哪条路,他不也能正确地带领其他人到达目的地吗?


美诺对,他能够做到。


苏格拉底只要他对那件其他人拥有知识的事情拥有正确的意见,那么他也会像一名向导一样好,他相信真理,但并不知道真理。


美诺没错。


苏格拉底因此对行动正确这一目的来说,正确的意见也像知识一样可以起到一个好向导的作用。这就是我们刚才在讨论美德的性质时出差错的地方,我们当时说知识是正确行动的惟一向导。现在看起来,正确的意见也是正确行动的向导。


美诺似乎如此。


苏格拉底所以正确的意见有时候并不比知识的用处少。


美诺差别仅在于有知识的人会一直获得成功,而有正确意见的人只在某些时候获得成功。


苏格拉底什么?有正确意见的人也不能一直成功吗?


美诺我认为肯定如此。在这种情况下令我感到困惑的就是,为什么知识应当比正确意见得到更高的奖励,而知识与正确的意见为什么会有区别。


苏格拉底要我告诉你感到困惑的原因吗,或者说,你知道这个原因?


美诺不知道,你告诉我吧。


苏格拉底因为你没有看到代达罗斯的雕像。在你们国家里也许没有他的雕像。


美诺你干吗要这样说?


苏格拉底如果不把这些雕像捆绑起来,它们就会逃跑。如果捆住它们,它们就会呆在原来安放它们的地方。


美诺是这样的吗?


苏格拉底如果你有一个未加捆绑的达代罗斯的作品,那么它不值什么钱,因为它会像一个逃跑的奴隶一样溜走。但是一件捆绑住的作品,那就非常值钱了,因为它们都是伟大的杰作。我可以说,正确的意见也一样。正确的意见只要能够固定在原处不动,那么它是一样好东西,可以用它来做各种好事,可惜的是它们不会在一个地方呆很久。它们会从人的心灵中逃走,所以不用理性来把它们捆住,它们就没有什么价值。我亲爱的美诺,这个过程就是回忆,我们在前面已经对此表示同意了。它们一旦被捆绑住,也就变成知识,成了稳定的东西。这就是知识有时候比正确意见更有价值的原因。有无捆绑是二者的区别。


美诺没错,确实像你说的一样,是这么回事。


苏格拉底当然了,我正在这里使用比喻,而不是知识。但是我敢肯定,说正确意见和知识有区别并非仅仅是一种猜测。我可以声称自己几乎不知道什么东西,但在意见和知识的问题上,我至少可以说这一点我是知道的,除此之外我还能说自己知道什么呢?


美诺你说得很对。


苏格拉底当正确的意见支配着行动过程的时候,会产生像知识一样好的效果,这样说也是正确的吗?


美诺是的,我认为这样说也对。


苏格拉底所以对某个实际目的来说,正确意见的作用并不比知识小,拥有正确意见的人并不比有知识的人用处小。


美诺是这样的。


苏格拉底我们现在已经同意好人是有用的。


美诺对。


苏格拉底再综合复述一下。假定有好人,他们对社团有用,那么不仅是知识在使之所以然,而且正确的意见也能起这样的作用,它们都不是天生的,而是获得的。或者说,你认为它们都是天生的吗


美诺不是。


苏格拉底如果二者都是获得的,那么好人本身之所以好并非天生的。


美诺对。


苏格拉底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我们要探讨的下一个问题就是他们的善是否一种可教的东西。我们明确说过,如果美德是知识,那么它是可教的,反之亦然,美德若是可教的,那么它是知识。


美诺对。


苏格拉底其次,若是有美德的教师,那么美德是可教的;但若一个美德的教师也没有,那么美德是不可教的。


美诺是这样的。


苏格拉底但我们同意过不存在美德的教师,所以美德不可教,不是知识。


美诺对。


苏格拉底我们同时还同意存在着好的东西,但它的有用和好取决于正确的指导。


美诺对。


苏格拉底正确的意见和知识可以用来指导我们正确行事,拥有它们的人可以成为真正的向导。我们可以把偶然性排除在外,因为凭着偶然性行事也就是没有人的指导。我们可以说,在有人的指导以达到正确目的地方,正确的意见和知识就是两个指导性的原则。


美诺对,我同意。


苏格拉底现在,由于美德不可教,我们无法再相信它是知识,所以我们这两条好的和有用的原则中有一条就被排除了,知识并非公共生活的向导。


美诺不是。


苏格拉底那么像塞米司托克勒以及阿尼图斯刚才提到的那些人成为他们城邦的领袖并不是因为拥有任何智慧。他们在知识方面并不突出,这一事实解释了为什么他们不能够使其他人成为像他们一样的人。


美诺你说的无疑是对的。


苏格拉底还有另外一种说法可供我们选择,有一种用意很明确的推测说,政治家受雇于国家,为国家谋福利。在知识这个问题上,他们无异于预言家和宣布神谕的人,这些人在神的激励下可以说出许多真理来,但对他们所说的事情并无知识。


美诺肯定是那么回事。


苏格拉底那么我们是否一定要对此作些解释,这些受神激励的人没有自觉的意识,但他们的言行却一而再、再而三被证明为非常成功?


美诺肯定是。


苏格拉底因此我们把宣布神谕的祭司和预言家称为神圣的,这样说是正确的,对诗人也可以这样说。政治家也一样,他们的言行成就了伟大的功业,但却不知道自己在说些什么,只是在神灵的激励下和推动下采取行动。


美诺肯定是这样的。


苏格拉底你是知道的,美诺,女人把善人称作神圣的,斯巴达人也一样,当赞扬善人时,他们就说他是神圣的。美诺看起来他们似乎是对的,尽管我们的朋友阿尼图斯会对你这样说感到恼火。


苏格拉底那我就无能为力了。我们另外再找时间和他谈话。如果在这场讨论中我们说的和我们提出的问题都是正确的,那么美德既不是天生的又不是靠教育得来的。拥有美德的人通过就美德而言,这神的恩赐得到美德而无需思索,除非他是政治家一类的人,能够把别人造就为像他自己一样的人。如果有这样的人,那么他在活人中间实际上就像荷马所说的死人中间的提瑞西亚,在冥府中只有他还保留着智慧,


其他人则成为飘忽的魂影。样的人就好比影子中的一个坚硬的实体。


美诺你说得很妙,苏格拉底。


苏格拉底那么,根据当前的推理,我们可以说美德通过神的恩赐而来。但在回答人如何得到美德这个问题之前,我们还不能把握事情的真相,因为我们想要知道什么是美德,美德自身是什么。现在我该走了,我请求你平息一下你的朋友阿尼图斯的愤怒,让他相信你现在的信仰是正确的。如果你获得成功,那么雅典人有理由向你表示感谢。


1荷马:《奥德赛》,卷,行。


世纪继苗力田主持翻译的《亚里士多德全集》出版以后,由王晓朝翻译的《柏拉图全集》又将陆续出版,对于我国学习和研究古代希腊思想史,这是值得庆幸的好事。


柏拉图的对话是古代希腊留给我们的,最早由哲学家亲自写定的完整的着作。苏格拉底以前的哲学家留下的只是一些残篇,苏格拉底自己没有写过什么着作,他的思想活动,主要只能从柏拉图的对话中才能窥见。在近代,西方曾经有些研究者怀疑柏拉图对话的真伪问题,但现在学者们几乎公认极大多数对话确实出自这位哲学家的手笔。


柏拉图的对话无疑是希腊文化留下的瑰宝。它不但为我们展示了一个在西方哲学史上最早的,也是两千多年来影响最大的理性主义的哲学体系;而且在文学史上也是极其优美的杰作,尤其是在他的早中期对话中,既充满了机智幽默的谈话,又穿插了许多动人的神话故事和寓言。他的对话可以与希腊古代的史诗、着名的悲剧和喜剧媲美,是世界上不朽的文学名着。因此不但为学习哲学和文学的人所必读,而且是世界各国许多人所喜读。我国从年代起就有人翻译柏拉图对话了,但直到现在,可能还有柏拉图全部着作的将近一半左右篇幅尚未翻译出版,所以这部全集的出版是十分必要的、及时的。


关于柏拉图的生平和着作的情况,译者在导言中已经作了必要的介绍,我在这里只想补充谈几点自己的体会。


柏拉图是苏格拉底的学生,他们生活的时代已经是雅典的民主政治从兴盛繁荣走向衰落。一些政治野心家在公民会议上靠着蛊惑人心的演说煽动群众,夺取政权,成为专制独裁者,使人民从主人沦为群氓;雅典终于在伯罗奔尼撒战争中失败了,政治和经济遭受重创,国内道德沦丧。当时活跃在思想界的是一批自命为青年导师的智者,他们虽然提出了人是万物的尺度,用以反对旧有的神是万物的尺度,突出了人的尊严和地位,起了重要的启蒙和革命的作用;但是他们又将人解释为只是个别的个人,我感觉是甜的就是甜的,陷入了主观主义和感觉主义,否认有客观的真理,甚至提出只有维护强者的利益才是正义。正是在这种情况下,苏格拉底挺身而出,以整刺、惊醒雅典的牛虻自居。他经常和智者、青年们讨论什么是正义、什么是勇敢等伦理问题,他们都以某一具体的实例作为回答,苏格拉底挑出其中的矛盾,迫使他们承认自己的无知。这就是苏格拉底使用的辩证法,也是辩证法一词的原始含义。柏拉图的早期对话几乎全是这种苏格拉底式的辩证法的具体运用和精采表述。


原来苏格拉底所要探求的并不是某一特殊的可以称为正义或勇敢的道德行为,而是正义作为正义或勇敢作为勇敢的普遍的本质定义,它不是依某个人或某些人的爱好,也不是因时因地而有所不同;它应该是普遍适用的,在同类事物中只有一个,它是纯粹的,是永恒不变的,是绝对的。这样的正义或勇敢(的本质),是只有理性才能认识,感觉无法认知的。人从感觉产生意见,它是不确定,一般译为理念。


的,甚至是虚幻的;只有从理性才能产生确定的真正的知识,才能认识客观真理。柏拉图发展了苏格拉底的思想,将理性提高到最崇高的位置,可以说他将人是万物的尺度又提到只有人类理性才是认识和评价万物的最高准则的高度。


柏拉图将每一同类事物的本质定名为柏拉图在有些对话中是将它解释为思想中主观的念的,但在更多处却说它是理性认识的对象,是客观的存在,所以有人主张译为型或相,本


书均译为相。对于苏格拉底提出的什么是


正义或勇敢的问题,柏拉图认为正确的回答应该是正义有正义的相,勇敢有勇敢的相。他由此创立了被称为相论的理性主义的哲学体系,主要见于他的中期对话《斐多篇》和《国家篇》。这在西方哲学史上,是现在能够见到的最早提出的完整的哲学体系。两千多年来,它在西方哲学史上的影响几乎是无与伦比的,对世界哲学的发展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柏拉图的相论***现了两个世界:一个是相的世界,另一个是现实的世界;前者是真实的,后者是变幻的。这样便发生了这两个世界的关系问题:它们是不是相互分离的?这就是说,相的世界是不是也和现实世界一样,是独立自存的?早在柏拉图的学园内部,在他的学生们中间就已经为这个问题发生争论,他的弟子亚里士多德在《形而上学》中便有两处批评柏拉图将相和具体事物分离的学说,他认为普遍只能存在于具体事物之中,而不能在具体事物之外独立自存。这个问题是哲学史上着名的所谓分离问题,两千多年来许多哲学家一直围绕这个问题争辩不休。


