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作者:范康

|

类型:都市·校园

|

更新时间:2019-10-06 13:41

|

本章字节:10506字

王大平如同吃了一只苍蝇,不知道如何向同伴解释。同伴弄到了开办苗圃的手续和出售苗木的证明,他却无法集中承包土地。他和同伴承包的土地七零八落,分散在王家洼的川道里、山梁上、沟壑中。他们没有成片的土地,不能私自集中土地。办苗圃却需要大块土地,需要集中作业。他无能为力。


实行土地承包责任制的时候,村委会征得村民同意,把土地划分成不同等次,用抓阄的方式确定承包土地的次序,对全村的土地进行分片承包。表面上看,承包土地的过程客观公正,体现了村民的意志,也对土地的好坏进行了评估。也正是有这种评估,才有抓阄确定承包顺序,有村民承包土地的大小、远近和好坏,才使村子里所有人家的承包地难以集中,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土地承包之初,人们觉得土地承包过程公正公平,体现了自己的意志。种植和收获归自己所有的欣喜过去以后,很多人发现了土地承包过程中的缺陷,希望把承包地兑换在一起,却无法实现。在村民要求下,村委会虽然研究过几次,都不了了之。分散承包成为一个无法解开的难题。


后沟是王家洼最远、最偏僻的一块土地,地势偏僻阴湿,粮食产量低。土地承包到户以后,很多承包后沟土地的人家觉得得不偿失,陆续撂荒了土地,不再到深山之中劳神费力。为数不多的几户人家,由于人多地少,吃用不够,继续耕种土地,获取微薄的收入。农民需要土地,需要种植。种植对于农民不仅仅是获得粮食,养活家小,更多的时候是寄托,是希望,是依靠,是活命的精神。只有在土地里,农民才能找到根基。


王大平需要土地,需要依靠土地过日子。他的同伴希望有土地,希望从土地里获取更多的收获,获得更多的收入。没有村委会同意,他们无法把零散的土地集中起来,无法把别人撂荒的土地重新耕种起来。他们都是王家洼的后人,从小生长在王家洼,具有承包土地的资格,他们却无法承包到需要的土地。王大平是王家洼最有学问的人,照样无法找到实现愿望的途径,无法逾越并不艰难的障碍。如同当初从独木桥上跌落一样,他感到失意和苦闷。难道这就是他的归宿,是他必须面对的现实?


王大平加快步伐向家里走去。同伴等着他,期望他说服村子里的头面人物,顺利地办好承包土地的手续。他不但没有说服王怀民,反而给了王怀民插手苗圃的机会。他对老谋深算的王怀民缺乏了解,对地处深山的王家洼缺乏了解,对在王家洼做事的规矩缺乏了解。他不过是多念了几年书,看待事情、处理问题不如大字不识的农民。同伴虽然读书不多,没有文化,却有处理问题的经验,懂得在王家洼做事的规矩,有独到的见解和别出心裁的谋算。王胜春越过村委会把开办苗圃的手续办理下来,想必动了脑子,花费了心力,为什么在承包土地的问题上退缩了,甚至没有了主意?到底是什么缘由?


王家洼有上千亩土地,却没有王大平施展拳脚的地方。是他没有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还是没有处理乡村事务的经验?是他对小山村缺乏了解,还是小山村的事情太复杂?高中毕业,有了知识,有了文化,甚至了解国家大事和世界大事,却对于自己的乡亲知之甚少,对山村里发生的事情知之甚少,对于面临的困难束手无策。作为学生,可以不关心农村,不关心农民,不关心土地,一旦成为依靠土地活命的农民,他就不得不面对土地,面对土地上发生的事情。


农村有土地,有依靠土地活命的农民,有纷纭复杂的邻里纠纷,有难以想象的矛盾是非,有农民子女上学就业甚至活命的问题,有农民的生老病死、养家糊口、繁衍生息。农村是整个社会的组成部分,是关系国家存亡、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民族振兴的根基。王大平必须面对农村纷繁复杂的矛盾,面对由此而来的困难。


