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入深宫苦害相思废旧制充华得宠(1)

作者:黄云鹤

|

类型:古代·奇缘

|

更新时间:2019-10-06 02:32

|

本章字节:12294字

(一)


当天夜里,世宗当然要临幸这位新入宫的胡美人。灯下看美人,别有一番风韵。世宗如同馋嘴的猫儿看见小鱼,迫不及待地宽衣解带,享受着这带雨梨花之娇嫩。胡承华得到皇帝的临幸,自然欢乐无比,她带着少女的羞怯,对初次性生活的好奇与恐惧及其所带来的欢愉,渡过了这难忘的洞房花烛。一夜几番云雨,皇上对她百般恩爱,她对皇上万般柔情,二人枕上山盟,衾下海誓,如胶似漆。


次曰清晨,世宗恋恋不舍地上朝去了,从此一去不返,再也没到胡承华那里过夜。胡承华朝也盼,暮也盼,盼她的郎君——当今的圣上能来看望她,以慰她相思之苦。她百思不得其解,为何圣上一去不返了呢?是自己哪里做得不好吗?她茶不思,饭不想,整日病恹恹的。后宫众姐妹见她如此,纷纷来看望她,并为她讲述了后宫内部的秘密。


现今的中宫(皇后)高氏不是皇上的第一位皇后,皇上的原配皇后是于氏,是太尉于烈弟弟于劲的女儿,人长得端庄秀美,而且温柔贤淑,善解人意。世宗元恪即位后,便册封于氏为皇后。小夫妻恩恩爱爱,朝夕相欢,如胶似漆。大臣高肇见皇上如此迷恋女色,为了使自己权高势重,他把兄长高偃之女送于后宫。高氏貌美色娇,乖巧柔媚,深得世宗欢心,世宗封为贵嫔。贵嫔乃后宫:之中三夫人之一,仅次于皇后。曹魏初,皇后以下嫔妃分夫人、昭仪、婕妤、容华、美人等。魏明帝时,又增设淑妃、昭华、修仪三等。晋承魏制,并做了改动。晋设三夫人,即贵嫔、夫人、贵人。九嫔,即淑妃、淑媛、淑仪、修华、修容、修仪、婕妤、容华、充华。另有美人、才人、中才人。北魏承袭魏晋后宫制度,孝文帝元宏时,对内官进行改革,规定出相应的品次。规定:左右昭仪位视大司马,三夫人视三公,三嫔视三卿,六嫔视六卿,世妇视中大夫,御女视元士。后来又置女职,以典内事:内司视尚书令、仆;作司、太监、女侍中三官视二品;监、女尚书、美人,女史、女贤人、女书史、书女、小书女五官视三品;中才人、供人、中使、女生才人、恭使宫入视四品;青衣、女酒、女飨、女食、奚宫女奴视五品。


高氏见世宗对自己如此宠爱,野心大增,她与高肇互为表里,狼狈为奸,前朝后宫,一手遮天。于皇后性格温顺,对高贵嫔处处谦让,高贵嫔更肆意妄为,无所顾忌。世宗是个多情种,亦是薄情郎,自从纳高贵嫔后,对于皇后的宠遇渐衰。正始四年(507年),于皇后无病暴亡。至于皇后死于何因,无从考察,当时后宫之内,皆言于皇后为高贵嫔所害,不过畏于她的权势,无人敢言。


正始五年(58年)三月,于皇后之子元昌,年仅3岁,突然得了重病,世宗派御医王显前去医治。王显得到高贵嫔的密嘱,装模作样地为元昌看了看,很不用心,任其啼哭,不到三日,元昌便一命呜呼,追他母亲去了。


于皇后的死对于世宗元恪来说,是无所谓的,只是略表哀痛而已。元昌的死,世宗却很悲伤,因为世宗仅此一子,想由他嗣位,不幸天折,焉能不伤心?然而,有如花似玉的高贵嫔陪伴,再加上高贵嫔口生莲花,妙语相劝,不久世宗便将于后母子撇诸脑后。铲除于后母子,高贵嫔格外欢欣,自己距皇后宝位仅一步之遥,尚且没有任何障碍。她施展她的魅力,对世宗千般柔情,使出浑身解数,迫使世宗立她为后。就在于后死仅几个月,世宗便立高氏为后,高氏终于登上了皇后的宝座,成为六宫之主。