这个相和具体事物的关系,从本体论说,就是普遍和个别的关系;从认识论说,就是理性认识和感性认识的关系;从政治和伦理生活说,也就是理想和现实的关系。这些都是历代哲学家、思想家永恒讨论的话题。


柏拉图既是哲学家,又是文学家、诗人,同时又是热衷于政治的思想家。他很想将他那套应该根据理性标准建立的政治体制在现实世界中实现,为当时混乱纷争的希腊城邦树立一个样板。为此他三次远赴西西里,希望那里的叙拉古城邦的执政者能够接受他的教导,按照理性治理城邦。结果是一次次都失败了,他只能返回雅典,在他创立的学园中着书立说。他最负盛名的对话《国家篇》大概是他返回雅典之后写成的,比较完整地论述了他的理想的政治制度。他认为一个城邦是由三部分人分工组成的:一部分是统治者,他们必须具有最高的知识,表现人的理性,智慧是他们的美德,由此柏拉图提出了所谓哲学王的想法;第二部分是保卫城邦的武士,表现人的激情,他们的美德是勇敢;除此以外的一般公民,表现人的欲望,接受理性的指导和武士的保卫;如果这三部分人都能正确地负起各自的职责,和谐共处,便是节制的美德。一个城邦如果能够达到这样的程度,便是实现了城邦的正义。这样,柏拉图对正义的相作了一个具体的说明,使它不再只是一个空洞的名称了。


在当时希腊诸城邦中,柏拉图比较服膺斯巴达。斯巴达在社会政治经济制度方面虽然比较落后,还保留了原始公社的不少残迹,比如没有私有制,财物由全体公民共享(农牧业劳动是由被他们征服的异族奴隶承担的),婴儿也由公社共养等;但是斯巴达崇奉尚武精神,养成精锐善战的军队,在伯罗奔尼撒战争中大获全胜,战败了雅典,夺取了希腊城邦盟主的地位。柏拉图因此设想在他的理想城邦中男女间可以任意相处,生产的婴儿应该共同抚养和教育;没有私有财产,尤其是担任行政职务的统治者更不应该有私人的房屋和土地,他们只能从公民那里得到作为服务报酬的工资,大家一起消费。这就是柏拉图提出的共产、共妻、共子的主张。


(他的弟子亚里士多德批评他,说这种主张是违背人的固有天性)创造宇宙的学说。它在历史上起了的。)人们已经从仰望神话中的天国,转变为要开始设计地上人间的乐园了。柏拉图是这种理想主义在西方的最早创始者。


拉图相论的批评是一致的。这是不是表示柏拉图的思想是有发展变化的,现在公认他的对话可以分为早期、中期和后期。早期对话主要表现苏格拉底式的辩证法,中期对话建立柏拉图自已的相论,这些是清楚的,是学术界比较一致的看法。但是后期对话的主要特点是什么呢?在学者中就有各种不同的解释:有的说是他原有相论的发展和扩大,但是不少学者指出:在较前的后期对话《巴门尼德篇》的第一部分中,巴门尼德对少年苏格拉底的相论提出了严格的批评,在这些批评论证中有一些和后来亚里士多德对柏拉图已经发现了


自己相论中存在问题,因此加以批评?他是要否定原来的相论呢,还是仅仅要作一些修正?


如果我们将他后期对话中的一些论点和中期对话中的论点作比较,确实可以发现它们有许多不同之点。比如:在他的相论中,从感觉得到的意见和由理性得到的知识是绝对对立的,但是在《泰阿泰德篇》中,他却认为由意见也可以产生真的知识。他原来强调只有智慧才能得到真正的善和幸福,感情和欲望只能服从理性知识,但在《斐莱布篇》中,他却论证善是智慧和快乐的结合。在他的相论中,更多注意的是伦理和政治方面的问题,有关抽象的概念和范畴的讨论不多,但在后期对话中,对于抽象的范畴或种,如,一般译为存在英文


,有人主张译为是)、一、动和静、


同和异等,几乎经常成为思辩讨论的重要题目。又如在他的相论中,主要讨论的几乎都是涉及人和社会方面的问题,对于早期希腊哲学集中讨论的关于万物的本原即自然哲学的问题很少提到,但在后期对话《蒂迈欧篇》中,他却提出了一个完整的宇宙论体系,由创世者(很大作用,被早期基督教哲学家奉为理论基础。在政治思想上,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提出哲学王,主张贤人政制(


这个字,希腊文是指由出身好的人担任统治,这个出身好既可以理解为出身于高贵的家族,便可以译为贵族政制,柏拉图便被说成是一个反动的奴隶主贵族的哲学家;但也可以理解为赋有好的品格,便可以译为贤人或好人政制;统观全文,柏拉图显然是在后一意义上使用这个词的),他主张实行人治。但在实践中一再失败以后,他大概认识到这样的贤人是可想而不可得的,在后期对话《政治家篇》中表现出从人治转向法治的思想,到他最后也是最长的对话《法篇》中,他批评斯巴达只崇尚武力和战争,不知道城邦最好的状态是和平;认为不能给统治者以过分强大的权力,必须对他们进行监督和限制,因此城邦必须制定详尽的法律。《法篇》为理想城邦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各个方面规定了法律条款,成为后来罗马法的蓝本。柏拉图的政治思想已经从人治转为法治。


柏拉图的后期对话不仅在内容上和他的早、中期对话有很大不同,而且在写作的文字形式上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早、中期着作中,对话形式非常明显,一问一答均简明扼要,生动活泼,富有文学色彩;而在后期着作中却常常从简短的对话变成冗长的独白,如《蒂迈欧篇》便通篇由主要发言人蒂迈欧长篇大论地申述他的宇宙论学说,是一篇具有深刻思辩的、却又有点枯燥乏味的哲学论文,失去了对话的文学意味,《法篇》也有类似的情况。再有,便是苏格拉底在对话中的地位也有了明显的改变。在早、中期对话中,苏格拉底是其中的主角,领导主宰谈话的进程;但在后期着作中,他的地位改变了:在《巴门尼德篇》中,少年苏格拉底是被爱利亚学派的老哲学家巴门尼德批判的对象;在《智者篇》和《政治家篇》中,主宰对话的是一位由爱利亚来的客人,少年苏格拉底成为被追询的对象;在《蒂迈欧篇》中,苏格拉底仅在开始时作为主持人出现,指定蒂迈欧发言,接着便全部由蒂迈欧讲述;到最后的《法篇》中,年代便已译有柏拉图对话年出版后期对话《泰阿泰德》


在对话者的名单中便根本见不到苏格拉底的名字了。从这个对话名单中,我们可以设想柏拉图的哲学兴趣似乎已经从以继承和发展苏格拉底的思想为主,转向爱利亚学派的思想了。


我国过去对柏拉图哲学的翻译、介绍和研究,一直集中于他的早、中期对话,尤其是被称为理想国的《国家篇》;对他的后期对话中的思想,很少被提及和重视。但是他的后期思想在古代希腊思想的发展史上,以至在整个西方思想的发展史上都起过重要的作用,因此我在这里多讲了一些,希望能够引起研究柏拉图的学者的兴趣和重视。虽然这些后期对话的译文在《全集》第一卷中是看不到的,要在以后几卷中才能读到。


在我国,将柏拉图的对话译为中文还是开始得比较早的,的译本世纪二三十年代就有吴献书先生译的《理想国》(即《国家篇》)、郭斌和、景昌极先生译的《柏拉图五大对话集》、张师竹先生初译、张东荪先生改译的《柏拉图对话集六种》相继出版。他们译的都是柏拉图的早、中期对话,并且都是用文言文翻译的。其中除郭斌和先生用希腊文译校外,其余均根据英译文转译,主要是和娄卜丛书的希、英文对照的《柏拉图文集》中的英译文。


我国近代翻译界先驱严复先生的后裔严群先生精通希腊文,是本书译者王晓朝的尊师。他早在,多种,解放后一再修改润色,于和《智术之师》(即《智者篇》


年出版早期对话三种,年严先生去世后,经学生整理,于


年又出版对话三种,其中包括后期对话《费雷泊士》(即《斐莱布篇》)。严先生的译文也使用严复的文言文体。译文以希腊原文为基准,根据娄卜丛书的《柏拉图文年代有很大的发展。


年以后集》,参考公认的权威英译本。


我国的哲学翻译工作在陆续出版的由北京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史教研室编译的一套《西方古典哲学原着选辑》完全用白话文翻译,在《古希腊罗马哲学》


中,将柏拉图对话中的许多重要论点分别作了摘译,译者是任华先生,主要根据的也是娄卜丛书本。


年郭斌和先生和他的学生张竹明先生用白话文翻译《理想国》全文出版,他们根据的是娄卜丛书本和牛津版的希腊原文,并参考了多种英译文。


年出版了朱光潜先生翻译的《柏拉图文艺对话集》,他将柏拉图前后期七篇对话中有关文学艺术的论述全文或部分地译出。


年又出版了杨绛先生翻译的《斐多》。这两位文学大师虽然是根据英、法译文转译的,但他们的中译文当然是非常精美的,表现了柏拉图着作的文学风采。


此外还应当指出,


年由苗力田主编,作为高等学校文科教材的《古希腊哲学》选译本中,对柏拉图的中、后期的重要对话中的重要内容,都作了选译,这部分负责编译者是余纪元,他根据的主要是娄卜丛书的希腊原文。


从以上并不完备的介绍中,可以看到柏拉图对话的中文翻译虽然至今还不够完全,但是不断有所前进:译文从文言转为白话,向更有规范的现代汉语发展;翻译从英、德、法文转译趋向根据希腊原文;翻译的范围也从早、中期对话扩大到后期对话。这些变化为现在翻译《全集》开辟了途径。


在以上介绍前辈学者的译着中,我没有提到


年出版的陈康先生译注的《柏拉图巴曼尼得斯篇》,因为我认为陈先生这部着作并不是一般的翻译作品,应该说它是用中文写出的、对柏拉图《巴门尼德篇》作出创造性阐释的研究性专着。柏拉图的这篇对话全集》的编者话,两千多年来被学术界认为是一个最大的谜。它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老年哲学家巴门尼德批评少年苏格拉底的相论,第二部分是巴门尼德引导少年苏格拉底进行思想训练,提出八组假设的逻辑推论,得出不同的结果。从古至今学者们一直在争辩:被批评的少年苏格拉底的相论是不是柏拉图自己的相论?第二部分的八组逻辑推论是什么意思?它和第一部分又有什么联系?许多学者作出各种猜想,都没有能解开这个谜。当代哲学史家格思里在他着名的《希腊哲学史》第四、第五卷中对柏拉图的每篇对话都作了详细的论述,但他认为要理解《巴门尼德篇》的目的,实在是很困难的,因此对它的第二部分只写了短短三页,没有作认真的解释。王晓朝翻译这部《全集》主要参考用的英译本《柏拉图对汉密尔顿为《巴门尼德篇》写的提要中也说:这篇对话给读者带来极大的困难,它那些不断在字面上变动的论证实在令人难以理解,例如他说的一在时间中变得比自己年老些时,也就比它自己年轻些等等。对于这篇几乎令所有学者感到困惑的对话,陈先生提出了他自己的解释。


