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珊珍
|类型:都市·校园
|更新时间:2019-10-06 23:19
|本章字节:3154字
鸦片战争以来,有关文化问题上的论争已经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从未间断。这些争论不仅清晰地描画出当时中国思想界的动向,而且生动地折射出整个社会变化的趋势。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但是,革命却未能从政治、经济上摧垮封建势力在中国的统治,而思想文化领域的封建更是纹丝不动。就在袁世凯窃国称帝期间,伴随着政治上的复辟,文化上的复古逆流卷土重来。浊浪滔天,泥沙俱下,在革命胜利之后一度落寞向隅的昔日维新派首领康有为,此时如鱼得水,赶紧粉墨登场,扮演起了文化复古的急先锋。
1912年10月7日为孔子诞辰纪念日,康有为授意其弟子陈焕章在上海的山东会馆成立了孔教会。随后,清王朝的封建余孽、立宪派、军阀头子大都云集其中,紧锣密鼓地在全国发展了许多分会。其宗旨是“以讲习学问为体,以救济社会为用,宗祀孔子以配上帝,诵读经传以学圣人。冀以挽救人心,维持国教”1。掩盖在尊孔幌子之下的,则是为了反对革命,图谋复辟清室。1913年2月,孔教会出版机关刊物《孔教杂志》作为喉舌,大肆鼓吹孔孟之道。9月27日,孔教会在山东曲阜召开第一次全国大会,举行大规模祭孔活动。11月,推选康有为任总会会长,张勋任名誉会长,陈焕章为主任干事,总会迁至北京。一俟抵京,孔教会就极不安分地策动了大规模请愿活动,要求定孔教为国教,进而开办孔教大学。康有为称:“今欲存中国,先救人心,善风俗,拘彼行,放淫辞,存道揆法守者,舍孔教未由已。”孔教会简章宣称,该会以昌明孔教,救济社会为宗旨,凡诚心信奉孔教之人,无论何教、何种、何国,皆可入会。其章程规定,孔教会在国内各县市设支分会。规定每年开全国大会一次,同时每月朔望各开常会一次。会务方面,分讲习、推行两部。讲习部分经学、理学、政学与文学四类;推行部分敷教、养正、执礼、济众四类,其功能分别是讲道化民、拜圣谈经、考礼正俗、仁民爱物。从其宗旨看,孔教会明确把孔教当做救治社会、普渡众生的良方。孔教会成立后,千方百计发展组织,扩大影响,至1914年初,孔教会已有支会联合部、支会、分会140余个,遍及除西部省份以外的绝大部分省区和港澳地区,以及纽约、东京等地。他们宣称,孔教是中国的“国魂”,“国魂不保”中国必亡。欲不亡中国,“必自至诚至敬,尊孔子为教主始也”2。
甚嚣尘上的尊孔复古正中欲图“不轨”的袁世凯下怀,他正煞费苦心为其复辟称帝找寻舆论支持,竟然“得来全无费功夫”。而孔教会的干将们此刻对袁的意图也是心知肚明,眼看复清无望,权为袁世凯鸣锣开道,借其东风以长声势。两厢情愿,一拍即合。尊孔复古和复辟称帝两股浊流汇合,民初的中国社会仿佛沉入无边的黑暗之中。
1914年2月,袁世凯通令全国一律举行祭孔典礼,发布“规复祭孔令”3,规定:春、秋两丁祀孔,京师由大总统主祭,各地文庙由地方长官主祭。1915年2月,袁世凯又通令全国学校恢复“尊孔读经”,宣布“国民教育以孔子之道为修身之本”。一时尊孔之风大盛。9月28日,袁世凯身穿祭服在孔庙举行了祭孔典礼,这是辛亥革命以后第一次大规模的祭孔活动。随后,袁世凯又登上天坛顶礼膜拜,恢复了前清的祭天制度,重演了封建时代“君权神授”的把戏。一些地方行政长官也纷纷在各地主持了祭祀典礼。与此同时,教育部也颁布法令要求全国的中小学恢复讲经、读经的课堂学习规则。10月国会通过的《宪法草案》第十九条规定:“国民教育,以孔子之道为修身大本。”袁世凯以大总统名义发布尊孔祭孔令,称“孔子之道,如日月经天,江河行地,树万世之师表,亘百代而常新”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