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作者:范康

|

类型:都市·校园

|

更新时间:2019-10-06 13:41

|

本章字节:6004字

“大平不愧念过书,学啥东西都快。”王胜春坐在土炕上,边吃饭边对同伴说,“第一次做泥水活就像模像样,活干得又快又好,裹泥过的地方平整、细致,不知道的人还真以为他是做了不少活路的大师傅。”“就是。大平的活做的真不错。”王多多响应着。“我是瞎凑合。哪里有你们说的那么好。”王大平坐在炕边上,伺候他聘请来的泥瓦匠。


在偏僻闭塞的山村,人们依然坚守着古老的传统:谁家里有事情需要帮忙,只要事主请到了,都义不容辞地帮忙处理。事情处理完毕以后,所有人都会受到事主的热情招待。王大平聘请泥瓦匠裹泥窑洞,买几包并不高级却少见的纸烟,泡上几壶低级的浓茶,做一些简单的吃食,管泥瓦匠吃喝。窑洞裹泥完毕之后,王大平像乡亲们一样,做一些并不上等的饭菜,招待聘请来的师傅。王老二与泥瓦匠打了招呼,敬了一杯水酒,把事情交给儿子,帮着妻子收拾饭菜去了。事情是儿子经管的,儿子就应该负责到底。这也是儿子学习乡村规矩,学习乡村世故人情的机会。儿子成了地地道道的庄稼人,不能像从前那样只知道读书识字,不懂得乡村的习俗和规矩。


“来,我再敬各位兄长一杯。”王大平端起酒杯,给匠人们敬酒。“别敬了!又不是外人,还用得着这么客气?”王茂林端起酒杯对王大平说:“你是我们几个人的兄弟,念书最多,见识最广。以后,很多事情还要你多想一想,多出一些点子哩。来,我们一起干了这杯酒。”“茂林说的好。大平以后确实要给我们多想想事情,多出出主意,多想想办法。”王胜春端起酒杯,与王大平碰了一下。“我能出啥点子?我啥事情也没有做过,行道都不懂。”王大平不解地看着本家兄弟。


“谁说的?你敢收拾窑洞,就说明你能做成事情。这窑洞是老人几辈住过的地方,没有人想着把它重新收拾一翻,你想到了,也做到了。这还叫不懂?你去看看我们几个人住的窑洞,哪一个不是黑黢黢的,哪一个不是破烂不堪?我们就没有想到把窑洞收拾收拾。”王胜春说。“我只是觉得这窑洞实在太旧了,想改一改,变一变。别的没有多想。”王大平放下酒杯,端起酒壶给每个人的酒杯里斟满酒,“来,一边喝一边说。多多帮忙招呼招呼弟兄们。家里的规矩我不太懂。”“对,边说边吃。来,来……来,我敬弟兄们。胜春,你端杯子啊。”王多多招呼大家喝酒吃菜。


“我说的是实话,也是正事。我们不能永远在窑洞里过日子啊。你们知道不知道,张村很多人家都盖了砖瓦房……我们还在祖宗留下来的窑洞里过日子,太丢人了。我们为啥不能像人家一样也盖砖房呢?我们这里木材比他们方便得多。”王胜春有些激动。“上面不是不让砍伐树木吗?”王茂林说。“不让砍,我们就不会想别的办法?或者边种边砍吗?山上的树木要更新换代,我们为何不抓紧机会?”王胜春端起酒杯,满怀希望地看着王大平,“我有一个主意,我们想办法在后沟里弄一个苗圃,从外面弄一些新的树种,把山上的树木更新更新,这样树木既长得快,我们也有了木材,有了收入。”“你为啥不早说?”王茂林问。“我们谁懂育苗啊?你知道?还是你知道?”王胜春指着王多多和王茂林问。“不懂育苗还能指望让上面同意我们砍树?”“树木最好不要随便砍伐,尤其是沟里长了多年的树木更不能随便砍伐,弄不好会毁了我们的家园。这事情要慢慢商量。急不得。”王大平说。“琢磨这件事只能靠你。我们几个中间只有你识字多,见识广,懂政策,其他人都是睁眼瞎,大字识不了一箩筐,出力气还可以,选种子育苗的事弄不成。”王胜春满怀希望地看着王大平。他在耕作之余,走过一些地方,见识过别人的生活,急切地希望改变现状。


