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北伐与反共(1)

作者:王俯民

|

类型:人物·传记

|

更新时间:2019-10-06 13:07

|

本章字节:12036字

第二次东征


1925年春天的第一次东征,使广州政府得以巩固。7月1日,国民政府成立。


国民政府成立后,首先面临的问题是陈炯明叛军的威胁。为巩固国民政府和北伐,必须再进行第二次东征。为此,自然必须进行经济、军事上的准备。


在此准备时期,蒋介石正是三十九岁,踌躇满志,但其地位并不太高,尚不是中央委员,只是军委委员、军校校长、长州要塞司令而已。因此,他还必须继续奋斗,表现出自己的非凡才智和能力,作出突出成绩,以求上升;同时也寻机会,挤进中央委员会,并成为军队的最高统帅。


1925年7月初,他写完了《军政意见书》。这是一篇很重要的军事著作。他在此著作中全面深入地论述了军事编制、经费、军火制造以及军校的增设和扩充问题。


他首先谈到军费问题。主张将广东每年收入四千万元的二分之一,作为军费。这是非常时期,军费比例自然大得惊人。


其次是军事编制。他认为广东省应组建六万五千人的军队,共分四个军区。第一军区为粤军,编组为三个军,约三万人;第二军区为湘军,编组为三个师,约一万二千人;第三军区为滇军,约一万人;第四军区主要为其党军,约三千人。共五万五千人。


他预计从1926年末到1929年初,可扩充军队为八万人至十万人。


军队的各单位编制,他也作了详细规定,有甲种师、乙种师和丙种师三种。甲种师是三团为一师,无旅级编制,以后北伐军多采用甲种师编制。


关于军备设施:包括船舰,兵工厂、军服厂、飞机场、航空学校等方面的筹划。


军事教育方面:他提出建立军官预备学校;改黄埔军校为高等军事学校;另设海军学校、军需军医学校;改良测量学校。


军训方面:则建议建立训练总监、各军军事教育委员会、检点委员会和各军师、旅团的政治部。


后勤供应方面:建议设置军需委员会、军需监督委员会、军费审计处。


以上这些军事机关,均直隶于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


关于改良士兵生活问题:他规定兵饷每月至少为十元,不能过低。


最后,他建议在广东训练农团学生军十万人的工作要于1926年底完成。


关于军费的分配额,他也作出了具体规划。六万五千人的军队,每月一百二十至一百三十万元的军费。


对于北伐目标,也下此意见书中正式提出来。他认为应以湖南、江西或以两湖为第一阶段北伐目的地。并建议北伐军至少要动员七万人。


以上是国民革命军建军的基本蓝图,随着蒋以后充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军事委员会主席等职务而逐步实现、完善和发展,建立起正规的军事力量。


因此这篇意见书,是蒋氏极重要的军事思想,这在他上升的历程中,起到了奠基作用。这也是他为成功立业而奋斗的行动之


与此同时,蒋氏设法尽量在军校学生和军队中树立自己的革命形象。他经常对黄埔军校学员讲话,讲的很多。其中他主要灌输忠孝仁爱思想。同时也表达他的爱国主义思想。他在7月1日国民政府成立的同一天给黄埔军校第三期学生讲沙基惨案的意义,他说此惨案在惨烈中,有一种光明在,烈士们死得其所,鼓励学生们为爱国而奋斗,而献身,蒋通过这些讲演树立自己的爱国主义形象。


他工作很卖力气,也很忙,很快就病倒了,并住进医院。7月7日,他又于病院中向军委会上军事意见书六项。其主要内容是以中国的大西南和大西北为第二革命根据地。这是他通过沙基惨案的刺激而产生的想法,主要是对英帝国主义进行防备。他怕北伐开始后,英国从香港进攻广州,故而没想依靠第二根据地,与英方对峙。


