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发动全面内战(5)

作者:王俯民

|

类型:人物·传记

|

更新时间:2019-10-06 13:07

|

本章字节:11370字

此后,魏德迈于11月8日在上海对记者公开声言要派五万三千名美国陆战队帮助国民党在华北执行任务。12日,美国新任陆军部长罗伯特·帕特森又发表同样性质的声明,从此美国更加公然助蒋***了。


中共向美国政府提出抗议,要美军于圣诞节前撤出中国。并谴责美国政府公然干涉中国内政。但美国政府却硬合着眼不予承认。11月下旬,美国国务卿詹姆斯·贝尔纳斯和迪安·艾奇逊已认识到蒋介石面临的威胁不是苏联,因为斯大林并未支援中共,而是中共的军事实力。蒋如不可能击败中共武力,则主张逼蒋与中共成立亲美的联合政府。如蒋不同意,就用停止美援逼迫他。这比扩大内战后,由美国介入而引起苏联出兵要稳妥得多。


不久,杜鲁门、贝尔纳斯和马歇尔经过儿次讨论,终于确定了在中国成立联合政府的政策。在这个政府中,中共必须居于从属地位,防止苏联插手。苏联这时,也应蒋介石之请,延期撤军,等待国民党接收,实际上也在助蒋占领地区。


12月1日,云南昆明发生云南省省党部指使下的“一二·一”昆明惨案。此系国民党省当局对昆明云南大学、联大反对内战,要求成立联合政府、反对美国干涉中国内政的游行示威的爱国师生进行屠杀。云大教员于再和联大学生鲁连、潘琰等被杀害,伤者达百余人。


12月15日,斯大林邀蒋经国访莫斯科。斯大林对小蒋说明,苏联愿意帮助中国在东北建立重工业,供给中国工业品。并特别指出“只要美国有一个兵到中国来,东北问题就很难解决了。”苏联对美国陆战队在中国登陆,正式提出了反对意见。这对美国总统杜鲁门当然有所影响,便更加坚定地确立不出兵中国而促使中国建立联合政府的对华政策。于是衔着中国成立联合政府使命的马歇尔,作为杜鲁门的特使,于12月23日到达重庆(赫尔利于同年9月返美,11月27日辞职)。25日杜鲁门对华政策声明发表,希望停止内战,呼吁实现民主、和平的统一。以后更授权马歇尔可对其他领导人直率表明,如果国民党继续进行军事冲突,就停止一切军事和经济援助(这是官样文章,给人看的)。12月23日,马歇尔飞抵重庆,当飞机降落时,国民党警察竟开始驱逐中共代表。由于美国人出面干涉才罢手。


起初,中共对马歇尔寄予一线希望,向他诚恳地表明,只要不让中共交出军队和根据地。重蹈1926一1937年的覆辙,共愿意实现和平解决,参加联合政府。并对美国的独立精神、民主政治进行了称赞。蒋介石则对马歇尔既殷勤而又谨慎。他既答应与马氏合作,又坚持要中共交出军队和地盘,只让中共在政府机关中充当可有可无的角色,决不让中共分享权力和据有军事、政治实力。这决定了马氏调停的失败。而美国政府,也并未真正停止对蒋军的援助。这更使马氏调停必然失败。


12月27日,国共双方在马歇尔主持下再度和谈。同日,成立“三人小组”,又叫“马歇尔三人委员会”。在谈判前,马氏首先提出四项方案:


“一,一切敌对行动之安排立即停止。


二,中国内部及东北境内所有军队立即停止调动,但为收复东北主权,政府军向东北调动不在此限。又为补给行政及维持治安之需要,而且纯属地方部队之调动,亦不在此限。


三,停止在各交通线的破坏、妨害活动,并完全拆除在陆路交通线上的障碍。


四,目前所有部队均留驻原地。”


这四项方案显然偏向于蒋介石,承认国民党继续进犯东北和察绥地区的合法性。中共难于同意。


三人小组,由马歇尔和周恩来、张群组成,又对四项方案举行六次会议,于1946年1月10日正式发布“一切战斗立即停止,军队调动一律停止”的命令。两军于13日午夜12时停战。13日,于北平成立军事调处执行部,为执行停战机关,美军代表为罗伯森上校;国民党政府代表为郑介民中将;中共代表为叶剑英。所有有关训令、命令,由三人同意后,以中华民国政府主席名义,经军调处发布之。蒋和毛也分别下达停战令。


1月10日,召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蒋介石为了更多地抢占地盘,便下令他的军队于14日午夜零时以前,更快出动,在全国各地抢占地区(有时超过零时,也说成是零时以前干的)。据新华社统计,蒋之五十二军于10日抢占凌源;13日抢占平泉、进攻承德和赤峰;九十四军12日侵夺丰润县城;九十二军于13、14日进犯古北门。此外,在归绥地区12日侵占陶林和林格尔,13日进犯卓资、凉城;在晋北,12日、14日侵占浑源县和进攻丰镇;在晋南,13日抢占了浮山县,14日攻击蒙城;苏北,11日至14日进犯高邮、泰县、如皋、耒安等县;在鲁南和苏北、兖州、枣庄、徐州之敌向解放区发动攻击;在豫南11日至14日,有六个军进犯光山、随县地区;在豫北,14日进犯豫北解放区。