看着王胜春急切真诚的样子,其他人也满怀希望地看着王大平,好像王大平能立即给他们带来木料,带来金钱。


“我在学校里学的是基础知识,没有接触过林业,对选种育苗一窍不通。”王大平被弟兄们看得有些不好意思。“你总比我们强吧!”王茂林抢着说,“你学的文化多,认识的字也多,学习起来比我们方便。你在县城里有同学,可以请他们帮忙啊。”“你不要着急表态,想好了再说成不成?”王胜春看着王大平,“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我们守着这么大的山,守着这么大的树林,却没有盖房子的木料。说出去谁相信啊。”“你们打听过没有,能不能办苗圃培育树苗?”王大平问。“在承包地里育苗没有人管。”王多多说。“后沟里的地是谁的?”“后沟里大部分是荒地。距离太远,路不好走,没有人管。如果办苗圃,可以想办法把地兑换过来。”王胜春说。“大平家在后沟里也有地。我见过二大收过荞麦。”王多多对王大平说。“地不是问题,关键是要选好树种,先把树苗培育出来。只要有了树苗,就可以和村子里商量植树、砍树的事情。没有树苗,啥事情都谈不上。”王茂林说。


几个穷困后生一心一意研究起兑换土地、修建苗圃的事情。他们世代居住深山,看惯了满山的树木,懂得树木的珍贵,懂得山林的宝贵,懂得速生树木带来的好处,期望改变环境,改变现实,改善生活。


王家洼是黄土高原难得的树木茂盛的山沟。野生的松柏、杏树、核桃树、杨树、槐树充斥着大大小小的沟壑和绵延不断的山梁。树木改变了气候,滋润了土地,带来了柴火,养育了一代又一代大山的后代。


“哥,妈让我问问,你们酒喝完了没有?该吃饭了。”小妹妹在窑洞门口问。“喝完了,喝完了。吃饭吧。”王茂林从土炕上下来,帮助收拾碗筷。“着啥急,再喝几杯吧。”王大平有些兴奋。兄弟们并不愿意像祖先们那样生活,他们也有理想、期望和梦想。尽管这些理想、期望和梦想虚幻而遥远,实现理想、期望和梦想的道路曲折而艰难,甚至会遭受挫折和失败,但仍然让人着迷,让人激动。


“来,把酒壶里的酒喝完,平均喝,不许耍赖。”王胜春端起酒壶,逐一检查大家的酒杯,给酒杯空的人斟酒。


如同白开水一样平淡的生活孕育着新的希望,隐藏着丰富的想象,蕴藏着美妙的梦想。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曾经是无数农人的传统,是无数农人的梦想。年轻农人却不再满足祖辈传承的生活,不再满足祖辈亘古不变的日子。他们心中有了不为人知的希望,有了不被重视的梦想,有了不引人注目的理想。一旦条件成熟,他们的热情就如同初升的太阳一样喷薄而出,如同风起云涌的大海一样汹涌澎湃,如同春天的种子一样蠢蠢欲动。王大平一件不经意的举动牵动了年轻后生们的心,激发了他们改变生活的勇气,点燃了他们心中的激情。在帮助王大平的过程中,他们感受到了改变的好处。感受到了合作的力量。


裹泥过的窑洞一改黑黢黢的容貌,在夕阳下散发着迷人的光芒,给人以自信、满足和幸福。窑洞还是过去的窑洞,由于重新裹泥了一层黄土,便有了生气,有了新鲜的感觉。王大平和同伴坐在新裹泥的窑洞里,体验着劳动的乐趣,体验着改变的乐趣。


生活需要改变。念过几年书却没有得到好处的王大平不经意之间所做的事情引起不小震动。他们生活在大山深处的黄土地,生活在远离城市的乡村,对于外界的感受慢一些,对世界变化的感觉晚一些。他们却不愚笨。他们的追求简单而明了,直接而裸露,清晰而明确。他们想改变生活,想实现梦想。他们索取食物的场所和目标是黄土地,他们改变现状的场所租目标是黄土地,他们实现理想的场所和目标也是黄土地。他们热爱黄土地,珍惜黄土地,钟情黄土地。他们的生命属于黄土地。


?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