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丝绸之路(1)

作者:何君

|

类型:都市·校园

|

更新时间:2019-10-07 23:29

|

本章字节:6360字

大唐帝国建立起来以后,为了消除四周的强敌,唐太宗对不服唐朝统治、不断侵扰唐朝边境的民族给予了严重的打击。


大唐建立之初,国力不强,无法与四周的民族抗衡。邻国都虎视眈眈,想从唐朝分一杯羹。汉民族作为当时最大的民族,掌握着当时最先进的生产技术,在他们生活过的土地上,创造了大量的财富。四周的国家大都生产技术落后,有的干脆以游牧为主,他们不能充分利用土地进行自给自足,就到处掠夺,来补充自己的不足。


唐统一之后,和西亚甚至欧洲都有贸易往来,由于当时海运不够发达,只能走陆路,丝绸之路就成为对外贸易的重要通道。但丝绸之路正好途经西域各国,他们对丝绸之路有很大的威胁,要想使丝绸之路畅通就必须统一西域,作为一国之君的唐太宗对这种情况非常了解,他审时度势,不作正面迎击;暂时与邻国建立友好关系,对他们的威胁采取暂时的忍耐,暗中养精蓄锐,准备一举击破。


吐谷浑是我国境内一个古老的民族。主要以游牧为主,活动于西北(今青海)一带。隋末唐初,吐谷浑主慕容伏允在位,号步萨钵。在他执政期间,积极向外扩张,到处掠夺,隋朝边境隔三差五就被吐谷浑的军队掠夺一次。隋炀帝于是派兵进击伏允,慕容伏允败走,大量土地被隋朝收复,慕容伏允也无法在吐谷浑立足,就带领自己的亲信投靠了党项。隋末天下大乱,隋炀帝也无暇顾及边关地区,伏允乘机恢复故地。唐高祖建国后,伏允自愿出兵进攻割据河西的李轨,作为换回在长安为人质的儿子的条件,高祖认为正好可以借伏允的兵力打败李轨,省得唐朝浪费兵将粮草。伏允如约攻打李轨,高祖遂放回他的儿子大宁王慕容顺。


唐初,为了先解决内乱,李渊派李安远出使吐谷浑,和吐谷浑建立了友好关系,但吐谷浑主伏允要求和中国通商,来发展自己的经济。当时唐对吐谷浑采取的是友好政策,以便一心对付东突厥,后来东突厥被打败后,吐谷浑经过数年的积蓄,越来越强大。在唐朝对付东突厥之时,吐谷浑就多次侵入河西走廊,严重威胁唐和西域的交通及经济交流。


太宗时期,也很重视与吐谷浑的关系。一是因为通往西域的道路必须经过吐谷浑的境内,要想畅通无阻,要么就和吐谷浑和好,要么就占领吐谷浑。在太宗执政初期,占领吐谷浑是不大可能的事情。另一个想法是在吐谷浑建立一个亲唐的政权,作为屏障以扼制吐蕃势力的扩张。所以当时有必要找一亲唐的人作为吐谷浑领导者,其中最合适的人选就是大宁王慕容顺。他从大唐回国后,听说父亲伏允已经立他的弟弟为太子,他遭受到了巨大的打击。心情郁闷的他也积极寻求帮助,夺回王位,于是想到他曾做过人质的大唐。


贞观八年(公元634年)五月,伏允假意遣使者到长安通好,却暗中派兵进攻兰(今甘肃兰州)、廓(今青海化隆西南)二州。太宗派使者赵德楷去交涉,又被伏允扣留起来,太宗希望能和吐谷浑和平相处,伏允却始终不觉悟。这一切引起了太宗极大不满,便派使者召伏允入朝。伏允装作有病,不能亲自去长安,只派使者前去,还为其儿子向大唐求婚,想试探太宗的态度。太宗同意和亲,但要求伏允亲自来迎亲,伏允不答应,太宗遂中止了婚约。这时,伏允年事已高,其相天柱王执政,伏允宠信不疑,在天柱王的主持下,吐谷浑与唐朝关系越来越恶化。


贞观八年六月,唐朝打败东突厥后,认为吐谷浑对唐的威胁比较大,加之唐朝国内缺乏耕牛、良马,都州(今青海乐都)刺史李玄运建议:吐谷浑的良马都在青海一带放牧,如以轻兵掩袭,“可致大利”。于是,决定出动大军铲平吐谷浑。唐太宗马上调集军马,派左骁卫大将军段志玄为西海道行军总管,右骁卫大将军樊兴为赤水道行军总管,指挥边关守军、新附的契丹军、党项军同时分三路进攻吐谷浑。


