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宦海沉浮(5)

作者:黄晓阳

|

类型:都市·校园

|

更新时间:2019-10-06 03:11

|

本章字节:10900字

童爷往那幅字上看了一眼。虽然那字写得很正,可他不认识。他从小就是舞枪弄棒的,没有正经读过几天书,哪里看得懂这幅字?他说:“少给老子来这套,上面写的是什么?”


“童爷看好了。”晁信义指着落款说,“这个是个‘袁’字,这两个嘛,‘世凯’二字。”


“什么袁世凯,跟老子有什么关系?”童爷一时没有明白过来。


晁信义说:“不会吧,童爷,这里虽然不属于直隶,也在直隶边缘啊。难道说,童爷连直隶总督袁大人袁督爷的名号都没有听说过?你看好了,这个红红的,可是袁督爷的印鉴。”


晁信义是将袁世凯三个字分开说的,童爷一时没有明白过来。经晁信义一提,童爷也是暗吃了一惊。这个晁信义,竟然有直隶总督袁世凯的字?这么说,他和袁世凯的关系非同一般?


晁信义见童爷发愣,决定将火再烧一把。他指着袁世凯题款上部分道:“童爷,你看好了,这几个字我给你念念:信义大雅之属。这是督爷亲自题给我的,可不是从琉璃厂买来充数的。”


此话有特别含义,当今这个社会,官府权力太大,平常百姓只有和官府有些关系,才能有活路。毕竟官员少而百姓多,绝大多数人是不可能与官府拉上关系的,尤其无法和大官拉上关系。正因为社会上有这种需求,有些人就将这种事做成了一门生意,专门找一些达官贵人写上一幅字,标出高价,挂在琉璃厂出售。需要关系的人,便拿出一大笔钱,到琉璃厂买来一幅。谁如果能搞到一幅老佛爷的字,恐怕就值千万两银子了。


让晁信义万万没想到的是,童爷竟然说:“袁督爷又怎么样?晁老板大概是没有听说吧,袁督爷已经辞去了所兼的各个职务。北洋军的一三五六镇,他已经交给了陆军部。”


听到这个话,晁信义大惊失色。这消息是真的吗?如果是真的,不外乎两种可能。其一,这段时间,他只顾扑灭后院大火,无心顾及其他,袁大人辞职以及交军权的事,他没顾上了解。其二,童爷因为和宫里有关系,事先得到了消息。


再想袁世凯匆匆进宫,难道说,并不真是因为探视老佛爷,而是因为舆论压力太大,赶去向老佛爷辞职的?


晁信义还在发愣,童爷又说:“晁老板,我告诉你,找谁都没用,尤其是找袁大人,更没用。我劝你啊,趁早离袁大人远一点。现在还只是辞职,下一步是什么,还真是难说。大清朝的事,晁老板年轻,可能不一定看得懂。和中堂晁老板总该听说过吧,和袁大人相比,权力是不是大得多?结果如何?哈哈哈。”


“我还有事,少陪。”童爷说过这番话,向晁信义拱了拱拳,转身而去。晁信义当即就傻了。从童爷的话中可知,袁世凯似乎确实是辞职了,而童爷甚至更进一步暗示,袁世凯有可能像和珅一样的结局,那可是满门抄斩。这一惊可真是吓坏了晁信义。袁世凯若是出了事,自己的几十万两银子可就打了水漂。这且不说,宛平的工厂恐怕也很难开下去了。


最大的问题在于,宛平的工厂不能有效运转,自己欠的那些钱怎么办?那可真是死路一条了。


这件事无论如何得打听清楚,否则,自己很可能死无葬身之地。晁信义匆忙返回北京,甚至顾不得回家,直接赶去袁府。袁世凯在北京置有宅院,很低调、很普通的一座宅子。连晚饭都没顾上吃,晁信义立即约见盛总管。


盛总管匆匆出来,见到晁信义,也不多话,问:“听说督爷辞职的事了?”晁信义也不讳言,道:“是啊,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是督爷主动向老佛爷请辞的。”盛总管说,“官场的事,就是这样,要懂得进退。许多时候,进,不一定就是真进,进了也有可能退回来。退呢?也不一定真退,是为了再进。”


晁信义有些绝望地问:“都辞了?老佛爷也会答应?”


“也没有都辞。”盛总管说,“闲职辞了,主职还在。算了,不说督爷的事了,说你的事吧,怎么样?府里还有好多事,你长话短说。”


晁信义说:“还是那事。”


盛总管问:“你没把那幅字给他看?”


