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阿凯——童年纪事

作者:向荣

|

类型:都市·校园

|

更新时间:2019-10-06 16:24

|

本章字节:5804字

作者:[尼日利亚]渥·索因卡


[背景搜索]


渥·索因卡(1934),尼日利亚剧作家、诗人、家。索因卡的父亲是当地教会学校的督学,使他从小就受到西方文化和非洲传统文化的熏陶。在伊巴丹大学读书期间,索因卡曾发表诗作。1954年,索因卡赴英国利兹大学读书时,深受大学里戏剧艺术氛围的影响,毕业后曾在伦敦皇家剧院撰写剧本。


1959年,索因卡在皇家剧院举办首次专场演出,上演了独幕剧《新发明》。此后,随着《狮子与宝石》等剧本的相继上演,索因卡步入戏剧创作生涯。1960年,索因卡回国后创建了“1960年假面”剧团、奥里森剧团等,他的剧作《森林之舞》震动世界剧坛。尼日利亚内战期间,他写下了着名的荒诞剧《路》。1967年索因卡因反对暴力与内战而被捕入狱。出狱后。他发表了《狱中诗抄》《疯子与专家》(剧本)、《人死了——狱中笔记》等“正视噩梦般的人生”的作品。1982年,索因卡出版自传体作品《阿凯——童年纪事》。1986年,他因为“以广阔的文化视野创作了富有诗意的关于人生的戏剧”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索因卡以他卓越独特的创作被誉为“英语非洲现代剧之父”。


[内容精要]


戈迪默在《老虎索因卡》中评价索因卡“是布莱克式的老虎,燃烧的双眼穿透带偏见的冷漠之夜;无须以任何其他方式宣布他的存在”。这位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首位非洲作家以他对非洲传统的忠诚和熔多种文化为一炉的文学创作向世人昭示了非洲作家和非洲文化的存在。除了成就卓越的戏剧、和诗歌,索因卡还以“充满成熟、高压的感情”的散文创作展示了非洲文化缤纷多彩的各种元素,从而获得了“卓越的英语散文大师”的称号。然而,由于国内尚未出版索因卡的散文专着,所以我们只能介绍他的散文名篇,以飨读者。


《人死了——狱中笔记》是发表于1972年的自传体回忆录。索因卡以两年监狱生活的经历写下了非洲乃至世界的最完整的监狱文学作品。在这本带有超现实因素的回忆录中,作者以形而上学的经验叙述他与死亡的交锋,在灵魂的死亡与再生中感知的对于死亡、永恒以及“第四阶层”(死者与生者领域的接界处)的体验。索因卡在对人类全部历史的心灵回溯中重申了人的社会责任以及一个作家忠于人民而不是政治派别的写作立场。戈迪默认为该书“就其真实和陌生意义而言,是艺术战胜所有平庸势力的楷模。”


《阿凯——童年纪事》是索因卡关于童年生活的回忆录。作者曲折有致、绘声绘色地讲述了他在家乡一条叫阿凯的街道度过的童年生活:到农场打蛇的冒险经历、捅蜂窝的“英雄举动”、伊巴丹公学的学生生活……索因卡以生动轻快的笔墨描绘童年生活的同时,也细腻深入地展现了丰富多彩的非洲民俗与文化。


《历史必然导致现在》是索因卡在诺贝尔文学颁奖仪式上献给南非黑人运动领袖曼德拉的演讲。演说词以凝重而铿锵的语调回顾了非洲的历史,索因卡对种族偏见造成的历史歪曲进行了有力的反正,揭示了被歪曲历史背后的真相,义正词严地控诉种族歧视政策。同时,索因卡阐释了自己对非洲历史与文化的理解,扞卫了被人认为不存在的或者落后的非洲文化,并庄严地指出,“生产这一文化的人民是有尊严的人民”。


[精彩片段]