高皇后不仅善媚,而且酷嫉。她将皇上视为独有,不许后宫其他人染指,若是有哪个宫女敢在皇上面前露出几分姿色,她便借题发挥,寻茬整治。因此,宫女们十分惧怕高皇后,见了她,如同老鼠见猫一般,整日提心吊胆,战战兢兢,深恐惹恼皇后娘娘。皇上对高皇后十分宠爱,凡是高皇后有所请求,无有不允,只差摘星揽月取悦他的美人了。由于他对高皇后的百依百顺,高皇后更加放纵,为所欲为,常常大发脾气,殴打宫女,简直是个“暴君”。皇上也无可奈何,甚至有些惧怕,真个是“忽闻河东狮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


当高皇后闻知皇上纳一媚娘为承华时,自然醋性大发,第一夜,她无可奈何,只好让皇上到胡承华那里过夜,但她绝不允许皇上去第二次,她将皇上严密地监视起来,不允许他到别处过夜。世宗无奈,恐怕高皇后大吵大闹,只好忍痛割爱,不再到胡美人那里去了。


这可苦了胡承华,她初入宫门,对未来充满美好的憧憬,初尝男女之欢,情郎却一去不返,焉能不令她心碎?她日日等,夜夜盼,终不见皇上的影子,只好在孤独寂寞中打发着时光,虚度青春。


为相思肝肠寸断的胡承华,常常独自一人,凭栏远眺,流着泪,咀嚼着天边如血的夕阳。多少个黎明,多少个黄昏,多少个辗转反侧的漫漫长夜啊!为相思,她人渐消瘦,脸色灰白,容颜暗淡。夜深人静,她泪水淋淋地在冷寂的屋中徘徊,望着惨白的明月,难以入眠。抚琴独奏一曲,可是,琴弦中流淌的尽是无穷的相思,无边的哀怨——愁思太苦了,不能再长;长夜如年,没有尽头!难道自己真的要在深宫中,孤寂地走完人生的旅程吗?不,决不能这样,我应寻找机遇,重见天日,亦不枉进后宫一次。胡承华暗下决心,她鼓励自己振作起来,留心观察宫中~切动静,做好准备,伺机而动。


(二)


时光荏苒,斗转星移,若干年后,胡承华在后宫这没有刀枪剑戟的战场中逐渐地成熟了。她不再是过去那个为情郎害相思,日夜啼哭的单纯女孩了。她深深懂得,在这阴云密布,血雨腥风的后宫,若想立于不败之地,不仅要斗色,而且还要斗智、斗法、斗勇。她凭借自己娇柔美貌,外表单纯天真,花言巧语,努力维系好与众嫔妃的关系。即使是善妒的高皇后亦为这纤丽动人,巧言善辩,对人体贴入微的小女人所感动,对她另眼看待。世宗看在眼里,喜在心上,一有时机,便背着高皇后,偷偷地溜到胡承华房里,临幸一番。胡承华极会掩饰自己,她忍住寒夜的落寞,自我调节,自我慰藉,把一颗滴着血的嫉妒之心深藏起来,在静夜中舔净伤口,故作淡然、镇静,与世无争。其实,她的内心深处,嫉妒仇恨之火在熊熊燃烧着,一有机遇,便会像火山一样,喷薄而出。时机终于来了。


自从高氏被立为继后,曾为世宗生下一子一女,没到一岁,都不幸天折了。于皇后为世宗所生的儿子元昌早已天亡,高皇后又不允许世宗临幸其她宫女,即使世宗偷偷蓝田种玉,一经被高皇后发现,不是被害死,就是驱逐出宫。所以,世宗已年近中年,尚无子嗣,未免心焦。有心另宠得嗣,又恐高皇后大闹,后宫不得安宁。他思谋很久,决定委婉地向高皇后道出自己的心思与此事的重要性。


一天夜晚,世宗到皇后寝宫过夜,世宗对高皇后格外殷勤,一番云雨后,他躺在皇后怀里,轻轻地叹着气。高皇后不知皇上为何忽然不开心,便体贴地问道:“陛下,何事使陛下忽然不开心?”


世宗作出欲言又止的样子,说道:“别问了,说出来你又该不高兴了。”


高皇后见世宗吞吞吐吐不肯说,便追问道:“陛下说说有何妨,妾身怎会不高兴呢。”


世宗见高皇后执意要他说,便作出不情愿的样子,说道:“唉,朕今年已二十有六,尚无子嗣,将来何人承篡朕之大业?朕将如何面对列祖列宗?又如何能使元氏基业长治久安呢?”


