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嫁河伯沉尸河阴,统大业骨化灰烬(1)

作者:黄云鹤

|

类型:古代·奇缘

|

更新时间:2019-10-08 03:03

|

本章字节:9248字

(一)


尔朱世隆带着胡太后的诏敕,去安抚尔朱荣,令其北上还镇。行至晋阳(今山西太原),正与尔朱荣大军相遇。兄弟相见,自然进行一番叙谈,尔朱荣详细询问朝廷情况,尔朱世隆为其详细分析了朝廷现状及尔朱荣在朝廷的地位,对尔朱荣道:“现朝廷已无军队能与将军抗衡。将军应乘此时机,进军京都,杀奸佞,废淫后,另立新主,救民于倒悬,方为天下之盼。”


尔朱荣听罢,点头道:“女主昏淫,害死圣上,奸佞当途,朝纲大乱,天降大任于吾,吾必尽力拯救朝廷,救国家于危亡。女主命我北返边镇,这只是痴心妄想,断难从命。贤弟,你亦勿需返回朝廷,留于军中,助兄一臂之力。只须几曰,为兄将直抵京都,杀佞臣,立新君,到时定勿忘贤弟之功劳。”


尔朱世隆摇头道:“兄长此言差矣,朝廷现在对兄长只是怀疑而已,故遣弟前来,一是为安慰兄长,二是试看兄长的反应。兄长若将我留于军中,正中妖后之计,他们便知兄长已反,朝廷就会调集所有兵马进行防卫。到那时,兄若想迅速占领京城,恐怕就要费一番周折。不如先让世隆回去,我可以安慰麻痹太后,令其放松警惕,疏于防范。另外还可以继续为兄侦察朝中动静,以防不测。”


尔朱荣觉得尔朱世隆所言有理,便派人将世隆送回京都。


尔朱世隆还京后,胡太后急忙召见,她急切地问道:“大将军接朕诏敕后,有何反应?军中情况如何?”


尔朱世隆早已想好对策,他慢条斯礼地回答道:“回禀太后陛下,尔朱大将军接到陛下诏敕后,深感惭愧,他多谢太后陛下的恩宠,并让臣替其谢罪。前日之抗表乃大将军一时糊涂,听信小人之言而写的,望太后开恩,勿要怪罪。大将军言,其军队连日行军,疲惫不堪,需休整几日,定遵太后之意,返回北镇,望太后宽心。并令臣代祝太后龙体安康,万岁、万岁、万万岁!”


尔朱世隆一番话,说得胡太后心花怒放,心中一块巨石落了地,她真以为尔朱荣听信了她的胡言乱语,回心转意,回北方去了。从此,她更是肆元忌惮地彻夜欢淫,不做任何防守。


尔朱荣送走尔朱世隆后,暂时按后不动,悄悄地为进京都、立新君做准备。废幼主,杀妖后,这都不是难题,可立谁为新君,却颇要费一番周折。此次所立新君必须听自己指挥,又多少有些名望,这样才能稳住局面。他思谋良久,亦未定主意。


他叫来心腹元天穆,问道:“以你之见,此番入京,立何人为新君更适合?宗室之中哪位王子适于此任?”


元天穆本平文帝拓跋郁律的后代,是远房宗室,有将领之气,素为尔朱荣所重,二人结拜为兄弟,尔朱荣以兄待之,故问于他。天穆对宗室诸王较为了解,遂对尔朱荣道:“高祖子孙已无人可立,仅存于世者唯汝南王悦,今已投奔南朝萧衍。将军只好在显祖献文帝的子孙中选一新君,既符合大统,又有利于将军。”


尔朱荣问道:“献文帝的子孙中何人合适?”


元天穆思考片刻,答道:“在献文帝诸子中,彭城王勰夙有忠勋,扶幼主,匡社稷,名传后代。他的第三子子攸,近封为长乐王,听说他较有声望,不如拥立他,以服天下。”


尔朱荣也赞成道:“子攸是献文皇帝嫡孙,名正言顺,正适合继承大统。但不知他可否愿意。”


元天穆道:“大将军不妨先派人前往洛阳联络,顺便打探朝中情况,然后再起兵,岂不更稳妥?”


