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黄云鹤
|类型:古代·奇缘
|更新时间:2019-10-06 02:32
|本章字节:11982字
楚王玮得到诏书后,非常高兴,夺权的机会到了。他告诉太监说:“你速去回禀皇后,说本王定能成功,让皇后静候佳音。”
太监走后,楚王玮找来公孙宏与岐盛,拿出密诏说:“皇后已下令我们行动了,但只靠我的北军(守卫京城北部的禁军),力量恐怕不够,怎么办呢?”
公孙宏说:“将军何不假借密诏,命令三十六军,共同进行呢?”
楚王犹豫说:“三十六军能听命吗?”
公孙宏说:“有密诏在手,再有将军之威名,何人敢不服从?”
楚王玮也觉得此计可行,便写手谕道:“太宰太保,密图不轨,我受密诏,都督中外诸军,汝等皆应听我节制,助顺讨逆!”
手谕写完,速命人送往诸军。诸军将领接到手谕,都大吃一惊。他们不知发生了什么事情,但楚王既有密诏,也就不敢不从,诸军连夜行动了。
楚王玮为了减轻阻力,假传圣旨,晓喻汝南王与卫瓘的属官道:“太宰太保,图谋不轨,尔等应速散归,概不连坐;若不奉诏,将军法从事。”
一切准备就绪后,便开始行动了。他令积弩将军李肇与公孙宏率兵攻打汝南王府,令其格杀勿论。派弟弟侍中清河王司马遐带人逮捕卫瓘。
那是元康元年(291年)六月的一天深夜,酷热的夜晚令人难以入眠。汝南王在庭院品茶乘凉,毫无睡意。忽然,传来一阵急促敲门声,帐下督李龙惊慌失色,踉踉跄跄地跑了过来。司马亮不知发生何事,忙迎过去问道:“何事这等惊慌?”
李龙气喘嘘嘘地说:“属下听说,楚王奉皇上密诏,派兵要杀太宰,已经行动了。”
汝南王听罢,哈哈大笑道:“谣传,纯属谣传。这是绝对不可能的事。”
李龙说:“太宰,消息可能是准确的。听说不仅楚王北军行动了,而且其他三十六军也行动了。他们不仅要杀您,而且还要杀卫太保。我们认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如若不然,我们将柬手待毙呀!”
汝南王沉吟一会儿,有些动心,想想近日岐盛不断往来楚王府与后宫之间,再想想楚王因自己令其归镇而恼羞成怒的样子,觉得可能事出有因,便对李龙说:“你速派人出去打探消息,消息确切后再做打算。”
李龙说:“太宰,如果消息属实,我们就来不及了,我还是马上带兵保护王府吧。”
汝南王摇头说:“切勿轻举妄动,否则会中敌人奸计。”
汝南王的话音刚落,王府墙外传来喧噪声,李肇与公孙宏率军已冲了上来。他们迅速将汝南王府团团围住,兵丁们开始翻越宅墙,冲入王府。汝南王返身进屋,正碰上长史刘淮,刘淮忿然说道:“这一定是中宫贾后的阴谋,公府内高手如林,可暂时抵挡一阵,等天亮入宫,向圣上辩明是非。”
汝南王仰首长叹道:“圣上听命于贾后,辩白也无用,看样子吾命休矣。”
说罢,痛苦地闭上眼睛,泪水顺着饱经苍桑的脸缓缓地淌了下来。
不一会儿,李肇率兵闯进屋内,汝南王乖乖就擒。汝南王怒问道:“我忠心耿耿,报效朝廷几十年,犯了什么罪?”
公孙宏答道:“我们只是奉诏讨逆,至于你犯何罪,我们也不知道。”
汝南王听他们说是奉诏行事,便追问道:“既然奉诏行事,那么圣上的诏书呢?为什么不拿出来看看?”
李肇大吼道:“休与他罗唆,给我搜,府中之人不得放走一个!”
汝南王亮痛苦地说道:“我对朝廷的忠心,可以明鉴日月,披示天下,为何得此下场,累及无辜,苍天啊,为何如此不公!”