陈先生认为了解这篇对话的关键就是所谓分离问题,哲学史一般都认为在柏拉图的相论中,相和具体事物是相互分离的。


年陈先生在德国柏林大学作的博士论文《亚里士多德论分离问题》对此作了深入的研究,他将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着作中所有关于分离的论述全部集中整理、分类研究,发现分离问题的实质是自足,像两个具体事物甲和乙可以彼此分开,在空间中独立自存,才是所说的分离。而柏拉图的相乃是事物追求的目的,它和事物只在尊荣和价值上有高低程度的不同,彼此间有距离,而不是空间上的分离。陈先生以这个观点分析《巴门尼德篇》中少年苏格拉底的相论,认为少年苏格拉底是明确主张相和具体事物之间是互相分离的,他将相看成和具体事物一样,也是在空间中独立自存的,


一、整体和部分、动和


静、同这就是将抽象的相也物体化了,因此无法说明相和具体事物的联系和结合,他的相论只能被巴门尼德驳倒。陈先生认为少年苏格拉底的相论并不是柏拉图自己的相论,它们是有根本区别的。他还专文考证少年苏格拉底的相论大约是当时柏拉图学园中某些人提出的主张。


这样,问题便集中到分离和结合的关系上:相和具体事物是分离还是结合的?在什么情况下它们相互分离,什么情况下可以结合?《巴门尼德篇》的第二部分中的思想训练,便是以八组虚拟的逻辑推论形式研究这个问题。它是从第一部分中引申出来的,所以这两个部分有密切联系,由它们组成的这篇对话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但是在这八组推论中,柏拉图首先提出的却不是相和个别事物的结合和分离,而是抽象的相和相之间的结合和分离问题。


因为在柏拉图原来的相论中,每一类事物的同名的相如人的相和大的相,也是彼此独立的,柏拉图并没有专门讨论它们之间的关系。不过在《巴门尼德篇》中,柏拉图将同一类事物的普遍的相改为最普遍的范畴,如是(一和是作为虚拟推论的前提。第一组推和异、大和小等等,讨论它们之间的结合和分离问题。他先选择两个最普遍的范畴论的前提是:如果一和是不结合,只是孤立的一,那么它便不能和许多对立的范畴如整体和部分、动和静等等相结合,它便什么都不是,甚至也不是一自己。第二组推论的前提与之相反:如果一和是互相结合,那么它便可以和许多对立的范畴相结合,甚至它既是知识,又是感觉,又是意见。以后的推论实际上说明了:具体事物就是这些普遍范畴的集合体。这些结论都是经过复杂的逻辑推论才得出的,上述汉密尔顿提出的年龄问题,便是第二组推论中的第个推论。柏拉图以相当复杂的逻辑步骤论证:一和是相结合,便也可以和年老些与年少些这对相反的范畴相结合。


陈先生不但为这个推论中的每一逻辑判断作了详细的注释,而且还写了一篇专文《柏拉图年龄论研究》(载《陈康论希腊哲学》)。


陈先生对《巴门尼德篇》所作的解释,在柏拉图其他后期对话中可以得到佐证。其一是在《智者篇》中的通种论。柏拉图选取了在《巴门尼德篇》***现过的三对对立的范畴(他称为种):是和不是、动和静、同和异(这些都是在其他后期对话中也经常提到,作为重要讨论对象的),用详细的逻辑论证,证明它们是彼此相通,即可以互相结合的。在《巴门尼德篇》中,这种结合还只是虚拟的可能性,到《智者篇》中,


通种论已经变为正面的证明了。佐证之二是在《斐莱布篇》中,柏拉图将划分和结合的方法提高到辩证法的高度。在柏拉图的对话中,关于辩证法有三种不同的说法:在早期对话中,他说的辩证法就是这个字的最初词义,即苏格拉底的对话问答法。在中期对话《国家篇》中,他认为辩证法是高于其他一切学科的学问,它能认知相以至最高的善,相当于后来亚里士多德所说的第一哲学,不过他不称为哲学而称为辩证法。但对于这门学问的具体内容,他没有作深入的探讨。到后期对话《智者篇》和《政治家篇》中,爱利亚的来客要少年苏格拉底为智者和政治家下定义,定义的方法叫二分法,即将事物不断划分(分析),如《智者篇》中将事物分为生物和无生物,生物又分为动物和植物,动物又分为两足的和四足的;将这些分析的结果综合起来,


两足的动物便是人的定义。在《政治家篇》中对此加以纠正,说只有在合适的点(即种)上划分,才能得出正确的结果。如果只将动物分为两足的和四足的,并不能显示人的特征,反而将鸟和人分到同一类去了;必须将两足动物再分为有翼的和无翼的,只有无翼的两足动物才是人的定义。(这就是人类最初认识的科学分类法,后来亚里士多德经常举这个例子。)作为政治家,他具有(希腊文)的一的知识应当和工人、农民、医生的实践知识不同,是理论性的;但他的理论知识又不是评论性的,而是指导性的;政治家是统治人的,但统治又可以分为依靠暴力和根据自愿两种,依靠暴力统治的是暴君,只有根据公民自愿统治的才是真正的政治家。柏拉图认为只有这样,既从相似事物中分析它们的差别,又能综合把握它们的共同性,即既能从一中看到多,又能从多中把握一,能够将一和多统一起来的,才是真正的辩证法,它能够使人更好地通过理性发现真理。


柏拉图在后期对话中所说的这第三种辩证法,实际上就是分析与综合的辩证法,也就是寻求一和多的辩证关系的方法,是哲学研究的重要方法。自从柏拉图提出以后,首先为亚里士多德所接受,成为他进行哲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古希腊爱利亚学派的巴门尼德首创和一作为最普遍的范畴,讨论它们和其他普遍范畴元论,提出是和不是是辨别命题的真和假的标准。柏拉图在早、中期对话中对此没有专门重视,直到后期对话《巴门尼德篇》开始,将辩证


法。柏的分离和结合的问题;在其他后期对话中更不断深入讨论普遍范畴间的分析和综合的问题,认为这是最高的哲学的问题,提出研究最普遍最纯拉图的后期思想对亚里士多德哲学的形成和发展起了很大的影响作用。亚里士多德专门研究粹的


(希腊文)即是第一哲学的任务,从而在西方哲学史上开创了(一般译为本体论,现在也有人主张译为存在论或是论,)。他的主要研究方法就


是对作了各种分析和综合,比如将它分析为本体(实体)及其属性年版。


1参看汪子嵩:《柏拉图谈辩证法》,载纪念贺麟先生的生平与学术的《会通集》,三联书店的发现或观点的发展,研究的结论先后会有所不同。


性质、数量、关系等十个范畴,分析为形式与质料、本质与偶性、潜能与现实等等,然后又将它们综合起来,研究它们相互之间的关系。不过柏拉图的分析与综合和亚里士多德的分析与综合有一点重要的区别:柏拉图对它们主要是作抽象的逻辑推理,亚里士多德却特别重视根据经验事实对它们作推理论证。柏拉图在《巴门尼德篇》第二部分所作的抽象范畴间的逻辑推理,可以说是后来黑格尔的《逻辑学》的先河;而亚里士多德的本体论学说,可以说是为当时哲学和科学的研究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


当我们仔细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着作时,


可以发现亚里士多德的思想,无论是形而上学、自然哲学、逻辑学以至伦理学和政治学,都深受柏拉图后期对话的思想影响,其中有些是对柏拉图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有些则是批评和修正。这是符合历史事实的,因为当代西方学者们的研究已经证明:当青年亚里士多德到雅典进柏拉图学园学习时,进入老年的柏拉图已经开始撰写他的后期对话了。因此我们必须研究柏拉图的后期对话,才能理解从柏拉图哲学向亚里士多德哲学的发展过程,才能理清从巴门尼德开始的,经过柏拉图到亚里士多德思想的发展线索,才能说明西方哲学中本体论的开创和形成。


陈康先生一贯认为:学术研究的内容是会变动的,随着新资料他认为重要的乃是研究的方法。他将他的研究方法概述为:


每一结论,无论肯定与否定,皆从论证推来。论证皆循步骤,不作跳跃式的进行。


分析务必求其精详,以免混淆和遗漏。无论分析、推论或下结论,皆以其对象为依归,各有它的客观基础,不作广泛空洞的断语,更避免玄虚到使人不能捉摸其意义的冥想,来饰智惊愚。研究前人思想时,一切皆以此人着作为根据,不以其与事理或有不符,加以曲解(不混逻辑与历史为一谈)。研究问题时,皆以事物的实况一切皆取决于研究的对象,不自作聪明,随意论断。


为准,不顾及任何被认为圣经贤训。总之,人我不混,物我分清。


年前,陈先生将当时欧洲大陆流行的这种严格的学术研究方法介绍进中国,他用这种方法研究译注了这部柏拉图的《巴门尼德篇》。


王晓朝告诉我:在翻译这部《柏拉图全集》以后,他们几位年轻的学者还将对柏拉图的对话,分篇进行研究注释。我想,这将是大大推动我国希腊哲学史研究的好事。翻译和研究本来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翻译必须先对原着的逻辑有所研究和理解,所以是以研究为基础;研究既然用中文写出,也就必须对原着有所翻译。现代西方学术界对于研究古典着作又提出了新的研究方法,如分析法、解释法等。现在中西方学术交流日益频繁,我国的年轻学者们既可直接接受西方的学术训练,又经常参加国际学术活动,当然可能以新的研究方法创造出新的研究成果,既参考借鉴前辈学者的经验,又超过前辈学者的成就。



年代我们开始编写《希腊哲学史》起,王晓朝就参加了我们的工作,并为该书第一卷编写译名对照表。他在原杭州大学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便已从严群先生修习古希腊文;后来在英国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又专攻古希腊文两年。他的希腊文根底,应该说是比较着实的,但他还谦虚地说:


译者至今仍未能达到抛开辞典和各种已有西文译本,仅依据希腊原文进行翻译的水准。他以娄卜丛书《柏拉图文集》的希腊原文为基准,参考了学术界公认的权威英译本。这种态度是实事求是的。我只读了其中之一短篇对《陈康哲学论文集》作者自序,台湾联经


年版。


话,对他的译文不能妄加评说。好在译者以极为诚挚的态度,欢迎读者的批评。我认为要使我国的学术研究繁荣起来,学术批评是必不可少的。不过学术评论必须建立在正确的态度上,应该是经过读书研究,采取平等的切磋讨论的方式;而不应该是盛气凌人、毫无根据地扣大帽子的大批判的方式。