晁信义说:“看了,怎么没看?不看还好,看了,他就说出很多难听的话来了。”


“哦?”盛总管先是发出一个声音,接着问,“都说些什么?”晁信义便半真实半发挥了。此刻,他只剩下这一根救命稻草,抓得住抓不住都在这一招了。“他说,他只知道老佛爷,不知道什么袁督爷。又说,什么袁督爷,不就是那个袁光头吗?老佛爷已经把他的顶戴花翎摘了,下一步,他那颗光头,保得住保不住还难说。”


盛总管说:“不懂事的东西,还反了天了。好了,你回去吧,我跟督爷禀一声。”


盛总管匆匆说了几句话便进去了。晁信义还不是太放心,又把袁金标约出来。袁金标一听,当即说:“大哥,你也是,这种小事哪里轮得上找督爷?只要小弟出马,立马就办了。


晁信义暗想,让你办倒是省事,你带上几个大头兵就把这事办了。可是,如此一来,梁子也就结大了。宛平县虽然在直隶的管辖范围,可具体的行政事务,还有一个顺天府。顺天府尹虽然只是正三品,比总督小了一品,可顺天府的事,府尹说了算。袁金标若是带兵去抓人,就是越权,让总督府和顺天府对立了。不仅和顺天府对立,顺天府还设有四路厅,分管顺天府的东西南北四个区域,分管宛平大兴的是西路厅。也就是说,若按袁金标的意思办了,还得罪了西路厅。


此时,袁世凯正走背运呢,此事一闹,又成了袁世凯的一大罪状。袁世凯的政治对手,肯定盼着这样的机会。


想明白这一点,晁信义心情极度灰暗,有一种大难临头的感觉。他不敢回家,因为见到家人,若是问起此事,他不知如何应答,只好去了宛平。


果然,童爷完全不把他放在眼里,也不把袁督爷的那幅字放在眼里,就在晁信义回到京城的时候,童爷派了几个人,到厂里去闹了一场,借机砸了一些东西。


听说童爷的人来闹事,晁信义第一时间问王玉堂:“伤人没有?”王玉堂说:“他们只砸东西,倒没有伤人。”晁信义暗想,没有伤人,还好说些。如果伤了人,就得自己掏医药费,又是一大笔开支啊。这件事到底该如何了结?答应他,每年交六万两的保护费?如此一来,工厂的毛利就薄了,薄到还利息都难。晁信义是饭也吃不下,觉也睡不好,一天一天地捱日子。他有一种感觉,这是在等死嘛。


有些事情,晁信义确实不明白。若是从前,袁世凯要过问此事,只要给顺天府传一句话,立马就办了。童爷这种人,之所以敢胡作非为,无外乎背后有人。背后有人又怎么样?还能大得过袁世凯?那些此前不敢办童爷的人,有了袁世凯这道金牌,办一个小人物,就实在是太容易了。而如今,袁世凯遇到了对手,而这对手的力量还极其强大,不是一个人,而是一群势力。袁世凯若是硬挺着,不仅会引发皇亲和权臣的矛盾,还会引发满汉两族的矛盾。袁世凯清楚,这两大矛盾一旦爆发,不论谁对谁错,最终成为替罪羊的肯定是汉臣。


当年曾国藩是何等的人物?但在这两件事面前,他也是一再低头。想明白这一点,袁世凯做出一个决定,向后退一步,而且是退出一大步。另一方面,他毕竟是一代枭雄,这口气他咽下了,却不会永远烂在肚子里,遇到合适的时候和机会,他还是要出一出的。


正当他想找机会出气的时候,盛总管向他提起了童爷的事。袁世凯立即想到,正可以借此小事闹一闹,让有些人明白,我袁世凯不是一个任人宰割的人。他想借机发泄一下不满,暗示某些人,别以为我袁世凯完了,我的余威还在呢。


听完盛总管的介绍,袁世凯略略沉思,然后道:“你去西路厅问一问,有没有案子,如果有,把这事办了吧。如果这样一件小事我们都办不了,以后还有谁会求我们?”


盛总管明白,别管是多大的官,能替人办事才叫有实权。办不了事,权就是假的,若是没有人求你办事,证明你的权已经没有了。


晁信义度日如年的那几天,西路厅正在搜集有关童爷的案卷。


顺天府是一个极其特别的机构,府衙设在京城内,位于鼓楼大街的东公街,其建制和设置始于元代,元朝称为大都路,后改移北平府,明代改称顺天府,清朝用顺天府这一名称。


清初,顺天府只辖管大兴和宛平两个县,以北京城的南北中轴线为界,城东以及郊区属大兴,城西以及郊区属宛平。这两个县也被称为京县。康熙十五年,将昌平、良乡等十九个州县划归顺天府管辖。乾隆八年,又将这些县划为通、蓟、涿、霸、昌平五州,统称顺天府二十四州县。


清朝的府,相当于后来的地区行署,行政首长是知府,级别是从四品。只有顺天府是个例外,府尹是正三品,比一般的知府高出四级。不仅如此,清朝的三品衙门只能用铜印,顺天府却是用银印。这说明,顺天府尹比一般的正三品要高。


