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杨友今
|类型:都市·校园
|更新时间:2019-10-08 09:38
|本章字节:8298字
武则天处心积虑抛出一个又一个阴谋,有明的,有暗的,有形的,无形的,以及连锁反应的。她还采取种种措施,利用不同渠道、不同类型的人物,施加影响,搬弄是非,扰乱思想。从皇帝李显到韦皇后,再到文武百官和朝廷上下,都被莫名其妙地搞得晕头转向,乱七八糟。她什么都料到,什么都插手,一切都按照她的箅计在那里运转,有意无意都在执行她的策划,不管生前死后,不毁灭这个朝廷,两败俱丧,她阴魂不散。李显追蹭韦后的亡父韦玄贞当上洛王,亡母崔氏当上洛王妃。朝臣以异姓不得封王进行谏阻,李显不理。他和韦后被囚禁在房陵时,历尽艰难困苦,二人恩爱至深。每当听到宫廷使节抵达的消息,李显就吓得心裂胆破想自杀,韦氏抱着他竭力安抚:“祸福并非一成不变,最多不过一死,何必如此着急”李显曾经私下对韦氏发誓:“将来有一天,如果重见天日,你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不加限制。”
所以韦氏再度当皇后,遂干预朝政,如同武则天当初的情形一样。纳言桓彦范谏道:“《易经》说:妇女没有什么过失,在家主持家务,贞节可获吉利。《书经》说,母鸡早晨打鸣,家门就要败落。然而陛下临朝理政,韦后总是坐在帷帐后面参与决策。臣观察历朝帝王,只要跟女人共同执政,没有不导致国破身亡的。再说,以阴乘阳,是违反天意。伏望陛下览古今往事当作警戒,以社稷苍生为念,敦促皇后只管内宫,不要到外朝来干预国政。”
韦后哪里肯依,她自视过高,自以为是,欲望恶性膨胀,一心效法武则天:“她能做的事,哀家照样能做到。”
她要攀比武则天,攀得上吗?武则天通文史,多权谋,依靠庶族新贵,打破关陇士族的垄断局面。发动告密和重用酷吏,实行恐怖政治,打击唐朝宗室和士族豪强杀李唐宗室贵族几百人,灭大臣几百家,踩着尸骨登上了九五之尊的顶峰,一览众山皆小。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她不重身世而重才干,破格用人,扩大了统治基础。又改羽林百骑为千骑,加强皇宫的禁卫。又改御史台为左右肃政台,对朝廷内外官员加强了监督。革新人事制度,推行新政,借以巩固庶族阶层的地位和自己的统治,纯粹实行君主独裁,宰相及群臣像走马灯似的换班,必须为我所用。日月经天,风水轮流转。自古以来的君臣关系,恰似一场微妙的攻防战。神龙革命的首领张柬之等人,看中的正是李显的昏庸与无能,容易操纵。他们呼吁要再现“永徽之治”,说白了,张柬之想成为长孙无忌似的人物,让李显回到他父皇李治的老路上去,做守成天子,或者称作“无为而治的天子”朝政由他来制控。韦后却偏偏要学武则天,操纵李显,掌握皇权。可惜的是狂妄而贪婪的韦后没有武则天那样的本领,不懂政治,又缺少天陚,自不量力,不懂装懂,只知揽权,为自己谋取私利,而不会用人,收买人心,赢得声誉。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诡计多端的武三思从隙而入,投靠了韦后,借她的手打人,打击张柬之等人。这一切,武则天似乎都早已预测到,做好了安排。如今的安乐公主,即当年的裹儿嫁给武三思的儿子武崇训,就是由她竭力促成的。安乐公主是韦后亲生的小女,是李显和她的掌上明珠。