柏拉图(公元前年一前柏拉图的思想影响很大,但记载他的生平的史料不多。人们介绍他的生平主要依据第欧根尼


拉尔修的《着名哲学家的生平和年)是古希腊最有代表性的大思想家、大哲学家、大文学家、大教育家。他的思想与着作(主要是对话)对西方哲学理念与整个文化的发展发挥过重要作用,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把他在西方思想史和文化史上的地位比作中华文化传统中的孔子丝毫也不过分。


希腊文化是西方文化的两大源头(古希伯来与古希腊)之一,是古希腊人留给全人类的一笔巨大的精神遗产,而柏拉图对话就是希腊文化宝库中最有代表性的宝藏。柏拉图对话不仅属于西方人,而且也属于全人类。


翻译柏拉图对话不需要花很多篇幅去说明理由。但是,为了帮助广大读者和使用这部中译《柏拉图全集》,译者有义务提供相关背景材料。


学说》和柏拉图自传性的《第七封信》。《着名哲学家的生平和学1本文撰写时借鉴了范明生先生的《柏拉图哲学述评》和汪子嵩先生等撰写的《希腊哲学史》中的相关部分,特致谢意……据说,他的体育老师)家族。柏拉图属于梭说》的作者第欧根尼


拉尔修是公元一世纪的传记作家。他记载了众多希腊哲学家的思想和生平,全书共十卷,其中第三卷全部用于记载柏拉图,共节。柏拉图的《第七封信》是柏拉图传世书信(共


封)中最长的一封,大多数学者承认这封信是柏拉图真作,把它当作可靠的史料进行研究和引证。


柏拉图于公元前年月


日出生在雅典附近的伊齐那岛。他的父亲阿里斯通和母亲珀克里提俄涅(。母亲出自梭伦()都出自名门望族。父亲的谱系可以上溯到雅典最后一位君王科德鲁斯(伦的第六代后裔。


柏拉图原名阿里斯托克勒()和见他体魄强健,前额宽阔,就把他叫做柏拉图,而在希腊文中的意思就是宽广。柏拉图有两个哥哥阿得曼图(格劳孔(


,在柏拉图对话中常有出现。柏拉图还有一个姐姐名叫波托妮


,她是后来柏拉图学园的继承人斯彪西波,生子安提丰()的母亲。柏拉图的父亲去世后,他的母亲改嫁给她的堂叔皮里兰佩(。皮里兰佩和雅典民主派领袖伯里克利关系密切,柏拉图在《卡尔米德篇》中以颂扬的口吻提到过他的这位继父。


柏拉图出生的那年伯罗奔尼撒战争已经进行到第四个年头。


柏拉图从小在继父家度过,受到良好的教育。他在青年时期热衷于文艺创作,写过赞美酒神的颂诗和其他抒情诗,富有文学才能。


大约岁时,柏拉图追随哲学家苏格拉底(


,直到苏格拉底被雅典当局处死为止,前后约有七八年时间。在此期间,雅典发生了一系列重大事件:伯罗奔尼撒战争以雅典失败而告终;三十僭主推翻民主政制,但因施行暴政而在八个月后又被群众推翻;雅典恢复民主政治,但它又以莫须有的罪名处死了苏格拉底。苏中提生的志向。从他格拉底之死给柏拉图留下了终身难以忘怀的印象,也改变了他一高龄时撰写的自传式的《第七封信》中可以看出,他在青年时期热衷于政治,希望能参加政治事务,公正地治理城邦,但是实际经验告诉他,包括雅典在内的所有城邦都不能做到这一点。最后,他认为只有在正确的哲学指导下才能分辩正义和非正义,只有当哲学家成为统治者,或者当政治家成为真正的哲学家时,城邦治理才能是真正公正的。这就是他在《国家篇》


出的一个重要思想,即所谓的哲学王,让哲学家治理国家,或让统治者成为哲学家。


柏拉图主要是哲学家,但也可以说他是一位政治家,一位政治思想家。柏拉图青年时产生的政治志向实际上贯穿他一生,他后来三次西西里之行就是为了实现他的政治理想。在他的对话中有不少地方讨论政治问题,集中讨论政治问题的除了《国家篇》以外,还有《政治家篇》和《克里底亚篇》。《克里底亚篇》是柏拉图的最后一篇对话,虽然只写了一个开头,但柏拉图在其中提出一个理想的大西洋岛,成为后来西方思想家们的乌托邦的原型,英国近代哲学家培根就写过一本《新大西洋岛》。


公元前苏格拉底去世以后,柏拉图遵从老师的教导外出游历。他于年离开雅典,先后到过麦加拉、埃及、居勒尼、南意大利和西西里等地,到公元前


年才返回雅典。他在游历中考察了各地的政治、法律、宗教等制度,研究了数学、天文、力学、音乐等理论和各种哲学学派的学说。在这样广博的知识基础上,柏拉图逐步形成了他自己的学说,以及对改革社会制度的见解。他回到雅而言,没有了一个理想的国《国家篇》在过去译为《理想国》,就其希腊原名理想的意思。但就其内容来说,柏拉图确实在书中阐家,它是柏拉图的理想国。


年被东典以后便建立学园,全面制定他自己的哲学体系,进一步传播他的学说,培养人才,期望实现他的理想。


公元前阿卡德摩年,柏拉图在朋友的资助下在雅典城外西北角的)建立学园。此地原为阿提卡英雄阿卡德摩的墓地,设有花园和运动场。这是欧洲历史上第一所综合性传授知柏拉图的学园建校后园址长期未变,直到公元前识、进行学术研究、提供政治咨询、培养学者和政治人才的学校。


年罗马统帅苏拉围攻雅典时才被迫迁入城内,以后一直存在到公元罗马皇帝查士丁尼下令关闭为止,前后持续存在达九百年之久。


以后西方各国的主要学术研究院都沿袭它的名称叫学园的创立是柏拉图一生最重要的功绩。当时希腊世界大批最有才华的青年受它的吸引,来到这里。他们聚集在柏拉图周围从事科学研究和学术讨论,为后来西方各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发展提供了许多原创性的思想。柏拉图的后半生除了短期去过西西里以外都在这里度过,他的着作大多数在这里写成。可以说,柏拉图的学园在西方开创了学术自由的传统,是希腊世界最重要的思想库和人才库。还应该提到的是,柏拉图建立的学园和后来西方各国沿袭这个名称的各种纯学术研究团体也有不同,柏拉图学园的目的之一就是要为城邦培养治理人才,与当时许多城邦有政治联系。虽然柏拉图在实践中经过多次碰壁以后,他的政治理想也有所降低了,但他想按照哲学的正义原则治理城邦的思想却并没有放弃。他的一生虽然以主要的精力从事哲学研究,越来越少参加政治实践,但想以他的思想影响城邦统治者,俨然以帝王师自居,这一点倒是和中国儒家的传统相近的。)打交道,希望说服后者制定为了能够实践自己的政治理想,柏拉图曾三次赴西西里岛与叙拉古统治者狄奥尼修一世(新政,用最好的法律来治理这个国家,但最后还是遭到失败。


柏拉图的对卷,节。


从此以后,柏拉图放弃了参与政治实践,将全部精力用于办好学园。


年,公元前


柏拉图在参加一次婚礼宴会时无疾而终,享年,葬于他耗费了半生才华的学园。柏拉图晚年在希腊世界享有崇高的声誉,他当时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可用他的学生亚里士多德的悼词来佐证:


岿岿盛德,莫之能名。


光风霁月,涵育贞明。


有诵其文,有瞻其行。


乐此盛世,善以缮生。1柏拉图的大部分着作都是对话。在希腊历史上,这种体裁虽然不是他第一个使用,但柏拉图使这种写作形式得到完善,所以应该把发明对话并使之富有文采的功劳归于他。


话不仅是哲学着作,而且也是文学作品,和着名的希腊史诗和戏剧一样,有着非常优美的文采,又有极其感人的魅力。在柏拉图手里,对话体运用得特别灵活,不从抽象概念而从具体事例出发,生动鲜明,以浅喻深,由近及远,去伪存真,层层深入,使人不但看到思想的最后成就或结论,而且看到活的思想的辩证发展过程。柏1罗泽编:《亚里士多德残篇》第德传》,《哲学史论丛》,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诗中大意是页,中译文引自吴寿彭《亚里士多年,第说,柏拉图的崇高与伟大难以用言语来颂扬,他的文章和道德都已经达到最高境界,现在再也没有一个人能够达到他这样高的成就了,他是仁慈的、幸福的。


2欧根尼拉尔修:《着名哲学家的生平和学说》第一前


年,和着名喜剧作家阿拉图树立了这种对话体的典范,后来许多思想家都采用过这种形式,但是至今没有人能赶上他。柏拉图的对话是希腊文学中的一个卓越的贡献,。


柏拉图对话所涉及的内容极为广泛,哲学、伦理、自然科学问题、政治、教育、语言、艺术,等等,几乎无所不谈。他以前的所有希腊哲学家的名字和某些重要学说都在对话***现,惟有德谟克利特除外。他以前的希腊重要诗人、戏剧家的名字也多数出现在对话中。所以我们可以说柏拉图的对话是希腊文化的一部百科全书。通过柏拉图对话,我们可以了解希腊民族的精神世界,从中得到精神的享受和文化的熏陶。


拉尔修在《着名哲学家的生平和学说》


柏拉图对话的真伪,是二千多年来一直有争议的问题,我们在此作详细介绍。第欧根尼第三卷中用了节(节)的篇幅介绍柏拉图着作,其中比较重要的内容有:


一、早在公元前三世纪时,拜占庭的学问渊博的亚历山大图书馆馆长阿里斯托芬(约公元前里斯托芬同名)曾将柏拉图的对话按三篇一组的次序,分成以下组:第一组:《国家篇》、《蒂迈欧篇》、《克里底亚篇》;第二组:《智者篇》、《政治家篇》、《克拉底鲁篇》;第三组:《法篇》、《弥努斯篇》、《厄庇诺米篇》;第四组:《泰阿泰德篇》、《欧绪弗洛篇》、《申辩篇》;第五组:《克里托篇》、《斐多篇》、《书信》。其他对话则作为独立着作,没有规定次序。


二、公元一世纪时亚历山大里亚的塞拉绪罗(死于公元年)1朱光潜:《柏拉图文艺对话集》译后记,页。


2欧根尼拉尔修:《着名哲学家的生平和学说》卷,第节。


种,实际上只有种。塞拉绪罗给每一种加说柏拉图的着作真的有


种,他将《国家篇》的十卷算成十种,卷的《法篇》算成这对话是属于什么性质的。他按四篇一组(上两个标题,一个是对话人的名字,另一个是讨论的主题,还说明)把全部



话篇》,或论人性,助分为九组:第一组:《欧绪弗洛篇》,或论虔敬,试验的,《苏格拉底的申辩》,伦理的,《克里托篇》,或论责任,伦理的,《斐多篇》,或论灵魂,伦理的;第二组:《克拉底鲁篇》,或论正名,逻辑的,《泰阿泰德篇》,或论知识,试验的,《智者篇》,或论存在,逻辑的,《政治家篇》,或论君王,逻辑的;第三组:《巴门尼德篇》,或论相,逻辑的,《斐莱布篇》,或论快乐,伦理的,《会饮篇》,或论善,伦理的,《斐德罗篇》,或论爱,伦理的;第四组:《阿尔基比亚德产术的,《阿尔基比亚德


