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向荣
|类型:都市·校园
|更新时间:2019-10-06 16:23
|本章字节:6236字
作者:(古希腊)柏拉图
背景搜索
柏拉图(前427前347),父母是雅典的贵族。他早年学习音乐、诗、绘画和哲学,公元前407年成为苏格拉底的学生,直到公元前399年。他的老师逝世后,他和同门弟子到了麦加拉。据说,他曾游历埃及和小亚细亚,访问意大利,应西西里岛塞拉库萨的国王的邀请去讲学。传说他曾得罪国王,被卖为奴隶,由一个朋友赎回。这时,他已四十岁,就回到雅典,建立了一所学校,即他的着名的学园。他在那里教数学和各门哲学,采取前后连贯的方式讲课,并继续写他的对话。他是一个对后世影响极其深远的哲学家和论辩学家。他所讨论的问题,大多是当时没有解决的人生、人们的认识、行为和制度等意义上的问题。他不仅在认识论、行为论和国家论上为后人开辟了道路,而且还建立起宇宙论。
以柏拉图的名义流传的对话有三十五篇,其中的真品,可以确定的有二十多篇。对话的内容涉及政治、伦理教育、美学以及当时争辩剧烈的一般哲学上的问题。柏拉图把对话体运用得特别灵活,树立了这种对话体的典范,他的对话是欧洲文学中的一个卓越贡献。
内容精要
这本《文艺对话集》主要收集了柏拉图对话中涉及美学问题的7篇,有的选录了全文,有的是节选。
《伊安篇》和《大希庇阿斯篇》主要讨论诗歌创作和美学问题。前者要谈的是:诗歌的创作凭什么?是专门的技艺知识还是灵感?作者的结论是:诗歌是“灵感”的产物;后者是以美为主题的一篇对话,它关于美的讨论,对后来西方的美学思潮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在对话中,柏拉图仍以他惯有的论辩方式,批驳了美是“恰当的”、“有用的”、“有益的”、“发生快感的”等概念。
《理想国》是柏拉图最长、最成熟的一篇对话,它的目的是讨论理想国的制度和理想公民的性格培养。第二三卷谈的是理想国的未来统治者即“保卫者”
的幼年教育问题。他认为,音乐和文学是教育的起点,但他对当时流行的文学教育极不满意。在他看来,诗歌和音乐应该教会青年人真诚、勇敢、镇静、头脑清醒、有节制。
在《理想国》第十卷里,他历数了诗人的罪状。首先,他把诗人和画家看得比木匠和铁匠还不如。他认为诗人作诗是对个别物品的模仿,是等而下之的。
诗人还有第二个罪状,那就是,诗歌挑动人性中最低层次的情欲,使人失去理智的控制。
《斐德若篇》和《会饮篇》主要谈论爱情、哲学和灵魂不朽的问题。柏拉图认为,爱情不是现实的打算或者肉欲的满足,而是因为神灵依附,变得迷狂,在人世间的美中发现了美的本体,因此产生爱慕,灵魂也从中得到了滋长的营养,它和最高的美即哲学是一体的;在《会饮篇》中继续讨论爱情,认为爱情、哲学以及苏格拉底这三者实际上是统一的。因为爱情的对象是美,而最高的美只有最高的哲学修养才能见到,苏格拉底就是具有最高哲学修养的人,他就是兼具了哲学和美的一个典型。
在《斐利布斯篇》和《法律篇》中,柏拉图也探讨了他所关注的美学和文艺政治学问题。
精彩片段
(节选)
凡是想依正路达到这深密境界的人应从幼年起,就倾心向往美的形体。
如果他依向导引入正路,他第一步应从只爱某一个形体开始,凭这一个美形体孕育美妙的道理。第二步他就应学会了解此一形体的美与一切其他形体的美是贯通的。这就是要在许多个别美形体中见出形体美的形式。假定是这样,那就只有大愚不解的人才会不明白一切形体的美都只是同一个美了。想通了这个道理,他就应该把他的爱推广到一切美的形体,而不再把过烈的热情专注于某一个美的形体,就要把它看得渺乎其小。再进一步,他应该学会把心灵的美看得比形体的美更可珍贵,如果遇见一个美的心灵,纵然他在形体上不甚美观,也应该对他起爱慕,凭他来孕育最适宜于使青年人得益的道理。从此再进一步,他应学会见到行为和制度的美,看出这种美也是到处贯通的,因此,就把形体的美看得比较微末。从此再进一步,他应该受向导的指引,进到各种学问知识,看出它们的美。于是放眼一看这已经走过的广大的美的领域,他从此就不再像一个卑微的奴隶,把爱情专注于某一个个别的美的对象上,某一个孩子,某一个成年人,或是某一种行为上。这时他凭临美的汪洋大海,凝神观照,心中起无限欣喜,于是孕育无量数的优美崇高的道理,得到丰富的哲学收获。