武三思和李显,即是表兄弟,又是儿女亲家,形成了“一家子”的融和气氛,往来不断,接触频频,关系相当良好。李显当了皇帝,后宫禁闭森严,出入不便。
武则天把上官婉儿让给李显,她又成了勾通武三思与韦后的桥梁和纽带,把他们牵联到了一起。李显即位后,上官婉儿来到了他的身边。上官婉儿聪明敏捷,能言善辩,写得一手好文章,又熟悉宫廷事务。
武则天十分喜爱她,自圣历年间以后,经常让她参与各衙门所上表奏的处理。李显更加倚重她,又让她专门负责草拟皇帝的诏令,封她做婕妤,在宫中执掌大权。上官婉儿与武三思通奸,所以偏袒武氏。她又把武三思推荐给韦后,把他领进了宫中。李显开始与武三思商议政事,张柬之等人都受武三思的遏制。韦后与武三思赌“双陆”,李显坐在一旁计算筹码。要是李显不在场,他们就上床做“交欢”游戏,翻云覆雨,颠鸾倒凤。肉体的接触更加深了二者的感情,武三思的势力因此又强大起来。张柬之见来头不对,借汉高袓刘邦的皇后吕雉重用弟弟吕产和吕禄专权朝政的故事,影射武氏集团,带着忧虑的神情奏请说:“吕产、吕禄盘据朝廷,终究将成为祸患。斩草不除根,来年又会复生。”
“大局已经稳定,来之不易,要尽力维持,不要再乱了。”
李显坚决拒绝,张柬之只得把口气缓和下来:“周朝建国时,李姓皇族几乎屠杀罄尽,幸赖天地神灵的庇佑,陛下得以重新正位,而诸武那些浮滥的官爵,却原封不动,岂是朝野的期望!但愿陛下降低他们的官爵,减少俸禄,以告慰天下。”
“过去了的事就过去好了,还重提它干吗?不要老和人家过不去,缠来缠去没意思。”
“皇上过去做英王时,勇武刚烈,我们之所以没有诛戮诸武,是想让皇上亲自宰了他们,用以伸张天子的声威。如今皇上却反过来重用诸武,谁知以后又会怎么样?”张柬之叹息感慨,攥紧拳头,手指掐出了鲜血。李显大不以为然,甚至变本加厉,换上便服去武三思家里玩耍。崔玄玮得知后,呈递秘密奏章,警告说:“陛下的权力刚刚恢复,则天皇帝尚在西宫,还有人想依附她。
武周的旧臣,多留在朝廷供职,陛下怎么可以轻率地出外游逛,忽略可能遇到豫且那样的灾难!”据《史记龟策传》记载:长江派一只神龟当使节去黄河办事,经过泉阳,被渔夫豫且捉住。宋元王梦见神龟求救,救出神龟,准备放掉,巫师卫平劝他把神龟杀了。李显和武三思闲聊,讲豫且与神龟的神话传说,泄露了密疏的内容,武三思遂对崔玄祎恨得直咬牙。这时候,李显把魏元忠从高要县召回了朝廷,任命他当卫尉卿、同平章事。不久,改任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东宫的旧属:韦安石、李怀远、唐休璟、崔玄纬、杨再思、祝钦明,同时任同中书门下三品。李显想调和朝臣之间的矛盾,把张柬之等人以及武攸暨、武三思、郑普思等十六人,都当作复辟功臣,赐给铁券,除非叛乱谋反,每人都赦免十次死罪。纳言敬晖得了铁券,仍不服气,率领文武百官上疏,说:“五德的运行,轮替兴衰,两德不可同时并存。而今天命已改,可是武姓仍然封王,与李姓宗室一起居留京师,自盘古开天辟地以来,从未有过这样的事实。请陛为社稷着想,顺应民心,削夺诸武的王爵,安抚内外。”
李显不准。敬晖等人畏惧武三思谗言陷害,交结考功员外郎崔提当耳目,探听武三思的动静。崔堤见李显亲近武三思,猜忌敬晖等人,反过来把敬晖等人的密谋告诉武三思,听候武三思的差遣。
