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范康
|类型:都市·校园
|更新时间:2019-10-06 13:41
|本章字节:11238字
王大平从窑洞里走出来,极力平静心里涌起的波澜,平静酸楚的心境。父母和妹妹、兄弟的挚爱让他难以承受。
在后沟里生活是王大平心甘情愿的选择,是他心甘情愿的承受。后沟里的生活艰苦而劳累,是艰难的付出,是沉重的付出,也是心甘情愿的付出。苗圃寄托了同伴的期望,寄托了自己的梦想,寄托了家庭和全村人的未来。也许因为有了后沟里的劳动和付出,因为后沟里的艰难和艰辛,他和他的同伴、他的乡亲的愿望就会实现,生活就会改变,日子就会富裕。为了把同伴寄予希望的事情办好,为了把自己寄托理想的事情做好,他没有像其他同伴一样夜晚收工后回家居住。他一直坚守在后沟里,坚守在苗圃里,修筑地垄,浇水施肥,为同伴传授技术。
自从种子种到地里以后,王大平就没有离开苗圃半步,没有离开后沟半步。这并不是因为苗圃离不开他,也不是因为同伴离不开他。很多时候,同伴以不同的方式劝说他,让他回家休息,让他回家看望父母,让他照看新栽种的苹果树,他以种种理由和借口谢绝了。他知道父母期望看见他,希望他居住在家里,希望他在家里吃饭,他也知道同伴的心情和好意。他没有按照父母和妹妹、兄弟的期望去做,没有按照同伴的规劝去做,并不是他不想居住在家里,不想回家吃饭,也不是他不想看望父母,不想照顾父母。他还是一个没有长成的农民,他没有心力照顾更多的事情,没有精力处理更多的事情。他不完全懂得土地,不完全懂得耕作和种植,不完全懂得维系家庭的日常开支。他担心分散精力,他更害怕失败。
王大平把自己放置在远离人群的地方,放置在自己认为最合适的地方,放置在自己认为最关键的地方,集中精力修建苗圃,利用闲暇思考未来,学习耕种的技巧,学习同伴的长处。他用耳朵听,用心记,用手做。他的同伴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帮助他,他的父母以不同的方式关心他。他都牢记于心。每当夜深人静,他在苗圃的茅草屋里,在远离人群的山沟里静静地思考着,琢磨着,感受着。短短两个多月,他有付出,也有收获。他学会了以前没有接触过的知识,学会了原来不懂的技巧,感受到了乡亲们的关爱,感受到了同伴的支持,感受到父母的疼爱,感受到了他在同伴心目中的位置,感受到了他对王家洼的影响。亲情无法用语言表示,也难以用语言表述,亲情只有用心去感受,用心去呵护,用心去培养。
王大平看着院子里的树木、柴火、窑洞,发现院子有了很大变化。柴火被归拢到院子一角,整整齐齐地堆在一起;槐树、杨树被砍倒了,院子被精心围起来,栽种了苹果树;苹果树周围种了辣椒、韭菜、黄瓜、番瓜;猪被圈养在厕所里,老母鸡被圈养在鸡舍里。院子洁净而整齐。他的心里升起一股希望。他的家变了,变得新鲜,变的可爱,变的让人留恋。
王大平在院子里巡视,看着精心修建的菜园子,看着精心浇灌的树木,看着圈养的猪和母鸡,看着打扫干净的院落,看着裹泥过的窑洞,心里充满快乐和希望。如果他和同伴开办的苗圃顺利出产树苗,把培育的树苗顺利卖出去,他的家乡就会有新的变化,他的家就会有新的变化,他的生活也会有新的变化。如果栽种的苹果树顺利长大,开花结果,他就会有更大的收益,父母就会过上好日子,妹妹和弟弟就会有新衣服,就不会为了一碗面条你争我抢。苗圃有了,苹果园有了,同伴集合起来了。现在还缺少什么?