但建立第二根据地之先,要于本年(1925年)将两广连为一体,消灭陈炯明叛军,建立两广根据地(第一根据地)。然后,将云贵川湘四省置于国民政府统治下,经过三年准备,再与英帝国主义者决战。这在当时看来,或现存回想,都是荒唐的念头。这个想法改变了他早年要以打倒北洋军阀为第一目标的思想。而以反对帝国主义为革命或作战的第一目标,是他在1924年9月25日对黄埔军校学生讲话时提出的。这与他反对孙中山在同年9月12口开始的北伐有关。他既要反对北伐就要用英帝国主义对广东的威胁做借口。


这固然还因陈炯明叛军未灭,而更重要的是他尚未抓到全部军权。等军权一到手,他仍是要北伐吴、孙及张作霖的。其第二根据地设想的秘密就在这里。


在意见书中他又详谈了军事改革,财政统一、军队改编、筑路、统一广西等具体问题。


军事改革是要由军委会集军权于一身。财政方面是要各军财政交国民政府统理。总之,军政、军财均集权于中央,为他上台作详细筹划和积极准备。


由于他工作极为勤勉,以致积劳成疾,于写完意见书两天后,就鼻孔流血不止,晕倒在地。再次住进医院。住院后,又向中央执行委员会提出于佳林建立入伍生教练所以备北伐之用的建议。11日又上书陆军部长粤军总司令许崇智,坚持将原先收编的陈炯明部逆军完全裁撤。21日出院后又于军委会讲统一军队名称和打倒帝国主义问题。他建议各省军队的旧名称如粤军、湘军、滇军等尽皆废除,提出三个统一的军队名称:国民军、革命军、国民革命军。他以为国民革命军之名为最好。


根据蒋的建议,国民政府于8月下旬正式建立国民革命军。首先建立几个军,第一罕军长蒋自兼;第二军军长潭延闾;第三军军长朱培德;第四军军长李济深;第五军军长李福林;继建第六军,军长为程潜;1926年春夏之交,建立第七军、第八军;军长为李宗仁、唐生智。各军、师团营设党代表和政治部主任,这是仿苏联军制建立的政治机构。初建时,连一级也有党代表。


此国民革命军是蒋介石亲自筹划和建立起来的。


这时蒋既为黄埔军校校长,又为建军详加筹划,自然被政府倚为长城,并视为党军的创始人。其才干功劳均已开始放出“异彩”。但顶头上司许崇智尚军权在握,小排除许,他就无法掌握全军,仪是一个军委会委员员而已。为此,他也在寻求机会。


机会终于来了。同年(1925年)8月20日,上午9时50分,孙中山得力助手廖仲恺先生在中央党部门口被反动派人物朱卓文(主持其事)、陈顺(杀人凶手)等刺杀。蒋以广州卫戌司令兼任特别委员会成员,专司廖案。他立即在寓所召开特委会,决定捕人名单。继而逮捕林直勉、梁士铎等嫌疑人物,处决张国桢。又因魏邦平、梁鸿楷也涉嫌廖案和私通陈炯明,通缉魏,扣押梁,继而将梁的军队解散。


9月20日,蒋又以廖案涉嫌为由,将其顶头上司广东实力派陆军部长许崇智逼走。胡汉民也囚其弟胡毅生素来***,敌视廖仲恺,与廖案有牵连被迫出国赴苏访问。


至此,开国元勋只余汪精卫一人位在其上。蒋就要登上政权的金字塔塔尖了。这是蒋的第一次军事“政变”。9月27日,蒋任东征军总指挥,率第一军、第四军为主力军。另外还有建国豫军、建国赣军和程潜的攻鄂军等。


蒋在廖案前,曾遭两次谋杀暗算。第一次,是他自黄埔军校回城内办事处时,正巧自己的汽车坏了,就改坐侍从的汽车,先行开车进城。当他自己的车子修好后,侍从们便坐他的车随后紧追,他的车有青天白日旗,刚驰到东坡楼附近时,当地驻军就向该车开枪射击,车被打翻,两名卫士也被打死,而蒋介石却因自己的车坏而脱险。这样看来,大概是蒋有神佑天助,或“吉人天相”了。此次谋杀,系梁鸿楷旧部旅长杨金龙所为。蒋回城后,立即将梁鸿楷找来,责成梁将杨扣押审判,并将杨旅调出城外。


