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范康
|类型:都市·校园
|更新时间:2019-10-06 13:41
|本章字节:7736字
“你出去走走吧。这样一直躺着会把身子弄坏的。”母亲心疼儿子,希望儿子早一点摆脱痛苦,却不知道如何安慰儿子,不知道怎样把儿子从痛苦中解脱出来。母亲是没有见过世面的农妇,不懂得王家洼以外的世界,无法理解儿子的希望,无法理解儿子的梦想,无法理解儿子的痛苦。儿子读了很多书,有了文化,有了见识,有了追求,距离她越来越远,也越来越难以琢磨,越来越不可理解。
“不要管我。”王大平掀掉蒙在头上的被子,看了一眼母亲,嘴里嘟囔着,又想用被子蒙住头,想了想,又停了下来。母亲坐在土炕边上,一只手扶着腿,一只手梳理着干巴的头发,脸色紫红而干瘪,额头上爬满了岁月的印记。生活的重压使母亲明显苍老了,“你忙去吧……”
“躺了一个多月了……这样下去,咋能行呢?会把身体弄坏的……到外面转一转也好啊。”母亲吞吞吐吐,犹犹豫豫,边说边看着儿子的反应。儿子心高气傲,志向远大,远远超出了她的企及,超出了庄稼人的企及。高远的志向成就了儿子,使儿子从村子里走出去,走进县城,见识了乡亲们没有见识的事情,学到了同辈孩子没有学到的学问,有了别人无法想象的追求。也正是儿子心气太高,志气太大,才经受了更多的痛苦和煎熬,经受了别人不曾有过的打击和挫折。人活着要有理想、有目标、有志气,也要随遇而安,学会退缩。只有高远的志向,而不能承受失败和挫折,只能增添烦恼、忧愁和煎熬。儿子缺少承受挫折和失败的耐力,缺少应对生活的变通力。
“不会有事。过几天,我就去干活。”王大平边说边用被角擦不听话的眼泪。一个多月以来,他流过无数懊悔的泪水,流过无数伤心的泪水,流过无数痛苦的泪水,流过无数失望的泪水。他怨恨自己出生在偏僻的山村,怨恨自己出生在贫瘠的黄土地,怨恨自己没有城里同学一样的智商,甚至怨恨自己浪费了美好的青春时光。
“要不,你去你舅舅家或者大姨家转一转……你舅舅和大姨都很想你……他们好几年没有见你,捎话让你去他们家里玩耍。你的几个表兄弟也想见你。”母亲变着法儿劝解儿子,希望儿子及早从痛苦中解脱出来,好好过活日子。
“我哪里也不去。我想静静地躺一躺。”王大平无法诉说心中的憋屈,无法诉说难以解脱的困惑。高考虽然失败了,但如果能重新走进学校,他有能力取得理想的结果,有能力争取胜利,有能力成为一个成功者。他期望重新走进学校,重新投身知识的海洋,追求理想,追逐梦想。他也知道复读如同上大学一样可望而不可及。他从父母的言语里窥出了家境的艰难,从父母日渐紧缩的眉头上窥出了生活的艰辛,从破败的家当中窥出了穷困的现实。他的学业就此结束而且必须结束,他的理想就此埋藏而且必须埋藏,他的希望就此破灭而且必须破灭。他必须就此成为不得不面对黄土地的地地道道的农民,如同父亲一样在黄土地里寻求人生的终极。
“要不,你跟我到地里去看看……今年玉米长势好……你挑选几个中意的弄回来,我给你烧着吃。”母亲试图把儿子从土炕上叫起来,试图解除儿子心中的郁闷,试图帮助儿子鼓起生活的勇气,却找不到合适的理由,只好像以前一样,企图通过土地里新鲜的食物引诱儿子离开土炕。
“我啥都不想吃。”王大平无法拒绝母亲,无法让母亲离开窑洞。他悄悄地把被子拉起来,覆盖在头上,不再理会母亲。他想静静地躺着,什么也不想,什么也不做,甚至想永远躺下去。
母亲觉察到了儿子细小的变化,没有再说一句话。她看了看躺在被子里日渐赢弱的儿子,又看了看堆在儿子上学时用木板搭建的书桌上厚厚的书本,悄悄地用手擦去滚落下来的泪水。她不止一次看着儿子伏案读书,翻阅一本又一本厚厚的书,看着儿子在纸上写着天书一样的文字。那时候,儿子的背影是那样健壮,那样高大魁梧,那样美丽迷人。多少次,她端着饭食,凝神静气地站在儿子背后,着迷地看着日渐长大的儿子,看着读书写字的儿子。她曾经高兴、快乐、自信、幸福、满足。自从高考回来之后,儿子再也没有看过书,没有写过字,甚至没有打扫书本上的尘土。她不懂儿子为什么把书本堆在一起却不再看一眼,不明白儿子为什么在热切的期盼过后突然躺在土炕上不言不语。等到她终于明白儿子失败时,儿子在土炕上已经躺了好多天。儿子苍白消瘦的面容让她心焦,儿子哑巴一样的行为让她着急,儿子麻秆一样的身躯让她心疼。
母亲无望地从土炕沿上下来,轻轻带上门板,默默地走出窑洞,边走边抹着眼角的泪水。