无论汝南王如何慨叹,都丝毫不能打动李肇等人的心。李肇将汝南王五花大绑,把他拴在车下。可怜汝南王,年已老迈,身体肥胖,在这闷热的夜晚,被拴在车下,喘不过气来,汗水湿透了衣衫,蚊叮虫咬,却无法动一动。有几个守卫的守军见之不忍便主动上前,为其驱赶蚊虫,替他扇风送凉。李肇在一旁看见,气得暴跳如雷,怒骂守军,并下令道:“有人斩司马亮,本将军赏布干匹!”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那些唯利是图的乱军见有重赏,蜂拥而上,乱刀齐下,有的割鼻子,有的剜眼睛,有的割耳朵,有的砍手足,霎那问,这位效命西晋王朝几十年的老臣,当今圣上的叔祖父,就这样暴亡在乱军手中。死得如此之惨,令人惨不忍睹。李肇见之,却开怀大笑,说道:“看你还横行不横行了。来人啊,给我把这老贼的尸首扔到北门外,把他喂野狼!”乱军们将汝南王尸体扔到北门外。李肇将汝南王家眷,不分长幼,一律处斩。只有最小的儿子菜,尚在襁褓之中,一个丫环不忍汝南王绝后,抱在怀里,乘乱逃出汝南王府,藏到临海侯裴楷家中。裴楷的长子舆娶汝南王亮女为妻,二人为儿女亲家。汝南王府的丫鬟抱着孩:子闯进府来,裴楷忙问道:“发生什么事了?”
丫鬟答道:“太宰被楚王派人杀了,并满门抄斩,只有我们俩人逃出来了。大人,看在昔日与汝南王的情面上,求您救我家少爷一条性命,为太宰留下一脉香火。”
裴楷闻言,知宫内有变,楚王既害死太宰,也不会放过自己。昔日为中侯之职,已得罪于楚王,楚王定会乘此机会对自己下手。看样子,自己府里是不能住了,他吩咐手下人备车,并对汝南王府丫鬟说:“快,抱好少爷,跟我走。”
裴楷驾着单车,带着汝南王的小少爷直奔城里,藏到岳父王浑家。一晚转换八个藏身之处,直到楚王玮被诛,才得脱险。
再说清河王遐带兵来到卫府,将卫府围住,清河王带人进入府内,向卫瓘宣读皇帝密诏。卫瓘左右的人怀疑密诏有假,劝卫瑾道:“礼律刑名,台辅大臣,未闻此事,太保应拒接此圣旨,上奏圣上,查明真相,再就戮也不晚。”
卫璀一生,光明磊落,晚年不欲落得抗旨不遵之名,遂说道:“老夫效命朝廷一生,忠心上天可鉴。既然圣上欲让臣死,我岂能不服圣命呢?我已老矣,死又何俱!”
说罢,从容走出房门,跪接诏书,准备就擒。正在卫壤刚要站起身时,从清河王身后忽然窜出一人,拔出钢刀,手起刀落,将卫瓘砍成两段。这人是谁呢?此人正是卫瓘从前的帐下督荣晦。
荣晦曾在太保府中为帐下督,因行为不轨,屡犯王法,被卫王莛驱逐出府。他投于楚王门下,对卫璀恨之入骨,所以,乘此之机,发泄私欲,报仇雪恨。他杀死卫王莛后,觉得尚不解恨,便将卫瓘的三个儿子卫恒、卫岳、卫裔及孙子九人一并杀死。只有卫瓘的二个儿子卫璨、卫玢,因病到外就医,才免遭此劫难。
卫瑾自武帝以来,兢兢业业,忠心耿耿,最后惨死在贾后的阴谋之下,实令人惋惜。这场政变,离贾后除掉杨氏只有三个月,贾后再除两大政敌,向独揽朝廷大权又迈近一步。下一个心腹之患就是楚王玮了。
(二)
清河王遐、荣晦灭了卫瓘满门后,到楚王玮府复命,公孙宏、李肇等也将汝南王满门抄斩,前来复命。楚王玮与众将官非常高兴,公孙宏等不断向楚王玮称喜祝贺。这时岐盛将楚王玮拉到一边,低声对楚王玮说道:“将军,先别忙着庆贺,司马亮与卫璀虽然被诛,但贾后更可怕。贾谧、郭彰是贾后的重要支柱,我们何不趁热打铁,将他们一网打尽,这样将军才能稳立朝中,号令天下,到那时再庆祝,未为晚也。”
岐盛再劝道:“这有何不行,将军今晚若不除他们,将来必败在贾后手中,到时悔之晚矣。”
楚王玮连连摇头说:“不行,不行,怎能对皇后不忠呢。再说我重兵在握,何人敢对我不恭!”