王大平忘情地站在院子里,思绪随着眼前的景致不断变化。他改变命运的机会有多少,改变命运的机会在哪里?他的生活如何改变,改变的程度有多大?用什么样的方式改变?农村生产方式的改善,农民生活的改善,不能局限于有更多的粮食,不能局限于有更多的钱财,关键在于改变思维方式,改变生产方式,改变生活方式。而所有的改变,首先要改变种植结构,改变种植意识,提高生产效率,提高土地的产出效率。要实现这个目的,就要在土地使用上做文章,在提高土地利用率上做文章,用事实影响更多的人,带动更多的人。
“你在院子里做啥哩?”王多多提着一条花布口袋,从院门外面走进来,“吃晌午饭了没有?咋一个人站在这里,想啥哩?”“你来了?吃了没有?”王大平从沉思中清醒过来,急忙招呼王多多,“家里正吃着里,臊子面。要不,再吃一点?”“我吃过了。这不,专门给你带了一点东西。”王多多把花布口袋举了举,拉着王大平朝窑洞里走,“你尝尝我们家的粽子,可好吃了。”“我们家里也有粽子。你带这么多做啥?”王大平随着王多多走向窑洞。
王老二听见院子里有人说话,从窑洞里走出来,看见王大平和王多多一起走过来,与王多多相互问候,把王多多让进窑洞。
“二婶,你们吃饭啊?”王多多把花布口袋交给王大平的母亲,“我妈包的粽子,专门拿过来,你们尝一尝,好吃着哩。”“哎呀,拿这么多!我们家也做了……你妈最近好吗?好长时间没有见她了。”母亲接过王多多手里的花布口袋,把粽子倒在搪瓷盆里,整理好花布包,放在案板上,转过身对王多多说:“你吃过饭了吗?我给你下一点臊子面吃?”“我刚刚吃过饭,饱饱的。要不然。还真想吃二婶做的臊子面哩。谁不知道二婶臊子面做得好?”王多多先笑了起来。全家人也跟着笑了起来。
“多多现在会说话的很,嘴这么甜。是不是蜜吃多了。”王老二笑着说。“今天是端午节。我正好多吃了几口蜜,哈哈哈……”王多多笑着说,“我还真带了些蜜哩。新的,甜着哩。”王多多从衣服口袋里掏出一只罐头瓶子,拿着向众人招了招。瓶子里装满了软黄色的蜂蜜,晶莹透亮。“你带这做啥?蜂蜜可贵着哩。”王大平说。“让你尝尝鲜。”王多多走过去坐在王老二旁边,“二大今年买了多少蜂蜜?”“没有买多少,今年的蜂蜜价钱太大。”王老二把旱烟袋递给王多多,“你抽烟不?”
“现在啥东西都贵,一天一个价。也不知道咋搞的?”王多多用手挡了挡王老二的旱烟袋,“就是人不值钱。”“人不值钱?人不值钱,你还不早一点把媳妇娶回来?你不着急娶媳妇,你妈还着急抱孙子哩!”母亲在灶间收拾碗筷。“二婶是不是也着急抱孙子啊?”王多多调转话题。“我和大平一起结婚,或者大平结婚以后我再结婚。”
王大平没有想到王多多把话题转到他身上,有些不知所措。好在妹妹和弟弟都不在窑洞里,身边只有父亲、母亲和平日里要好的同伴。他看了王多多一眼,“我结不结婚与你没有关系啊。我一辈子不结婚,你也一辈子不娶媳妇?”“不娶就不娶,一个人多好。没有人管,自由自在,想干啥就干啥。”王多多理直气壮。“恐怕你妈不答应吧?她早都想着抱孙子哩。”母亲劝王多多,“你妈还给我说来着,要我给你说一说,赶紧把媳妇娶回来,好有个照应……你也该操心自己的事情了,不能东一下西一下,没有长性。”