篇》,或论祈祷,助产术的,《希帕库篇》,封信,伦理的。


或爱好获得者,伦理的,《竞争者篇》,或论哲学,伦理的;第五组:《塞革亚篇》,或论哲学,助产术的,《卡尔米德篇》,或论自制,试验的,《拉凯斯篇》,或论勇敢,助产术的,《吕西斯篇》,或论友爱,助产术的;第六组:《欧绪德谟篇》,或论诡辩,反驳的,《普罗泰戈拉篇》,或论智者,批判的,《高尔吉亚篇》,或论修辞,反驳的,《美诺篇》,或论美德,试验的;第七组:《大希庇亚篇》,或论美,反驳的,《小希庇亚篇》,或论虚假,反驳的,《伊安篇》,或论《伊利昂纪》,试验的,《美涅克塞努篇》,或葬礼演说,伦理的;第八组:《克利托芬篇》,或异论,伦理的,《国家篇》,或论正义,政治的,《蒂迈欧篇》,或论自然,物理的,《克里底亚篇》,或大西洋岛故事,伦理的;第九组:《弥努斯篇》,或论法,政治的,《法篇》,或论立法,政治的,《厄庇诺米篇》,或夜间议会或哲学家,政治的,《书信》,节。


第欧根尼拉尔修:《着


哲学家的生平和学说》卷,第世纪有许多哲学史家对柏拉图三、第欧根尼)或《养马人篇》;《厄律克西拉尔修指出:以下十篇托名柏拉图的对话,已被认为是伪作。它们是:《弥冬篇》)或《厄拉西特拉图篇》;《阿尔孔篇》)或《西绪;《阿克西俄库篇》


亚篇》


福篇》;《弗阿克人篇);《德谟多库篇》;凯利冬篇》;《第七天篇》或《赫伯多米篇》;《厄庇美尼德篇》


这些被认定是伪作的对话有些已经失传。


,公元五世纪的柏拉图学园也发生了对柏拉图着作真伪问题的争论。当时着名的新柏拉图主义代表人物之一普洛克罗公元


年)不仅认为《厄庇诺米篇》和《书信》是伪作,甚至认为最重要的《国家篇》也是伪作。


近代西方学术界疑古成风,年出版的《哲学史教程》中认为:


在的着作真伪提出质疑。当时的学者把柏拉图的思想看成是前后一贯的、严格的哲学体系,认为《国家篇》的思想是这个体系的总结和顶峰。按照这种想法,他们把那些和《国家篇》思想有明显不一致的对话当作伪作,并以此安排柏拉图对话的先后次序。比如着名的哲学史家文德尔班在哲学史家可疑作品中最重要的是《智者篇》、《政治家篇》和《巴门尼德篇》。


这些作品也许不是柏拉图创作的,很可能是他的学派中和爱利亚学派的辩证法和论辩术有密切关系的人们写成的。种着作中,只有五种从来没有遭到宇伯威格总结说:如果我们把古代和近代的批评加在一起,那么塞拉绪罗提出的四种一组的过怀疑。3宇伯威格一普雷希特:《古代哲学》页。


2文德尔班:《哲学史教程》中译本上册,页。


1欧根尼拉尔修:《着名哲学家的生平和学说》卷,节。


世纪以进入来,学者们经过认真研究,取得了比较一致的意见,肯定现存柏拉图作品中大多数作品,特别是那些重要的着作是真作。纳入这个中译本《柏拉图全集》正文的


篇对话被公认多数学者持肯定态度。因此我们大致可以放心地说,这为柏拉图真作,纳入附录的两篇对话和书信的真伪虽仍有争议,但篇对话是柏拉图的原作,是我们可以用来研究柏拉图思想的第一手资料,而对附录中的两篇对话则可当作参考资料来用。


柏拉图的《书信》共有


封,主要是关于柏拉图思想和实际活等动的传记性记录,对于了解柏拉图的生平及其为人都很重要。对其真伪,学者们也有各种不同的说法。但大多数学者认为其中最重要也是最长的第七、第八两封信是真的;对第一、第二、第三封信则认为是伪作的较多。


柏拉图从事对话写作前后相距约


年,要为它们安排一个写;前者又分为助产作时间上的顺序非常困难。古代似乎还没有人想到要把柏拉图的全部着作按先后次序排列,只是有人将它们按照内容进行分类,如上面提到塞拉绪罗将柏拉图的对话分别定为伦理的、政治的、逻辑的,等等。第欧根尼还记录了他们的分类法:将对话分为两大类:


教授的和研究的,教授的又可以分为理论的和实践的,理论的分为物理的和逻辑的,实际的分为伦理的和政治的;研究的也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训练心灵的,另一种是战胜论敌术的和试验的;后者又分为提出批评反驳的和推翻论敌主要观点的。


世纪一些哲学史家和古典学者提出有关柏拉图对话的分类和先后次序的看法,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以下几家。


古典解释学的创始人、德国着名的柏拉图专家施莱尔马赫1欧根尼拉尔修:《着名哲学家的生平和学说》卷,节。)的看法恰恰相反,从根本上否认施莱尔认为柏拉图从青年时代开始就意识到自己的哲学目的,有完整的系统框架,所以他撰写对话有明确意识到的顺序。据此他将柏柏图对话分为三个不同阶段:第一,预备性的,主要是《斐德罗篇》、《普罗泰戈拉篇》、《巴门尼德篇》,作为辅助的有《吕西斯篇》、《拉凯斯篇》、《卡尔米德篇》、《欧绪弗洛篇》、《申辩篇》、《克里托篇》等。第二,间接探讨性的,主要说明知识和理智活动,


门是《泰阿泰德篇》、《智者篇》、《政治家篇》、《斐多篇》、《斐莱布篇》,作为辅助的有《高尔吉亚篇》、《美诺篇》、《欧绪德谟篇》、《克拉底鲁篇》、《会饮篇》等。第三,建设性的,主要是《国家篇》、《蒂迈欧篇》、《克里底亚篇》,作为辅助的是《法篇》。


阿斯特(马赫的论断。他认为各篇对话之间没有任何内在联系,这些对话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是戏剧性的,每篇对话都是一个哲学的剧本,其目的是多方面的,不可能设想有共同的哲学目的,绝大多数对话没有肯定的哲学结果。他认为柏拉图是融诗人、艺术家、哲学家于一身的人,根本不会提出任何肯定的见解,没有一个完整的哲学体系。他无非是推动学生们去思考研究,每篇对话都是独立的着作,每篇伟大的对话都像一个有生命的机体,是精巧完成的均衡的整体。他将柏拉图的着作分为三类:第一,诗和戏剧性占优势的,有《普罗泰戈拉篇》、《斐德罗篇》、《高尔吉亚篇》、《斐多篇》。第二,突出辩证法因素的,有《泰阿泰德篇》、《智者篇》、《政治家篇》、《巴门尼德篇》、《克拉底鲁篇》。第三,诗和辩证法因素相结合的,有《斐莱布篇》、《会饮篇》、《国家篇》、《蒂迈欧篇》、《克里底亚篇》。


1施莱尔马赫:《柏拉图对话导论》页。


赫尔曼他还认为只有这1阿斯特:《柏拉图的生平和着作》第篇对话是柏拉图的真作。1年到去世,受)和施莱尔马赫一样认为柏拉图的全部着作是一个有机发展的整体,但他并不认为它们是事先设计的产物,而是柏拉图思想发展过程的自然产物。他以苏格拉底之死和第一次西西里之行结识毕泰戈拉学派这两件事实作标志,将柏拉图对话分为三个时期:第一,苏格拉底学派时期,都是短篇对话,主要有《吕西斯篇》、《卡尔米德篇》、《拉凯斯篇》、《普罗泰戈拉篇》、《欧绪德谟篇》,认为这些对话都写于苏格拉底被处死以前,写作目的是反对当时的智者;苏格拉底死后接着写下《申辩篇》、《克里托篇》、《高尔吉亚篇》、《欧绪弗洛篇》、《美诺篇》。第二,麦加拉时期或辩证法时期,《泰阿泰德篇》、《克拉底鲁篇》、《智者篇》、《政治家篇》、《巴门尼德篇》。第三,成熟时期,从公元前毕泰戈拉学派重大影响的着作有《斐德罗篇》、《会饮篇》、《斐多篇》、《斐莱布篇》、《国家篇》、《蒂迈欧篇》、《克里底亚篇》,最后是《法篇》。


释的最突出的例子是蒙克(上述学者的分类或分期带有很强的主观成分。这种主观性解。他认为柏拉图对话是在苏格拉底死后将他当作真正的哲学家的理想典范来写的,因此他主张一种完全不同的排列次序,认为这些对话展示了苏格拉底一生的哲学成长;从苏格拉底作为一个少年出现的《巴门尼德篇》开始,由巴门尼德将他引进哲学,直到苏格拉底一生的最后一幕,表现苏格拉底之死的《斐多篇》是最后一篇对话。从《巴门尼德篇》到《斐页,引自格罗特:《柏拉图及苏格拉底其他友人》卷,页。


2赫尔曼:《柏拉图着作的历史和体系》页,引自格罗特:,《柏拉图及苏格拉底其他友人》卷,页。


拉尔修坎贝2欧根尼


拉尔修:《着名哲学家的生平和学说》第多篇》,部分是艺术的顺序,是相继的历史剧;部分是哲学的顺序,是他学说的发展史,这就形成了一个苏格拉底的圆圈。但这种看法现在已经很少有人接受了。



世纪后半叶开始,学者们逐渐采取比较科学的方法进行研究,经过学者们的长期努力,有关柏拉图对话的先后顺序和分期问题基本上取得了比较一致或相接近的意见。他们研究使用的方法有以下这些:


第一,根据文体风格和语言检验。


年发表柏拉图的着述活动前后经历半个世纪之久,他使用的词汇、文法、句子结构必然是有改变的。一些学者根据这个特点研究柏拉图的对话,最早是由英国着名的古典学者坎贝尔在他的着作《柏拉图的<智者篇>和<政治家篇>:附修订的希腊语校勘和英语注释》一书中提出的。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


中说《法篇》是柏拉图晚年着作,迟于《国家篇》,第欧根尼记载说《法篇》是柏拉图死后留在蜡版上未加修饰的着作。


尔依据这些记载,把《法篇》定为柏拉图的最后着作,作为一个鉴定标准。他又赞同学者们的普遍看法,《申辩篇》、《克里托篇》是柏拉图最早的着作,作为另一个鉴定标准。确定了柏拉图最早的对话和最迟的对话以后,他考察柏拉图各篇对话中使用的词汇、文法、结构,考察文体风格的演变和各种语言现象,尤其是柏拉图使用小品副词和