岐盛见此,什么话也没说,叹息着退了出去。
正如岐盛所言,贾后使的是一箭双雕之计,当她闻知司马亮与卫璀被除后,就开始谋划除去楚王玮之计。
天已经亮了,一夜的暴风骤雨渐渐地平息了,大臣们怀着惴惴不安的心情上朝,相互交头接耳地议论昨晚发生的事,互相打探询问着。太子少傅张华找到贾后心腹太监董猛,对他说道:“烦公公代劳,转问皇后,楚王杀了汝南王与卫瓘,权威在手,皇后将如何处理?何不下诏,责其擅杀大臣,摒除后患!”
董猛将张华的话转告贾后,贾后听罢,非常高兴,说道:“我正在考虑此事。张爱卿与我同见,今日若不除掉楚王,朝廷将永无宁日。你快去转告张公,事在速行。”
董猛急忙出宫,对张华说:“张公,皇后同意公之所言,皇后令您立即行动。”
张华入殿,启告惠帝道:“昨夜楚王玮谋乱,假传圣旨,枉杀太宰汝南王亮、太保卫瑾及大量无辜,罪在不赦。事出仓促,将士以为朝廷之意,故随从之,实无罪过。今可持驺虞幡(晋制,朝堂置白虎幡、驺虞幡两帜。白虎幡绣白虎,国有大事时,用此幡表示进战。驺虞幡绣驺虞,用此幡表示休战。)令众军速退,方可解朝廷之危。”
惠帝听贾后之命,哪有不允之理,张华便立即派殿中将军王宫持驺虞幡,直奔楚王府。楚王与众将还在庆祝,王宫挥舞驺虞幡对众将道:“楚王假传圣旨,枉杀大臣与无辜,你们怎能盲从呢?今圣上谅你们不明真相,赦你们无罪,速速解散回府。”
众将见驺虞幡已到,无人敢违抗,便惊骇地逃走。楚王玮身边已空无一人,他觉得事情不妙,急忙赶着牛车,要到秦王司马柬府去避难。正在楚王慌忙逃跑时,一群朝廷卫士追来,楚王死命打牛,但还是被卫士们追上,将其拉下牛车,捆绑着押交廷尉。
贾后见楚王被捕获,心中的一块大石头落了地,自己的一箭双雕之计成功了。她命惠帝下诏,处楚王以死刑。惠帝遂下诏道:“楚王矫诏(伪造诏书),擅杀二公父子,又欲诛灭朝臣,谋图不轨,罪大恶极,应速正大典。特遣尚书刘颂监刑,立即执行。”
尚书刘颂奉诏,将楚王推往市曹。一路上,楚王哭喊着:“冤枉啊,实在是冤枉啊!我诛杀汝南王与卫瓘,是奉皇后之命,并有皇帝的密诏,怎能说我擅杀呢?”
他一面喊,一面从怀中掏出一张青纸,这正是昨晚惠帝奉贾后之命所写的那份密诏,楚王递给刘颂,并恳求道:“尚书大人,我却系冤枉,我之所为,皆为社稷着想,反被奸人诬谄。尚书大人应禀明圣上,替我申冤啊!”