不仅顺天府是高配,下面的州县等也都高配。比如一般县的知县,是正七品,可京县的知县却是正六品。顺天府属于治安最复杂的地区,所以,全府的刑狱事务分设四路厅。这里的厅差不多相当于今天的公安厅,职权范围又比公安厅要广,基本包括了今天公安、司法以及法院的全部职责,职级却比今天的厅低半级,属于正五品。


由此可知,京畿地区实际上是一个尴尬地区,有相当一片区域属于直隶和顺天府双重领导。西路厅的同知驻卢沟桥拱极城,分管涿州、大兴、宛平、良乡、房山一州四县。除了宛平县属于京城内的部分之外,其余各地均在直隶管辖范围。故此,西路厅实际上也是受顺天府和直隶双重领导。


袁世凯让盛总管去找西路厅,而不是去找顺天府,那是因为在西路厅,他说话还是能管用的,在顺天府却不会有人听他的。


西路厅的官衙就在卢沟桥脚下,自然清楚童爷之事。在西路厅,童爷的案卷堆起来有几尺厚,可在此前,同知却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他心里清楚,只要动童爷,童爷一定会去找小童子,而小童子很可能求到李总管那里。李总管要把一名同知办了,只是一句话的事。


现在不同了,既然是直隶总督要办童爷,知府是乐见其成,万一日后有什么麻烦,那也是袁世凯的麻烦,而不是自己这个五品同知的麻烦。何况,自己办了这事,既讨好了地方,维护了地方治安,也搅动了直隶和顺天之间的某些微妙关系,自己极有可能顺势大捞一把,却又不需要负任何责任。


同知还耍了一个滑头,案卷都在这里,要办很容易。他说:“我这里人手不够,督爷那里有人,能不能派些人来?”西路厅同知自然不是派不出人,而是明知背后有缘故,不肯涉足太深。就这样,事情交到了袁金标手上。


袁金标拿了晁信义很多好处,认了兄弟,自然要替兄弟出头,他二话不说,带着人背着枪来到宛平城。进城之后,他就兵分两路,一路直奔京西胭脂铺,一路去了童爷的茶馆。


这些大头兵对付洋人不行,对付几个无赖那是小事一桩。他们过去之后,也不和晁信义等人通报,直接将童爷的几个人围了,枪指着人家的鼻子尖,道:“都别动,谁动老子打死谁。”


那伙人都是混混,一来仗着有童爷撑腰,二来仗着练过几天功夫,人又年轻,在整个宛平城,都算没人敢惹的狠角色。可他们知道,就算再狠,肉身顶不过洋枪子。在洋枪面前,这伙人顿时蔫儿了,吓得发抖,没一个敢动的。


领头的是一个把总,他命令手下拿出早准备好的绳子,将这些人一个个捆了起来,捆起来之后,才让人叫来晁信义,对他说:“这里没事了,你开工吧。看以后还有谁敢惹你大爷。”说过,押着人就走,去向西路厅交差。


茶馆是袁金标亲自带人去的。事情也是巧,如果童爷不在,袁金标还要多费道手续,恰好他在,楼内还有四五个人在抽大烟,因为是大白天,做皮肉生意的倒是没有,那些妓女,此刻还在呼呼睡大觉。袁队长带的人,将这些人一个个拿了,问清哪个是童爷,二话不说,上去就是一顿暴打,打得童爷在地上打滚。


童爷被带走的事,迅速在宛平城传开。整个宛平城,童爷是头号恶霸,欺行霸市欺男霸女的事没少干。只有少数人跑去西路厅报案,绝大多数人知道童爷有背景,敢怒不敢言。现在见童爷被抓了,知道他的好日子到头了,纷纷跑去西路厅递状子,几天时间,童爷的案子又增加了几百起。


得知这些消息,晁信义心头却并没有惊喜。这么一个恶贯满盈的无赖,却没有人能收拾他,还需要自己出银子才将他掀翻。这样的世道,除了让人悲叹,是不可能让人惊喜的,老百姓的心早已经寒了,比腊月寒冬还寒,又怎么喜得起来?


得知童爷的人被一网打尽的消息,王家栋吓了一大跳。他找到童爷,其实是绕了一个大圈,首先找到孙公公,再通过孙公公找到童爷的弟弟小童子,然后由小童子出面约见了童爷,双方谈好条件,童爷就开始做事了。所谓条件,其实成本并不高,他只付给童爷银票一千两。


通过认识小童子以及童爷,王家栋开始渐渐明白了中国官场的套路。在宫里,小童子算什么?什么都不算,什么都不是,只是一个小太监而已。但哪怕是太监,也和太监不同。不同的自然不是太监,而是庙。小童子在李总管的手下做事,所以,他的庙要比别的庙大得多。在宫里,这一切没有丝毫意义,小太监就是小太监。但到了外面,庙的意义就大了。比如在宛平城,童爷的弟弟是在李总管的庙里,还是在赵公公、吴公公的庙里,区别就大了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