王大平把被子从头上拿下来,睁开眼睛,看着黑黢黢的窑洞,看着放在土制书桌上尘封的书本,看着破旧的家具和新收获的粮食,心里涌出无限伤悲。他失去了回想和重温学校美好时光的兴趣,失去了懊悔所犯错误的兴趣。三分之差断送了他的希望和梦想,也断送了他的煎熬和所得。一切都已经过去,无论是期望和梦想,还是付出的心血和汗水,剩下的只有不得不面对的现实:穷困的家境,劳作的父母,破败的院落,落寞的村落,穷困的乡亲。
“不能让父母伤心,让妹妹和弟弟心急,让旁人笑话。”王大平突然有了接受现实的冲动。他慢慢坐起来,把被子蹬在脚底下,直挺挺地坐在土炕上,重新审视周围的一切:黑黢黢的窑洞,堆放的粮食,简单的家具,肮脏的席子和被子,门口白晃晃的阳光。
王大平试图恢复对现实的记忆,恢复对家的记忆,却什么也想不起来,什么也记不起来。他记忆最深的是伴随他的书本,记忆最多的是不厌其烦的老师,是吵吵闹闹的同学,是家与学校之间的道路。读书改变了他的生活,改变了他的兴趣,改变了他的人生追求,改变了他的思维意识。他不是一个农民,却必须成为农民,必须成为地地道道的农民。
王大平看了看脚下的被子,想了想母亲的穿着和神情,像发现新大陆一样发现了他与这个家庭的差别,发现了他在这个家庭里特殊的位置,发现了他的自私。为了让他安心读书,父母、妹妹和兄弟忍受了无法想象的艰难,付出了无法想象的心血:把最好的食物给了他,让他带到学校;把最好的衣服给了他,让他衣着整洁;把最好的被子给了他,让他在学校里温暖如归。他却熟视无睹,视若正常。高考失败后,他沉浸在假定的氛围里不能自拔,没有顾及家人的感受,没有顾及父母的心情。他给家庭带来了什么?难道父母生养他就是为了给家庭增添负担,就是为了给家人增添烦恼?高考失败断送了他的梦想,断送了他进入城市的期望,并没有断送他的性命,并没有断送他的责任。相反使他对家庭的责任更加明确,更加清晰,更加急迫。他把自己关在窑洞里,一心想着如何失败,如何痛苦,如何懊恼,却把痛苦给了父母,让父母看着他的脸色生活,让父母跟着他受煎熬。
王大平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双手狠命地擦了擦惺忪的眼睛和蜡黄的脸颊,鼓足精神,从土炕上下来,把被子叠起来,扫了扫炕上的尘土,走出窑洞。
太阳高高地挂在天边,明亮而灼热。远处山头上、沟壑里青翠的树木在阳光下闪闪发光,田地里绿油油的玉米、高粱、荞麦焕发着勃勃生机,村子上空缠绕着袅袅炊烟,邻居家的黄狗汪汪地叫着,追逐着大花公鸡在门前乱跑。
世界依然是原来的世界,生活依然是原来的生活,人依然是原来的人,生命沿着既定的轨迹运行着,并没有因为风雨改变趋势,并没有因为失败丧失动力,并没有因为路途艰难止步不前,更没有因为王大平的痛苦改变本色。
王大平整理了一下衣服,迎着太阳看着远处的树木、田地和庄稼,看着在田地里挥动锄头的乡亲,看着悠然自得漫步荒滩的耕牛,看着空中飞舞的鸟儿和蝴蝶。空气中飘满了成熟的芳香,飘满了令人敬畏的生命气息。
王大平深深地吸了一口气,伸展着有些僵硬的身躯。长时间的昏睡麻木了他的大脑,麻木了他的身躯,损伤了他的健康。昔日健壮的体格绵软无力,高大威武的体态瘦弱不堪,些许的活动令他气喘吁吁。
“难道就这样把自己葬送了?就这样把自己糟蹋了?”王大平有些后悔。生活没有因为他的失败而改变,没有因为他的痛苦而改变,也许同样不会因为他的胜利而改变,不会因为他的成功而改变。成功或失败所能改变的也许只是他的心境和他对待生活的态度。
大地在阳光下散发着迷人的芳香,闪耀着生命的光芒。树木青翠,溪水淙淙,牛羊悠闲,人群茫茫。只有王大平昏睡在旺盛的季节,昏睡在成熟的季节,昏睡在孕育的季节。一个多月宝贵的时日,一个人悄悄地沉睡在土炕上,沉睡在窑洞里,远离阳光,远离人群,远离收获,所得到的只有生命的流逝,只有对身体的损害,只有对家人的损害。
过往的乡亲热情地与王大平打招呼,甚至与他拉家常,询问他的身体,询问庄稼的好坏,说一些庄稼汉关心的话题,盛情邀请他闲暇时去家里玩耍。
乡亲们穿着褴褛,手脚肮脏,满身尘土,风里来雨里去,一年四季劳作不止,却依然高兴、快乐、真诚。无论是达官贵人,普通乡民,流浪乞丐,只要需要帮助,他们都会真诚地帮助。他们不会因为你的成功而接近你,不会因为你的失败而远离你。在他们眼里,你是与他们一样的生灵,是需要找饭吃、找地方睡觉的生命。你有痛苦他们也有痛苦,你有快乐他们也有快乐。有吃有穿会有吃好穿好的烦恼,有权有势会有保护权势的烦恼,有成功就会有企求更大成功的烦恼。他们有吃不饱穿不暖的烦恼,却也有吃到没有吃过的食物的喜悦,有穿一件新衣的喜悦,有善良和无私得到回报的喜悦,有得到别人敬重的喜悦。
生活是公平的,需要人们公平地对待生活。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