童年纪事


另外,还有两个男孩是一起从同一城市来的。他们也是伊杰布地区的,不过不住在伊萨拉。我们来到伊巴丹郊外学校所在地阿泼塔甘伽还不到两小时,就有人警告我们要留神这两个人。他们随身带着欧贡,那是专门为了使其他所有人都脑子糊涂,而他俩可以没有对手地名列前茅。从耶多来的一个孩子发誓说他看见他们在我们将要进行考试的那间教室的墙角里埋什么东西。


另外还有一点可以证明他们有这种阴谋诡计,那就是他们比规定的提前一天来到这里。对于那些远道(像从贝宁、阿乌喀、马库尔狄等)来的人,是需要早一天到达的,至于从附近的伊杰布省来的人就没有任何理由早于面试的前一天启程。所以只可能有一个理由——他们是来“破坏别人的阵地”的!


这最后的论证非常有说服力,因此只可能有一种回答。有人提议趁他们人不在时搜他们的行李,赢得了一片欢呼声。我并不真正相信我们会这样做,想不到我们真找到了一整套稀奇古怪的东西——好几个护身符,一纸包黑色的粉末,好几个我看到过帕·阿达坦带在手上的那种戒指,还有一张纸,画满了奇形怪状的图形和文字,依我看倒像是旧约圣经上的名词的走了样的临摹。


……


(选自《阿凯——童年纪事》,邵殿生译,《世界文学》编辑部编《镜中疵》,新华出版社出版)


[名言佳句]


当人类已经有时间洗刷自己的伤口,并再次看到他振奋起精神的时候,就会战胜错误,从而继续被放弃过的领域。(《历史必将导致现在》)


[赏析]


戈迪默指出:“索因卡通过艺术而不是教诲来证明,非洲心灵中被殖民主义者的宗教和哲学掩盖的东西既不必在非洲不可逆转地要介入的现代世界中被抛弃,也不必最终返回部落主义,而是可以与现代意义接合的(成为其一部分),一如现代意识吸纳各种思想体系及其化身。”索因卡对非洲文明的深厚情感,使他成为非洲社会风俗与历史的记录者和苦难时代的理想表达者,正如他自己所认为的那样:非洲艺术家应起到记录社会风俗和社会经验的作用,是他时代的视野和声音。被美国杂志评为1982年度“最佳书籍”之一的《阿凯——童年纪事》就是索因卡以早年生活的个人经验返观非洲社会风俗的力作。在自传中,作者展开了一幅斑斓驳杂形色各异的非洲风俗画卷,反映了非洲风俗文化对于非洲人深远的影响。


所选的章节记叙了作者在伊巴丹公学读书时同学之间的龃龉。作者围绕着几个懵懂无知的少年搜查两个同学装有巫术用品的行李一事,生动形象地展现了非洲少年心中对本土宗教巫术混合着恐惧、好奇、敬畏的微妙心理,折射出非洲本土宗教思想与西方现代宗教在非洲人心灵中遭遇的观念冲突与碰撞。非洲文化在现代社会的走向一直是作者反思的问题。在世界潮流中放弃还是固守本土文化的选择使索因卡在创作中一再通过想像和观察去探寻非洲人的心灵之根,这根来自于黑人文化中神秘而多元的各种要素,是非洲人生命中无法舍弃的精神养料。正如作者在自传中展示的那样,“把他从小养大的基督教徒家庭远远抵不过周围环境中那另一种的鲁巴人本土的力量和他倾向于迷信鬼魂神灵的心灵。”然而,索因卡并没有因为热爱非洲文化而固步自封,在他那撩拨人们缅怀过去的文字里,蕴藏着对人类共同的生命活力与生机的深沉向往,从这个意义上说,索因卡“力图将他的经历砸成碎片,然后组装成新的整体。它既不属于非洲,也不属于欧洲,而是属于全世界。”


[专家建议]


索因卡的作品不仅有着非洲文化的丰厚底蕴,而且,他运用西方现代艺术技法使非洲文化达到了与西方文化同等的高度。


推荐版本:《阿凯——童年纪事》,邵殿生译,请参阅《世界文学》编辑部编《镜中疵》新华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