此时的唐军已今非昔比,他们军容强大,士气高涨,同仇敌忾。契丹、党项历来骁勇善战,有这样的军队从旁相助,可谓如虎添翼,吐谷浑哪能抵挡得住。同年十月,段志玄率三国联军大破吐谷浑,一路赶杀八百余里,吐谷浑被杀得胆战心惊,弄得草木皆兵,逃到离青海三十余里远,吐谷浑顾不得许多,驱马群逃走。


这次虽大获全胜,但没有伤其主力,不甘失败的吐谷浑,再次卷土重来。太宗大怒,下了“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决心。李靖闻之,自动请缨,太宗很高兴,但想李靖已经老了,不忍再让他驰骋沙场。李靖却以廉颇自比,决意杀败吐谷浑。


太宗任命李靖为西海道行军大总管,节度诸军。兵部尚书侯君集为积石道行军总管,刑部尚书李道宗为鄯善道行军总管,凉州都督李大亮为且末道行军总管,岷州都督李道彦为赤水道行军总管,再联络突厥、契丹夹击吐谷浑。这次比起上一次出兵,更增添了许多精兵猛将,且兵力远超上次。


贞观九年(公元635年)三月,洮州(今甘肃临潭)的羌人叛变,杀死了刺史孔长秀,逃入吐谷浑。太宗急命盐泽道行军总管高额生镇压叛变的羌人,迅速将他们击败。


贞观九年间四月,李道宗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打败吐谷浑,伏允怕唐军继续追赶,几百里的草场,一把火烧得干干净净,自己却逃入碛口躲避去了。


侯君集认为:“敌人军队没受到重大损失,人心不散。不能像段志玄一样,军队还没有到鄯州,敌人随后又杀到城下,如今他们正心无斗志,作鸟兽散,君臣父子相失。取之如拾草芥,如不乘机一举消灭,等再聚集起来,必为后患。”


诸将认为:吐谷浑将草场烧得一片狼藉,马没有草吃,追击敌军一定会疲劳瘦弱,那时敌强我弱,后果不堪设想,深入不毛之地是一种错误的战略。


李靖认为侯君集的意见更有道理,于是安排粮草,分兵两路进击。李靖指挥的北路军在曼头山大破敌军,斩其名王,得到大量杂物和牲畜,保证了军队的食物,使军心大振。随后在牛心堆、赤水源,连战连捷。但是每一战打得十分艰难,伏允被逼走投无路,所以就以死相拼。赤水源一战中,薛万均、薛万彻轻骑追敌,中了吐谷浑计策,兄弟二人奋力冲杀,但无奈吐谷浑人多势众,随从所剩无几,而且个个带伤,兄弟二人的战马也被刺死,只好步战。薛氏兄弟战到最后已经变成血人,精疲力竭。正在这危急关头,左领军将军带数百骑赶到,契苾何力冲入敌阵,左冲右突,所向披靡,敌军大骇,四散奔逃,薛氏兄弟才得以生还。


李大亮在蜀浑山与敌军相遇,唐军奋勇向前,吐谷浑抵敌不住,纷纷跪地求饶,活捉名王20人,执失思力在居茹川也大获全胜。李靖所率各军经积石山河源,向前挺进到且末,一直未遇大规模的抵抗,很轻易就穿过西境。听当地人说伏允在突伦川,已无力再战,准备逃往于阗,契苾何力认为这是好机会,正好一举消灭他们,薛万均说不能追赶,沿途天气恶劣,几百里找不到水源,一旦处置不好会全军覆灭。


契苾何力说:“敌人没有城郭,随水草迁徙,如不趁其聚居而袭击,一旦散去,怎能聚而歼之。”


薛万均同意了他的意见,拨给契苾何力千余精骑,薛万均随后接应,直取突伦川。这是一段非常艰苦的路程,缺水使得将士们唇干舌裂,浑身无力,不得已将士们刺马血以解渴。大军成功穿过突伦川,夜袭伏允军帐,吐谷浑不知所以,已经人头落地,士兵无心再战,纷纷扔掉武器投降。这一仗斩首数千,缴获杂畜二十余万头,财宝无数。伏允见大势已去,率千余骑逃走。沿途部众散失,走投无路,后被部下所杀。


侯君集等率领的南路唐军也越过星宿川(今青海鄂陵湖西),返回到相海(今青海鄂陵湖与扎陵湖),与李靖会合。至此,唐军征伐吐谷浑的战争取得了彻底胜利。


李靖率军击破吐谷浑后,伏允之子慕容顺动员国人,认为吐谷浑落到如此地步,都是因为天柱王把持朝政,祸国殃民。慕容顺趁人愤怒遂杀死天柱王,率残部投降唐朝。太宗授予慕容顺西平郡王,让其继续统治吐谷浑,作为抵挡吐蕃的屏障。