尔朱荣觉得有道理,便听从元天穆的建议,派从子尔朱天光、亲信奚毅及仓头王相进京,找尔朱世隆商议废立之事,并设法争取元子攸的同意。


尔朱天光一行人偷偷潜入洛阳城,找到尔朱世隆,说明来意。尔朱世隆对天光道:“如今朝中以为大将军即将北返,未做任何防范,你等速回军中,让大将军立即起兵。”


尔朱天光道:“大将军命我面见长乐王,将事情敲定,再行起兵。”


尔朱世隆遂带着尔朱天光偷偷拜见元子攸。元子攸是彭城王元勰之子,李妃所生。一表人才,风神秀慧,姿貌甚美,素为肃宗所亲待。他听说尔朱荣欲立他为帝,自然乐于从命,皇帝乃至高无上的象征,何人不向往呢,他恨不得立即登上皇帝的宝座。他急不可耐地问尔朱天光道:“大将军何时能进京?”


天光答道:“王爷耐心等待,不出几日便会有结果。到时臣自然会来接王爷前往。”


事情定妥后,尔朱天光回军中复命,并建议道:“现在万事俱备,事不宜迟,将军应火速起兵。”尔朱荣听罢,没有立即做出反应,而是沉默不语。原来,尔朱荣见元子攸同意做皇帝,他又有些犹豫。元子攸年纪不小,且很有主见,如立他为帝,将来他能听自己摆布吗?如不立他为帝,改立谁呢?他找来心腹高欢,对他说明自己的想法。高欢道:“从前魏立皇后,必令其亲手做铜像,像成则立,否则视为不详,应即罢议。明公不妨学之。”


尔朱荣便援例卜吉,也将显祖献文帝子孙,一一铸像,多半未成,惟长乐王子攸成。


尔朱荣仰天叹道:“此乃天意也!”


其实,尔朱荣心中所想决非如此,他非常想做皇帝,过把皇帝瘾,但又恐众人不服,所以改立傀儡,但心中总有失落之感。现在既然是天意,暂且按天意行事吧,遂下令大军起程,浩浩荡荡地向京都洛阳进发。


再说胡太后,自从听了尔朱世隆禀报后,便高枕无忧,与情人们尽情偷欢去了,哪里还管什么朝政。正当胡太后沉浸在淫欲肉海时,忽然传来战报,说尔朱荣大军起兵,但不是北还边镇,而是直逼京都。这消息如同~声惊雷,将胡太后从醉生梦死中惊醒,她慌了手脚,心知上了尔朱世隆的当,她大声喊道:“来人啊!速去将尔朱世隆捉来,给我凌迟处死。”


下官急奔尔朱世隆府邸,可已是人去楼空。原来尔朱世隆闻听尔朱荣起兵后,知道胡太后绝不会放过他,便连夜带家眷逃出京城,至上党(今山西长治),与尔朱荣大军相会。


胡太后见尔朱世隆已逃跑,气得简直发了疯,但大敌当前,生气是没用的,她连夜召集文武百宫,商议防守作战与退敌之计。大殿之上,鸦雀无声,大臣们面面相觑,无人言语。因为朝中有些大臣对太后弑杀皇上、假立皇女,骄奢淫逸早已不满,不愿为其效力,而有些大臣只知贪赃枉法,胡作非为,大敌临头便贪生怕死,不敢出声。


胡太后不断问道:“众爱卿,尔朱荣犯上作乱,今已逼近京城,京都难保,你们有何退敌妙计,速速说来,朕会重重有赏。”


众大臣仍沉默不语。胡太后见状,既伤心又气恼地说道::“朕平日待大家不薄,如今国难当头,为什么就无人能替朕分忧解愁呢?难道你们就眼睁睁地看着国家被灭亡,朕被辱杀吗?难道国家灭亡对你们有什么好处吗?你们这些忘恩负义之徒,难道你们就白食国家俸禄吗?”


说至此,胡太后不禁落下几滴伤心的泪来。但无论太后怎么说,怎么哭,大臣们就是不出声,无人在此关键时刻挺身而出,去冲锋陷阵,救国家于危难,足见北魏官吏腐败到何种程度!这也是胡太后平日放纵的结果。胡太后无奈,只好泪眼蒙咙地望着自己的情人徐纥,因为平时徐纥足智多谋,今天一定能为自己想出好的计谋。


她近乎哀求地问道:“徐爱卿,你有何退敌良策?”