农民是农村的主体。农民生活在农村,散布在农村的每一个角落,散布在深山、高原、丘陵、平原,甚至城市。农民从事最艰苦的劳动,依靠人力、畜力维持生计,依靠出卖劳动力换取生存所需。农民没有组织,没有集合的目标,也没有集中的理想和追求。生存是他们的第一需要,生存是他们最大的目标。为了生存,他们在土地里出力流汗,在建设工地顶风冒雨,在大街小巷踯躅徘徊。为了生存,他们远离家乡,放弃天伦之乐,抛妻别子,忍受苦难。为了生存,他们甚至铤而走险,对抗侮辱。对待农民,要有耐心、爱心、同情心,要有设身处地思考问题、处理问题的仁爱之心。处理农民问题,要真正了解农民,理解农民,关心农民,真正了解农民的生活现状和生存现状,了解农民的期望,了解农民的需要。要真正了解农民,就必须深入到农民当中去,实地体验他们的生活,体验他们的生存现状,绝不能敷衍了事,走马观花,蜻蜓点水,更不能简单想象,或者依靠枯燥的报告和资料。农民的生活简单,古老,枯燥,也丰富,多样,充满矛盾。了解农民还要了解他们的思想,了解他们的历史,了解他们丰富多彩的渊源。王大平生长在农村,却没有关心过土地,没有真正懂得农民。他的父亲母亲,甚至兄弟姐妹都是农民,他在农民的怀抱里长大,依靠农民的血汗成长。他对于农民的了解只限于父亲和母亲,限于几个相熟的伙伴,限于每月一次的简单接触,限于每年两个并不很长的假期。他的了解简单而肤浅。他不懂得农民的心思,不懂得农民的期望,不懂得农民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不懂得农民处理问题的方式和方法,甚至不懂得王胜春期望有属于自己的苗圃的目的,不懂得王胜春期望通过开办苗圃改变生活的需要,不懂得王胜春期望通过开办苗圃改变王家洼乡亲们生活的理想。他也不懂得王多多的心思、期望和打算,不懂得王多多希望培育上等的经济林,建立属于自己的果园的目的。


王大平爬上土炕,独自躺在被窝里,对着窑洞发呆。


“是不是没有办成?”王胜春和王多多看见王大平垂头丧气地斜躺在土炕上,关切地问。大清早他们做完必须做的农活,吃过早饭,急匆匆地跑来找王大平,期望王大平带来好消息。他们深知开办苗圃的风险,深知开办苗圃的艰难,深知开办苗圃需要付出的艰辛,期望得到更多人的支持、帮助和关心。他们希望更多的人参与他们的事业,壮大他们的声威,却不希望不愿意付出的人加入他们的行列,不愿意不想承担风险的人成为他们的一员。乡亲们没有承担风险的能力,无法承担失败的后果。


“坐到炕上来吧。”王大平坐起来,伸手拽了拽被子,挪出一块地方。“你们说的一点都不错,他啥事情都想掺和。”“他没有答应吗?”王多多不死心。


“他不但没有答应帮助兑换土地,还不允许私自兑换土地。他要撂荒土地的人重新种植土地哩。”王大平失望地说。


“在王家洼没有他不想插手的事情。他插手的事情太多了,都不知道天高地厚了。他还说啥了?”王胜春盘算着。


“他让会平跟着我们学习哩。”王大平自嘲地笑了笑。“是不是让会平跟着你学文化哩?”王多多问。没有等王大平回答,他又独自笑了起来,“也不看看有没有那样的本事?想得太美了。”“咋啦?”王大平吃惊地看着王多多。“五大在村子里耀武扬威二十多年。这几年,他觉得自己老了,想把儿子培养成像他一样的人物。只要村子里有事情,他总是把会平往前推,帮会平树立威信。没成想会平不是他期望的那块料。会平不争气,不仅没有把他的心意当回事,还把他辛辛苦苦积攒的钱财折腾了不少。”王胜春看了看王大平。“会平不是挺好吗?”王大平问。“那是以前。现在不是原来的样子了。会平被五大和五婶整弄坏了,不再是以前那个勤快、聪明、热心的会平了。”王多多有些神往,也有些遗憾。“多多说的没有错。会平确实给糟蹋了,不但没有原来的热心肠,还借着家里有钱有势,胡作非为,招惹是非,甚至……唉,不说了。”王胜春一脸无奈。


“坏就坏在五大身上了。如果不是五大怂恿,会平也不会变的那么快。五大让会平在人前显摆,不知道是为了会平,还是害了会平。”王多多有些生气,“本来好好的本家兄弟,现在跟陌路人差不多。村子里很多人躲避会平,不愿意见会平。”“咋会弄成这个样子?”王大平吃惊不小。“五大凭借手中的权力,插手村里村外很多事情,得到了不少好处,日子比以前好了很多,说话、做事也就越来越霸道,越来越没谱,不但把外姓人不当回事,把本家兄弟也不当回事。村子里很多人碍于情面不与他一般见识,甚至有意躲避他。这也在某种程度上纵容了他。他也就越走越远,不但自己不收敛,就是老婆孩子也不收敛。尤其是对于会平,迁就,纵容,娇惯,完全改变了会平的心智,使会平做事情越来越没有章法,越来越没有规矩。前些时候会平竟然钻到邻村的……不说了,不说了。说多了人都生气。”王胜春说。