高皇后听罢世宗的一番话,明白了皇上的用意,不禁怒火中烧。可转眼一想,自己已不能再为皇上生育子女,自己若再不允许皇上临幸其她嫔妃,皇上真的断绝子嗣,将来无人继承元家大业,自己岂不落得千古罪名?况且,若将皇上逼急了,说不上会危及到自己的后位。与其冒险禁止,不如让皇上另幸她宫,也好遮掩一下自己悍妒的坏名声。再说,凭自己在朝中与后宫的势力,无论皇帝临幸哪个女子,都要将其置于自己控制之下。倘若为皇上生一龙子,得立太子,按祖宗旧制,当皇子被立为太子时,皇子的母亲就要被赐死,到那时,太子岂不是自己掌上之物,任我驱使?


在北魏太祖道武帝拓跋琏时,效仿汉武帝“立其子而杀其母”,目的是“不令妇人参与国政,使外家为乱。”汉武帝鉴于吕氏擅权,乱汉之大政,故立此惨酷的后宫制度。拓跋氏建立北魏后,在汉族士大夫帮助下,迅速汉化。他们不仅吸收了汉族先进优秀的典章制度,也吸收了汉族统治者为巩固政权而实行的残酷制度。从道武帝拓跋珪开始,立子杀母恶习,便在后宫实行。此项制度的第一个牺牲品便是太宗明元帝拓跋嗣的嫡母刘氏。《魏书·道武宣穆皇后刘氏传》明确记载,“魏故事,后宫产子将为储贰(太子),其母皆赐死。太祖末年,后以旧法薨。”这位刘氏便是道武帝之皇后,太宗之亲生母亲。其实,在北魏道武帝之前,并没有此项制度,道武帝是效法汉制,是北魏子贵母死的始作俑者。在此残酷制度下,明元帝贵嫔,太武帝拓跋焘之母杜氏、显祖献文帝拓跋弘之母李氏及高祖孝文帝元宏之母李氏,均惨死在此项制度之下。据传说,高皇后当年为世宗生得一子,排次当长,高皇后怕子贵母死之制落在自己头上,便下狠心,将未满周岁的亲生儿子毒死,保住了自己的性命和后位。所以,有此制度为背景,她根本不怕哪个嫔妃为皇上生儿子,这对她构不成任何威胁。


世宗见高皇后沉思不语,以为高皇后不同意,哀叹道:“贤妻休要恼怒,此事就算朕未曾说过,至于子嗣,听其自然吧!”


高皇后淡淡~笑,对世宗说道:“陛下此言差矣。陛下已至中年,尚未得嗣位之子,妾亦深为陛下担忧,妾无此功德,深感歉疚。愿陛下不必以妾为虑,广幸他宫,早得嗣子,以解陛下与妾后顾之忧。此乃国之大计,妾安有不同意之理?”


高皇后的一番话,大出世宗预料之外,他万万没有料到高皇后会这么开通,精神为之一振,真是喜出望外。他不敢过于外露,脸上装出一副不得已的样子,对高皇后道:“多谢贤妻深明大义,以江山社稷为重,朕会铭刻于心,只是有些委屈贤妻了。”


高皇后装出特别体贴,特别通情达理的样子,对世宗道:“这些都无所谓,只望陛下应保重龙体,加强营养,多多休息,不能过于劳累,早得龙子,这是妾的心愿。”


世宗对高皇后的开明十分感激,得到皇后的应允,自己便可广御后宫众嫔妃,尤其是那秀色可餐、柔媚有加的胡承华了。世宗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一种挣脱笼缰,获得自由的快乐之感荡漾在脸上,高皇后见此,简直要气炸了肺,但话已说出,后悔不及,只好无可奈何地睡下。


世宗如同逃出牢笼的小鸟,满怀喜悦地飞到他朝思暮想的胡承华身边。胡承华见皇上明目张胆地来到自己宫中,大惑不解,询问道:“陛下何事来到妾处?”


世宗爱怜地看着自己心上美人道:“朕今夜留宿此处,难道美人不愿意吗?”


胡承华听罢,喜出望外,但又担心地说道:“贱妾安敢不愿意,只是皇后娘娘眷恋着陛下,陛下还是到皇后娘娘宫里去吧。”


世宗见胡承华有些害怕,便安慰道:“爱妃休得惊慌,朕来此,乃皇后的安排。”


胡承华一颗悬着的心落下了,她不明白皇后娘娘为何如此开恩。世宗见胡承华满脸疑惑的样子,便将事情的经过原原本本地讲述一遍,胡承华这才彻底放了心。


胡承华很会为人,她见皇上迷恋自己,一连数日都不到皇后那里过夜,猜想此时皇后定会十分恼火,便对世宗说:“陛下,皇后娘娘对陛下一片深情,陛下可不要冷落了娘娘的心,且尊卑有序,大小有别,陛下不要只流连妾处,应多去顾看娘娘才是,如此亦可免得他人对妾的宠擅之讥,也不负皇后娘娘的美意!”