这位偷情老手虽诡计多端,敢偷皇太后,毒死皇帝,但在大敌当前之际,却胆小如鼠,贪生怕死,所以迟迟不肯言语。现太后点到自己头上,只好硬着头皮,出班对奏道:“臣以为,尔朱荣乃一区区小胡,擅敢称兵作乱。纯是自寻死路。陛下休要惊慌,杀鸡焉用宰牛刀,不用外调军马,只用在朝文武宿卫,出外控制险要,便绰绰有余。陛下马上派人分守关隘,以逸待劳,臣料尔朱小儿千里迢迢而来,士马疲敝,粮草短缺,我们先守而不战,不出数月,就能剿灭。”


胡太后听罢,明知徐纥在说大话,但除此之外,已别无他法,这样总比束手就擒要好,遂用徐纥之计,派她的另一个情夫黄门侍郎李神轨为大都督,率主力与尔朱荣抵抗。另派郑先护、郑季明等去守通往京都的河桥,武卫将军费穆屯小平津,等待尔朱荣大军的到来。


(二)


尔朱荣率领大军进入河南境界,密遣使者到京城洛阳,迎元子攸出城。元子攸和哥哥彭城王元劭,以及弟弟霸城公元子正,跟随使者偷偷渡过黄河,来到尔朱荣军中。军中将士见元子攸到来,一齐跪拜,争呼万岁。元子攸心花怒放,实现了做皇帝的梦想,遂率大军继续南进。他实在等不及到京都登基,便在南进途中称帝,筑坛受朝,既然做了皇帝,就要封赏大臣,进元劭为无上王,元子正为始平王,授尔朱荣为侍中,都督中外诸军事兼尚书令领军将军,封太原王。并传诏天下,谕令效顺。这样,尔朱荣进军京都,可谓“名正言顺”了。


尔朱荣率军逼近洛阳,守护河桥的郑先护素与元子攸友善,见元子攸已到,遂与郑季明商量道:“元子攸已被尔朱荣立为皇帝,如今大军逼境,太后及新君性命难保。太后素荒淫无道,我们没必要为之效命,不若开门迎接尔朱荣大将军,也许能捞个~官半职,否则枉费性命。你看如何?”


郑季明点头道:“太后大势去矣,我们只好自寻出路了。”


二人遂偷偷打开城门,将尔朱荣的军队迎入城内。驻守小平津的武卫将军费穆更是早早投降,尔朱荣兵不血刃地进了洛阳城。


胡太后听说尔朱荣的军队已进城,吓得六神无主,命人去找她的三个情夫,哪曾想,她的三个心上人都是薄情郎。平日身前身后,寸步不离,讨取太后的欢心,此时都已逃之天天。原来,昨夜徐纥得知尔朱荣进城的消息,他知道自己若落在尔朱荣手里,必被千刀万剐,不得好死,所以,他也不顾他的太后情人,竟谎称太后诏敕,连夜打开殿门,从御马圈中牵出十余匹好马,带着家眷细软,东奔兖州(今属山东)。郑俨亦如法炮制,带着家眷逃回故里。李神轨发觉不妙,也忘记了抵抗之命,狼狈夜逃。


胡太后见三个情郎哥都弃她而去,万分伤心,如今她真正是孤家寡人了,呼天天不灵,唤地地不应,皇皇如丧家之犬,不知所措。后宫之内,一片惊乱。众嫔妃、夫人、宫女们个个哭天喊地,如同无头苍蝇,四处乱闯。也忘记自己是金枝玉叶,纷纷收拾东西,准备出逃。胡太后见状,十分恼怒,她踌躇良久,想出个办法来。


她将肃宗后妃全部召集来,对众人道:“如今尔朱荣的军队已攻进城,我们已无处可去,如若落到那些野蛮胡人手中,我们生不如死。现朕为你们找条出路,你们众姊妹集体出家为尼,到寺庙中讨个清静,渡过难关。”


那些风华正茂、如花似玉的嫔妃们听到太后此言,失声痛哭,但又无可奈何,只好落发为尼了。胡太后见众人落发已毕,自己亦拿起银剪,把头上的玲珑宝髻,一下剪掉。她以为,自已做了尼姑,了却尘间烦恼,便可免去罪恶,省得尔朱荣追究。哪知烦恼青丝剪得太迟了,尔朱荣怎肯如此轻意地饶恕她?


尔朱荣入城后,一面下令百官出迎新主,一面派骑士入宫,将太后和幼主元钊掳到黄河岸边。文武百官接到尔朱荣的命令,焉敢不从,急忙捧着玺绶,备好法驾,到河桥恭迎新主元子攸。胡太后见了尔朱荣,连哭带叫,云山颓倒,粉面戚然,跪在地上苦苦地哀求道:“老身自知罪孽深重,愧对祖先,愿从此了却尘世恩怨,一心向佛,用残生弥补今生罪过。望将军网开一面,放老身一条生路。”


。。?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