“这不是我一个人着急的事情啊。我着急也没用。”王多多笑着说。他何尝不希望把人生大事解决了,好让母亲安心。村子里像他一样年纪的人差不多孩子都满地跑了,有的甚至有了两个孩子,只有他孑然一人。父亲去世早,兄弟姐妹多,家庭负担重。作为长子,他全力支撑家庭生活,维持家庭开支,用尽了才智,想尽了办法。而他的能力和心思都如同落水的石头不见了踪影。在无尽的困难面前他尽力排解,在众人面前他强颜欢笑,以致使很多人觉得他没有正形,或者干脆就认为他是败家子,甚至不把他当人看。他的婚姻也南此遇到很多困难。虽然有人给他提亲,他也不止一次托人说媒。对方看了他的家境,听了别人的议论后,就不再提及说亲的事情,在数不清的相亲中,他耗费了数不清的精力,耗费了数不清的钱财,损伤了数不清的情面。他默默地承受着来自家庭和亲友的压力,承受着不快和痛苦,承受着孤独和煎熬。没有人理解他,没有人关心他,甚至没有人看得起他。村子里大事小事没有他的位置,没有他说话的机会。为了排解生活的困难和心中的忧愁,他常常离开村庄,在城市或乡村帮人干活,挣一些零零星星的钱,贴补家人的生活,借以忘记心中的烦恼。然而,贫穷犹如深不见底的黑洞,吞没了他的劳动所得。穷困与他如影相随,使他无处躲藏,无法解脱。弟弟一个个长大了,到了娶妻生子的年龄,他只好外出打工挣钱,求人下话,托人到银行贷款,尽力给两个弟弟娶妻成家。他的年龄越来越大,个人问题越来越难以解决,便信马由缰,听天由命,安心地照顾身体越来越差的母亲,照顾年幼的妹妹,希望她们有好日子、好生活。
“多多着急就能办成吗?”王老二突然大声说,“把两个兄弟的事情办好,就很不容易了。他自己的事情他着急有啥用?”
王老二把所有人吓了一跳。妻子看了看他,张了张嘴,没有说话,专心忙活手里的事情。王大平吃惊地看着父亲,不明白父亲为什么突然用那么大的声音说话。王多多尴尬地笑了笑,对着王老二说,“您不要说了。二婶是好意,也是关心我。现在不关心我的人才不着急哩。还有人看我的笑话哩。”“你娃的苦楚只有自己承担,只有自己把持……只是苦了你。”王老二把旱烟袋拿起来,装满旱烟,用火柴点着,不紧不慢地抽着,眼睛里充满迷离。“王家洼没有人知道你的本事,没有人知道你的能力,没有人知道你的心思。他们只看见你没有成家,却没有看见你给兄弟娶媳妇,没有记住你给兄弟娶媳妇。你给两个兄弟娶了媳妇,说明你娃不是孬种。”“那是做兄长的本分啊。”王多多看着王老二。他没有想到不吭不哈的王老二如此关注他。给两个兄弟娶了媳妇,看着兄弟成家之后,他把心思藏起来,一心一意照顾母亲和妹妹,不与人交流,也不与人说真心话,见了谁都嘻嘻哈哈,有时候甚至故意得罪一些人。他以为没有人发现他内心的秘密,没有人发现他内心深处的痛苦。他在土地里练就了过人的本领,练就了精湛的技艺。他做农活的水平在王家洼年轻人当中数一数二,却最没有人缘。很多人用他的时候,说不尽的好话;不用他的时候,便不再关心他甚至不把他当人看。他有来有往,也不把别人的事情当回事,不再精心地做别人需要帮忙或者交给他的事情,有些时候甚至故意日弄。天长日久,他在村子里的名声越来越坏。王大平雇请匠人裹泥窑洞,出乎他的意料,也让他对从学校回来的年轻人另眼相看。在后来的交往中,王大平把他当兄长,当亲人,向他请教做农活的技术,与他商量关心的事情,激发了他做人的自尊,也激活了他做好事情的天性。他尽心尽力地帮助王大平,看护王大平,也把内心的苦恼、忧愁告诉王大平,把做人、做事情的经验告诉王大平。在劳动中他找回了做人的尊严,找到了改变生活的出路,与王家洼文化程度最高的人成了无话不说的朋友,成了超越亲情的兄弟。他在内心深处相信王大平,敬佩王大平。
