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范康
|类型:都市·校园
|更新时间:2019-10-06 13:41
|本章字节:7900字
王大平跟着李晓梅走出乡政府。街道上的人群已经稀落:吃食摊和服装摊上没有了刚才的热闹,有的已经收起了家什;几个捡便宜的人挤在卖西瓜的摊位周围,嚷嚷着要卖主降价;闲逛的人群从街道里走出来,三五成群向周围的村庄走去。
王大平跟在漂亮任性的女同学后面局促不安。女大学生漂亮招人,青春活泼,让他很不自在。他不明白女大学生什么要到乡村里去,为什么要跟着他去看山区的风景。“山里哪里来的风景?山里咋比得上城市?这个不懂事的犟女生。”王大平心里埋怨却无法阻止和回绝,只好看着李晓梅在前面推着自行车悠悠地走。一年时间没有见李晓梅。李晓梅确实变了,出落成了一个魅力四射的年轻女人,身上散发着难以招架的气息,洋溢着事业顺心的满足,在乡村街道上有些扎眼。把这样的女人带回家里去,父母会怎么想,乡亲们会怎么看,王家洼会有什么样的反应?
“你扶着自行车,我去看看那里卖啥东西。”没有容得王大平反应过来,李晓梅把自行车推给他,一个人去了街道旁边的商店,从商店里出来的时候,手里提着花花绿绿的包裹,然后又忽悠忽悠地走到街道旁边的食品摊,买了一些吃食,让摊主帮她送到自行车旁边。
李晓梅把买来的东西挂在自行车后座两边,从摊主手里接过吃食挂在自行车扶手上,对王大平妩媚地一笑,接过自行车,推着向前走。王大平像看戏一样看着李晓梅。李晓梅那么自然,那么顺畅,没有矫情,没有做作。
李晓梅发现王大平看她,转过头对王大平一笑说:“我们吃一点东西吧……好赶路啊。”
王大平跟在李晓梅后面,不知道这个习惯做主的女大学生会在王家洼做什么?李晓梅的光顾,肯定会在王家洼引起轰动。偏僻的王家洼还没有见过这样青春美貌、穿着人时的姑娘,没有见过大学生特别是女大学生的模样。“不愿意供女儿上学的人会咋看?不愿意念书的姑娘会咋想?”王大平暗自想着,忍不住又看了李晓梅一眼。
“我们就这样走着到你们家里去吧,我可带不动你。”李晓梅侧身看了看与她保持距离的王大平,“你说你不会骑自行车,我又带不动,只好步行。你说是不是?”“辛苦的是你,我无所谓。多远的路我都不怕。”王大平坦然地说。他从小用两条腿丈量经过的每一寸土地,哪怕是到县城上高中,百十里山路在他脚下并不是什么难题。
“你能走,我也能走啊。”李晓梅调皮地说。她强烈地希望到大山深处去看风景,看生活在那里的人们,看倔强的同学的生活。过去由于年龄的缘故,少男少女心中多了一份羞涩,多了一份矜持,错过了了解王大平的机会,错过了帮助王大平的机会。今天她终于有机会做想做的事情,见想见的人,说想说的话。她不明白自己为什么要这样做,也不知道自己该不该这样做。她管不住自己的心,限制不了自己的行为。随着学识的增加和年龄的增长,这种愿望越来越强烈,甚至难以抑制。她便放任这种想法自由生长,放任这种愿望不断繁衍。寒假回家时她没有打听到他的消息,放暑假的时候她迫不及待地跑到书店里寻找复习资料,急急忙忙登上回家的汽车,在同学和老师中间打听他的消息,寻找借口来到他家乡的镇子里,等待他的出现。她终于看到了想见的人。她跟在他后面在街道上徜徉,看着他在街道上徘徊,一直等到他满心欢喜地从文化站里走出来,她才忍不住挡住了他的去路。
“到我们家的路远着哩。”王大平找不到合适的话题。从身边经过的乡亲们的眼神让他无地自容,沉闷的空气让他窒息,李晓梅的美丽让他眩晕。他期望缓解心中的恐慌和不安,缓解尴尬的气氛和被动。
“越远越好。”李晓梅笑着说。“为啥?”王大平不解地问。“走的时间长啊。”李晓梅妩媚地一笑。“过一阵子你就不这样说了。”王大平调侃说。“你看着吧。”李晓梅看了王大平一眼。
李晓梅和王大平不紧不慢地走着,从集市上归来的人们从他们身边走过去,回过头好奇地看着衣衫褴褛的农民和穿着入时的女学生,像欣赏蹩脚的年画。一些调皮的后生从他们身边走过时故意放肆地大声笑着,吹着口哨,胆子大的后生甚至与他们开一些半荤半俗的玩笑。对众人善意的放肆、不怀好意的嬉笑、半荤半俗的玩笑,李晓梅报以大方得体的微笑,甚至故意向王大平靠近一些,含笑看着急匆匆的行人。王大平尴尬地躲避着,与李晓梅若即若离。
“大平,你在哪里骗了这么漂亮的女人啊?”身后传来王胜春欢喜的问候。“这是我的中学同学,现在是省城的大学生。”王大平像溺水的人抓住稻草一样停在马路边上,回头向王胜春大声解释。“你好!”李晓梅大方地站在王大平身边,与王胜春打招呼。
一群王家洼的乡亲们说说笑笑,走到他们身边,用惊奇的眼光审视城里的洋学生,犹如看着从画片里走出来的明星,看着天上下凡的仙女。