虚词(如


冠词、副词、前置词、连接词等)的演变情况。通过这样的考察可以看出《法篇》和《申辩篇》的区别很大,《蒂迈欧篇》、《克里底亚篇》、《斐莱布篇》与《法篇》比较接近,可以将它们定1蒙克:《柏拉图着作的自然顺序》,引自卢托斯拉夫斯基:《


拉图的逻辑学的起源和发展》页。


卷,节。


篇》


和为后期着作,而《国家篇》、《斐德罗篇》、《泰阿泰德篇》、《巴门尼德篇》等处于两个极端之间。


第二,根据古代着作的直接证据。


拉尔修提到《法篇》是柏拉图最后未加润饰的古代着作中提到的柏拉图对话的先后材料是确定它们的次序的有力旁证资料,如上面提到过的亚里士多德说过《法篇》后于《国家篇》以及第欧根尼作品。但是这类材料不但不多,使用时也必须慎重。


第三,根据对话中涉及的有关人物和事件。


年这也是判断对话编年顺序的有效方法,可惜在对话中提到的这类事实也不多。一般都举《泰阿泰德篇》为例。这篇对话开始就提到参加科林斯战役的泰阿泰德因受伤和染病被送回雅典,不久死亡。历史上发生过的科林斯战役有两次,分别在公元前年。学者们经过仔细考证,肯定泰阿泰德参加的是公元前年的那一次,由此确定这篇对话写于这一年以后。又如《法岁了,由此也可)中提到叙拉古征服洛克利,这件事发生在公元前年,是狄奥尼修二世干的,当时柏拉图已经超过以佐证《法篇》是柏拉图的晚年着作。但在使用这个方法时也要十分慎重。比如柏拉图在《巴门尼德篇》中讲的少年苏格拉底和老年巴门尼德的会晤,在《智者篇》和《泰阿泰德篇》又重提过。究竟历史上是否真的发生过这样一次会晤?学者们也一直有争论。有人认为这是符合历史事实的,并以此来推算巴门尼德的生年;有人则认为这是柏拉图的虚构,历史上根本不可能发生这样一次会晤。


第四,根据对话中相互涉及的内容。


在一篇对话中提到另外一篇对话的有关内容,这是判断这些对话的先后次序问题的重要材料。《智者篇》和《泰阿泰德篇》中重《巴门尼德篇》中叙述的那次苏格拉底和巴门尼德的会晤,许多学者据此认为这两篇对话后于《巴门尼德篇》。《智者篇》开始提出的问题是要讨论智者、政治家、哲学家这三种人的性质,要分别为他们下定义。由爱利亚来的客人和三个对话者塞奥多洛、少年苏格拉底、泰阿泰德分别讨论。《智者篇》是由泰阿泰德回答有关智者的问题,《政治家篇》是由少年苏格拉底回答有关政治家的问题。


因此学者们认为《政治家篇》后于《智者篇》,二者是紧接着的一组;按照柏拉图原来的设计,本来还应该有由塞奥多洛回答有关哲学家问题的《哲学家篇》,可惜没有写成。这样《巴门尼德篇》、《泰阿泰德篇》、《智者篇》、《政治家篇》四篇对话的先后次序大致可以肯定,它们的内容和形式也是比较接近的。与此类似,在《蒂迈欧篇》开始柏拉图也安排了三个人,蒂迈欧、克里底亚、赫谟克拉底与苏格拉底对话。《蒂迈欧篇》由蒂迈欧主讲有关自然界、宇宙直至动植物的生成和构造问题,《克里底亚篇》由克里底亚主讲有关政治、社会和国家的生成问题,可惜只写了个开始;也有人由此推论柏拉图原来可能计划还有一篇由赫谟克拉底主讲的对话,主要内容可能是讨论人、知识和哲学(或伦理道德)问题。


第五,依据苏格拉底在对话中的地位以及对话中戏剧性成分的多少来确定对话顺序。


除了以上四种方法和根据外,一般学者还使用另一种方法判断柏拉图对话的先后顺序,即看苏格拉底在对话中的地位以及对话中戏剧性的多少来确定。在柏拉图的早期对话直到《国家篇》


中,苏格拉底始终是主要发言人,一直由他领导讨论,重要的思想和理论都是通过他的口来阐述的。讨论的形式也比较生动活泼,一问一答,长篇论述较少,经常有别人插话,讽刺幽默,戏剧性的场面较多。从《巴门尼德篇》开始,苏格拉底成为少年苏格拉底,原来独占的主讲人地位被巴门尼德取代了。《智者篇》和《政治家篇》中,领导对话的是巴门尼德的同乡、从爱利亚来的客人,苏格拉底也只是少年苏格拉底,虽然在《政治家篇》中,他还是主要对话人,自制、勇敢、友爱的,从内容到形式都极其相在《蒂迈欧篇》中苏格拉底仅只是个简单的提问题者,到《法篇》便根本没有苏格拉底出现了。这些后期对话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原来戏剧性场面大为减少,对话往往由两个人进行,其中之一是主讲人,长篇大论地发表他的理论,另一个人不过简单提点问题而已。


因此有人认为柏拉图年纪越大,年轻时的文学创作天才就越少。


但是我们应该看到问题的另一面,那便是柏拉图的哲学思想随着他年龄的增长越来越成熟和深刻了。当然这个标准也同样不能绝对化,在被认为是柏拉图的后期着作中,至少《泰阿泰德篇》和《斐莱布篇》是例外,这两篇对话的主要发言人仍是苏格拉底,对话的形式也比较活泼。其中《泰阿泰德篇》还是比较接近《国家篇》时期的着作,所以也有人将它列为中期对话。至于《斐莱布篇》,由于这篇对话是讨论伦理问题的,所以有人认为主要发言人当然非苏格拉底莫属。


西方学者使用上述各种方法,分别提出了各自有关柏拉图对话的编年顺序。罗斯在《柏拉图的相论》书中将它们总结概括排他们成对照表。


虽然各有不同,但大体上我们可以看出有以下一些共同点:


第一,《卡尔米德篇》、《拉凯斯篇》、《吕西斯篇》,这三篇都是讨论某个伦理问题似,自古以来被人摆在一起,加上讨论虔敬的《欧绪弗洛篇》讨论美德和知识的《普罗泰戈拉篇》,讨论美的《大希庇亚篇》和《伊安篇》,大体上都摆在一起,虽然先后次序各有不同,但都将它们归属于初期的苏格拉底的对话。


第二,《申辩篇》和描述他不愿越狱的《克里托篇》在时间和内页。


1罗斯:《柏拉图的相论》页,参看范明生:《柏拉图哲学述评》第容上都是相联的,都是记述苏格拉底为人的,也属于初期对话。凡是主张柏拉图是在苏格拉底去世后才开始写对话的学者往往将这两篇置于所有对话之首,认为《申辩篇》是柏拉图写的第一篇对话,凡是主张柏拉图在苏格拉底去世以前已经写过对话的则将这两篇插进以上初期对话之中。


第三,《斐多篇》虽然写的是苏格拉底服毒以前的情况,在时间上紧接《克里托篇》以后,但一般学者都认为《斐多篇》陈述柏拉图相论的重要思想,和《国家篇》并列,是柏拉图中期的主要对话。不过《国家篇》的第一卷一般认为是柏拉图初期写的,后来才写第二至第十卷。


第四,《美诺篇》、《欧绪德谟篇》、《高尔吉亚篇》、《美涅克塞努篇》和《克拉底鲁篇》一般都列在初期对话和《斐多篇》至《国家篇》之间。


第五,《会饮篇》和《斐德罗篇》是两篇内容和形式都非常接近的对话,一般将它们和《斐多篇》、《国家篇》列在一起。《斐德罗篇》后半部分所讲的内容


辩证法,已经和《智者篇》、《政治家篇》接近了。


第六,《巴门尼德篇》、《泰阿泰德篇》、《智者篇》和《政治家篇》这四篇对话,一般都连在一起,列在《国家篇》之后,已经属于柏拉图后期对话,也有人将前两篇对话列为中期对话。


第七,肯定属于后期对话的,还有《蒂迈欧篇》、《克里底亚篇》、《斐莱布篇》和《法篇》。


这样当代柏拉图学者大体上已经可以说是得出了基本上比较一致的结论,虽然对某几篇对话应该摆前一点还是后一点还存在分歧;但对主要对话的位置却基本上肯定了。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不再认为《国家篇》是全部柏拉图哲学体系的总结,也就是最后的对话,而认为它只是柏拉图前期相论的总结。


我国的希腊哲学专家范明生先生借鉴西方学者的研究成果,将柏拉图的对话分为三期,特摘录如下,供读者参考。


一、早期对话:《申辩篇》、《克里托篇》、《拉凯斯篇》、《吕西斯篇》、《卡尔米德篇》、《欧绪弗洛篇》、《小希庇亚篇》、《普罗泰戈拉篇》、《高尔吉亚篇》、《伊安篇》。这些对话属于所谓的苏格拉底的对话,它们的主要论题和方法基本上属于苏格拉底,其哲学内容主要作为苏格拉底和智者的思想资料来引用,但也包括柏拉图在写作加工中掺入的部分思想。


二、中期对话:《欧绪德谟篇》、《美涅克塞努篇》、《克拉底鲁篇》、《美诺篇》、《斐多篇》、《会饮篇》、《国家篇》、《斐德罗篇》。这个时期柏拉图已经摆脱苏格拉底的影响,建立起自己的哲学体系,对话所表现的哲学内容可以视为柏拉图本人的思想。


三、后期对话:《巴门尼德篇》、《泰阿泰德篇》、《智者篇》、《政治家篇》、《斐莱布篇》、《蒂迈欧篇》、《克里底亚篇》、《法篇》。与中期对话相比,这个时期柏拉图的思想发生显着变化,是对中期思想的修正、发展和更新。


次序与本书的编排顺序并不一致请勿混淆。


1参阅汪子嵩等:《希腊哲学史》第二卷,页。上述分期及对话年在威尼斯出版的。年由斯特方在巴黎出版在威尼斯重印。最早的希腊文版是由马努修斯(,


年)编纂,出版于翡冷翠(即佛罗伦萨),年最早的拉丁文版柏拉图着作于年由斐奇诺(柏拉图着作的编纂、校订、注释在西方学术界有很长的历史。)出版的卷本;赫尔曼年于德本。斯特方所编定的分卷、页码和分栏,以后为,各国学者广泛采用。如:《国家篇》