后来为保险起见,蒋就改驻在长州要塞司令部。不久蒋的如夫人陈洁如又来到广州,他又和廖仲恺一家住广州东门外东山小谇房内,和廖家同走一个大门。一个多月后,蒋乘车到东城门口时,又遇到两个刺客。不过侍卫人员早两天已对此二人加以注意,见刺客抬手时,先行开枪,击中其一,遂当场将二刺客捕获。


据刺客供称,系蒋的老对头陈廉伯所派。陈洁如为蒋脱险,特别奖给卫士连连长宓熙银元二百元,以示嘉勉。此后,蒋携其如夫人陈洁如又回要塞居住了。


蒋任东征总指挥两天以后,就颁布了《行军令》,详细规定了军中的一切事宜。10月11日上午和各军首长研讨军事计划。下午4时参加第一师誓师大会。晚上到要塞司令部和夫人团聚。但此时他正为东征壮举感到重担千钧,顾不樽和陈洁如亲热,登上房顶,仰看碧空皓月,思绪万千,不禁喟然叹曰:“如此良夜,而佳兴索然;党国危难,惟吾一身当之,小子可不自勉。”这是蒋第一次独立指挥整个战役,尽管他当时心情很不轻松,但仍很自负;他虽口言自无佳兴,而其踌躇满志之态,却跃然而动。认为天下安危他已皆在其一身了。


为了使东征军军纪严明,出师告捷,他于10月4日又特别对东征军痛揭第一次东征时的种种弊端,以告诫广大东征官兵。主要弊端是:拉夫、贪污夫役工钱;打骂老役夫;擅人民房随意吃喝;下级军官有的怠惰,有的嫖赌成性;官长虐待士兵;吃空额等等。


10月6日,蒋下达总动员令。7日晨6时起床,见朝霞满天,顿觉神志振奋。同时,忽又想到“国人萎靡不振,皆为可杀”,旋又自谓不免太过于忧虑了,应当自我戒慎方好!


蒋于当日电令陈炯明部叛军杨坤如自动退出惠州。杨不理。蒋于第二天即令何应钦督攻惠州,自己也奔赴前线。10日到达博罗行营。途中蒋抓紧看孙、吴兵书,当看到《虚实篇》时,不禁叹为观止,并认为孙子兵法,高于吴氏兵书。


到达博罗的第二天,蒋即偕何应钦到飞鹅岭视察阵地。午后到香祖园,当夜露宿于一古庙门外,大有“中天悬明月,将士惭不骄”之悲壮!


此次东征之战,分三路纵队,一齐出动。此时周恩来任总政治部主任第一军副党代表第一师党代表,蒋兼第一军长。


蒋的作战计划,采取中央突破策略,即先攻主力,再旁及两枝。首先指向陈军主力惠州杨坤如部。惠州乃陈炯明老巢,三面环水,东侧枕山,易守难攻,城防险要,号称东江锁钥;自宋代以来,尚无人攻破此城。蒋用大炮配合敢死队六百五十人进行强攻,每个队员赏银三十元,最先登城者,得头等奖一百元。攻城战于10月13日晨9时开始,蒋于飞鹅岭亲自指挥。首先炮击城墙,然后自各门攻城。但各门均冲锋多次,未能奏效。团长刘尧宸阵亡于北门。


蒋见久攻无效,便于下午2时,将炮火全力集中,轰炸北门,炮火之后,即缘梯爬城。杨坤如欲登北城门督战,终因炮火密集,不能登城。至14日下午4时30分,第一军自北、西门攻入惠州。杨率部自东门逃走,此战俘敌四千余名。惠州:遂定。克惠州后,士兵每人赏银一元,猪肉四两。


刘尧宸团长被追认中将,并抚恤其家属银五千元。


这次攻城战甚为激烈,画家梁鼎铭数年后画成《惠州之战》,其复制本现存台湾。


蒋即日向国民政府、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和社会各界告捷。次日入惠州,绅商等出城迎接,蒋十分得意。