武三思推举崔堤做了中书舍人。此前,殿中侍御史郑愔巴结二张,被贬作宣州司士参军,又因犯贪赃罪,逃亡回东都,私下拜见武三思,花样百出,故弄玄虚。初见面时他哭得很悲戚,倏然又纵声大笑。
武三思一向严肃威重,不苟言笑,眼光总是仰视或者平视,显示出高贵的令人敬畏的神态。他一下给郑愔蒙住了,皱起眉头怔了半天,瓮声瓮气地问道:“你找我到底要干吗?一会儿哭,一会儿笑,就像表演似的,是什么意思?”“大王,不要急,听在下慢慢儿说。”
郑愔诡眉诈眼,阴阳怪气,“开头看见大王哭,为的是大王要被戮尸灭族。后来纵情欢笑,为的是高兴大王遇到了我。大王虽然上合天子之意,但张柬之等五人手握将相大权,胆量谋略都超过常人,罢黜则天皇帝轻易得犹如反掌。大王自己衡量一下,你的权势与地位,比则天皇帝如何?”“嘿,瞧你长得怪模怪样的,嘴皮子倒是挺顺溜。鼓不打不响,话不说不明,往下说。”
“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在下长相不佳,却有心计,要是说得在理,就该得到大王的赏识。大王请听,那五个人对你恨之人骨,只想吃你的肉,除非把大王灭族,他们是不会称心快意的。大王不除掉此五人,生命如朝露,却自以为跟泰山一样安然无恙。这便是我为大王寒心的地方。”
武三思满面春风,与郑愔一起登楼,待为上宾,请教自救的策略。后来便荐举他当了中书舍人,与崔提一同做自己的谋士。
武三思与韦皇后商通,没日没夜地陷害敬晖等人。他以一种虚张声势的严厉口吻对李显说:“他们仗恃自己有功,骄矜自许,横行霸道,对大唐的江山社稷构成了严重的威胁。”
“正因为他们有拥立的大功,朕也就不好随意处置喽。”
“皇上天纵英明,”武三思先奉承,后出谋划策:“对付他们最好是分步骤进行。首先明升暗降,不如把敬晖等都封王,而免除他们的宰相职务,表面上不失为尊宠功臣,实则剥夺了他们的实权。”
韦后和上官婕妤都随声附和。李显命婉儿拟诏,随即颁发诏书:封侍中齐公敬晖当“平阳王”,侍中谯公桓彦范当“扶阳王”,中书令、汉阳公张柬之当“汉阳王”,中书侍郎、南阳公袁恕己当“南阳王”,特进、同中书门下三品、博陵公崔玄祎当“博陵王”,免去他们的宰相等官职,特别赏赐黄金绸缎、雕鞍御马,规定每月初一、十五朝见天子。还假惺惺地赐桓彦范姓“韦”,编入韦皇后家谱。
武玉兰把安金藏打听到的消息悄悄禀告了武则天。
武则天一听便知道他们用的是明升暗降的计策张柬之等五人的末日到了!等待着他们的不是处死,就是流放。她开心得不得了,欣慰与愉快涌遍全身,一下子达到了每个毛细孔。计策自然是武三思想出来的,她又不得不替他担心,会不会引火烧身,能不能抵挡住对方的反击。
武三思天资颖悟,奸诈阴险,身手不凡。不久,他又撺掇李显任命崔玄祎当检校益州长史,知都督事,后来又改任梁州陕西南郑县剌史。
武三思掌握了朝政,限定文武百官一律依照周朝的政令处理公务,不归附武氏集团的人都予以排斥,那些被五王所贬逐的人,又重新召回复职。朝廷大权,全部落入“了他的手中。冲击力愈大,反抗也愈大。张柬之等五王也不马虎,转守为攻上疏请求撤销武氏诸王的王爵。找人拟表,朝臣屮没有人敢于出头。中书舍人岑羲愿意执笔,遣词用语十分激切。中书舍人毕构轮值应由他宣读,读表时,他面色严肃,声调凌厉。
武三思得志更专横,改任岑羲当秘书少监,外放毕构当润州剌史。升任卫尉卿的杨元琰并不高兴,满面愁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