,即指斯特方本页栏,中译《柏拉图全集》亦将标准页的页码和分栏作为边码标出。


后来,德国的贝刻尔将历来的注释一并辑入,年于柏林发表了校刊本。迄今为止,公认为较好的柏拉图着作的希腊文版,是由英国哲学史家伯奈特(年)校订的


,牛津版六卷本《柏拉图着作集》,从古以来,有关柏拉图着作,有大量的注释,如亚历山大里亚的欧多鲁斯(,约公元前一世纪)、士麦拿的塞俄


,约公元二世纪)和阿尔比努等人的注释,都受到后人重视。近代的一些学者对古代的注释进行


整理,汇集在一起出版。如斯塔尔鲍姆(国的戈塔的希腊文版,并附有萨尔拉努的拉丁文译文的三卷)和埃尔福特(布(年于莱比锡出版的六卷本,以后,沃尔拉年出版的修订版。


现代各种通行语言的柏拉图着作的译本更是不胜枚举。这里择要列举英、法、德文的着名译本。


年于伦和戴维斯(英译柏拉图着作的全译本,最早是泰勒敦出版的五卷全译本,接着是由卡里等分别译出的博恩版六卷全译本。现在流传较广的是乔伊特年出了第四版修年发表的牛津版五卷本,每篇对话都有详细的引论、分析提要;近年来有人进行个别修订,于、肖


里等分别译出的)古典丛书版,是希腊文和英译对照订本。此外,常用的还有由伯里(卷本洛布(的。美国的汉密尔顿和亨廷顿


凯恩斯()等将现有较好的各家不同的译文汇编在一起,


年出版年柏林版;米年发表的莱比年代以来,柏拉图的思想经过中国学者们的了普林斯顿版的一卷本《柏拉图对话全集》,附有比较完整的索引,使用起来比较方便。)和克若瓦塞(法文译本比较通行的是由着名古典学者罗斑()等分工译出的布德学会()版本,每篇对话都有引论,说明写作


的年代背景、来源、结构以及对话人物和讨论的主题等。


重要德文译本有米勒于年莱比锡版;阿佩尔特(锡版的八卷本;施莱尔马赫译的六卷本,勒译的八卷本,卷本,附有比较丰富的文献资料和比较)等根据施莱尔马赫译本和斯特方编年发表的莱比锡版详备的索引;奥托(年出版了六卷本的通俗柏拉图全集,称作年吉贡()等在施莱尔马赫和)又重新出版了米勒的八卷本,苏黎世和年霍夫曼等(米勒版本基础上重新加工出版了《柏拉图研究版》,八卷九册,是德希对照本,希腊文根据的是法国布德学会版。)于年编译的世纪初至三四十年代完成的布德学会版,一直重要法文译本有:库赞(卷本;罗斑等自)译的全集,年完)和巴柯(享有盛誉,再版至今;还有苏依莱(成


;尚布利翻译的八卷本,自年代至年代巴黎版;年代以来拉卡斯(、布利松()译)等校订或重译尚布利和巴柯的译本,新译本在陆续出版。


意大利文译本,现在常用的有三种:马尔梯尼(本,年第二版;瓦吉米利(年最后完成;由阿多尔诺(年一版,等九人合译的九卷本,)合译的全集,年完成。


世纪和冈比亚纳(自从;码于版本慕尼黑版;年版。


介绍和研究,逐渐为中国人所了解,柏拉图的许多对话已被严群、朱光潜、陈康等着名学者翻译成中文。许多重要学者也高度重视柏拉图对话的翻译,做过许多工作,如张东逊等。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大陆又有一些新译本问世,香港学者邝健行亦翻译了一些柏拉图对话。尽译柏拉图对话是许多老一辈学者的理想和毕生为之奋斗的目标,然而由于种种原因,《柏拉图全集》一直未能问世,但他们作出的贡献是任何时候都不可抹杀的。为了纪念他们的功绩,亦为了能使读者对照已有译本进行研究,兹将译者所知道的所有柏拉图对话中译本列举如下(按出版年代先后为序):


吴献书译:《理想国》,商务印书馆,年版,年重印。


张师竹等译:《柏拉图对话集六种》,商务印书馆,年版。


郭斌和、景昌极译:《柏拉图五大对话》,商务印书馆,年版。


年重印。


陈康译注:《巴曼尼得斯篇》(即《巴门尼德篇》),商务印书馆,年版,严群译:《泰阿泰德、智术之师》(即《智者篇》),商务印书馆,年版。


朱光潜译:《柏拉图文艺对话集》,人民出版社,年版,年重印。


年版。


严群译:《游叙弗伦、苏格拉底的申辩、克里同》(即《申辩篇》、《欧绪弗洛篇》、《克里托篇》),商务印书馆,邝健行译:《波罗塔哥拉篇》(即《普罗泰戈拉篇》),台北中国文化大学出版社,郭斌和、张竹明译:《理想国》(即《国家篇》),商务印书馆,年


版。


年版。


严群译:《赖锡斯、拉哈斯、费雷泊士》(即《吕西斯篇》、《拉凯斯篇》、《斐莱布篇》),商务印书馆,博士单独黄克剑译:《政治家》,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年版。


戴子钦译:《柏拉图对话七篇》,辽宁教育出版社,年版。


杨绛译:《斐多》,辽宁人民出版社,年版。


世纪中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现在的中青中译《柏拉图全集》的翻译工作是在前人努力的基础上进行的,但它不是上述中译文的汇编,不是老译文加新译文,而是由译者全部重译并编辑的一个全集本。之所以要这样做,那是因为汉语和中国的教育制度在年读者若无文言文功底,对出自老一辈翻译家之手的柏拉图对话已经读不懂了。已有译本出自多人之手,专有名词和重要哲学术语的译名很不统一。为了解决这些难题以适应时代和读者的需要,译者不得不放弃捷径,将柏拉图着作全部重译,这样做决不意味着对前人工作的不敬。


柏拉图对话的原文是古希腊文,要译成汉语,最佳途径当然是从希腊原文直接翻译。但是,这种做法要求翻译者具有很高的希腊语水平,而希腊语的难度是任何一位学过希腊语的中国人都能体会得到的。译者师从首开中国学界研究希腊哲学之先河的严群先生,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聆听先生教诲,修习了古希腊文。后来赴英国利兹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又由岁靠拢,而又热切希望能尽传授古希腊文两年。然而由于种种原因,译者至今仍未能达到抛开辞典和各种已有西文译本,仅依据希腊原文进行翻译的水准。


本人在跨入新世纪的时候已经在向,早完成先师严群先生未竟之愿,故此这个译本各篇以希腊原文为基准,版本为娄卜丛书中的《柏拉图文集》,,,翻译中参考了


,汉密尔顿和亨学术界公认的权威英译文。这种做法希望学界人士予以理解。译者对中国学界所有能抛开一切西文译本,从希腊原文直接翻译希腊典籍的学者均表示敬意,亦望学者们能依据希腊原文指出译文中的问题,以利译者修正错误。


廷顿中译《柏拉图全集》在编排上借鉴了由伊迪丝凯恩斯编辑的《柏拉图对话全集》


汉密尔顿女士在这个版本中为各


,年为止已经重印等)的译本,其权威性在学术界得到公认,到次。编者之一伊迪丝篇对话写了短序,对我们理解各篇对话的概况有一定作用,故采纳,作为中译本各对话的提要。


译者从读硕士研究生开始即有幸得到汪子嵩、范明生、陈村富、姚介厚等先生的教诲,对他们从事的多卷本《希腊哲学史》的写作过程很清楚,也为配合该书的写作编制过专门的希腊罗马姓名译名手册。为此,《柏拉图全集》的专有名词中译以《希腊哲学史》中的译名为基准,哲学术语的译法也尽可能多地吸取《希腊哲学史》的研究成果。


为了能够凸现中译《柏拉图全集》的学术功能,便于学者们在研究中使用,译者参考西方学术界的研究成果和已有中文研究着作,尤其是范明生先生的研究成果,制作了柏拉图年表、谱系表、译名对照表、篇名缩略语表和全书索引,在此对范明生先生的特许表示谢意。


翻译柏拉图对话需要有高度的哲学修养和文学修养,也需要有关于希腊生活方方面面的知识。译者的学术兴趣主要属于哲学,,,,,


汇集了西方研究柏拉图哲学的顶尖学者(,。这个英译本,月


日学科,在翻译中惟有本着忠实、通顺的原则,力求将文本的原意表达出来,因此有许多地方无法兼顾到文采,这也是要请读者们理解的地方。


译作的完成之日,就是接受批评的开始。敬请读者在发现错误的时候发表批评意见,并与译者取得联系(通信地址:


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电子邮件:


以便译者在有需要再版时予以修正。


王晓朝于北京清华园年,欧绪德谟篇提要他反问道:有意思(感觉)的事物有在柏拉图的所有对话中,这篇对话可能会使苏格拉底和柏拉


图的雅典与我们的距离显得最为遥远。我们被带回这样一个时代,语言在那时开始变得极为重要,而语言本身和推理当时在大多


数场合下还是口头的。双关语或双重含义对一场严肃的讨论来说是决定性的。在对话中,苏格拉底与欧绪德谟兄弟俩遭遇。他们


是所谓的辩论家,或用语言来打仗的人。在他们与苏格拉底的辩论中,这样的语言圈套不断出现,变得令人生厌,而苏格拉底承认


自己在这方面只是他们的学生。例如,苏格拉底问狄奥尼索多洛所使用的短语是什么意思,灵魂吗或者说无灵魂的事物也有意思(感觉)吗苏格拉底回答


说:只有有灵魂的事物有感觉。而在这个时候他就胜利地驳斥道:那么,你怎么知道哪个短语有灵魂针对苏格拉底的回答他还说:


