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黄云鹤
|类型:古代·奇缘
|更新时间:2019-10-06 02:32
|本章字节:12480字
在朝中,一些刚直不阿,不肯屈服于贾充的大臣,如侍中任恺、中书令庾纯等,看到贾充权势日益加重,恐怕他危及朝政,都想伺机损抑他,减少他的权限。贾充对他们的所作所为,看在眼里,记在心上,也伺机报复他f门。一次,皇帝要为太子选一少傅,辅佐东宫。贾充一见,这正是把任恺从皇帝身边挤走的好机会,便趁机对武帝说:“陛下,侍中任恺对朝廷忠心耿耿,为人也正直,富有才华,正堪做太子少傅,来辅佐太子。”太子少傅是个闲职,职位虽高,却没有实权,而侍中则是实权之职。贾充希望武帝能解除任恺的侍中之职,改授太子少傅。可是武帝非比常人,他绝顶聪明,一眼便看透了贾充的用心。他想,不能让贾充如此专权,让任恺继续任侍中,牵制贾充。想到这里,便对贾充说:“贾爱卿所言极是,任恺正直忠贞,非常适合为太子少傅,朕任其为太子少傅,但侍中如故。”
贾充一听,心里凉了半截,自己的如意算盘被皇帝打乱,但自己又无可奈何,只好怏怏地说:“陛下圣明,任人得当,社稷之福也。”
正当双方明争暗斗之时,发生了一件意外事件,这一偶然事件,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西晋王朝的命运,加速了西晋王朝的灭亡。那就是秃发鲜卑树机能的起义。
武帝泰始六年(270年),凉州的鲜卑族秃发树机能起兵造反。据说,树机能的曾祖母相掖氏,怀孕足月,忽然要分娩,没有来得及起床,便将他的祖父生在被窝里。鲜卑人呼被为秃发,因以秃发为姓氏。实际上,秃发与拓跋,只是同音异译而已,秃发鲜卑不过是拓跋鲜卑的一支。到了树机能时期,部众数万,居住在雍州、凉州(今甘肃境内)。邓艾灭蜀时,树机能归降,邓艾将他们与汉人杂居在凉雍等州。晋武帝怕杂居易乱,便将他们从凉、雍二州分离出来,另置于秦州(今甘肃),以胡烈为刺史,牵弘为凉州刺史,来防御鲜卑的反抗。
大司马陈骞强烈反对用此二人抚边,对武帝说:“胡烈、牵弘皆勇而无谋,刚愎自用,不适合安抚边患,如用此二人抚边,一定会给朝廷带来灾难和耻辱。”
武帝淡然一笑,没有接纳。因为陈骞与牵弘素不相善,武帝以为陈骞是有意诋毁牵弘,故不采纳他的建议。谁知二人到任不到一年,不但没有安抚好众胡族,反而由于他的高压政策,引起了众胡族的反抗。树机能率众揭竿而起。胡烈率领军队,前往镇压,双方在万斛堆相遇,进行了一场大战。
树机能英勇善战,而且懂得战略战术,他一见胡烈率军来讨,朝廷的军队设备精良,将士久经战场,经验丰富。而自己所率军队都是老百姓,没有经过训练,没有作战经验,所以不能和他们硬拼,只能计取。他将大部分兵马埋伏在万斛堆山上,派一些老弱病残的士兵前去挑战。这些人见胡烈派兵追来,便马上逃跑,胡烈的军队不追,他们又继续挑战,几次三番,胡烈认为树机能怕自己,便开始轻敌,他亲率大军向前追赶。树机能一看胡烈上钩,为了防止他逃跑,他亲自上阵诱敌。他大骂胡烈,胡烈率军追赶,他便打马逃走。胡烈怕上当,想收军回来,树机能又来挑战,性格暴烈的胡烈大为恼怒,一时性起,向前追去。行约数十里,来到一座深山前,地势险恶,杂树丛生。胡烈勒马一看,心里一惊,这里是什么地方,好险啊。这时,树机能率领部下在山坡上大骂胡烈,胡烈实在无法忍受,率领军队,不顾一切地冲进山谷。只听一阵锣鼓号角声,树机能的军队从四面八方冲了下来,把胡烈的军队截成数段,胡烈的军队不辨方向,乱成一团,死伤过半,胡烈也身受重伤,最后被树机能当胸一枪,挑下马来,死在山上。
战报传到朝廷,武帝大为震惊。扶风王司马亮负责都督雍凉军事,急忙派将军刘旗前往凉州。刘旗听到胡烈兵败战死的消息,吓得不敢前往,在中途停留不前。雍凉地区的民变日甚一日,急报屡屡传来,武帝大为恼怒,罢免了司马亮的官职,另派尚书石鉴为安西将军,前去讨伐。石鉴几次作战,都被树机能打败,日久无功。到了泰始七年(271年),树机能发动雍凉地区所有胡族,联合围攻金城(今甘肃兰州),杀死凉州刺史牵弘,声势日益壮大。
消息传来,武帝深感不安,他决定另派大将,前往镇压。派谁前去更为合适呢?这时侍中任恺看透了皇帝的心思,一想这正是排挤贾充的好机会,便对武帝说:“陛下,雍凉边患日益严重,臣以为应派一名有威望、有智谋的重臣前去镇抚,才可解除边患。”
武帝忙问道:“任爱卿,你看谁可担当此任呢?”