攻克惠州后,蒋于17日递交第一军长辞职呈。他说攻克惠州后,东征之事基本告成,为避免成为军阀,实握兵权,特去此军长实职,只任总指挥一职,以统一广东。这时他是在养晦,以表示他赤心为国,不存野心,从而赢得中央和国民政府以至苏联顾问们的信任,顺利升人中央领导班子,可谓“吃小亏占以大便宜”。


国民政府于10月19日下令表扬蒋介石,谓其“忠勇激发,成此伟功”。同时奖何应钦、谭曙卿、陆瑞荣等。


在蒋介石率军东征的时候,其长子经国因受当时赴苏留学热潮的激荡,也决心赴苏留学。蒋不好明白阻挡,但也不表示支持,倒是陈洁如一心成全经国的志向,于10月19日作主送经国启程赴苏,人中山大学学习。从此一别,至1937年蒋氏父子始得重逢。


攻克惠州后,蒋继续挥军阵前,扫荡残敌。24日于埔心圩见八卜老叟,神骨超逸,蒋油然而生敬意。此处山景奇绝,民风淳美,蒋也深为赞赏不已。28日,蒋到羊高圩时,不意谭师被敌军包围于华阳附近之塘湖地区,谭第三师纷纷溃退。


蒋立命第四团连长陈赓前去第三师传达命令,不许撤退。谭见令后,曾组织反击。蒋也赶到前线里圩指挥。但敌人林虎部一次侧击,谭师复又大溃,兵败如山倒,蒋也无法阻止。蒋见此状,急的要自杀,并大声地说:“我必须在这里杀身成仁,我没有脸回去见江东父老!”陈赓此时急忙向前劝阻,并对他解释说:“你是总指挥,你的行为要对这次整个战事发生影响。这里毕竟一个师,而且还不是黄埔训练出来的部队。赶快离开这里吧!我们还可以把部队整一下,再打过来!”(穆欣:《记陈赓将军》,1984年版,第20页。)经陈恳劝,蒋才松了嘴。正在这时,敌人已快冲到近前。陈赓背起蒋介石就跑,跑了几里路到了一条河边,赶快上船,遂脱险过河,回到羊高圩。


蒋到羊高圩后,重新组织第一、二、十一师进行反攻,击溃林虎部万余人。敌向梅林、安流溃逃。复又于河婆歼灭洪兆麟部五千人。东征军继而长驱直入,于11月7日平定东江。


此次战役称华阳战役,使蒋转危为安,又取得最后胜利。对此蒋介石非常重视,动情地自言“幸仗总理在天之灵,出奇制胜,转危为安”。同师后即令拆去惠州城墙,以除后患。


此役之后,蒋对陈赓特表感谢,还对陈甚表亲切之意,又送礼物,又调陈任待从参谋,可以随便出入他的办公室,对陈“恩宠备至”。


这次战役的第三师溃败,给蒋留下了深刻印象,他从中得出两个教训:一是作战兵力至少要达万人以上并集中使用;二是当敌人溃退时,切切注意其防线在什么地方,不可误中败敌中的突然反击之计。从此以后,蒋之用兵均以重兵集中作战,后更用军团,集团军为一地区之大作战单位,以免被敌突袭时向无法互相策应。到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又发展为大兵团作战。


蒋的总指挥部不久又移驻畸庐。蒋住一楼,周恩来住二楼,陈赓也住二楼。有一天陈在蒋办公桌上发现了一本名册,看见每个共产党员的名字上都有一个红圈。在陈赓名字下则注曰:“此人是共产党员,不可让他带兵”。(穆欣:《记陈摩将军》,1984年版,第22页。)陈第二天就托词看望母病请假回家。蒋遂问“不是吧?你看了我的什么东西了吧?”随即委任陈为黄埔军校中校队长。陈于是被削去了小小的兵权。


可见,蒋之对中共的防范,从1925年10月、11月间就已经秘密开始了。


战争刚刚结束,蒋就在潮州的关岳庙读起泰戈尔这位印度大诗人的传记来,大有“乱中求静,武中习文”之概。同时,蒋也列宁丛书第五种,关于赤卫军组织、牺牲价值、帝国主义破产等论述,他认为分析的很深刻、严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