“我们咋办?”王多多问。“绝不能就此罢手。”王大平坚定地说,“放弃就等于承认失败。如果承认失败,以后在村子里就不好说话,不好做事,甚至没有人缘。必须坚持下去,不管有啥困难都要坚持下去。只要我们几个人团结起来,坚持做下去,就一定会有办法,一定能把事情办成,一定能办出名堂。天无绝人之路。”“对。不能半途而废。”王胜春看着王大平。


“问题是咋做?我们几个人能做成吗?土地太少,又不集中。咋弄?不可能把树苗培育在不同的地方吧?”王多多摸了摸头发。“不是我们三个人。还有茂林和狗娃哩。”王胜春说,“只要把土地连成片,便于管理、浇灌、看护,就可以了,何必一定要把苗圃做的很大?”“对。不一定把苗圃办的很大。只要能办成,以后可以一步步发展壮大,慢慢把规模和数量做上去。你们看这样做好不好?”王大平看着王胜春和王多多,“先把我们几个人的承包地联合起来,开办一个规模小一点的苗圃,然后再慢慢做。……你的意思……先把我们几家的承包地集中起来?”王胜春有些明白了。“是,先把我们几家的承包地集中到一起,统一规划,统一使用,统一管理,开办一个规模小一点的苗圃,然后再……”王大平解释说。


“我们几家能有多少土地?土地不够多,施展不开。”王多多对王大平的提议感到惊奇。“大平提的这个办法值得考虑。用我们几家的承包地办一个苗同,可以为我们以后的发展奠定一个基础,摸索一些经验,也可以明确地告诉阻拦我们的人,没有他们支持,我们照样能把事情做成。”王胜春说。


“只用后沟里的承包地,风险也小一些。办苗圃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简单,要选好树种,做好苗圃的养护和管理,还要把树苗子卖出去。这中间有一个环节出了问题,我们所做的努力就会白费,就会造成损失。用后沟里的土地办苗圃,即使失败了,对我们的生活也不会有太大影响。办苗圃成功与否、收获如何,不会影响全家人的吃用,我们的压力会小的多。”王大平觉得自己想了一个好的主意。


“算一算土地数量,如果差不多,我们就分头行动,争取开春的时候把该准备的东西准备齐全,把要办的事情都办好。开春后直接修整土地,培育树苗。”王胜春说干就干,“我们家有一亩八分地,多多,你们家有多少?”“和你差不多,不到两亩土地。”王多多说着,忽然明白了,“这样做还真能做成。既不用求人,不用看别人脸色,也能办一个个差不多的苗圃。确实是个好办法……噢,茂林家与我们家的人口差不多,承包地也差不多有两亩。狗娃家的人口比我们家的还多,承包地只会多不会少。这样一来……就有八九亩土地,还有大平家的呢。能干成,能干成。”“我不清楚我们家有多少土地。”王大平有些不好意思。“你们家的承包地和我们家的连在一起,大概一样多。哦,还有一个问题,就是要把我们几家人的土地连在一起才行,连不到一起也不好办。”王胜春说。“让我想一想……想一想。大平家的土地连着狗娃家的土地,狗娃家的土地好像有一头接着茂林家的土地。我们家的土地有一头和茂林家的土地连接着,至于方向,我记不太清楚了。”王多多回忆着。“看来问题不算太大,能够连在一起。”王大平说。


“还要考虑水源,考虑盖房子的位置,考虑将来的出路。不能想的太简单。”王胜春提醒。“我们家的土地靠着路边,大平家的土地不是在河边吗?你咋忘记了。”王多多说。“将来不能由于用水与邻居发生矛盾。我们培育树苗不仅是为了我们几个人。我们要借办苗圃为乡亲们办点事,千万不能与乡亲们发生不愉快。”王胜春说。“你想得太远了。我们的苗圃还远着呢。”王多多说。“其实也不远。如果能办成,也就到眼前了。这些问题不想清楚,咋能行?用两j年工夫把苗圃弄的像模像样,把我们这里弄成远近闻名的苹果之乡。让乡亲们通过种植苹果树改善生活,发家致富。”王胜春神往地说,“我一直想弄一个苹果树苗培育基地,只是不知道我们这里的水土、气候和环境,就没有敢奢望。上一次大平从林业局带回来的资料说我们这里可以栽培苹果树。我就更忘不了。”“你狗日的为啥不早说?”王多多嬉笑着。“没有把握,不好说啊。”王胜春笑了起来。


王大平和王胜春把同伴召集起来,提出把承包地集中起来办苗圃,培育苹果树和核桃、杏子树苗,得到同伴的支持。王茂林、王狗娃和几个同伴加入了他们的队伍,几户无力耕种土地的人把后沟的承包地无偿转给王大平并订立了协议。


x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