那么,你刚才为什么要问我的短语是什么意思在一旁围观的大批听众都认为他的回答是对苏格拉底的一个致命打击。当然,柏拉图一直在嘲笑这一类谈话,但他也觉察到要把一个


想法用语言表达出来是多么艰难。一位手头有各种现代语言辞典可供使用的俄国诗人说过:思想一旦用语言说出来就成了谎言。1此处的意思和感觉在原文中是一个词。正


文柏拉图心里也一定经常出现类似的想法。他不仅想知道真理,而且还想发现真理的表达方式。只管使用语词而不顾其实际意义,


在这种做法成为一种时尚的时代里,他不得不创造自己的语言,而后世所有哲学都在使用这种语言。《欧绪德谟篇》对柏拉图不得不与之做斗争的东西作了生动的描述。


克里托苏格拉底,昨天在吕克昂和你谈话的那个人是谁?当时围观的人太多,我想挤进去听,但怎么也无法离你们近一些,


只好踮起脚来望一眼。我猜,和你谈话的是个陌生人。他是谁?苏格拉底你问的是哪一个,克里托?在那里跟我谈话的有两个人,不是一个人。克里托


我问的是坐在你右手这边第三个位置上的人,在你和他中间坐着阿克西俄库的儿子。我想他已经长大成人了,苏格


拉底,和我们自己的克里托布卢一样高,但是克里托布卢比他瘦,而这个孩子身体健壮,相貌俊美。苏格拉底克里托,你问的这个人是欧绪德谟。而坐在我左


边的是他的兄弟狄奥尼索多洛,他在谈话中起助手作用。克里托我对他们俩都一无所知,苏格拉底。我猜想,他们是新人,是智者。他们是哪里人有什么擅长苏格拉底


很难说清他们是哪里人,我想他们原先是开俄斯人,后来离开,加入了在图里的殖民城邦,不过他们又转回来在这里过了许多年。你问他们是干什么的你会感到惊讶,克里托,他


们什么都干,几乎可以说是无所不知。我到现在也还不知道什么是全能运动员,而这两个人是全能冠军!他们比阿卡奈人俩兄弟


还要强。他们虽然是全能运动员,但除了会用身体打仗,其他什么的战斗,没有人胆敢与他们交手都不会。但你瞧这俩人!首先,他们是一流的用身体打仗的好手,


可以和所有来访者作战,他们自己就是穿盔甲作战的大师,只要向他们付学费,他们还能使别人成为这方面的专家。其次,在法庭上


的战斗中他们也是冠军,他们可以相互竞争,教别人讲话,能够撰写适合在法庭上发表的演讲。好吧,这就是他们擅长的事情,而现


在他们很快就要功德圆满了,因为他们现在已经掌握了惟一剩下他们已经能纯熟地打口仗,能够同样成功地驳斥任何人说的话,无论这话是对还是错!所以,我


亲爱的克里托,我想做他们的学生,因为他们说自己在很短时间里就能使人像他们一样娴熟。克里托我说,苏格拉底!你难道不担心?你这把年纪不嫌太老吗?苏格拉底


我一点也不担心,亲爱的克里托,我有足够的依据和勇气使我无所畏惧。我想学辩论,而这俩人自己在开始学习这


门学问时,已经到了你可以称之为老人的年纪,去年或者前年,他们还没得到这门学问。惟一使我感到害怕的是,我可能会败坏这


两位陌生人的信誉,就好像那位可怜的琴师、梅特洛比乌之子孔努斯,他到现在还想教我弹竖琴。那些孩子们,我的同学,看着我发


笑,把孔努斯叫做老不死的老师!有些人可能也会用这个绰号笑话这两位陌生人,他们也很可能怕别人笑话而拒绝收我做学生。


但无论如何,我亲爱的克里托,我已经说服其他一些老人跟我一道去向孔努斯学习,在这里我也想这样做。你怎么样?愿意做我的


同学吗?我们可以带上你的儿子做钓饵。我保证他们也会教我们,因为他们想要那些孩子。克里托如果你想这样做,苏格拉底,那么我愿意。但是你得


先告诉我,他们的学问是什么,这样我就知道我们要学些什么了。苏格拉底这要不了多少时间。我不能在我确实很留意的时因为我很留


候假装没注意。我记得很清楚,所以让我从头开始把整个故事告诉你。


我坐在你看到我的那个地方也真是凑巧了。一开始只有我一个人在那个更衣房里。我想该走了,可就在我起身的时候,通常在


我心里出现的神明显现了。于是我又坐下。不一会儿,体育场里来了两个人,欧绪德谟和狄奥尼索多洛,还有几个人跟在他们后


面,我想可能是他们的学生。这俩人走进来后就沿着回廊来回走。走了两三圈,克利尼亚也进来了。你说他已经长大成人,说得没


错。在克利尼亚后面是一大群他的崇拜者,其中有克特西普,来自培阿尼亚。他长得很英俊,但比一般青年要粗野些。克利尼亚在


入口处就看到我在这里独坐,于是就径直朝我走来。他在我的右边坐下,就像你说的一样。欧绪德谟和狄奥尼索多洛看见了他。他们起初站在那里说话,还不时地朝我们这边看


意地注视着他们然后,他们走了过来。其中一个,欧绪德谟,在克利尼亚的边上坐下,另一个挨着我的左边坐下,其他人也一一坐下。


我对他们说了声问候的话,因为我看到他们已经有好一会儿了;然后我对克利尼亚说,克利尼亚,这两个人,欧绪德谟和狄奥尼


索多洛,是智慧之人,他们的智慧确实不小。他们懂得战争的所有事情,做将军需要的一切他们全都懂,战略战术、统领军队、穿盔甲


打仗,此外还有,他们能使一个人在法庭上为自己的错误行为辩护。


他们注意地听着,然后相互看了看,笑了起来。欧绪德谟说,我们现在不再为这些事情操心了,苏格拉底,我们现在把这些事当作杂耍。


我答道,这太出乎我的意料了。如果这么伟大的科目都成了杂耍,那么你们的主要表演一定非常出色。苍天在上!告诉我,这如果你们现在真的有了这种知识,请对我仁慈


种出色表演是什么?是美德!苏格拉底,我们相信自己能够传授美德世上无人能够做得这么好,做得这么快!噢,天哪,真了不起!这种天赐的本领是从哪里来的?我刚


才说,我认为你们俩特别擅长穿盔甲打仗。这是我说的,因为当你们第一次在这个镇上逗留时,我记得你们自己也这样说过。好吧,我谦卑地把你


们当作神,祈求你们宽恕我前面说过的话。但你们一定要想一想,欧绪德谟和狄奥尼索多洛,你们肯定这是真的吗?听到你们这样的豪言壮语,人总是禁不住要表示怀疑。


他们说,放心吧,苏格拉底,是真的。那么我要向你们表示祝贺,因为你们拥有了这种智慧,比祝贺伟大的国王拥有一个大帝国还要热烈!如果你们能证明自己心中


拥有这种智慧,那么请允许我提问,可以吗或者说,你们想怎么办


如果有人愿意学的话,我们可以证明和传授这种智慧,我们就是为了这个目的才到这里来的,苏格拉底。让我来为所有那些还没有得到这种智慧但是愿意学的人做担


保!首先我自己算一个,然后是在这里的克利尼亚,无疑还有克特西普以及其他人。我一边说,一边指着那些克利尼亚的崇拜者


这个时候他们全都站着围观。因为克特西普原先是坐着的,所以我想这是一个摆脱克利尼亚的好办法,欧绪德谟在和我说话


时身体前倾,挡住了坐在我们俩中间的克利尼亚,使克特西普无法看到他爱恋的俊男,克特西普急于想听到克利尼亚讲话,于是就起


身站到我们面前,其他人看到他这样,也都纷纷站了起来,既有克利尼亚的崇拜者,也有欧绪德谟和狄奥尼索多洛的同伴。我说所


有愿意学的人指的就是他们。克特西普急忙说对,其他人也说对,那么这是一项大工程。不过请先告诉我一件事他们全都要求这俩兄弟把他们智慧的力量证明给所有人看。


于是我说,我亲爱的朋友欧绪德谟和狄奥尼索多洛,请你们满足这些人的要求,也为了我,努力证明吧。如果你们想一气呵成,你们能使人成


为善人,仅当他已经相信自己必须向你们学习呢,还是当他们对美德这种东西能够传授,或者对你们能传授美德表示怀疑,因此还没


有信服的时候?对处在这种状况下的人来说,如果你们乐意使他相信美德可教,或使他相信你们是他学习美德的最佳老师,那么你


们使他相信前者的技艺和使他相信后者的技艺是相同的吗?或者说它们是两种不同的技艺?艺狄奥尼索多洛说,没有什么不同,苏格拉底,它们是同样的技我们的技艺。


我说,所以你,狄奥尼索多洛,是这个世界上能使人倾向于哲学并实践美德的最优秀的人,对吗?对,苏格拉底,我们是这样想的。


我说,那么很好,把其他证明留到以后再做,现在只需要证明一件事就可以了。你们要说服这个青年,让他一定要热爱智慧和


实践美德,这样就能使我和所有这些人感到满足了。说真话,我和所有这些人全都急切地希望这个孩子尽可能变好。他是阿克西俄


库之子、名人阿尔基比亚德之孙、现在还活着的阿尔基比亚德的外甥,他的名字叫克利尼亚。他还年轻,我们都为他担心,就像对其


他年轻人一样,怕有人会抢先把他的心灵引向歧途,毁了他。你们来了,那我们可真是太幸运了。如果你们不在意,那么就请拿这个小伙子做试验,当着我们的面和他交谈。


我在说这些话的时候,欧绪德谟几乎对我的每句话都勇敢大胆地做出回答。他说,噢,我们不在乎,苏格拉底,只要这个年轻人愿意回答问题。


干么要这样说,他习惯于回答问题。我说道。在场的这些人老是来和他谈话,问各种各样的问题,所以他对回答问题一点儿也不感到羞怯。


下面该说什么了,克里托,我要怎样叙述才是恰当的?要回忆和复述如此伟大的智慧可不是一件小事!所以我要像诗人一样开始我的描述,呼唤缪斯和记忆女神!


噢,我想起来了,欧绪德谟当时是这样开始的:克利尼亚,哪一种人是学习者,是聪明人还是无知的人?这是个大问题,所以那孩子羞红了脸,带着疑惑的眼光望着


我。见他遇上了麻烦,我说,我亲爱的克利尼亚,放宽心,大胆地回答问题,无论你怎么想都请说出来,这样做也许能使你受益。


就在这个时候,狄奥尼索多洛脸上带着微笑,凑到我耳边小声说,你瞧,苏格拉底,我预料这个小伙子无论怎样回答,都会遭到驳斥!


当狄奥尼索多洛这样说的时候,克利尼亚说话了,所以我没有时间告诫他要小心。他答道,聪明人是学习者。欧绪德谟说,有一种人你称之为老师,对吗?克利尼亚表示同意。


老师是学习者的老师,例如,音乐老师和语法老师是你和其他孩子的老师,而你们是学习者,对吗?他说是。在学习的时候,你们当然还不懂你们正在学的事情,对吗?


他说,对。那么你们在不懂这些事情的时候是聪明的吗?他说,肯定不聪明。如果是不聪明,那么就是无知,对吗?对。不可阻挡!


所以你们这些孩子,在学你们不知道的事情时,是无知的,正在学习,对吗?克利尼亚点了点头。所以,我亲爱的克利尼亚,无知者学习,而不是你假定的聪明人学习。


当他说这句话的时候,就像一名指挥对合唱队那样,他作了一个手势,而他们全都发出欢呼,笑了起来,我指的是狄奥尼索多洛、


欧绪德谟和他们的追随者。然后,还没等那个孩子喘过气来,狄奥尼索多洛迫不及待地接过话头说,我亲爱的克利尼亚,当一个懂文


法的人要你听写时,情况会怎样?什么样的孩子在学习听写下来的东西:聪明的孩子还是无知的孩子?克利尼亚说,聪明的。


那么是聪明的孩子在学习,而不是无知的孩子在学习,所以你刚才对我兄弟作出的回答是错的。这俩人的崇拜者大笑起来,长时间为他们的智慧鼓掌欢呼,而


我们这些人全都目瞪口呆,一句话也说不出来。欧绪德谟看到我们这个样子,想要我们更加佩服他,所以他不放过那个孩子,而是


继续发问,像一名能干的舞蹈家,把同一个问题颠过来、倒过去地反复提问。他说,学习者学习他们知道的东西,还是学习他们不知道的东西?


此时狄奥尼索多洛又贴在我耳边小声说,这是另外一个问题,苏格拉底,和第一个问题很像。我说,天哪,我真的以为你们第一个问题是个好问题!


我们所有问题都一样,苏格拉底我说,我现在明白了你们在学生中为什么有这样的名声。这时候,克利尼亚回答欧绪德谟说,学习者学他们不知道的东


西,而欧绪德谟又按照前面的方式继续问,很好,那么你不认识字母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