任恺假装思考了一会儿,说:“以臣之见,鲁郡公贾大人智勇双全,威镇朝野,担当此任比较合适。”
站在一旁的中书令庾纯闻听任恺之言,心里明白任恺之意,也向武帝说:“贾尚书位极人臣,善于安民,深得人心,若派其前往抚边,那些不法之徒将不攻自破。”
武帝听完:二人的荐举,知道二人的意图,他也想借此机会来挫挫贾充的锐气,遂同意了二人的意见,下诏命贾充为都督秦、凉二州诸军事,仍为侍中、车骑将军,立刻准备兵马粮草,出征秦、凉叛民。
诏书一下,如同一声惊雷,把贾充吓得目瞪口呆。领兵打仗实在是强其所难,在他的大半生中,他之所以取悦于皇上,一是因为为司马氏杀了曹髦皇帝,二是为当今圣上争得世子之位,并助其登上帝位。再加上他善于谄媚,偷机专营,巧言善辩,才得到今天的位置,他哪里有什么韬略,也从来没有带过兵,打过仗。现在西北边患如此严重,派他前往,这不是让他去送死吗?贾充茫然不知所措,整日茶不思,饭不想,彷徨不安。是谁出此坏主意?皇上是何意图同意这种意见了呢?他思谋良久,也想不出个头绪。他派人四处打探消息,是谁想借机陷害他。后来,一个家人打听到,这是侍中任恺和中书令庾纯所荐。贾充一听,简直要气炸了肺,对二人恨之入骨,恨不得食其肉,寝其皮。但皇上既然采纳了二人意见,一定是对自己有些看法,自己不便推辞,看来只好硬着头皮去做了。
贾充以招募军队为名,一天天拖延着,不肯离京启行,~直到冬季,天已寒冷,粮草兵马已经准备完毕,从皇帝诏书下来至今,已数月过去,此时又正是出兵作战的好季节,实在没有理由再赖在京城不走了,只好上朝,向皇上辞行。
临行前,文武百官都到夕阳亭为贾充饯行,贾充大摆酒席,招待前来送行的文武群臣。大家都说着希望鲁公早日得胜还朝的吉利话,而贾充则默默不语,眉头紧锁,仿佛这不是去打仗,而是生离死别一样。酒过三巡,菜过五味,贾充起身离座去上厕所,只见荀勖也赶紧起身跟去,两人在厕所里小声地说起话来。
贾充对苟勖说:“你我知交多年,我跟你说实话吧,我实在不愿意远征,又没有别的办法,不知你有无良策,能替我解除此难。”
荀勖看着贾充愁眉苦脸的样,慢慢地说:“听到令您出征的消息我也很气愤,公身为朝廷宰相,德高望重,怎么能受制于一个卑鄙小人呢?我为您筹划很久了,仍无计可施。既然此行是皇帝亲自点将,您也就无法推辞了。”
贾充听完荀勖的话,重重地叹口气,摇摇头想转身返回席上,苟勖一把拉住贾充的手,轻声说道:“鲁公您先别急,我话还没说完呢。”
贾充停下脚步,看着苟勖说:“唉,事已至此,还有什么好说的。”
荀勖满脸神秘地说:“我想,事情可能有一线转机的希望。”
贾充一听有希望,眼睛马上闪出亮光,急问道:“有何希望?”