一番话说得世宗心里美滋滋的,多么善解人意的美人啊!对她的一片苦心,世宗也心领神会,如言而行,并把胡承华的话传达给高皇后,高皇后对此很满意,对这个楚楚可怜的娇美人另眼看待,减轻了对胡承华的敌意。


从此后,世宗如同一只多情的蝴蝶,在皇后、胡承华及众嫔妃这些深宫之花中穿梭,遍地播撒着他那多情的种子。众嫔妃一面渴望得到皇上的宠幸,一面又有所顾忌,因为一旦身怀有孕,生下若是男儿,被立为太子,按宫中旧制,自己就难免一死。因此,六宫嫔御,争相祈祷,求助于神灵,都愿生公主或诸王,而不愿生太子。众嫔妃听说以狗血涂床榻,可免生太子,便纷纷派心腹宫女、太监出宫,寻找狗血,不顾其血腥,涂之床上。唯有胡承华与众不同,她享受着皇上的阳光雨露,并坦然地等待着熊罴入怀的那一天。


众嫔妃不解胡承华心思,劝她道:“难道你就不怕死吗?如此年轻美貌,若生得太子,命丧魂绝,岂不可惜?还是学我们那样,听说此法甚灵。”


胡充华摇摇头,慨叹道:“多谢众姊妹好意,吾意已决。既然国家有此旧制,皇子一旦被立为储君(即太子),母亲即被赐死,这是非常残苛的条律。但为了江山社稷,我宁愿以身相试。圣上待我恩深似海,宠爱有加,难道我能因畏死而辜负圣意吗?若我真能有幸孕育龙子,为皇家生育一嗣君,虽死无憾。”


众妃嫔听罢,对胡承华献身精神表示赞许,此话传到皇上那里,皇上对胡承华更是宠爱。难道胡承华真的为了北魏的江山社稷,而置性命于不顾吗?不,决非如此。常言道:蝼蚁尚且贪生,何况胡承华这么个貌美倾城、多情多欲的人呢?胡承华吐露此言,并不是为了皇上,为了朝廷,而是野心昭昭,另有图谋。几年的风风雨雨磨练出来的胡承华,整日小心谨慎地周旋于皇上、皇后及众妃嫔之间,提心吊胆,难抒大志。她深刻地认识到,自己只是个承华,无法与皇后相比,即使是妃嫔,自己也是低层次的。如今圣上宠爱自己,是因自己年轻貌美,花无百日红,花开总有花落时,自己一旦成为昨日黄花,圣上会弃之如敝履,自己就会老死深宫,永无出头之日。自己若想翻身,必须趁年轻,为皇上生一嗣君,满足皇上的心愿,才有一线希望。至于立子杀母一事,则全在人为,车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桥头自然直吗!现在只要把握好时机,才会有光明的未来·。所以,她打定主意,坦然接受皇上的爱。


真是苍天保佑,在多情天子的几番临幸后,美人有幸,竟暗结珠胎,怀成六甲。望着胡承华日益丰满的腰,众妃嫔代为嗟叹,私下议论纷纷。有些好心姐妹劝胡承华道:“你真的要以身试法吗?后悔现在还来得及。我认识个江湖郎中,能配制坠胎之药,你若需要,我马上派人找他。”


胡承华淡淡一笑,说道:“前时我已说明,焉有后悔之说。况且,我怀的是龙种,怎敢私自戕害他呢。人若有情,上天会保佑他的,你们就放心吧。”


众人见胡承华不听劝阻,只好偷偷为她捏把汗,拭目以待了。


永平二年(509年)年底的一天夜里,雪后的大地银装素裹,一片洁白。在后宫院落里,在冰雪的地上放着一张供桌,桌上摆着供品,身怀有孕的胡承华虔诚地跪在雪地上,焚香祷告着,她嘴里低声说着:“愿上天保佑,使我生得男儿,排行居长,即使子生身死,亦在所不辞!”


说罢,双手扶地,为上苍叩三个头。


也许胡承华的虔诚感动了上苍,十月怀胎,于永平三年(510年)竟生下一男儿,世宗喜得贵子,高兴万分,为其取名日元诩,普天同庆,大赦天下,胡承华更是笑逐颜开,欢喜无比了。


(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