刘颂接过那份密诏,匆匆看了一遍,心里已明白了,很同情楚王玮,禁不住欷歔涕下。皇上催斩的圣旨一道道下来,刘颂无能为力,慨叹地对楚王说:“圣命难违,只好送王启程了。”
刘颂强作威容,~声令下,楚王便身首异处了。随后又诛公孙宏、岐盛,皆夷三族,一股冤气,冲上九霄。强横一时的楚王成了贾后计谋的牺牲品,一道冤魂到黄泉与汝南王、卫王鏊做伴去了。
贾后一箭双雕,杀掉司马亮、卫璀、司马玮之后,便篡夺了朝廷全部大权,实行她“专制天下,威服内外”的“女主专政”。贾后虽阴险毒辣,对于政治却有些章法。在新一轮职权分配上,任族兄贾模为散骑常侍,兼加侍中,侄儿贾谧为散骑常侍,并领后军将军。贾后知道,这些人可以依为心腹,但无法担任治理国家的大任,必须选用有才华的大臣主持朝政,政权才能长治久安。贾谧为贾后出谋道:“张华是出于庶姓寒门(封建时代地主阶级内部分为不同等级,显贵之家称为“高门”,卑庶之家称为“寒门”。尤其魏、晋南北朝时期,士庶之别,如隔云泥。),儒雅有筹略,进无逼上之嫌,退为众望所依,宜以朝政相委,访以政事。”
贾后有些犹豫不决,转问裴頠,裴頠一向敬重张华的学识与人品,遂赞成道:“张华才识过人,品行方正,宜委以重任。”
贾后便任命张华为侍中,兼中书监,裴頠为侍中,裴楷为中书令,加侍中,王戎为左仆射,共同执掌机要。
张华(232—300年),字茂先,范阳方城(今河北固安)人。少孤贫,曾以牧羊为业。博闻多识,才华横溢,为武帝所重。累官至散骑常侍。他力排众议,劝说武帝定灭吴之计。平吴后,封为广武县侯,名重一世,众所推服。《晋史》及当时朝廷仪礼宪章等,都出于张华之手,名声日大,引起荀勖、冯紞等人的忌恨。荀勖伺机离间诽谤,想将张华挤出京城。适武帝欲出齐王攸归藩镇,以保太子司马衷日后之平安。武帝征询张华,试探着问道:“爱卿,朕百年之后,谁可托寄后事?”
张华直言道:“无论是才德还是亲情,没有比齐王攸更适合。”
武帝大为不悦,遂信苟勖的谗言,出华为持节、都督幽州诸军事、领护乌桓校尉、安北将军。至武帝终朝,张华一直未被重用。
惠帝即位,以华为太子少傅,因德望过人,复为杨骏所忌,没有参与朝政。贾后执政,赏识张华的才能,遂委以重任。《晋书·张华传》载:“华遂尽忠匡辅,弥缝补阙,虽当谙主虐后之朝,而海内晏然,华之功也。”
由于张华、裴颁等人的鼎力合作,元康年问,朝野安静,是“八王之乱”中的小康时期。
张华为抑制贾后干政,亲手写下《女史箴》,讽谏贾后。贾后虽凶险毒辣,但对张华很敬重,明知张华之意,也不责怪。后进封张华壮武郡公,司空公,位极人臣。
裴颁,字逸民,河东闻喜(今属山西)人。晋初大臣裴秀之子,也为高门大族。裴秀正是晋初流行民谣“贾、裴、王,乱纪纲,裴、王、贾,济天下”中的裴氏,他帮助武帝司马炎篡夺曹魏天下,位居高官。裴颁不仅出身高贵,而且“弘雅有远识,博学稽古,自少知名。”贾后之母乃裴颁从母,裴颁也是贾后的外戚,素为贾后所重,迁为侍中,掌典机要。
裴楷,字叔则,河东闻喜(今属山西)人。裴頠之从叔。史载“楷风神高迈,容仪俊爽,博涉群书,特精理义,时人谓之‘玉人’,又称‘见裴叔则如近玉山,映照人也。’为武帝所重。”为人方正,与贾充之徒不睦,要将贾充挤出朝廷,贾充用计嫁女贾南风入宫,乃止。贾后执政后,重其才华,不记前嫌,令其代楚王玮为北军中侯,加散骑常侍。楚王为乱,密派人前往裴府诛杀之,裴楷与汝南王亮小儿子“一夜八徙”,才免此难。
王戎(234—305年),字溶冲,琅邪临沂(今属山东)人。王氏是魏晋时一流大族。王戎少时聪敏过人,与一群少儿在道旁嬉戏。见道旁有棵李树,果实累累,别的孩子都急忙跑去摘李子,唯王戎站立不动,有人觉得奇怪,问他为何不往,王戎说:“树在道旁而多子,必苦李也。”
别人不信,取而验之,果然是苦李子。
戎好清谈,为西晋“竹林七贤”之一,为政平庸,无甚功绩。性贪鄙,广积钱财,为时人所讥。裴颁为王戎之婿,与贾后亦有姻戚关系,遂居朝重位。
贾后在这些有才识大臣辅佐下,朝政相对安宁一段时间。但所有注意力都集中在防止内讧之上,而周边少数民族却日益强大起来,并不断内徙中原,外患逐渐加强,成为灭亡西晋王朝的重要力量。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