之所以如此,是蒋介石于1月7日就下达命令:“我军应于停战令未下前,占领有利地区。已下令前进某地而尚未到达者,应催促星夜前进。……行动希秘密迅速,勿资共方借口。”(《蒋家王朝》第262页。)


中共方面,对此当然要针锋相对,进行反击。


东三省,是1946年3月27日才接受《东北停战协议》。但4月1日,蒋介石又借对东北行使主权,继续发兵东北,进犯东北民主联军。5月间,杜聿明指挥所部侵占了四平街、长春、水吉等众多大中城市。至6月底派进东北精锐之师约八个军和十几个机械团。军调处下属三十六个执行小组,除广州小组完成了把粤境中共军队调往烟台外,其他小组都未能正常活动。如徐州、济南、新乡、晏城小组中共代表竟被拘抨;青岛小组中共代表被殴打;承德小组中共代表被炸死四人。


但蒋却在日记中说中共军队首先阳他的地区进攻。1月31日,政协会议通过了中共提出的《和平建国纲领》五项提案。这五项提案内容如下:


“一,国民政府委员名额增加为四十人。经国民政府选任,其中半数由国民党人充任;其余半数由其他党派及社会贤达充任。其分配另行商定。国民政府委员会为国民政府之最高国务机关。


二,民国三十五年五月五日召开国民大会,制定宪法。国民代表大会定额由现任的一千二百名增加到二千零五十名。宪法之通过,须出席代表四分之三的同意。


三,和平建国纲领之要点为:遵奉三民主义为建国之最高指导原则,在蒋主席领导之下,建统一、自由、民主之新中国。


四,军队属于国家,任何党派及个人,不得利用军队为政争之工具。


五,组织宪法草案审议委员会,起草立法、司法、监察、考试、行政分立的‘五权宪法’。”


但各党派的国府委员数日的分配,未能达成协议,蒋欲将各党派委员压在十四名以下,从而使各党派绝对控制于国民党之下。对此中共不能同意,要求中共与民盟之名额共为十四名,仅次于国民党,据有三分之一以上名额,从而具有否决权,以制约国民党一党专政。对此,蒋介石绝对不予让步。


五案通过后,蒋发表讲话,表示完全拥护,并说此“乃是有全国性”,要全国各党各派“共同遵行”。他在闭幕词中说:“关于和平建国和促进宪政的各种方案,我敢代表政府先行声明,当分别遵照实行。今后中正无论在朝在野,均必本着公民应尽的责任,忠实的坚决遵守本会一切决议。”但是蒋氏表面上拥护民主、自由、和平联合、三民主义,而背地里却指使特务爪牙对民主进步人士进行恐吓、绑架、暗杀等血腥勾当。2月10日,特务们在重庆校场口殴打参加庆祝政协大会成功的大会各界人士,打伤郭沫若、李公朴、施复亮等六十余人;并逮捕许多到会工人。12日,蒋到长春视察。同时在全国各大城市均发生特务破坏开会事件。同月20日,北平竟有特务们组织的***示威,沿途高喊打倒共产党,取消解放区等口号。并叫嚷“民主联军不容存在”等等,并捣毁《新华日报》、《民主报》社,打伤工作人员。其他各大城市,以后也连续发生类似反民主反和平的事件。


2月25日,三人小组又通过整军方案,共两项:


“一,国民政府主席为中国陆海空军最高统帅。最高统帅有任免所属军官之权,但在整编军队过程中,撤免中共军队之高级军官,应由派在政府中之中共代表所提名之军官替补。


二,陆军之编制,在一年之后,令同军队编为一百零八个师,其中共军占十八个师;一年半之后,缩编为六十个师,其中共军占十个师。”


军队配置(一年后)东北六个军,中央军五,中共军一,每军辖三师;华北方面十一个军,中央军七,中共军四;华东方面十个军,中央军九,中共军一;其他地区,西北五个军,华南四个军,均为中央军。


对此种整军方案,蒋介石意在应付马歇尔和中共,实则口是心非,毫无诚意。他对马歇尔就深有疑虑,认为他在帮中共的忙,受中共蒙骗。蒋在2月28日反省录中写道:“马歇尔对余之认识虽渐增加,然其受共党之麻醉亲共。美国民族之易受人欺诳,甚老练如马氏者尚且如此,其他更可知矣。不禁为世界前途忧也。”同篇中他又认为给中共统编其所属部队为十八个师,是他最人的损失。他说:“与中共商定统编其所属部队为十八个师之方案,业已签字。此为政府最大之损失。”可见蒋是多么不情愿,只是因为马氏的影响才被迫签字的。