如此精力弥满之后,他终于一旦豁然贯通惟一的涵盖一切的学问,以美为对象的学问。
……
(选自《文艺对话集》,朱光潜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88年版)
名言佳句
那时隆重的入教典礼所揭开给我们看的那些景象是完整的,单纯的,静穆的,欢喜的,沉浸在最纯洁的光辉之中让我们凝视,而我们自己也是一样纯洁,还没有葬在这个叫做身体的坟墓里,还没有束缚在肉体里,像一个蚌束缚在它的壳里一样。(《斐德若篇》)
赏析
柏拉图的时代是西方文明史上充满奇思异想、对一切都好奇的时代。柏拉图的思想表明了他是这个时代的最杰出者之一。它不无缺陷,却十分伟大而影响深远,对后世的哲学和美学思潮产生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文艺对话集》选录的是柏拉图涉及到美学观点的对话,其实,他的美学思想也同时是哲学思想的反映。所以,集子中的多篇对话,都既谈美学,也关涉哲学,是一本思想深邃、思辨力极强的哲思文集。
《会饮篇》是谈论爱情的对话。但是你读完之后,就会发现,它要说的决不仅仅是爱情。
对话的第一部分,是诡辩家、科学家、悲剧家对爱神的颂扬,反映了不同的人所持的不同观点,其中既包括了他们对爱情的认识,也反映了他们的世界观,而不同的叙述方式本身,也是他们观点的注解:诡辩家是在玩弄修辞术,科学家的言语中含有客观辩证法的因素,悲剧家则表现出极其富丽的文字及情感上的夸饰……他们的语言具有不同风格,每种风格都吸引读者的注意力;他们的观点以不同的逻辑的或感性的方式进行,每一篇都算得上是美妙的散文作品,令读者应接不暇。然而,当你终于读到苏格拉底的话时,你前面的一切赞叹都变成了对自己无知的羞愧,因为这才是真正配得上被称作美妙而深刻的论辩。
苏格拉底的对话,处处反映出思辨的逻辑美。我们在今天,如能静心地欣赏这些单纯而深刻的思想,怎样发芽、发展再静静地开花,最后得到一个赫然的真理果实,在惊喜中,你不得不为这次思想智慧的探险经历而愉悦。
这篇关于爱情的对话,实际上是一种美学观的争论。苏格拉底转述的第俄提玛的话也代表着作者的观点,他认为,“因为智慧是事物中最美的,而爱神以美为他的爱的对象,所以爱神必定是爱智慧的哲学家”。在柏拉图眼中,哲学不但是最美的,而且也是最值得追求的;有修养的哲学家既代表着理智与智慧,也代表着美的极至。
柏拉图最终要说明,真正至高无上的是一种叫做“理式”的东西,这就是我们今天批评柏拉图是唯心主义者的原因。同时,如果今天我们说什么是“柏拉图式的”,那就意味着它是精神至上的。
专家建议
柏拉图对诗及诗人的观点既矛盾又有失偏颇。如果结合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的《诗学》来看,就会发现,他们师生俩关于诗的论述,开启了西方文学思潮的两大主要流派: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
推荐版本:《文艺对话集》,朱光潜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88年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