“这是我的中学同学。这是我的乡亲。”王大平把李晓梅介绍给乡亲们。“真是城里的洋学生?该不是从外面拐骗来的吧?”有人不怀好意地问。人群里随即爆发出一阵欢快的嬉笑。“我是王大平的中学同学和朋友,想到你们村子里去看一看,不知道你们欢迎不欢迎?”李晓梅大方地说。“到我们那里落户才好哩。”王胜春嬉笑着,“大平咋不推自行车?小心把洋学生给累着了。我帮你们推好不好。”“好啊。有人为我们服务当然好啊。”李晓梅把自行车交给王胜春,“你会不会骑?如果会骑,就骑着先走吧。我们后面来。”
“好啊。有自行车骑当然是好事。”王胜春接过白行车,很内行地看了看,用手拍了拍自行车座,看了看王大平,“我真的骑着先走了,你们后面来?”“你会骑吗?”王大平担心地问。“没有问题。如果你放心,我就先把洋学生带着走了。”王胜春笑着说。“你先走吧,我和大平走回去。”李晓梅抢先说,“回去给我们准备些吃的就行了。”“咋样?大平。我先走?”王胜春问。“你先走吧,回去给我妈说一声,把窑洞收拾收拾,准备些吃的。”王大平此时真希望王胜春早一点回去给父母报信,免得父母措手不及。“你放心吧。”王胜春腿一撇上了自行车,嘻嘻哈哈笑着走了。一个年轻后生跟着跑了两步,坐在自行车后坐上。同行的乡亲加快步伐朝前走去。“给胜春办了个好事。”人群里感慨着。“你们后面来吧。我们先走了。”有人对王大平和李晓梅说了一句,人群里发出几声嬉笑。
“都是我的乡亲……”王大平红着脸解释说。“挺好的。”李晓梅看着前面说笑的众人。她出生在县城,很少有机会走出县城见识农村生活,更没有机会到偏僻的王家洼,看望大山深处的人们。她对见到的人,见到的山岭、林木、庄稼,都感到新奇和兴奋。
“就是太穷了。”王大平受了李晓梅的感染,凝视着不远处的乡亲。他们中间有与他一起办苗圃的同伴,有居家的邻居,有关系密切的朋友。他们生活艰难却仍然充满信心,充满希望,充满自信,他们贫穷却依然快乐、达观、开朗,他们没有文化却能说出深邃的生活哲理,他们有金子般纯真的心,有火一样的热情,有大海一样的胸怀。他们用自己的方式生活,用自己的方式追求,用自己的方式改变,用自己的方式承受,用自己的方式接纳。他们期望家乡的面貌有新的变化,期望生活有新的改变,期望儿女有出息。他们真诚,快乐,丰富,充满力量。他们承载着社会的发展,承载着人类的进步,承载着民族的前途和命运。
“真美啊,你看那山,那树……哦,还有那河。”李晓梅感慨地说。“没有城里好吧?”王大平揶揄地说。“比城里好多了。你看,那水真清啊!城里见不到这么好的山、这么好的水、这么好的树啊。城里的地是脏的,水是脏的,山也是脏的,到处都有人制造的垃圾,有人为破坏的伤痕。城市没有这里自然,没有这里清新,没有这里纯洁。城市的污染很严重。”李晓梅沉迷地说。“城里有各种各样的污染,人们却希望在城里生活啊。”王大平打断了李晓梅的向往。“人们希望做城里人,希望到城市里生活,是因为城市集中了最多的财富,集中了最多的人才,集中了最多政策。人们向往城市,是向往城市便利的生活、良好的教育、雄厚的资金和技术。农村之所以落后,在于农村没有像城市一样多的人才、资金、技术和政策。”在此之前,李晓梅没有机会把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说给别人听,也没有人听她的观点,没有人听她看法。她选择远离城市做社会调查,就是想在寻找理想的过程中感受农村,感受农民。
“觉得农村好,你就每年来一趟。到我们这里来看一看,来感受一下农村的生活。”王大平揶揄地说。“你真的欢迎我?”李晓梅看着王大平。“真的。我接待你。”王大平看着李晓梅。“算了吧。你今天就不希望我来,还说以后呢。”李晓梅夸张地说。“我……这不是没有准备吗?我要是准备好了,一定欢迎你来住。过几年,我给你专门准备一个地方。”王大平极力地辩解说。“你啥时候准备好?一年,两年,八年,十年?该不是等我头发白了才准备好吧?不过,老了以后回到农村来居住,确实是一件值得考虑的事情。”李晓梅停止了嬉笑,神色严肃,面色坚定。“现在确实不行。现在居住在农村,会耽误很多事情。”“为啥?”王大平不解地看着李晓梅。
“农村很多问题农村本身解决不了,需要借助外力来解决。农村的发展要有好政策,有好环境,还要有一大批重视和支持农村发展的人,要有一大批技术和资金来改善农村的基础环境,提高农村的教育、文化和生活质量,改变人们的思维观念和思维意识。要有这些条件就必须有人去宣传,有人去争取,有人去努力。这些人只能是我们。如果我们都留在农村,不把农村的社会环境、人文环境、生活环境宣传出去,介绍出去,让外面的人知道,引起社会的关注,农村距离城市就会越来越远,农村就会越来越落后,最终可能会成为社会进步的阻力。”李晓梅边走边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