“你是血性汉子。不是我说,你是头一个。”王老二慢悠悠地说,“王家洼没有人比得上你的心思,没有人比得上你的本事,也没有人比得上你做人懂道理。你把自己的事情放下来,一心一意帮助两个兄弟,给他们说媒娶亲,帮他们成家立业,让他们有了家业,有了光景,有了日子。你却与年老多病的母亲一起生活。这事情有多少人能做出来?你做出来了。王家洼没有第二个。你才是真正的君子啊。可是,人世间认识君子、愿意做君子的人又有几个?你只好一个人过。也许老天爷有一天会开眼。”
王老二转动着并不灵活的脑筋,半是对王多多半是对王大平说:“人生在世不容易。人做的任何事情,老天爷最终都会有公正的评价。不论是做了好事,还是做了坏事,做了对大家有利的事,做了对大家不好的事,最终都会有公正的评价。你如果做了好事,做了对大家有利的事,哪怕当时没有人站出来说一句好话,甚至没有人支持你,把你一个人孤零零放在那里,最终你也会被很多人肯定,被很多人挂念。你如果做了坏事,做了对大家不好的事,即便当时很红火,最终你照样会被人骂。人无论做啥事情,都要把心放正了,放好了。只要把心放正了,放好了,人就不会被耽误,除非自己耽误自己。”
王多多不知道如何回应王老二,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的心情。一直以来,他以为他做事很隐秘,没有有人知晓,不会被人注意,也不会被人拆穿。他瞒骗了母亲,瞒骗了兄弟,瞒骗了村子里很多人,瞒骗了曾经热心他亲事的好心人,他还是被王老二拆穿了。
“你不是坏人,不是豺狼之辈,你是地地道道的好人啊。你不过被眼前的环境限制了,被穷困的生活束缚了,没有选择余地,没有活动空间。为了给两个兄弟成家,你舍弃自己,舍弃自尊,下话求情,出卖气力,借钱赊账。一般人能做出来吗?给两个兄弟娶回媳妇,让他们成了家,活的人模人样,你却是没有成家的败家子,是出名的靠不住。实际是这样的吗?根本不是。你的心是热的,情感是真的,只不过没有人明白,没有人理解,没有人知晓。你藏得太深了,把自己都藏没有了。”王老二磕掉烟灰,把旱烟锅子收回娴袋,“娃娃,千万不要把自己耽误了。人一辈子活不了多长时间,藏得太深,容易把自己耽误了。把你的本性让人家看见,人家才能了解你,才能相信你啊。你说对不对?谁愿意跟一个没有出息的人过日子?”“我即使再好,也不会有人看上我。家里啥东西都没有,还欠着一屁股债。谁嫁给我谁不倒霉啊!无论咋说,我不能害人家啊。”王多多说出了心中的隐忧。“谁家里不欠债?谁不是可怜日子?富日子有个过法,穷日子也有个过法。富日子,穷日子都要过。谁比谁能好到哪里去?”王老二说,“你看看我这日子,要啥没有啥,还不照样过?千万不能糟践自己啊。”“您别说了。我有很多难处不好说啊。”王多多说,“不光是穷啊。我妈的身体时好时坏,总要有人照顾啊。人常说,久病床前无孝子。这些年,我都有些烦恼了。把人家女子娶进门,让人家照顾,人家受吗?短时间还可以,天长日久恐怕就不好了。弄不好,老人还要吃亏。现在这样就挺好。”“亏了你娃了。”王老二真诚地说,“以后有啥事情,只管给你二婶说一声。衣服之类的东西拿过来,让她帮你做。”“你有啥事情,言语一声就是了。”母亲忙不迭地应承着。“少不了麻烦你们。”王多多感激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