三人小组,自2月28日起,赴北平、张家口、延安、汉口地区视察共六天。3月11日,马氏应召返美述职。4月24日,改由徐永昌任三人小组国府代表。


3月,蒋在三中全会上开始对五项方案进行修改,并提出“不应以种种问题束缚领袖”。对原来整编方案也不再承认,要扩大其整编的军队数目为三百四十七万。4月1日,对政治协商会议也不予承认。他说:“政治协商会议在本质上不是制宪会议。如政治协商会议果真成为这样一个性质的会议,我的政府是决不承认的。”时隔两个月,他就推翻了自己“忠实的坚决遵守”的诺言。至5月20。口,国民党军队从停战以来,共向关内各解放区进犯达三千六百三十余次之多。所使用兵力为二百五十八万余人。强占县城二十六座。自然,中共军队在各地对中央军进行了反击。


马歇尔回国期间,中共军队已迅速接收了东北中、北部主要城市,苏联表现出对中共的一定援助。形势对蒋不利。


自苏联(于8月8日)出兵东北,至8月14日日寇投降,时间很短。国民政府遂任熊式辉为东北行营主任,蒋经国为外交特派员。10月熊和蒋经国到长春就任。杜聿明于10月下旬以东北保安司令身份,到达长春。11月中旬督师进犯山海关。此时中共军队已进驻东北,建立东北民主联军。蒋经国于12月15日应斯大林之邀赴苏访问,以蒋介石私人代表身份和斯大林会谈。斯大林对蒋经国说:


“你们中国人要明白——美国人想要利用中国作为满足他的利益的工具,他必要的时候,是会牺牲你们的!苏联愿意把本国的生产机器、汽车以及中国所没有的东西供给中囝;同时也希望中同能把自己生产的矿物、农产品供给苏联;苏联又可以帮助中国在东北建立重工业,并发展新疆的经济。但是,我再三声明,也是我最大的一个要求:你们决不能让美国有一个兵到中国来;只要美固有一个兵到中国来,东北问题就很难解决了。”


同一个时候,莫斯科外长会议上莫洛托夫向贝尔纳斯提出共同宣布美国自华北,苏联自东北的撤军日期。美国人拒绝这个提议,认为当时规定日期太早。苏联当然也不撤军。苏联本来约定在日寇投降后三星期后开始撤军,至迟不得超过三个月。但因美国陆战队于9月下旬在青岛、天津登陆,而延缓其撤军日期,至12月仍未撤军。后经中苏双方协议,延至1946年2月1日撤军。元月22日,宋美龄赴东北宣慰。蒋和美国对苏联迟迟不撤军是很忧虑的,蒋于元月19日日记中表现了这种忧虑心情:“本周心神悒郁。既受政协会中共党及其外围之压迫,复受俄军之威胁,而其在东北延不撤兵,最足使人焦虑也。”(蒋先怕苏军不撤,后又曾因军队开不到,而要求苏联迟至3月中旬撤走)。同时苏联声称,“美国如自中国撤退,苏联也撤退。”此时美国向世界公布了雅尔塔密约。此约一刊,中国哗然,愤怒的中国民众掀起了抗议的热潮,纷纷要求苏联自东北撤兵。


苏联在东北把日本十四年间建没的超过百亿美元工、矿设施,完全掠为已有,说这是他们的战利品。这当然是蒋介石主动放弃东北,以后又无能力反攻东北所导致的。而苏联即利用这个机会,夺走了日本人掠夺中国人民的财物。总之治国者无力,必招外侮。1945年11月24日,马林诺夫斯基元帅向东北行营经济委员会主任委员张嘉瑚嚷明日本所建立东北工、矿设备作为战利品归苏联所有,其余一百五十四种企业,应由中苏共管。12月7日,更严厉地表示“除非此一经济合作问题获得解决;否则苏联自东北撤军日期将不能预测。”1946年2月1日,马林诺夫斯基再度表示坚持中苏经济合作,并不许第三国参加。


与此同时,美国国务卿贝尔纳斯则对苏联把日本在东北的企业作为战利品表示反对,他说:“苏联以东北企业为其战利品,实为逾越国际公法范围以外。”2月9日,美国又照会中国:“(一)东北工业由中苏共管,乃违反门户开放的原则。(二)日本在国外的财产,应由盟国组织日本赔偿委员会作最后分配之决定。”英国也有同样表示,与美国同一步调。2月16日,贝尔纳斯又发表声明:“并无承认苏联运走东北工业设备的协定”。这些不能不令人想到清末列强瓜分中国和各占势力范围的历史情景


3月27日,苏联向中国正式提出《中国经济合作建议草案》,坚持共同经营东北工业。蒋之外交部长王世杰终于拒绝。但东北工、矿企业,终于被苏联掠走70%到80%。3月间,到沈阳、长春访问的美国记者被苏军赶走。这件事,引起美同和英国的强烈反应。蒋介石说:“丘吉尔在美演说,主张美、英同盟,强调英语民族间合作之力量,准备对俄作战,几使人有第三次大战其将来临之感矣”(3月9日反省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