荀勖说:“最近从宫中传出消息,陛下要为太子纳妃。鲁公您不是还有两个女儿待字闺阁吗,若能将一个嫁与太子,这样您不用推辞,陛下也会将您留下的。”
贾充听说是这个消息,马上像泄了气的皮球,瘪了。
贾充共有四个女儿,长女名荃,嫁与齐王攸为妃,次女名溶,亦嫁名门,这两女为前妻李氏所生。三女名南风,长得奇丑无比,又矮又胖,脸色青黑,眉不清,目不秀,年已十四,尚无人来提亲。小女名午,长得还有几分姿色,年方十一,长得又瘦又小。这两个待嫁之女哪个能嫁给太子呢。
故此,贾充苦苦一笑,说道:“我恐怕今生无此厚福了。”
苟勖明白贾充的苦处,说道:“鲁公您不要泄气,事在人为嘛。”
说完,便凑到贾充耳边,说我们就这么这么办,贾充听罢,脸上露出笑容,赶紧向荀勖施礼道谢,恨不得跪下给荀勖磕几个响头。
两个人又嘀嘀咕咕地商量一会儿,便手拉手地一同回到宴席上。此时的贾充如同换了个人,满脸笑容,神采飞扬,时而开怀大笑,时而畅谈风生,频频举杯痛饮,心情好得无法形容。宴会一直进行到半夜,众官才酒足饭饱地告别,贾充也是酩酊大醉,回房做美梦去了。
过了两天,贾充将家中事情安排好,便领兵上路了。一路上,他率领军队日上三竿才起程,不及落日便早早扎营,每天只走几里路,就这样停停走走,磨磨蹭蹭地等待家中的消息。
贾充一走,家中可忙乱了套,他们兵分两路,向皇帝进攻。贾充的妻子广城君郭槐做梦都想把女儿嫁给太子,将来好做皇帝的丈母娘。她一见自己的丈夫陷入困境,而只有嫁女于太子才能替丈夫解围,她便拿出浑身的解数,四处活动。她知道武帝很宠爱杨皇后,而杨皇后又是太子的母亲,对选妃有很大的权力,她决定走妇人外交,借枕边风来使武帝同意娶自己的女儿。她不惜金钱及金银首饰,贿赂杨皇后身边的宫女及太监,让她们向杨皇后吹嘘贾家女儿如何有德,如何有才,如何贤淑。又向那些能够入宫与杨皇后说上话的命妇们行贿,让她们也替自己的女儿吹捧。这些入围着杨皇后不停地提起贾家之女,杨皇后耳朵较软,见众人都说贾家之女人好,便也动了心,想娶为儿媳妇。
另一方面,苟勖为保住贾充这个后台,也四处活动,劝说一些大臣向皇帝请纳贾家之女为太子妃。他首先劝太子太傅苟颧和越骑校尉冯统,他说:“贾公率军远征了,若要成行,我们就没有靠山可依了,我们就会失宠,前途莫测。现在陛下正欲为太子纳妃,我们为什么不说服陛下娶贾公之女,如若成功,我们就无后顾之忧了。”
荀颧和冯统听完苟勖一番话,觉得很有道理,便同意与荀勖一起游说皇帝,极言贾女之才德,以达到自己的目的。
一天,武帝罢朝回宫,与杨皇后座谈。武帝说:“衷儿年已十二了,应给他选一妃子了。”
杨皇后一看时机已到,便轻启樱唇,柔声说道:“妾身听说贾充的女儿比较贤惠,有才德,又是勋门之女,纳为太子妃比较合适。”
武帝听罢,忙摇头说:“不行,不行。”
杨皇后心里一惊,问道:“陛下,为何不行?”
武帝说:“我想聘卫瑾女为太子妃,不愿聘贾充之女为太子妃。”
杨皇后听罢,忙说:“那为什么?”
武帝说:“卫家为名门世族,闺风淳正,卫家妇女都比较贤淑,而且长得端庄秀美,身材高而苗条,皮肤白而细腻,生殖力强,多子多孙。而贾家则不然,世代妒忌成性,个个长得相貌丑陋,又矮又胖,皮肤又黑又粗,简直无法与卫家相比。而且,贾家人丁不旺,子孙稀少。如此优劣不同,难道我们能舍好而取坏,舍美而取丑吗?”
杨皇后不死心,一面向武帝撒着娇,一面撅起小嘴说:“反正我喜欢贾家的女儿,陛下不应以貌取人,坐失佳妇。不信,你明天问问群臣,看他们怎么”
武帝点点头,同意了杨皇后的意见。
第二天,武帝设宴招待群臣。酒至半酣,武帝说:“今天宴请大家,有一件事想征求大家的意见,那就是为太子纳妃的问题,众爱卿看看,哪位大臣之女才堪入选。”
苟勖正好在座,一听武帝询问,忙说:“陛下,为臣觉得有一人较合适,那就是鲁公之女。贾公之女端庄贤淑,德才并举,正堪匹配太子。”
荀勖话音刚落,荀颧、冯统先后说话,极力称赞贾充之女,说得天花乱坠,娓娓动听。那个时代,大家闺秀都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贾充之女究竟长得如何,连武帝在内,谁也不大清楚,武帝所知情况也都是道听途说,以及根据父母情况进行的猜测。现在,杨皇后所说在先,众臣所说在后,都‘说贾充之女如何如何好,不觉有些动心。便问:“贾充共有几个女儿?”
苟勖答道:“贾公前妻李氏生二女,已经出嫁,后妻生二女,尚未订亲。”
武帝又问:“没有出嫁的两个女儿多大年纪?”
苟勖说:“臣听说他家最小的女儿貌若天仙,年方11岁,正好入配太子。”
武帝说:“11岁太小了,恐怕不太懂事。”
苟勖忙说:“贾家三女儿,已经14岁,才德过人,貌虽不及小女,但为太子娶妃应尚德不尚色,将来能更好辅佐太子,望陛下圣裁!”
武帝见众臣如此之说,便说道:“既然大家这么说,那么就聘贾氏三女,入配太子。”
荀勖听罢,急忙起身离座,向武帝祝贺,群臣也纷纷向武帝道喜,武帝也十分高兴,一个相貌奇丑又悍妒无比的贾南风就这样被纳入后宫。从此这个黑旋风把后宫搅得天翻地覆,没有片刻安宁。荀勖等这些奸佞之徒,为了个人私利,置朝廷于不顾,连欺带骗地硬将这个阴险恶毒的女人塞给太子,武帝也偏听偏信地接纳了这个悍妇,这一偶然之事,改写了西晋王朝后期的历史。
苟勖等宴席撤散,便欢天喜地跑往贾府,向刚刚返回京城的贾充报喜祝贺去了。
贾充带兵西征,怎么这么快就返京了呢?原来,贾充与荀勖商量好计策之后,就慢腾腾地西行,偏天公作美,未行几日,天下起了鹅毛大雪,大雪连降几日,大雪封住了道路,连鸟都难飞,何况是行军呢。贾充正好不愿走,就此停下扎营,派人回京报信,说大雪封路,无法前行,只好等待天晴再起程。武帝得信后,也知道贾充不愿去,如此拖延,还不如令其返京,便下令贾充返回京城。贾充闻讯,也忘了大雪封道,昼夜兼程,快马加鞭地赶回京城。刚刚回府,便见苟勖来报喜,贾府上下一片欢呼,贾充真如所愿,将自己丑女嫁给了太子,不久的将来,自己就成国丈了。
(三)
泰始八年(272年)二月,是太子与贾南风的佳期。婚期临近,贾府上下一片忙乱,都在为小姐筹办婚事,准备嫁妆。大臣们也两边忙碌着,既要两边贺喜,又要两边送礼,太子的婚礼成为满朝头等大事。满朝上下足足忙了一个月,才算忙完此事。
新婚之夜,太子揭下新娘盖头,把本来就有些痴呆的太子吓了一跳,这哪里是新娘,在烛光映照之下,新娘原本青黑的脸更黑,真如同青面獠牙的母夜叉,他急忙躲在一边,不敢与新娘亲昵。新娘贾南风见此,又气又恼,她渴望得到太子的爱抚,看见太子躲着自己,想必是自己的容貌吓着了太子,便站了起来,忘记了少女的羞怯,走到太子身边,又是哄,又是吓,把这位年仅13岁的太子拉上床,过完了洞房花烛之夜。
第二天早晨,新婚夫妇拜见公婆。武帝看见儿媳容貌如此丑陋,心中又气又恨,再看看自己的傻儿子,重重地叹了口气,也就罢了。
相貌丑陋的贾南风继承了父母的所有短处,她像她父亲一样能言善辩,善弄权术,阴险狡诈,又继承了她母亲的凶悍奇妒的本性。她母亲的妒忌闻名天下,几乎达到了神经质的地步。贾充虽然权倾朝野,但在这位河东狮吼面前,也得俯首帖耳,唯妇命是从,比皇帝的圣旨还敬从。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